為何英國因為擔心醫療資源不足,而採取群體免疫?

開在荊棘裡的花--


社會的結構最高的表現就是它的政治體制。中國的舉國的體制,在世界許多的西方國家是不可複製的。由於政治體制的不同,中國的模式在世界的西方國家是不可複製的。他們的民眾不接受這樣的自律,也不接受這樣的限制,他們的政府也沒有這樣強大的執行能力,整個社會不會像中國社會和政府表現的這麼融洽和咬合關係。所以他們做不到豐城,做不到封住居民的外出和聚會。所以只能放任自流。西方的民主制度,使社會達不到中國社會這樣的臨戰狀態。他的國民不受政府的約束,也不約束自己的行為對別人的傷害。


wangyizuog


英國的抗疫情政策並不是消極的“群體免疫”,“群體免疫”只是一種科學概念與理論。

關於前幾天新聞報道的英國“群體免疫”一事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並受到很多人的口誅筆伐。對此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3月15日在《星期日電訊報》上發表評論文章說:“我們的防疫計劃是根據科學家的專業意見制定的,群體免疫並不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那只是一個科學概念,不是一個目標或者一個策略。”

3月12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宣佈英國進入抗疫第二階段。不再給輕症病人檢測、禁止學生出國旅行、建議70歲以上的老年人自我隔離,成為該階段的一系列新措施。求那些出現症狀的人士,不管是否有疫區旅行史,都自覺在家中隔離7天;只有症狀惡化的人才被建議與當地醫院聯繫;目前不需要臨時關閉學校,也沒必要全面禁止大型活動,但這些措施會根據情況變化隨時考慮調整。對此,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解釋說,目前最重要的是讓疫情儘量延後達峰,讓病例數增長曲線更趨平緩,避免醫療體系不堪重負,並希望最終能在“更多人群中產生對這一疾病的一定程度免疫力”。

3月14日英國295名科學家聯名寫信給政府,要求政府採取更為嚴厲的抗疫政策,不要用試圖延緩政策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另外已有超過10萬人在請願書上簽字,呼籲英國政府採取更加積極的方式,阻止疫情蔓延。按照英國相關規定,一旦請願人數超過10萬,議會就應考慮對相關議題進行辯論。

當前英國採取的抗疫情措施是綜合了病毒及其流行的特點、英國國家動員能力、國家衛生承載力、人口結構等等方面,最後做出的決策。目前英國政府已經錯過早期遏制階段。

英國缺乏像中國這樣的動員能力和國家衛生承載能力。英國是所謂的民主國家,在對民眾的管理控制方面做不到如中國這樣整齊劃一。英國的醫療資在歐洲國家當中排在後面。英國人均ICU床位在31國中排名第23位,在人均醫院病床數上排名第29位;而且目前英國治療呼吸道重疾的設備非常少,整個英格蘭僅有15張病床,配備有治療呼吸道重疾的器械體外膜肺氧合(ECMO)。據英格蘭NHS(公共衛生體系)提供的數據顯示,全英格蘭的重症病床近年總量在4000上下,冬季英格蘭重症病床(critical care beds)的佔用率較夏季要高,然而全英格蘭的一年之中重症病床的佔用率都浮動在70%-80%。

其實我們中國的做法才是明智且正確的抗疫情做法,我們中國有體制上的優勢,能夠做到整齊劃一對抗瘟疫、戰爭、自然災害等天災人禍。反觀歐美所謂的民主國家,高唱遵重人權等口號使得國家決策效率低下。如今我們中國走出了抗疫情最困難的時期,而歐美國家的疫情高峰期還沒有到來。


雄鷹展翅長空


還是社會主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