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画到人,让我们一起了解扬州八怪——郑板桥


从字画到人,让我们一起了解扬州八怪——郑板桥

说到郑板桥,我们的印象就是他的诗竹。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

“竹、兰”自古就是君子的代表,可见郑板桥对自身的要求颇高!

而他的字被称为板桥体,单个看歪歪斜斜,但整体错落有致。别有韵味,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恰恰这也是他仕途的写照。

从字画到人,让我们一起了解扬州八怪——郑板桥


郑板桥自幼清苦,游学所用的费用全是卖画所得。因为他的思想太过于务实,所以屡试不中。

直到40岁时,雍正年间才当上举人,乾隆年间方中贡士二甲八十八位。

在山东范县当县令期间,遇到大饥荒,郑板桥当即请朝廷赈灾。

但是在赈灾流程上得罪的大官,一直郁郁不得志就辞官了。

乾隆时期自上而下都有一股奢靡之风,当时的官场号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而郑板桥的官风也与他的字一般,不落俗套。一生清廉,辞官后一直还以卖子画维持生活。而在他晚年还有一则趣事广为流传。

从字画到人,让我们一起了解扬州八怪——郑板桥


一个下着雨的夜里,有个小偷觉得郑板桥做过官家里肯定富有便偷偷摸进了郑板桥的家里。

郑板桥立刻被惊醒了,他略一沉思,随口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人我门。腹内诗书存万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听了,赶紧转身就走,郑板桥又吟道:“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雨夜赶豪门。”

小偷听了,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光顾郑板桥家。

郑板桥的一生,正如他对自己的要求一般做了君子。不随波逐流,清廉自爱,关心百姓。

在郑板桥的身上真正的体现了古人字如其人,画如其志的美好品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