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父母说明用一定的钱买基金理财是正确的?

xuweinan2233


其实投资理财上想要说服一个人,最简单最有效的板块就是赚取了,跟父母说明投资基金理财是正确的,那么首先是你有没有投资基金理财赚到钱,还要强调赚取了又赚了多少,这样跟父辈去说明才会有劝说力。


我们来从父辈的角度来考虑,那一辈子的人很多可能都没怎么投资理财过,更多的钱是放在银行里当存款了,为何,那一辈的人只知道存钱,而不知道钱生钱,首先要考虑的是辛辛苦苦赚到钱的安全性,只要不变少,没有莫名其妙消失了,那就知足了。


那一辈的人不知道啥叫通货膨胀,也不知道啥物价上涨,可能唯一的感觉就是现在钱不禁花了。有这种感觉,但是没有这种意识。这个时候你可以考虑,如果100块能买到3斤肉,那么你可以尝试告诉他们如果这100块放在基金里,两个月后,可以买4斤肉,那么他们可能会意识到原来可以通过基金投资,钱变得更多。



另外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如果父辈辛苦了一辈子,也没啥投资的热情,又为何要他们自己亲自去投资呢,如果作为子女的你本身就在基金市场里赚到了钱,那为何不替父辈进行投资了,赚钱了直接全部给父辈,假如小亏了,自己给父辈补一点,他们也完全不会反对投资的,也不会感受到投资的不安全。


博通财富


父母和我们的理财思路不一样,他们那个年代理财观念不强,大部分是存定期,极少数人买国债,几乎没有人买基金。

我的公公婆婆极其勤劳,一辈子全款买了两套房,供养了两个大学生。老人的理财方式是存定期,攒一点钱就存着供孩子上学用。2015年,丈夫硕士毕业后,在省城贷款买了一套房,老人每月资助1500元给我们。2016年,我们拒绝了老人们的资助,我帮老人理财,首先是用货币基金理财,老人看着买基金能赚到钱,心里乐开了花。

货币基金是由基金管理人运作,基金托管人保管资金的一种开放式基金,专门投向风险小的货币市场工具,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稳定收益性,有"准储蓄"的特征。货币基金优于定期,能有稳定的收益,但收益率不高。

在证券市场行情大跌的时候,我又教老人投资指数基金,1500元投资2只,一只是中证500,一只是红利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比货币基金的风险稍微高一点,收益也高。投资一年左右,现在的中证500的收益率是18%,盈利1216.79元,红利指数基金的收益率是6.01%,盈利413元。看着账户红彤彤的,老人乐开了花。

指数基金是一篮子股票,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买入各种资产,并能反映这一篮子股票的平均价值走势。按照投资理念,基金分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基金是有专门的基金经理根据主观判断挑选股票,被动型基金一般选取特定的指数成份股作为投资的对象,试图复制指数的表现。被动型基金一般选取特定的指数作为跟踪对象,因此通常又被称为指数基金。


巴菲特在公开场合近十次公开推荐指数基金,他认为低成本的指数基金是最明智的投资方式,对于大多数机构或个人投资者而言,指数型基金是投资股票的捷径。

父母年纪偏大,风险承受能力低,宜选几只基金组成一个组合,降低风险。中证500指数能综合反映沪深证券市场内中小市值公司的整体状况,跑赢市场平均收益。红利指数的成份股是由市场上股息率最高、现金分红最多的股票组成的。红利指数的成分股是市场真正的核心优质资产,红利指数还天生自带再平衡策略,因为它每年还要根据最新的股息率排名做一轮优胜劣汰,留下的都是优质的股票。


老人家有工资收入,在我的指导下,老人也有了被动收入。 个人最佳的投资方法是买入指数基金,坚持长期定期买入,这样能跑赢绝大数投资者,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


生活范007


你这个问题其实是普遍存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为一位理财师,在工作中真的遭遇太多客户质疑:配置基金这些高风险产品有必要吗,我身边太多人买股票买基金亏得一塌糊涂,你不会也是来骗我的吧?

其实在刚从业的时候,我是真的会很耐心地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去给客户解释为什么买基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如何合理去配置基金平滑风险。但是这样去和客户讲,效果并不好,而且还很累。

后来随着接触的客户越多,我就越发明白什么叫做正确:赚钱就是正确,亏钱就是错误。不要扯什么乱七八糟的资产配置,听不懂。

所以后来我明白过来了,去年6月在天天基金弄了个两个实盘的基金组合。现在碰到客户再来质疑配置基金的合理性,我也不浪费这么多口舌去教育客户了。

直接扔实盘收益

客户怀疑这图是ps的?让他自己去天天基金搜“巴兰”

实打实的业绩数据,这么一弄,我不但省事了,客户的积极性也上来了。

所以讲那么多道理没什么用,客户在意的始终是能不能赚钱。

同理,你爸妈不接受基金,最本质的原因就是他不相信这能赚钱而已。

而要打消他们的质疑,最简单粗暴的,就是通过基金赚钱给他们看。

那问题来了,你通过基金赚钱了吗?


巴兰理财


理解父母

提出这种问题的人,一般是年轻人,他们着急,认为父母的理财观念落后,损失了很多机会。但是,理财是买股票基金吗?

对上了岁数的人来说,他们很怕风险。不仅仅是观念,其实就不考虑年代,老年人本来就应该回避风险,因为他们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对于退休的人来说,账户里无论是10w、100w、1000w都只能坐吃山空,不能冒险了,因为一旦亏了就补不回来了。

这和年轻人不一样,创业失败又如何?重新找项目,找伙伴,找渠道,也许再次创业就全回来了。

收益和风险

“高收益高风险,低风险低收益。”这个大家都知道,都认可。我们普通人能承担的风险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收益。

笔者认为,当下市面上的理财渠道,可以用收益率来划分风险。用国债年收益水平3.6%左右来衡量,记作A,然后看大致的风险:

1A=3.6%:无风险。比如,银行存款,货币基金

2A=7.2%:低风险。比如,债券基金,信托,银行结构性理财,房产投资

4A=15%:中低风险。比如,股票基金,长线投资白马股,

8A=30%:中高风险。比如,中线、中短线波段炒股

16A=60%:高风险。比如,短线、中短线炒股,配资炒股

16A以上:超高风险。比如,涨停板战法,超短线炒股,炒期货,炒外汇,投资未上市股权

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从毕业后工作开始,就宜开始考虑投资理财,但核心年龄段大概在28~30岁开始,到60~65岁结束。因为这段时间是一生上班工作的时段,而且大脑比较好用,不糊涂。

一般人,尽量选择2A~4A之间的风险,少数有一定技能的人,可以部分资金做8A的投资,甚至16A的投资,只要资金占比更小即可。对于年轻人来说,尽量往4A、8A上靠,到了60~65岁以后,尽量不碰2A以上的投资,最好只做1A的无风险投资。

富人理财

有些富人钱比较多,他们可能有冒险的投机,但冒险资金有多少占比呢?社会上有一些理财公司,服务于大机构或者大家族等等,一般是用配置的方式理财。

资产配置,简单说就是各种理财方式都有点,这样,一种方式亏本时,可能其他方式是赚的,那么整体上账户的收益率波动不大。一般有几种资产,股票基金、债券、商品基金、黄金、现金(货币基金、外汇),有长线理财的,还会配置不动产。

那么配置完了以后,预计收益率有多少呢?现在一般是年化8%~20%之间比较多。看看富人为了防止风险,他们主动降低了收益率。

劝投基金

改变一下策略,就是投资基金由你来做,而父母还是做存款。就是你用8%的年化利率,或者用0.6%的月利率,从你父母那里借钱,借的钱月月还利息,然后预计在莫一天归还本金,一般用年底比较好。你借出来的钱,买入基金,收益盈亏都算自己的。

我想,这个方案还是有可能走通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风险不大,如果有高收益,收益归你,他们也是开心的。

注意,借钱额度不要太多,大概是你工资性收入的2倍以内。因为现在这个点位,基金亏损估计也就40%顶天了。


海螺008


如何向父母说明用一定的钱买基金理财是正确的?这个问题就先要看你现在是一个什么状况了,你如果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就可以先少量买一些,等有收益了,父母自然而然就认可了,现在的父母一般比较开明,你自己的钱,想怎么理财,他们也管不了多少。

如果你手里没资金,要从父母那拿钱,那就要注意方法了,现在一般都有用支付宝余额宝,你可以与父母一起到菜市场买菜,付款的时候用手机支付宝付,这时你就可以告诉父母,余额宝也是基金,只不过是一种货币基金,比较安全可靠,与银行存款差不多,你只要经常移动支付,时间长了,他们就会相信基金,而且比银行活期划算,这时你就可以让父母把钱放在你的余额宝里理财。时间长了,你就可以进一步向父母说明,除了余额宝这种货币基金,还有股票基金,指数基金,混合基金,收益更大一些,但相对来说有些风险,父母听说有风险一般会不接受的,你可以先不告诉他们,先少买一些,过一般时间,有收益了,再把数据给父母看,父母一看,比余额宝收益好很多,自然就会相信你,这样你理财的资金,就可以不用愁了。

当然每个人,每家的情况不一样,说服父母的分法也不一样,希望我说的,对你有帮助,最后祝你和你的父母生活愉快!



闻鸡起舞2020


最直观并且最效率的就是你当着他们面买下部分基金,当然既然想要收益就买股票行的,赚得多点,债券型的就别考虑,虽然安全,但是赚得太少了,你们也看不上,然后越赚越多,等他们非常兴奋的时候,基金大跌,赚得又回去了,包住本的情况下给卖了,让他们知道,买基金不但可以赚钱至少不会赔钱[流泪](当然会赔钱,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流浪的玻璃瓶子


用事实说话。

做父母的在子女面前,总有天然的优越感,认为自己见多识广,因此对子女给自己讲道理这种事情有不自觉的抗拒!

正因如此,你最好就不要给他们讲道理,直接用事实说话就好。这就需要你自身对投资基金比较精通,然后拿出一部分钱,投资基金确实赚到钱了,你的父母自然也就慢慢接受了!这个时候你再给他们讲基金理财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最害怕的是什么呢?就是你自己对投资基金理财,也只是一知半解,投资的时候也会亏钱,甚至出现比较大的亏损!然后呢,你又不甘心,想问父母借钱抄底,摊薄成本!

这样的话,你的父母打死也不会同意的!因为你这种做法本来就欠妥。

传奇最后的忠告:买基金理财也不是就一定能赚到,包括倍受推崇的指数基金定投,也不是傻投就能赚钱!投资基金,也是讲技巧与方法的,什么阶段适合定投,什么阶段适合基金组合配置,都是需要精心学习,并在投资实践中不断磨练,才能最终掌握。

想改变父母,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传奇财富观


基金不像股票那么波动大,更不像有的人认为买基金就是赌博,其实这是个误区。赌博如网络彩票要么赢一步登天,要么输,倾家荡产。而基金只是把可以说是多余的零钱暂时借给可靠的人去做生意了,生意好了,还有分红,生意不好也不至于把本金都弄没了,再不济也就是折减一点点而已,保证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安排,并且有可能给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边城二郎


想想当年上学时,找父母争取买原始股,没做通工作后的哪个后悔失望。对比当下环境条件,倒是真有一番感慨。几点建议吧!

  • 1.提供你所观察到的基金收益数据。让事实说话,让依据说话。多找几家优秀基金吧!嘿,也真有牛的。
  • 2.提供你交易的完整思路。包括且不限于准备下手哪家,可能持有多久,基金经理人历史收益情况,盈利目标大概多少,风险止损会在哪里,盈亏比例是怎样的。总之一句,这事划算,不干挺亏。
  • 3.构划一番买基金的艰难。嘿,要没这个,守旧的老人一句话能噎死你,“有这好事轮得着你娃娃”!这故事,至少要能说明这事儿一般人他还操作不来。
  • 4.那是要提醒你的,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撒尿捏泥巴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指数基金是什么,我们是这样,父母更是这样,谁也不放心把钱放在里面。

我能给一个经验就是:一遍一遍、不厌其烦、耐心的讲解,让她懂得了指数基金的基础知识,明白指数基金的好处,也知道买指数基金的风险比买股票更低。

要相信人的转变的非常大的,可以帮父母完成定投,因为他们自己还不太会操作交易软件。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之前我妈还特别排斥保险,后来她自己主动要求买保险。

为啥呢?春节假期,我天天和朋友语音聊保险,她听得多了也就自己知道了保险的好处。以前之所以排斥,就是因为不了解,还以为“保险是骗人的”。

所以,重复的效果是难以想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