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演員,電影演的很好,電視劇演的卻很尷尬?

氧氣姐姐愛看劇


首先電影是快節奏的產物,他對演員的要求非常的高,需要你在幾秒幾十秒的時間裡,把需要的感情色彩完全的展現出來,這個很考驗演員的基本功,和對角色的貼合度的揣摩。

而電視劇就不同了,他甚至比電影要求還要高,還要苛刻,電影一般都會控制在3個小時之內,個別的電影例外會更長些。但電視劇最起碼都在10集起步了,有的甚至上百集。

這樣必然造成一個電影情節可能只需要幾十秒就夠了,但是電視劇卻可以達到幾分鐘的要求。你說讓你哭幾秒還可以,長達五分鐘以上的時間讓你哭,你能堅持下去麼。電影都是濃縮的精華,電視劇就是無線的放大精華。這樣必然導致你可以在電影做到遊刃有餘,但是到了電視劇是就有點不夠用了。

終上所述,才導致有些演員演電影很厲害,演電視劇就差一點了!





無我才能有境界


例子1.孫儷

孫儷演的電視劇基本上都是經典,比方說甄嬛傳、甜蜜蜜、幸福像花兒一樣、玉觀音。“羋月傳”就先不算數了,算是孫儷失敗的作品,當然錯不在孫儷,孫儷在裡面還是演的不錯的,可惜了整部劇劇情和演員都不盡人意。

可是孫儷接觸大熒幕之後,演的電影基本上都是以大爛片收尾。(孫儷是我很喜歡的演員,惡棍天使幾乎耗盡了粉絲的期待,應該沉靜下來好好選選劇本,好好拍個甄嬛傳這樣的翻身的作品了)

例子2.劉亦菲

劉亦菲電視劇代表作神鵰俠侶、仙劍奇俠傳、天龍八部、金粉世家。都是很不錯的作品。後來開始拍電影,也是爛片王。

電影作品

例子3.趙麗穎

趙麗穎算是這兩年竄起的新秀,演的電視劇都不錯,陸貞傳奇、花千骨、杉杉來了。

雖然花千骨這個電視劇拍的一般,但是趙麗穎在這個電視劇裡演的算是不錯的。

她的電影作品也是爛片集中地

例子4.霍建華,胡歌

霍建華是我比較喜歡的男演員,和胡歌一樣算是從偶像走向實力的代表人物。從仙劍系列到花千骨再到女醫明妃傳。他的作品以及演技都保持了很穩的狀態。

電影作品不算多,可是基本上都是大爛片。

胡歌也是我很喜歡的演員,琅琊榜、偽裝者都是演技爆表的作品,但是他曾經也演過電影,但他的票房成績就是一個大寫的慘字!在多年以前,他憑藉《仙劍》系列大紅大紫後,曾經和吳尊、蔡卓妍拍攝過《劍蝶》,出演的竟然是經典反角“馬文才”。這和他在電視劇中塑造的正面形象風馬牛不相及,遭到不少粉絲的吐槽,票房成績大約2900萬元。而另外一部拍攝在2012年的《華麗之後》,票房慘收168萬元,原因還是:“和本人的氣質、已有的演藝形象相差太遠了。”當時院線經理們就說:“胡歌是怎麼挑劇本的呢?這真是挑戰自我過度,成了挑釁觀眾的神經了。”(這些人的嘴巴也是夠毒的)

年輕的電視咖演不好電影,還是演技和爆發力的問題。國內電視劇通常會達到三四十集,一些古裝大劇會長達七八十集,“這非常有利於觀眾進入故事情景中,熟悉和接受角色和演員,甚至對演員培養出感情。所以,拍偶像劇容易培養出粉絲就是這個道理。”。如此大篇幅的表演,也為演員留出了偶爾狀態不佳的空間,只要在全劇中有幾處亮點,自然會有熱心網友幫你截成表情包。

而電影時長基本在兩個小時左右,這就要求演員時刻保持最佳狀態。而那些年輕偶像的演技,很多並不過關,這也成為他們進軍電影行業的絆腳石。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要培養好感度談何容易?角色討好就算了,差一些的,觀眾連你的臉都沒來得及記住,你已經死了”。因此,不少電視圈的偶像劇演員都感到“拍電影是消費自己的名氣,對積累名氣沒有太大的幫助。”

劇評人李星文認為,目前,年輕偶像裡,演技過關的比例還是比較低的,所以,即便有一些好機會和好角色來到身邊,恐怕也難以把握住。

但是為什麼那麼多演員拍電視劇拍的好好的為什麼還要去碰電影呢

雖然商業電影和電視劇都講求接地氣,但電影還包含著藝術電影的分支,在藝術價值方面顯得比電視劇高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如果某位電影演員回頭拍攝電視劇,基本上都會表現不錯(周迅和白百合趙薇)都是例子,電影演員處於金字塔的頂端,人往高處走,自然會成為大部分明星的追求。

此外,電影演員可以參加海外電影節,直接有了很多露臉海外的機會,讓自己的知名度走出去,電視演員即使深耕多年也很難如此。

在商業價值方面,電影演員接到的代言檔次和價格遠遠高於電視劇演員,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一些明星頂著雷片的風險也要拍電影。

媒體人謝曉虎認為,“電視劇和電影還是屬於兩條跑道的,一般來說電視劇演員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出演電影。如果電影演員往回走基本上能走得很好,但從電視劇往電影上爬就很難說了。”

但做人做事總要知己知彼才百戰百勝,作為演員,要從電視圈轉戰電影圈,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市場定位、形象定位和粉絲類型構成,才能輕言轉型和跨界。否則跨界不成,反而成了“跳樓”,相當慘烈。當紅,真的不是票房得勝的必然理由。

小編無意捧高電影圈而貶斥電視圈,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原則上說都是殊途同歸,但毋庸置疑的是,不同的藝術形式會側重突出、強化某些要求,要適應不同的圈子不同的拍攝要求,這好比要求一個人要成為複合型的人才、要適應不同的用人單位要求,難度之高不是人氣高就能解決問題的。

一部電影的成敗更不能全靠一兩個主演,一個票房數字也許不能定奪這部作品就有多成功或者多失敗,但作為一個重要的參數來考慮的時候,你在電視圈積累多年的人氣,也許就抵不過這個小小的票房數字、或者是評分網站上的口碑數字了。

對於我們觀眾來說,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只要是好的作品就可以。至於你是什麼樣類型的演員對我們來說無關緊要。我們需要的是打開電視的不要看到雷劇,去電影院看完電影能對得起自己的電影票。

以上演員的電影作品並非全部都是大爛片,只是大部分都是大爛片。腦殘粉們看清楚了,別給你家偶像招黑。經得起批評才能受得起讚揚。一味的攻擊批評你偶像的人,只能說明你的偶像還不夠強大,應了那句話“什麼樣的偶像就有什麼樣的粉絲”。


雷死人不償命囧圖集


一看到這個問題,我腦海中0.1秒反應出來的就是黃軒。他演電影和演電視劇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演電影時的黃軒彷彿看到了他的上限,而演電視劇的黃軒則是在向我們展示他的下限。

《芳華》中年輕人的意氣風發和中年的落寞滄桑都被他拿捏的精準到位。《推拿》裡柔弱盲人外表掩藏的驚人爆發力也被他演繹的入木三分。

但近幾年到了電視劇中的黃軒,就被人詬病太過油膩。無論是《創業時代》還是《完美關係》,都有不少這樣的評價,角色很難和觀眾產生共情感。

黃軒本人的氣質較為沉靜,給人溫文爾雅的感覺,所以飾演學識豐富、帶有知識分子色彩的角色就很合適。而他最近的幾部電視劇《翻譯官》《創業時代》和《完美關係》中的角色都屬於氣質凌厲的精英人設,一部還好,連著來幾部就讓觀眾吃不消了。再加上演員與角色的氣質不太契合,所以才會產生油膩感。

還有一個原因是劇本不好,很多時候編劇設計的情節不討喜,加深了觀眾對角色的反感。其實黃軒只要劇本和角色合適,他演電視劇也是可以的,比如在《紅高粱》和《羋月傳》中的表現就可圈可點。





電影party


因為不是專業人士,我就胡亂說說我的想法。如有不對之處請及時指出,我虛心接受。

1 從時間來說

普遍地一部電影最多2個小時。對於一個完整故事來說時間不算長。所以故事情節必須緊湊。既不能打亂故事發展又要保持故事的連貫性。

電視劇動輒30集多則70集。對一個故事來說相對太長了。所以需要在一些相對清淡的情節做一些延伸。既不擾亂故事既定發展又不讓人難以接受。

電影是刪掉一些不必要的,電視劇是增加一些不突兀的。

2 從演技來說

電影情節連貫,演員從情緒的醞釀到演技與情感的噴發都可以一氣呵成,毫無滯澀感。

電視劇由於劇情拖沓,往往演員情感剛到位但是劇情急轉直下。就給人一種尷尬的感覺。所以大多老戲骨對各種情節的表現往往感染力很強。但多數年輕演員經驗不足適應不了這種變化。

3從經濟效益來說

電影經濟來源是票房。劇情好,情節流暢,演員演技在線。觀眾才會買賬。

電視劇是靠收視率。你劇情可以拖沓,但只要有閃光點。演員演技不行,只要有流量明星。觀眾依然會追。所以一些電視劇都故意拉伸劇情從而擴大集數。這就導致一些很好的作品被人詬病。


不得不說,電視劇的變化是從近幾年開始的。拿孫紅雷舉例。

孫紅雷以前拍的影視作品。不論從劇情還是演技大家還是好評居多的。

如《征服》(至今仍有許多朋友記得劉華強,記得這瓜保熟嗎)《刀鋒1937》《落地請開手機》 電影《全民目擊》。孫紅雷的表現都可圈可點。當年影視圈留下他濃墨的一筆。

再看如今的電視劇。《好先生》《帶著爸爸去留學》《新世界》尤其是《新世界》這部劇,雖然孫紅雷演技依然在線。但除此之外可以說此劇毫無觀賞感。劇情拖沓至極,幾個年輕演員很跳戲。很多人都說不是衝著孫紅雷和小耳朵早就棄劇了。這就是流量明星的作用啊。

所以說並不是所有電視劇都不如電影。如《雞毛飛上天》《征服》等優秀影視劇仍讓人回味無窮。

只是希望電視劇製作人能不要把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更加磨鍊劇本再追求效益效果可能更理想。

一點粗陋見解,望大家多多包涵。


小亮影視剪輯


個人認為原因如下,歡迎補充:

1.劇本:咖位不夠的時候沒得挑。咖位到了又有人覬覦你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這些人還要麼是同行,要麼是資本家,不能隨意得罪。沒得選,遇到差劇本也要上。

2.導演:電影需要的素材遠遠低於電視劇的素材,因為拍攝時長等等各種原因,導演不可能把細節都做到位。

3.演員本身:有的演員需要細緻的指導才能演好,電視劇不可能像電影那樣去指導。

4.錢錢:電視劇的出場費平均算下來都是大幅低於電影的出場費的,老闆一個月給你發3000和30000,你幹哪個工會認真些。

5.競爭:電影因為有國外電影競爭,所以還是不太敢亂來,同期錄音還是有的,後期也要演員本人重新對口型錄音。電視劇就無所謂了,拍的那叫一個潦草,板都不打的,一拍就是一分鐘不帶停的。

回答完畢,謝謝。


微客秀VKSHOW


電影中導演主導地位毋庸置疑。為了達到導演表達的要求,導演甚至可以每個動作每個表情都示範給演員,大致演員模仿到位,出來的效果都不會太差。(當然好的演員不用這麼費勁,能很準確的表演。)

導演的把控力決定了一部電影的成敗。

電視劇因為篇幅、時間進度等各種各樣的原因,導演不可能細緻到家,更需要演員自身對角色的瞭解和領悟。畢竟電視劇不能像電影那樣一楨楨嚴苛,沒有電影那麼誇張放大演員細微表情的精緻。

目前有很多的演員都非常的年輕,所以在演繹電視劇和電影的角色當中,他們需要導演,編劇對他們進行對角色認識的指導。那麼不同的演員面對不同的導演和編劇,就會對角色有不同的定位。

其次電視劇是一個週期非常長的一個影視製作過程,演員可以在這一段週期當中,不斷地進行對角色的演繹,對自己的演技有一個提高。因為電視劇有非常多的集數,在一集一集中能看出來一個演員的演技。當看第一集的時候,你會覺得一個人非常的驚豔,他不苟言笑,非常有個性。第二集的時候,這個人如果還是不苟言笑,你會覺得這可能是角色定位。第三集的時候,如果這個演員演繹的這個角色還是同樣的演技同樣的表情,這個時候你就會開始對這個演員的演技有一個分析和了解。如果一部電視劇當中,演員從頭至尾沒讓你對這個角色有一個新的形象或者驚豔的地方,那麼這個人就會被你定義為演技一般。

但電影呢,往往他的時長是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在這樣的一個時間當中,很多演員能在電影當中出現的機會非常非常的少。如果能在電影當中出現的,那一定是導演挑過的最優秀的一個片段,最優秀的一塊兒,最讓人動容的一個時刻。所以當你在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那一幕非常的驚豔。

所以電視劇和電影他們倆之間的時長對呈現出一個演員的效果是不同的,我個人認為,電視劇更加生活化,要注重演繹的細節,更加要求演員多方面的性格塑造。電影更加需要演員的爆發力,更加考驗演員的天賦!以上只是個人觀點。


鉑金有的看


胡歌也是我很喜歡的演員,琅琊榜、偽裝者都是演技爆表的作品,但是他曾經也演過電影,但他的票房成績就是一個大寫的慘字!在多年以前,他憑藉《仙劍》系列大紅大紫後,曾經和吳尊、蔡卓妍拍攝過《劍蝶》,出演的竟然是經典反角“馬文才”。這和他在電視劇中塑造的正面形象風馬牛不相及,遭到不少粉絲的吐槽,票房成績大約2900萬元。而另外一部拍攝在2012年的《華麗之後》,票房慘收168萬元,原因還是:“和本人的氣質、已有的演藝形象相差太遠了。”當時院線經理們就說:“胡歌是怎麼挑劇本的呢?這真是挑戰自我過度,成了挑釁觀眾的神經了。”(這些人的嘴巴也是夠毒的)

  年輕的電視咖演不好電影,還是演技和爆發力的問題。國內電視劇通常會達到三四十集,一些古裝大劇會長達七八十集,“這非常有利於觀眾進入故事情景中,熟悉和接受角色和演員,甚至對演員培養出感情。所以,拍偶像劇容易培養出粉絲就是這個道理。”。如此大篇幅的表演,也為演員留出了偶爾狀態不佳的空間,只要在全劇中有幾處亮點,自然會有熱心網友幫你截成表情包。

  而電影時長基本在兩個小時左右,這就要求演員時刻保持最佳狀態。而那些年輕偶像的演技,很多並不過關,這也成為他們進軍電影行業的絆腳石。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要培養好感度談何容易?角色討好就算了,差一些的,觀眾連你的臉都沒來得及記住,你已經死了”。因此,不少電視圈的偶像劇演員都感到“拍電影是消費自己的名氣,對積累名氣沒有太大的幫助。”

  目前,年輕偶像裡,演技過關的比例還是比較低的,所以,即便有一些好機會和好角色來到身邊,恐怕也難以把握住。

  但是為什麼那麼多演員拍電視劇拍的好好的為什麼還要去碰電影呢

  雖然商業電影和電視劇都講求接地氣,但電影還包含著藝術電影的分支,在藝術價值方面顯得比電視劇高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如果某位電影演員回頭拍攝電視劇,基本上都會表現不錯(周迅和白百合趙薇)都是例子,電影演員處於金字塔的頂端,人往高處走,自然會成為大部分明星的追求。

  此外,電影演員可以參加海外電影節,直接有了很多露臉海外的機會,讓自己的知名度走出去,電視演員即使深耕多年也很難如此。

  在商業價值方面,電影演員接到的代言檔次和價格遠遠高於電視劇演員,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一些明星頂著雷片的風險也要拍電影。

  “電視劇和電影還是屬於兩條跑道的,一般來說電視劇演員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出演電影。如果電影演員往回走基本上能走得很好,但從電視劇往電影上爬就很難說了。”

  但做人做事總要知己知彼才百戰百勝,作為演員,要從電視圈轉戰電影圈,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市場定位、形象定位和粉絲類型構成,才能輕言轉型和跨界。否則跨界不成,反而成了“跳樓”,相當慘烈。當紅,真的不是票房得勝的必然理由。

  本人無意捧高電影圈而貶斥電視圈,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原則上說都是殊途同歸,但毋庸置疑的是,不同的藝術形式會側重突出、強化某些要求,要適應不同的圈子不同的拍攝要求,這好比要求一個人要成為複合型的人才、要適應不同的用人單位要求,難度之高不是人氣高就能解決問題的。

  一部電影的成敗更不能全靠一兩個主演,一個票房數字也許不能定奪這部作品就有多成功或者多失敗,但作為一個重要的參數來考慮的時候,你在電視圈積累多年的人氣,也許就抵不過這個小小的票房數字、或者是評分網站上的口碑數字了。

  對於我們觀眾來說,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只要是好的作品就可以。至於你是什麼樣類型的演員對我們來說無關緊要。我們需要的是打開電視的不要看到雷劇,去電影院看完電影能對得起自己的電影票。

  以上演員的電影作品並非全部都是大爛片,只是大部分都是大爛片。腦殘粉們看清楚了,別給你家偶像招黑。經得起批評才能受得起讚揚。一味的攻擊批評你偶像的人,只能說明你的偶像還不夠強大,應了那句話“什麼樣的偶像就有什麼樣的粉絲”。






再聞已是陌生人


湯唯佟麗婭周冬雨演電影很驚豔,電視劇裡卻尬死人,什麼原因?


說到在電影中表現極佳,但到了電視劇裡卻遠遠低於人們預期的演員,還真有不少。近一點的如剛有作品播出的湯唯、佟麗婭;遠一點的有周冬雨等人。在電影裡又文藝又高大上的她們,到了電視劇裡不僅頻頻暴露短板,甚至被質疑不會演戲!

湯唯《大明風華》

湯唯在李安名作《色戒》中一舉成名,自此就再也沒拍過電視劇。2020年春節前後湯唯與朱亞文、張藝興等人合作的《大明風華》播出,劇中湯唯飾演皇后孫若微,該劇是她成名後首次返回小熒幕作品。湯唯成名前拍過的電視劇屈指可數,記憶裡僅有一部與鄧超、賈乃亮合作的《女人不哭》,劇裡她飾演一個頗為叛逆的女孩。這部劇因年代久遠印象不深,但確實遠不如大熒幕上的形象深刻!

湯唯的電影,無論是她的代表作《色戒》,或是後期的《北京遇上西雅圖》、《晚秋》、《地球最後的夜晚》等電影,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湯唯一貫是文藝女神的不二人選,獨特的氣質令人相當難忘,這也成為了她身上的重要標籤。

湯唯在《大明風華》中被吐槽,其實不僅僅是她演技上存在的尷尬不自然,劇中人物的妝發、聲音都為人詬病。《大明風華》是部古裝劇,很多演員用了配音,但湯唯是自己的原聲出演,只是因為現場收音不理想,她應該是進錄音棚二次重配,臺詞的感染力和處理都比現場打了折扣。湯唯本人面對批評倒是非常坦然表示,在演電視劇上她還是個學生,要學習的很多。這就是高情商的代表,不槓也不推諉,大大方方承認自己的不足反而獲得不少路人的誇讚!


佟麗婭《完美關係》

這部劇拍攝於2018年,主演除了有佟麗婭,還有黃軒、陳數、高露等等,劇集剛播出時佟麗婭的演技一度被瘋狂質疑。但看了劇集的人,與其吐槽佟麗婭不會演,不如說這部劇對女主的設定確實存在問題。佟麗婭飾演的富家千金江達琳,前期人設又蠢又傻,不知道佟麗婭當初接了這個角色的初衷是什麼!

2018年前後幾年,佟麗婭的作品還有《斷奶》、《平凡的世界》、《超時空同居》等,如果單純的說佟麗婭不會演戲,那的確是妄加之詞。但江達琳這個角色不討喜也是事實,觀眾們早已經不喜歡刁蠻任性的傻白甜,這次的口碑下滑對佟麗婭及團隊正好是一次警醒,日後的選角需更加謹慎。


周冬雨《麻雀》

《麻雀》是一部青春諜戰劇,主演有李易峰、周冬雨、張若昀、闞清子等。四位年輕的演員湊在一起,一開始很吸引眼球。之前成功的劇集也有例在先,如胡歌的《偽裝者》。在拍《麻雀》裡,周冬雨當時還沒得到金馬獎影后,這部劇裡她的表現就非常一般。其實她演的有多不好是其次,而是劇裡的女主徐碧城的個性不遭人待見。觀眾覺得她的所為都智商不在線,不值得男主喜歡,加上演員們的現代感都太強,與民國期間的風格有些格格不入,導致整部劇的口碑都不是很好。

周冬雨還與陳曉合作了《遇見愛情的利先生》,是各種狗血傻白甜大集合的劇集;與張一山合作的《春風十里不如你》,算是周冬雨的電視劇裡口碑還算不錯的一部。和湯唯一樣,周冬雨在小熒幕的表現平平,但是到了大熒幕她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從《七月與安生》到《少年的你》,周冬雨的演技愈見精湛,獲得了業內業外的一致認可,可見拍電影更適合她!

類似以上的演員的還有很多,一些專業的人士分析表示,電影大多是用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去打磨一個多小時的故事,尤其是知名導演、幕後團隊都是慢工出細活,對燈光、舞美、場景以及演員的調教都十分有經驗。而電視劇是用幾個月拍出幾十集的體量,而且很多後期都是另行製作添加(如特效、配音等),自然就效果大打折扣!不過演技這種東西向來是見仁見智,或許你有不同的看法,歡迎一起討論!


氧氣姐姐愛看劇


因為對各種維度上細節的敏感性?電視劇比較流水線,導演每喊一條過了的時候,他自己對這個鏡頭的評價標準都是低於對電影鏡頭的要求的。這些要求包括演員自己的臺詞形體鏡頭感等等,加上對手的反應、光線、空氣流動等等各種環境因素之類的綜合效果。一個演員長期拍電視劇慢慢就會適應這種快節奏,對各種維度的敏感度就慢慢收縮了。很多時候一些細節來不及細思就馬上進入下一場。

電影演員就與此相反了,他們的形體和臺詞往往訓練得很好。不說多優秀,至少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了,一張嘴一抬腳,不用過腦子,就有很好的本能反應。他們進入電視劇的時候自然會帶著對各種細節的緊張感。比如舞蹈,我們看到的舒展,舞蹈演員的肌肉同時也是在控制,電影演員就有更精細的習慣性控制力。就不拿趙立新何冰這樣重量級話劇咖舉例子了,說竇驍這樣優秀的年輕演員,一直拍電影,去年拍了一部電視劇《楚喬傳》,就非常顯眼。很多人都說他有種高級感,確實,他的身型、形體都訓練得非常好,微博上還自己配了一個英文版預告片。這樣的演員,大多數觀眾可能不關心他哪個細節演的好,但是看著就跟別人不一樣。包括最近《海上牧雲記》的黃軒和週一圍也是這樣。


娛樂歐


電影時長短。有足夠的時間給演員們揣摩角色,如果沒有達到導演的要求,導演也會親自講解示範,電影時長不長後期剪輯特效之類製作也會相對的比電視劇要精良一些。

反之,電視劇時長太長。一部劇高達五六十集。人物也相對比較多,人物關係也比較複雜。導演為了趕進度是沒有時間給演員們揣摩角色。大體是能過則過。當然這也導致了很多爛片的誕生。

好的電影,好的導演。拍出來的片子自然是沒話說。只能說雖然都是影視領域,但電影和電視劇差別還是很大的。會導電影的導演不一定真的能當好一部電視劇。導電視劇的導演也或許根本就導不好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