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输入病例要用核酸检测,不能靠集体免疫解决问题

钟南山:输入病例要用核酸检测,不能靠集体免疫解决问题

18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佑安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梁连春表示,经过临床治疗后,轻型、普通型患者一般不会有后遗症。

根据既往SARS以及流感重症患者的治疗经验来看,部分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可能在短期内会有些轻微的肺纤维化,但是肺有很强的修复功能,一般在短期内肺纤维化就会吸收好转,不会留下后遗症。

对于少数极重型的患者,因为疾病时间比较长,形成的肺纤维化比较重,短期内会留下肺纤维化。从目前观察的情况来看,佑安医院治疗的两个病情比较重的老年患者,也就是双肺都是“白肺”的患者,两个月复查发现肺纤维化基本吸收,两人自我感觉也没有什么症状。更远期是否有后遗症,还要进行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18日下午,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46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表示,病毒大爆发带来了很多问题,中国采用的联防联控预防,从源头预防是最古老但有效的方法。不能靠集体免疫解决问题,无证据表明冠状病毒一次感染终身免疫,

下一步最重要的任务是研发疫苗。

钟南山表示,现在对输入的病例要高度警惕。现在绝大多数国家是第一波疫情,我们国家已经过了这个阶段,第一波新的病人有一个特点是传染性很强。此外,这些病人在没有症状的时候就有传染性,这样的输入性病人是要特别注意的。这些病例有时候感染性很强,一点都不能放松。

最近,一些外来的、特别是高发地区来的病例没有症状,但是就做了核酸检测发现呈阳性,因此对输入的病例还是要进行核酸检测。钟南山特别提醒,第一波输入的病人不要单看症状,一定要做相关的检测。

钟南山:输入病例要用核酸检测,不能靠集体免疫解决问题

钟南山介绍,本世纪已产生三次冠状病毒的事件:2003年SARS、2015年MERS和现在的新冠病毒。三种冠状病毒都有很强的传染性,SARS致死率是10%,MERS接近30%,新冠病毒均值大概在1-2%左右。SARS发生17年来,一度把它当做是偶然事件,所以这次准备还是不足。

针对病毒源头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发生在武汉,但没有证据表明源头也在武汉,这是科学问题。通过分子生物学、病毒进化的研究,关于新冠病毒的源头,将来会有答案的。没有搞清楚以前,随便下结论,是不负责任的。

钟南山在会上表示,目前采用比较多的还是上游防控,及时发现、检测、隔离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都进行了监控,欧洲是否也可以做好这项工作。目前新冠病毒的“震中”在欧洲,特别是意大利,最好采取更积极的办法,不要等到有症状了才干预,而是更早地控制,等到疫情越来越大就更困难防控了。

“我们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得到了很好的回应,也从别的国家那里获得了很好的意见,比如重症病人粘液很多,能否用一种雾化的方式进行缓解,这都是非常好的建议,未来会进行尝试。这个病看起来不像SARS主要在中国,新冠肺炎国外病例已经11万5千多了,估计还要增加。我已经注意到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改变战略,互相交流可以减少别的国家走弯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