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次疫情你如何看待生命,健康,自由?

陇中后山人


生命是自己的,活着是硬道,健康是硬核,自由是硬气,平安是硬语。


平实看心


没有什么可以比得过健康更加重要。

相信这次疫情会对很多人有触动,也算是给大家一个冷静思考,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平日里大家都忙忙碌碌,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关心自己,从内心深处拷问自己,这就是我自己想要的生活吗。我们都在忙着工作奔波,慢慢就忽视了对父母的关心,对子女的照顾,总是在说自己很忙,忙完这段时间以后我再去怎样怎样之类的。后来就没了下文。

就像是我们总说没有假期,没有时间,但遇到今年的疫情之后,你不是也只能呆在家里吗,所以说很多时候就是自己给自己找借口。

当然每个人的人生观不一样,也无所谓对与错,只要是自己选择的就要无怨无悔,选择努力工作肯定是要牺牲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时间,选择多陪伴家人可能有些工作我们就只能放弃。

但是相对来说健康与自由是最重要的,这是基础,没有了健康与自由其他的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


瓜中甘


你好,我来回答你,通过这次疫情感悟到生命的可贵,感慨生命的脆弱,生在这个大自然的环境下,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天灾生祸,更不知道生命什么时候受到危害危险,对于我们来说珍惜生命是多么的重要。

珍惜生命也要有一个好的健康身体,否则一切都是浮云,那么我们要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早起早睡,不熬夜,锻炼身体,均衡健康营养,提高免疫力来抵抗疾病,有了养生的观念,才能调理好健康的身体。

当我们的身体健康了,就能自由自在享受生活美好,前提是在法制允许下的范围自由,没有险情疫情下自由,这次疫情感慨万干,体会到祖国是多

么的强大,当疫情危胁到人的生命时,祖国一声令下封城,封路,封镇,封村,全国人民听党号召宅在家中,虽然憋闷烦躁,失去了自由,但看看前线为疫情奋斗,冒着生命危险的白医天使们,我们又算得了什么。

感谢祖国!感谢所有为疫情奉献的人们!我为生在这样的祖国而骄傲。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迎接春暖花开!


彩云生活记录


疫情结束,我想再买一对婚戒,或者和全家拍组全家福。第一次经历因躲避疫情的居家隔离,每天睁眼第一件事是翻看滚动的新闻,眼看全国确诊病例的数字从峰值到个例,到现在所在城市连续十多日“零”确诊。

“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意大利罗马A线地铁站Re di Roma附近的小区,响起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这次疫情,有太多感恩。感恩勇敢的武汉人民,感恩所有医护人员和一线工作者,感恩我生在如此强大的祖国…也感恩,生活在有爱的家庭。

疫情对我们来说是教训,或者又是一种重生。是该重新思考和反思如何更好的生活。曾从未想过自由的呼吸是如此奢侈。想当然的挥霍健康,任性的透支彼此的信任和感情,是多么无知。

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走到户外摘掉口罩,张开双臂拥抱阳光,自由的呼吸。紧握住和你握在一起的手,是爱人、是孩子又或是父母……

楼下的草坪已长出嫩芽,迎春花也是一片金黄,春天在招手,种下的希望种子正在发芽。



圈里的城市生活


作为一名幼师,对这场疫情感触颇深。因为这场疫情,我度过了当老师以来最长的一个寒假,也是一年中陪伴自己孩子最多的一段时间。

什么是生命,什么是健康,什么是自由?在这场全民抗疫中,太多人各行各业有不同的解答。在不可逆反的生命面前,健康显的那么重要,而个人的自由就要放在最低层。而有一些群体,却必须舍弃个人感受去为了我们而努力,比如警察,比如医护。这些人看起来不在乎自己的生命,看起来不在乎自己的健康,但是这一切的“看起来”却是他们最有担当的行为。

作为幼师,每天我都会绞尽脑汁的安排一些居家小游戏,自理能力小活动,发送到班级群里,不是说希望孩子们可以学会什么,而是希望孩子们可以在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爱,也希望家长们能和孩子一起增进健康。

我是一名幼师,曾经也是一名护士,看到了太多生命的脆弱猝不及防,看到了太多躺在医院里的人对外面自由世界的渴望。面对生命,我们更多的应是敬畏和珍惜。而现在我是一名幼师,看到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却必须要躲藏在口罩后面,心里特别难过,孩子们除了要学习行为习惯,现在还要学习七步洗手法,正确佩戴口罩,三四岁的娃娃和我说,游妈妈我很想你啊,可是外面有病毒,我出不去啊。作为老师,听了孩子们说出这样的话,心如刀绞,我都哭了。真的真的希望大家通过这场疫情,都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反思,多一份责任,也多一份希望和信心,游妈妈期盼着,大家都能摘下口罩,和我的孩子们自由奔跑,平安拥抱!!





贫嘴游大妈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当生命与信仰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时,有人的选择,为了人类解放的崇高信仰,可以舍弃生命,唤醒更多被压迫的人民站起来争取自由。

时过境迁,前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与发展。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生命,健康和自由的意义和价值定位。

生命是个体存在的前提,是一切自然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础,没有生命,其他无从谈起。健康提升生命的质量,自由拓宽生命的广度和深度,三者相得益彰,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看看世界,听听世界,让我们的脚步走的更远,探寻世界的奥秘。

来势汹汹的疫情,让2020年许多中国人疲惫一年之后想要团聚放松一洗尘埃的热望落了空,大家心急如焚,盼望疫情快点结束,被禁锢的身体和脚步,前所未有的体验了失去自由的痛苦。但是,想到武汉,那个曾经繁华热闹的大都市,正在遭受的苦难,追着殡仪车想送妈妈最后一程的女孩,九十岁高龄的老母亲颤巍巍为感染住院的儿子留下500元生活费,此生能否再续母子缘的疼痛让老母亲的心碎成了片片…生前治病救人的院长刘智明心感染逝世,孤零零一辆通往殡仪馆的救护车时院长在世间的最后一程,身后是他身穿防护服哭的声嘶力竭的爱人,那位还美来得及给爱人披上婚纱的彭银华医生,风华正茂得夏思思医生…,那位除夕夜父母高堂团聚其乐融通几天后却全家感染离世的导演 常凯…,盛世惨剧,更让人心痛唏嘘,被禁锢了两个月自由的人们,短暂的自由是为了给生命保驾护航,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如果再不醒悟,再不无动于衷,那么悲剧会以更惨烈的方式更大频次的上演。

这是大自然敲响的警钟,人类不要夜郎自大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自然界一切生命都需要被尊重,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关注健康,定义自由的界限。





王如娃律师


新冠病毒的爆发,只是将我们生活中可能的危险加粗,大写,集中推到眼前,仿佛触手可及。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肉眼可见”的“可以衡量”,所以更加容易引发焦虑。

事实上,生活中的危险,从来都在。

幸运的是,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总是有选择的。

我们总是有选择如何面对的自由。

关于这次疫情,我想分享三点:

第一:新冠病毒之所以可怕,是因为现在没有针对它的特效药。

也就是说:(几乎是)无药可治。

即使确诊病毒,只要还没有出现严重的症状,我们就没什么能“治”的。

轻症病人在确诊之后(如果你在医院充满病毒的闭塞环境里没有被传染到更严重的病毒的话),医生会嘱咐回家隔离,多休息,加强营养,调动抵抗力,争取自愈。

如果出现了呼吸困难等重症,医院的处理是“对症疗法”,也就是“出现什么症状,就缓解什么症状”,缺水了就补液,缺氧就吸氧,发烧就退烧,呼吸不畅上呼吸机……是一种“对应方式”,而不是主动的治疗。(以上医院处理方式经过武汉一线医生确认)

总的来说,最终结果,还是靠每个人自己的抵抗力。

所以,只要你没有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等等严重的症状,确不确诊,去不去医院,其实区别不大(当然是在做好隔离和防护的大前提下,这个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就不重复提了)。

面对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防护,有人感染了病毒,有人没感染;感染了同样的病毒,有人很快痊愈,有人不治而亡。

甚至出现了“传染源”并未发病,但是被传染者病情严重的案例。

病毒面前人人“不平等”。

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病毒,而是我们的抵抗力。

第二,积极乐观可以提高抵抗力。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戴维斯博士做过一个实验:

寻找52名同龄志愿者,均接种预防流感病毒的疫苗,然后将他们分为两组,要求他们在一段时间内,一组记录下自己最快乐的事情,而另外一组则专门记录自己最为悲伤沮丧的事情。

研究结束之后分别检查两组人员流感病毒抗体含量,发现,第一组“记录快乐事情”的志愿者的抗体含量远远高于“记录悲伤事情”的志愿者。

背后原因是:大脑皮层有一种名为皮质醇的物质,也被称为“压力荷尔蒙”,会随着我们感受到的压力增加,它会降低免疫体系效能,也就是降低免疫力。

但是积极情绪会减少压力荷尔蒙,从而保护我们的免疫力,让乐观者生活得更加健康。

第三,让自己开心,是“最优”选。

我们和病毒的故事,只有三种可能的结局:

1、没有感染

2、感染病毒,但是治愈了

3、感染病毒,死亡

第一种情况,我们最终没有感染病毒,那么如果之前有焦虑担心,甚至因此影响正常生活和周围人的情绪,那就“亏了”。

我们付出那么多能量担心的是一件“根本没发生的事”,白白耗费精力,降低生活质量。

反过来说,如果在疫情传播期间,能够每天做到让自己精神愉悦,保持乐观,而最后我们又没有传上病毒,那么过程是美好的,结局也是美好的,皆大欢喜。

第二种情况,染上了病毒,但是最终治愈了。

积极乐观,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免疫力,最终而愈,过程是美好的,结果也是美好的。

过分担心焦虑,会降低抵抗力,反而不利于治疗。

第三种情况,我们染上病毒,并且最终死亡。

如果一定会离开这个世界,你希望最后的一段时光是紧张焦虑沮丧的,还是开心积极乐观的?

如果生命一定会结束,那么开心的时间越多,生命质量越高,活得越“值”。

反过来说,如果充满紧张焦虑沮丧的走向死亡,岂不是把活着的时间也浪费掉了。

我想说的结论是:无论我们跟病毒之间最终是什么关系,在疫情传播阶段能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都是只赚不赔的买卖。

从来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部的客观世界,一个是内在的主观世界。

外部世界,瘟疫扩散,病毒频发,人心惶惶,我们无能为力;但是在内心的主观世界,如何看待这些事情,以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我们总是有选择的。

扛起这份选择权,为自己负责任,不仅是阿Q精神似的自我安慰,也是实实在在的为自己增加抵抗力。

病毒会改变很多,但是也有很多改变不了的。

病毒让我们没法回家看妈妈,但是无法阻断和家人之间的情感;

病毒让我们没法出门见朋友,但是跟朋友的情感互动依然可以温暖心灵;

病毒让我们没法上街买面膜,但是规律的作息和适当的锻炼,一样可以帮我们把皮肤变得更好;

病毒让我们没法带孩子出去玩儿,但是亲子间的亲密联结和纵情欢乐,也可以充满方寸之间。(顺便提醒一下,如果想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每天陪她玩游戏简直事半功倍。“笑”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身体健康功效卓著,这里不展开说了。)

病毒可以改变很多,但是病毒永远没有办法改变我们的感受。

其实,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在我们的一生中,同样风险环伺,意外频出。

只是因为没有播报,没有实时监控,也没有数量统计,所以无法预防,无法做出准备而已。

如果说每个人的一生,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追求幸福的话,那跟我们现在的情况真的非常相似。

第一,病毒没有特效药,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没有“特效药”。

没有一种方法是能够保证让我们得到幸福的。

工作/金钱/健康/婚姻,没有哪一个是幸福的保障。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是拥有这些却不幸福的。

幸福是一种感受,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标准,当我们感觉到幸福的时候才叫幸福。

所以我们会看到幸福快乐的快递小哥和充满忧患的亿万富翁。

它们之间的区别,不仅仅是拥有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态度。

第二,积极乐观能提高免疫力,积极乐观也能提高幸福指数。

幸福是主观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如果说幸福有什么特征的话,我想“笑”或者“开心”算一个。

如果一个人从来不开心,很难定义他是幸福的。在我们发自内心的笑的那一刻,就是幸福的。

不需要完美的婚姻,不需要巨额财富,不需要孩子作业写完,甚至不需要身体健康,只要能够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无论是1分钟,2分钟,5分钟,还是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就已经是幸福的。我们有限的人生中,幸福的时间就多了2分钟,5分钟,或者10分钟。

量变引起质变。

所以,积极乐观能够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

第三,我们和病毒的结局可能有三种。

人生的结局只有毫无争议的一种——死亡。

生命本身就只是一个过程。如何度过一生才能在死亡的时候没有遗憾呢?

很多人给出了很多答案,但是我想,最重要的是思考一下自己的答案。甚至,答案也不是那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

问自己的心。

就如同,如果游乐场一定会关门,如何离开才能够不留遗憾呢?

我的答案是曾经尽情的玩过每一个娱乐项目,恣意流汗大笑,在离开游乐场的时候就能够坦然接受。

无论疫情会持续多久,都只是我们人生中非常短暂的一个阶段而已。

如果疫情过后才能安心;疫情过后才能好好陪孩子;疫情过后才能孝顺父母;疫情过后才能对自己好一些;疫情过后才敢放松……那可能永远也不会做到。

因为对待生活中的其他困难和风险,你的态度可能是一样的:孩子学习太费劲了,等他考上大学我才能安心;父母价值观我不能接受,等他们改变了,我才能跟他们和谐相处;最近工作太忙了,等忙过这阵儿,我再找机会放松;家里经济不宽裕,等收入增加了,再对自己好一点儿……

有本书对于两种人生有一个有趣的比喻:潜水模式和旅行模式。

一种人生模式是潜水模式。就是他日常的生活像是在水里憋气,承担着很大的压力,他所有的人生目标都是等到浮出水面的那一刻。

用很多痛苦的忍耐,去交换一个可能的快乐的结果。

他的每一个当下都是痛苦的憋在水里。

另外一种人生是旅行模式。

从计划,做准备,出发,到达,游览,返回的每一步,都是享受。每一刻,都很愉悦。

虽然也有目的,但是并不需要经历压抑、痛苦的忍受。

你的人生是哪一种呢?

必须达到某个标准,才能开始享受,还是无论发生什么,都去享受呢?

疫情阶段,你的生活就是答案。

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不如就从明天开始,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

让自己在疫情结束的时候,觉得没有虚度时光的事,

让自己在人生结束的时候,觉得不遗憾的事。


为菏来


前天看了央视报道的一条抗疫新闻,令人感慨万千,外地的一医疗小组竭尽全力抢救,把一濒临死亡的危重病人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当记者询问大夫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他完成这一看似几乎完成不了的工作时,大夫闪着泪眼说道,我没想别的,我只是想,如果我把他的生命留住了,他今年就还能看到武汉盛开的樱花,樱花太美了……

是啊,人的生命是多么的宝贵啊,失去了,冬去春来,花开花落,冷暖怎相知。经历这次疫情,很多人也许和我一样感怀,在生命之前,什么事都是小事。

我知道,疫霾必将散去,生活终将回归平静,经历了这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不凡日子,我将更加珍惜这重回的岁月静好,那习习柔风,湘江上微澜的波光,还有匆匆而去的人流,都是生命赋予我们的无尽宝藏。 当岁月一切回归静好,我将更加珍惜生命中相知相亲相爱的人,多给远方年迈的父母几个电话,唠叨就是绵绵不尽的亲情,闲来和久未谋面的同窗发友侃侃大山,家乡儿时砸了颗栗球到头上的板栗树是否还在?为自己付出了一分分温情的人,是否该用滚烫的感恩情愫、细腻的丝丝关怀去回馈,在这生命之火仍在熊熊燃烧之时?

当岁月一切回归静好,久已尘封的锻炼小器材该出炉了。新冠走,良弓绝不能雪藏。免疫力无疑是生命的磨石,看看抗疫英雄钟南山吧,八十高龄逆行武汉,新冠病毒又奈之何?不就是钟老身上那虎虎有眼的腹肌吗?

当然,我还要去远方,在行走的脚步中,去放飞心中的理想和自由……


电视湘兵


2020年初,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全国爆发,国人暂时失去了自由,不得不被迫隔离,闭门不出,也因此改变了无数人本来的生活轨迹。

在疫情爆发的前不久,据国家相关部门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的GDP总值已经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也已突破了1万美元。国家富裕百姓有钱,可是没了健康,没了自由,要钱有何用?你想周游列国,想踏遍祖国的千山万水,想吃山珍海味,吃遍每个城市的特色小吃,没了这两种东西,也只能是“想想”。

相信经过这次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错误认知,当然也包括我。生命只有一次,难能可贵,我们应该心生敬畏,敬畏生命,敬畏一切生灵。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只有健康的活着,才能自由。



杨开心happy


生命是第一位的,有了生命才有后面的一切。生命是脆弱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多少生命瞬间按下暂停键。生命归零,让人惋惜、痛心。

有了生命,但是健康受损,生活的质量也就会大大打了折扣。但还是有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毕竟,只要活着,总有机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也许不远的将来,就有各种特效药问世,健康的恢复还是有那么一丝丝希望。希望是一座灯塔,让人看到那盏灯,心里就会有盼望。

功名利禄、升官发财,在突然按下的暂停键前,显得多么的虚无缥缈。其实要看透这生活的本质,延展生命的价值,并不是那么的容易。所以也才会有红楼梦中传唱至今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看透生命的本质,追求生命的价值,是一生的必修课。年轻时候,常会意气风发,感觉世界在自己手中,为我所用,为所欲为,不懂得敬畏生命。中年之后开始吃细粮,脚步慢了下来,开始学会思考,开始慢慢品味生活,逐步去发掘自己来这个世界最终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古人总结了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年纪再大些,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终会看透世间烦扰事,脱胎换骨开启新的心境。能想明白的人是有福的!

好好的活着,健康的活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初心,不忘本意,常想一二,量体裁衣,保持一颗善良有爱的心,到生命暂停的那一天,依然有人恋想,有人记得,那么你还会继续活在这个世界,虽然是在不同的空间和维度里。

很喜欢《寻梦环游记》里的故事,生命的最终消亡是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人记得你来过,再也没有人会想起你,那才是生命真正的死亡。

当代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抒情诗:“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这就是生命的价值吧!

当生命的帷幕拉下的时候,希望我们都能坦然的说:谢谢这个世界,我曾经来过,也认真的活过!

敬畏生命,热爱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