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慶力挺民企復工戰“疫”

大慶力挺民企復工戰“疫”

2020-03-18 18:48:12 來源:大慶市委宣傳部 記者 王驍

黑龍江大慶力挺民企復工戰“疫”

大慶賽車小鎮二手車交易市場恢復營業。

3月16日,大慶眾必贏生物科技公司的企劃經理老魏,通過智能測溫和掃碼等一系列嚴密的防控流程,終於走進了久違50余天的辦公室。
“抗疫和復工復產,是一個戰場上的兩條戰線,一個涉及眼前的生死,一個關乎未來的生計。民營中小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可謂生死繫於一線。”老魏感慨道,如果不是政府拿出“硬核”政策和真招實招,很多企業都不知道怎麼挺過難關。
“硬核”復工復產,拿出“真金白金”為企業紓難解困,這彰顯了大慶地方政府的魄力與擔當,也考驗著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大慶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到2018年底,大慶全市19.8%的稅收、33.8%的國內生產總值、89.7%的企業數量和44.8%的城鎮就業是由民營經濟貢獻的。
復工抗疫,必須真正把促進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

硬核政策:新招迭出,助力中小企業復工復產

毋庸置疑,企業復工復產,經濟才能“活起來”,這一場戰“疫”才能更高效、更有保障地去贏得勝利。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本身就是大慶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由於“先天因素”,很多中小企業抗壓抗風險的能力不足,這場疫情幾乎把一些企業推到生死邊緣。尤其這還關乎著全市44.8%的城鎮勞動就業,關乎著百餘萬人的吃飯問題。
2月14日,大慶市政府通過對全市企業生產經營狀況進行調研,針對企業遇到的困難,在落實黑龍江省政府出臺的十四條政策基礎上,結合大慶市實際,又提出六項創新舉措,制定出臺了20條《實施意見》,拿出“真金白銀”,與企業共渡難關。
按照去年的統計數據,大慶全市各類中小企業有3.85萬戶左右,涵蓋了批發零售業、製造業、科技服務業、商務服務業、文化體育娛樂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以及其他相關行業。在《實施意見》中,對上述企業,凡是具有生產經營活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的一般納稅人企業,在政策支持範圍之內,在20條具體政策中,都能找到企業關注的政策內容。
2月15日,作為大慶經濟轉型前沿陣地的大慶高新區,出臺了《關於大慶高新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通過加大保障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力度、降低企業成本、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和優化政府服務等四方面,共22條措施,強化企業復工防控措施,分類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隨後,根據2月22日發佈的《黑龍江省工業運行應急保障工作專班關於採取分區分級分類方式有序推進全省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大慶開始分類分級地有序推動工業企業復工復產,“蟄伏”近月的中小企業也陸續按下了“重啟鍵”。
3月13日,大慶市召開了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工作領導小組2020年第一次會議,著重強調,要從經營成本、信貸融資、勞務用工、政策落地四個方面入手,主動服務,精準施策,減輕中小企業經營成本之“重”、緩解中小企業信貸融資之“困”、填補中小企業勞務用工之“缺”、解決中小企業政策落地之“難”,助力中小企業紓難解困。
據大慶市工信委的數據統計,截至3月15日,大慶全市累計復產工業企業782戶(規上企業434戶、規下企業348戶),涉及用工203168人。

貼心服務:實招落地,繼續打造寬鬆發展營商環境

疫情發生以來,大慶連續召開了十幾場新聞發佈會,各職能部門也相繼推出了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相關政策和服務。
大慶市財政局結合政策落地條件和企業實際需求,制定出臺了《大慶市關於落實財政支持政策實施細則》和《大慶市國有資產類用房減免房租實施細則》,為企業減負。截至3月15日,已為3366家企業減免房租3259.6萬元。


去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的政策。從大慶市情況看,2019年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為各類企業減負44.6億元。今年各項減稅降費政策還將繼續執行,且含金量高,形成了疊加效應。
大慶市稅務局一方面深入拓展“非接觸式”辦稅繳費,切實降低疫情傳播風險,一方面積極調整稅收管理措施,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紓困解難。
一是可延長申報納稅期限;二是可辦理延期繳納稅款,對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依法及時核准其延期繳納稅款申請,積極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三是切實保障發票供應;四是及時辦理停業登記及定額調整。
截至3月15日,大慶市稅務局已經免徵了1戶企業的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7.4萬元,為48戶納稅人辦理了申請,延期繳納稅款1415萬元,併為10家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退稅1600萬元。
大慶市人社局重點推出七項務實舉措,全力保障企業復工復產。
七項舉措包括:一是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難問題;二是暫時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以申請進行穩崗返還;三是企業可申領以工代訓補貼;四是企業可申領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五是支持企業開展線上職業培訓;六是實施“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的線上春風行動;七是幫助返鄉農民工實現本地就業。

截至目前,大慶市人社局已為6戶暫困企業發放穩崗返還款200.8萬元,為11家企業、192名職工申報以工代訓補貼9.6萬元,為10355戶企業減免養老保險費51400萬元,為7177戶企業減免工傷保險費2832萬元,為4298戶企業減免失業保險費1424萬元,為430戶企業返還失業保險費26000萬元。
此外,大慶市交通局、大慶市醫保局也都拿出了切實有效的舉措,為企業減負,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截至3月15日,大慶共為全市中小企業發放補貼資金210.4萬元,減免交通營運費用1170萬元,享受稅收支持政策3022.4萬元,減免房租3259.6萬元,減徵醫療保險8600萬元,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8.17億元,提供融資支持30.94億元。

法治護航:硬招實效,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為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的司法保障環境,助力中小企業復工抗疫,走向春天,法治護航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3月11日,大慶市司法局出臺了《充分發揮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務職能,助力復工復產復學“三十七條”措施》,妥善防範和處理因疫情引發的各類糾紛,滿足特殊時期公共法律服務需求,為有序復工復產復學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優質的法律服務。


復工復產期間,有法律問題可登錄黑龍江法律服務網或撥打“12348”法律服務熱線,進行免費法律諮詢,“12348”法律服務熱線24小時全天候暢通。
同時,大慶市司法局在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鑑定、仲裁等服務窗口,開闢了“綠色通道”,大力優化服務流程,開展涉企公證專項行動,辦理涉疫情不可抗力或情勢變更相關公證,助力企業依法維權和順利融資,防範和化解企業經營風險。
日前,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市司法局會商,組織大慶市人民調解中心和大慶信訪法律服務中心,學習省法院50條《企業應對疫情法律風險告知書》,並通過人民調解中心將黑龍江省法院50條風險告知傳達、推送給各人民調解組織學習,以提升調解組織就企業應對疫情、復工復產中矛盾糾紛化解的能力水平。鞏固發展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成果,全面運用移動微法院、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等網上訴訟服務平臺為訴訟當事人提供“不見面”、全天候立案、調解、交費等服務;推薦涉民商事糾紛企業優先選擇人民法院糾紛調解平臺進行線上訴前調解,調解成功可以在線申請司法確認,調解不成可以在線申請網上立案。
大慶市公安機關則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各分、縣公安機關結合轄區實際,靠前服務,下沉警力,全力為復工復產保駕護航,其中在幫助企業解決道路運輸難題,確保運送物資車輛優先通行方面,贏得了企業交口稱讚。

截至3月13日,大慶全市復工復產通行保障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已累計服務企業58家,護送返工車輛78輛、返工人員1242人。

金融普惠:高招精準,緩解企業現金流難題

疫情發生後,大型企業有儲備,中小企業卻往往陷入現金流的困擾和還貸壓力。
今年3月末,大慶市將會有貸款到期企業4441戶、涉及金額40.52億元,其中受疫情影響企業1150戶、3.86億元。
在市政府“惠企二十條”中,制定了保障信貸供給、降低融資成本、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擔保增信及週轉金支持4項政策,金融辦、人民銀行、銀保監分局根據職責分工,各自制定了政策實施細則。
疫情發生以來,大慶市金融辦通過部門和縣區推送、電話受理、線上問卷調查等渠道,持續梳理企業融資需求,擴大對接服務範圍。截至3月15日,各級金融機構已為全市2760戶中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持30.94億元。
對於3月末貸款到期的企業,大慶市金融辦將按照銀保監發〔2020〕6號文關於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的最新政策要求,引導各銀行機構嚴格執行,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在保持流動性充足、保障信貸供給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大慶市中心支行積極向上爭取支持,獲批再貸款、再貼現、常備借貸便利等流動性額度共計17.7億元,其中再貼現額度7億元,為全省地級市中最高。
3月1日以來,大慶產業金融服務平臺總經理陳霞就忙得不可開交,至今已經召集了25場線上融資對接會。
這是大慶市金融和該平臺辦開展的“敲門服務”,由大慶市金融辦下發通知要求各縣區集中組織轄內企業到平臺申報需求,平臺進行調查統計,在原來各部門推送的基礎上,通過平臺又收集融資需求企業173家、14.9億元。同時,組織入駐平臺的11家銀行機構(總計入駐21家)線上召開融資專題會,與企業逐戶對接,需求端和供給端雙向發力,推動金融政策落地。截至目前,已有17家企業獲得金融機構正式受理,正在審批中,對接融資2.1億元,目前已經審批1500萬元。
大慶高新區財政局副局長王世江告訴記者,隨著《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展“信用+金融”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推出,大慶產業金融服務平臺將推出更多的金融創新產品,為企業提供更為精準的服務,為中小企業復工抗疫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