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怎么办?

问心问得几回真


我是一个中职学校班主任,从2010年年9月开始到现在,一共担任了10年班主任,其中中辛苦无需多言,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很大。尤其我们中职班主任更加艰辛。我们有时候调侃道,班主任是全能的,扮演保姆、警察心理咨询师等角色,有时候甚至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理解,心理压力很大,时刻担心学生的安危,有时候甚至连睡觉都感到不安,生怕接到到学校的电话,个中心酸太多,这也是我们很多人不愿意担任班主任的原因。如何鼓励教师担任班主任,我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班主任待遇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提高班主任待遇,是增强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障。2019年,河南省发布文件决定,提高中小学(中职学校)班主任津贴,发放标准是每月最低400元,400元是最低标准,各地可结合实际提高标准,这一举措有利于鼓励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突破,相信会更多的省份会实施。

二、职称评审优先

以我们安徽省为例,评审条件中明文规定,评审中级职称需要担任一年以上的班主任工作,高级职称需要担任三年以上的班主任工作。毕竟大多数教师都是要通过职称评审来实现晋升的,一定程度上为担任班主任工作提供了保障。同时,很多省在职称评审打分时,明确规定给予班主任赋分,一般是按年限计算。当然各省市地区情况不一样,分值不尽相同,我们这边是0.6分一年。这个规定也有利于鼓励教师参与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三、优先考虑晋升学校中层

为鼓励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在学校中层有空缺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班主任。班主任在从事学生管理过程中也制定一定的经验,对于从事学校中层工作有一定的优势。

四、建立班主任保障机制

学校应该为班主任建立保障机制,保护班主任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在班主任在处理学生或家长问题遇到困难时,学校要站在班主任的立场,积极为班主任排忧解难,解除其后顾之忧,为其成长发展提供重要的平台。

五、为班主任减负

当前很多人不愿意尝试班主任工作,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班主任的工作量很大,事情太多。因此很多琐事杂事可以不麻烦班主任的,就不要麻烦班主任。国家都已经发文明确,为老师减负,为学生减负,其实我觉得更要为班主任减负。学校简化班主任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和任务,把班主任减压工作做到实效。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为班主任解压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教师舒心了,工作积极性才会提高。



诗人的涙


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的现象应该尽早得到改变。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充分认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有人说:“一所学校如果选好、用好了班主任,就等于完成了学校工作的大半”。这虽然是极而言之,但也足以说明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班主任既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校规校纪的执行者,又是学生人生发展的教育者和引路人;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坚和骨干,又是联系家庭、学校、社会的主体和桥梁;既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又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军;既是教与学双向交流的信息员,又是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辅导员、服务员。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学生思想瞬息万变,这就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但当前的现实是,学校给予班主任的(如待遇、时间)又不多,对班主任的要求也不高——主要是,不出事;其次是把学校的一些常规要求和任务布置下去。这种现实,一方面,说明了管理者对班级管理的简单化认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对班主任工作的不够重视,是当前我们教育服务因客观条件不足而降低水平的一个典型体现。

二、营造宽松工作氛围,建立激励机制。

班主任工作十分辛苦,工作复杂,压力很大。学校应鼓励班主任发扬奉献精神,同时也应不断改善班主任的生活、工作待遇,进行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特别注意人文关怀。比如,试行班主任休假制度,学校在寒暑假单独组织班主任去旅游考察、参观学习,为其创造增进友谊、活跃身心、学习提高的机会,并以此作为对班主任的一种奖励。另一方面是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的政治待遇和精神待遇。如在干部任用、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等方面向班主任倾斜,从而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

三、从制度上规定班主任工作作为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

无论是学校还是对教师个人,班主任的任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学校应规定:教师原则上在本校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间应不少于一定的任职年限。这样就会在学校里逐步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和舆论氛围,变“奉命”当班主任为“理应”当班主任。学校任用班主任采取任职程序,可分三步:

首先,教师自我选岗,填写一张任职志愿表,学校尽量尊重个人意愿。这里,对“要当”与“不要当”的志愿都要慎重对待。“要当”的不安排可能会挫伤老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要当”的“强按牛头喝水”也不会有好结果。对于个别“不要当”班主任的老师,学校应充分考虑老师的实际情况,允许其暂时脱离班主任岗位,修身养性,学习反思。今后,条件成熟时再实行班主任轮岗制。

其次,学校依据历史记录和当年考核成绩决定人选。最后,郑重地开会宣布任用,使其产生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让学生、家长和教师逐步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当了班主任就相当于贴上了好教师的标签。学校应努力营造“人人愿意当班主任”的氛围,创建任用班主任“供过于求、能上能下”的可喜局面。

四、改进班主任的任用机制,促进班主任的专职化、全员化。

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国中中学的班主任几乎都是兼职、副职,尤其是现实中很多班主任都是主科教师、学校管理人员或者教学骨干,这种传统班主任任用制度造成了种种弊端,导致班级工作负担过高,也导致班主任不能全面有效地落实班级管理职责。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中学还是中学,都存在着一些老师长期不当班主任的情况。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两条却是基本的,一是这些老师的课时少(如信息技术、体音美以及等级科目老师每周每班只有一、二节课),与学生接触少,所以就不安排;另一种原因则是一些老师学校领导不信任他们,认为他们当不好班主任,所以就不安排。我认为这种情况并不合理。第一,班主任固然需要与学生多接触,但是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其实很多,并非一定要通过上课(学科教学)来达到。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并不在于教学组织过程中,而在于班会、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第二,因为一些教师的某些素质不符合要求就不安排他当班主任也不科学。实际上,只要经过一定的培训、指导和磨炼,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的。而且班主任专业背景的多样化也一定有利于班级发展的多样化。相反,学校越不安排这些教师当班主任,这些教师越不负责,导致他们的专业精神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学校也将因此有了一些清闲的“边缘”教师。

理论上说,每个老师各有所长,并非每个老师都适合当班主任,班主任应当专职化,成为学校中一项独立的工作岗位,学校应专门培训一支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专司学生管理、德育工作及生活指导。这样,学校通过培训专职的教师使教师对班级管理、学生教育有更专业的理念和技能,更好地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学校管理,同时,也减轻学科教师的负担,使他们专心教学。可以说,实行班主任专职化,担任一个班级班主任就相当一门学科教学工作量。但是从目前的条件来讲,要达到班主任专职化这一步还需要一个过程。

既然班主任不可能专职化,我们可采取相应的做法是:一是尽早使班级管理成为主职,使班主任或者辅导师成为与学科教学同样重要的工作岗位;二是减少班主任的教学工作及其它工作量;三是让更多的老师负有班级管理责任,协同管理班级。例如某班的全体任教老师都担任某些学生的“辅导师”,协助班主任处理一些班级事务等等。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事关教育事业发展,事关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应群策群力,共同关注班主任,理解班主任,为班主任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主动工作,愉快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