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的承继:“改变”是否意味着“妥协”?

教宗的承继:“改变”是否意味着“妥协”?


序言

“教宗”,在中文中也译作“教皇”,指天主教教会的最高领袖,其完整称谓为“罗马主教、基督之代表、宗徒长之继承人、普世教会最高教长、意大利首席主教、罗马教省总主教及都主教、梵蒂冈城邦元首及天主众仆之仆”。


教宗的承继:“改变”是否意味着“妥协”?


该词语译自拉丁语“Papa”,其希腊词源为“πάπας”,意为父亲,在历史上曾广泛被用作对神甫和司铎的尊称,后来逐渐仅应用于教宗一人。在教会的传统中,教宗被视作圣伯多禄的继承人,因此耶稣赐于的两把钥匙(金色象征天国,银色代表地上,西斯廷教堂中也曾出现)被认为在教宗之间代代相传。


教宗的承继:“改变”是否意味着“妥协”?


在教会中,教宗虽然并不是定于一尊的人物(绝大部分重要决策由 “大公会议”表决得出),但是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甚至能够影响当时教会的作风和特征。因此,这部影片也是借用教宗的象征,去表达对于教会更替的期待。(以上内容为作者根据维基百科与个人记忆的整理)

《教宗的继承》大概可以被归类为宗教电影,其讲述了从若望·保禄二世逝世之后,教宗本笃十六世(若瑟·拉青格)与教宗方济各(豪尔赫·贝尔格里奧)先后继位的故事。其中的重心在被放置在两代教宗的争锋与和解之上。


教宗的承继:“改变”是否意味着“妥协”?


相比于它的众多前辈,比如2016年的《沉默》之类,这样的故事或许显得有些寡淡了。然而,《教宗的继承》在电影风格和技术上却能让人看到更多的尝试和创新。


一般来说,基督教电影似乎偏好冷色调或者昏暗色调以凸显宗教肃穆之感。然而,本片却大量选择阳光明媚的场景来进行叙事。这仿佛是在向利用自然光的文艺复兴艺术致敬——光,给予观影者生动愉悦之感,并淡化宗教中死板僵化的风气。


教宗的承继:“改变”是否意味着“妥协”?


而在剪辑上,这部电影才用了多种画质的混搭。片中不仅选用了正常的画质镜头,而且常常增加一些像素更低的画面去突出其中的现实感,甚至把两位教宗的真人影像剪了进去。这样的剪辑似乎是在试图达到一种纪实电影与非纪实电影的平衡。这仿佛是一种提醒,提醒影迷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


教宗的承继:“改变”是否意味着“妥协”?


这样的故事试图是以两任教宗为透镜去显现当下教会内部的神学冲突,并试图通过教宗方济各的上位以及两任教宗的握手言和去表达对“新教会”的期待——一个更为开放,但同时也更加交融的教会。

保守与自由

“不隐恶”似乎是这部电影的一个追求——它似乎并不想要掩饰两任教宗曾经的冲突与矛盾。从第一次选举会议上,双方之间的嫌隙就通过演员的对话、眼神交流等方式被展现出来;到了夏宫漫步这一折时,二人的冲突似乎得到了一个爆发。在漫步中,两任教宗对各自的神学立场进行激烈的辩论,而他们的矛头指向了“改变”是否意味着“妥协”。


教宗的承继:“改变”是否意味着“妥协”?


对于本笃十六世而言,既然上帝意味着永恒的真理,“改变”就将意味着真理的减损,是对于世俗的让步和低头。然而,贝尔格里奥则相信教会是人世间的教会,那么与人间的互动是教会不可避免的。教会需要看到人间的疾苦,去关注那些真正的问题,比如资本的剥削与穷人、对于少数群体的关爱等等。


教宗的承继:“改变”是否意味着“妥协”?


很多人或许会将这场辩论看作是保守派和自由派的争锋,甚至将两人看作是各自立场的代表,然而,这样的区分或许太过生硬。本笃十六世年轻时也曾是梵二会议的积极参与者(这场会议大概就是教廷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而贝尔格里奥在2010年时,还是个同性/婚姻的反对者。


教宗的承继:“改变”是否意味着“妥协”?


因此,立场的区分或许并不恰当,他们更多地是对神学真理的关心。究竟在何种意义上,神学的真理能够真正而完全地展示给人呢?


或许就像是《雅典学院》里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样,本笃十六世与教宗方济各一人指向天空,一人指着地面。前者代表着是对于神性的执着追求,他担心人们会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忘记了上帝的荣光;而后者指着土地,因为宗教是伫立在人间的食物,神性只有在人性的表达中才能被信徒真正领会。


教宗的承继:“改变”是否意味着“妥协”?


他们至少都意识到了一点,宗教本身作为人性与神学的中间地带,必然会在这对矛盾之中苦苦挣扎去寻求一个平衡点,但是世俗与神圣究竟该如何被调和呢?

世俗与神圣


这部电影本身似乎就是一个答案:世俗的表达方式——电影,与神圣的表达内容——教会神学。


每次教堂选举时那扇关闭的大门或许是影片的直接回应:无论是枢机之间的相互拉拢,还是繁杂俗世对于宗教的关注,在那扇大门的关闭之时,都转为静止,一方神圣的空间被定格在西斯汀小堂之内。这个象征似乎表达着教会对于神圣的坚守,同时,贝尔格里奥的弥撒似乎展示了教会对于神圣性的另外一种尝试。


教宗的承继:“改变”是否意味着“妥协”?


他走出了教堂,来到广场,然而,这方空间却因他的弥撒而成为神圣。神圣与世俗的界限虽被消弭,然而这一次确实神圣的势力向前一步,在世俗之中攻城略地。这或许也是对于天主教徒的提醒:在与世俗的联系之中,不应该让世俗中的恶沾染了神圣的善,而是应该让神性的善去改善人间的状况。

冲突与和解


在这样的解释之下,所谓的保守派与自由派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他们都想要达成宗教中神性与人性的平衡,都想要让宗教既能存续,又能有益于社会。那么二者之间的和解似乎也就是自然而然的。


教宗的承继:“改变”是否意味着“妥协”?


这种和解再次以教宗的象征被呈现出来。在饭后,两代教宗在相互的娱乐之中达成和解,并帮助彼此完成对过去的忏悔,二人最终握手言和。


教宗的承继:“改变”是否意味着“妥协”?


这种和解在片尾被展现出来,二人一起观看世界杯的比赛,这似乎又是一场隐喻。就像足球一样,一切的对抗都是对于各自立场和荣誉的坚守,然而一切对抗也都是为了促进双方的友谊和对于同一事物(包括上帝)的无限热爱。


总结


单论电影本身,虽然两位主演的反差演出(一位曾经出演食人恶魔汉尼拔,一位曾出演邪教教主打麻雀),让我深刻地感受了“抛脸式演技”的精彩。而论及其他方面,这部电影令人满意但或许很难称得上是巅峰之作。


教宗的承继:“改变”是否意味着“妥协”?


但是,当宗教的意义被考虑时,我赞扬其中对于天主教内部问题的暴露(比如“恋童癖”,当本笃十六世忏悔此事时,镜头将门上的花纹截为一个倒立的十字架),也欣赏其表达的开放的态度。


教宗的承继:“改变”是否意味着“妥协”?


或许这才是我个人想要追求的宗教:不再借用上帝继续狐假虎威,而是走下祭坛去认真地爱每一个人,接受每一件善事。我也希望,天主教能如其所言,吹走火苗上的灰烬,令火苗再次雀跃而生。


文 / 二凉 排版/ 晓雁


欢迎到公号“来之电影”说说你的见解

合作&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