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惊为天人的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首七步诗,使世人在人生的起点认识了曹植,而对曹植来说却是他即将走向悲苦人生的终点。

提起曹植,人们对他的印象大多是世子之争的失败者,才华盖世的仙才,又或者对他那段若有若无的风流韵事“叔嫂恋”所感兴趣。

然而纵观曹植那被命运颠覆的一生,你也许会发现上述那些刻板的印象在曹植面前太过浅薄。他的前半生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充满了自信与理想,夺嫡失败后的他人生急剧转下,陷入了无限的悲苦愁闷之中。

今天,让我们一同去看曹植的一生,你会发现他在世子之争中真正失败的原因,你更会发现一个为理想奋斗终生的悲剧“英雄”!

才华惊为天人的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曹植

<code>一、惊为天人/<code>

曹植是曹操第四子,生于汉献帝初平三年,自幼好文极擅长写作,连曹操看过他的文章后都以为他是找人代笔,而年少的曹植却道:“孩儿开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但请父亲当面试试就知道了,为何要求人代笔呢?”曹操很是惊喜。

建安九年,曹操攻占邺城后,建成了一座极尽奢华的铜雀台,而这座金碧辉煌的铜雀台便成为邺下文人的活动乐园。曹植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饮酒听乐,吟诗作赋的优游贵公子生活,留下了许多慷慨浪漫的作品,性格也是十分旷达洒脱,并且与王粲的感情极为要好。

一日,春光明媚,曹操领众人在铜雀台游览,并要求“登台作赋”。曹植才思敏捷,一挥而就,第一个交出了答卷《登台赋》。

此赋一出,惊艳众人,赋中语句跌宕字字珠玑,极尽的描述了曹操泽被天下的不朽功勋以及对百姓安居乐业的期许。曹操亦是无比震撼,因为他的这个儿子已经能够体会到他这个父亲一直以来的苦心经营,想要成就伟业的心,更是被曹植那种对安邦治国的恢弘政治愿景所打动。

由此对曹植青眼有加,寄予厚望。

才华惊为天人的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曹植

曹植的才情自不消说,历来被文人志士所推崇,钟嵘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把曹植、李白、苏轼并称为两千年间仅有的三大“仙才”

然而若以为曹植仅在文学上有所长,那未免太小瞧他了。从他与邯郸淳的一段话中就可以窥见曹植其实是一个全才。

《三国志》裴注引曰:植乃更著衣帻,整仪容,与淳评说混元造化之端,品物区别之意,然后论羲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次颂古今文章赋诔及当官政事宜所先后,又论用武行兵倚伏之势。乃命厨宰,酒炙交至,坐席默然,无与伉者。及暮,淳归,对其所知叹植之材,谓之“天人”。而于时世子未立。太祖俄有意于植,而淳屡称植材。由是五官将(曹丕)颇不悦。


由此可见,曹植对天文地理、国家政事以及武行军事都很有见识,

难怪邯郸淳直呼“天人”。更何况曹植自小随父从征,《三国志》记载:“公携诸子从政,植随郭嘉、荀攸于帐中,惊慕关羽斩颜良。

从小跟着郭嘉荀攸,看着关羽,军事谋略能差吗?


建安十一年八月,号称东海盗的海贼管承在山东海滨一带作乱。曹植即随父东征管承,这一次出征的他,看到了以往从未见到过得人间惨象:这些海边的人们住在野外的草棚里,妻子儿女衣不蔽体,活的如同禽兽一般,出没于山林之间,竟与狐兔野兽争食争住。(参考曹植《梁甫行》)

这一幕如同一枚烧红的铁烙,烙进了曹植的灵魂深处,也刺痛了曹植的心。

东汉末年,时代裂变,三国纷争,无尽的战争、苦难、饥饿、病疫、死亡,肆虐着中原大地,百姓的生存空间犹如人间地狱,当时的人口总数直接锐减了三分之二,这是何其惨烈的数字!

才华惊为天人的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流离失所的百姓

此时的曹植亲眼目睹了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流民百姓,才深刻的感知到自己手中的笔是有多么的无力,文章做得再是锦绣对这些百姓又有什么用,于是便在心中立下了此生唯一的政治宏愿:“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参考曹植《与杨德祖书》)

他一生的志向就是建功立业,造福百姓!然而就是这个崇高的理想,激励了他的一生,也折磨了他的一生。

<code> 二、立嗣人选/<code>

建安十九年,曹植改封临淄侯,这一年曹操东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并告诫他:“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

此言一出,大有深意,曹操要让曹植像自己一样去成就事业,成就什么事业,大家心知肚明,其实就是暗含了曹操欲立曹植为太子之意。


事实上关于立嗣,曹操最喜欢最看重的人并非曹植,而是曹冲

这个少年神童!《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

据《 魏书》记载:冲早慧与性惧生,辨察仁爱, 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 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

由此可知,这位神童不仅聪颖早慧,更有一份仁爱之心,且能明辨事理,所以曹操十分喜爱,多次向群臣表示要传位与曹冲。

才华惊为天人的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曹操与曹冲

奈何天妒英才,曹冲才十三岁,便得重病去逝。曹冲去后,曹操极为哀痛,曹丕前去宽慰,曹操却大呼:“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一句话足以证明曹操对曹冲的看重。

关于曹冲的具体死因,一时众说纷纭。从曹冲的突然离世以及曹操的这句话中,已能感觉到当时的世子之争,暗流涌动。


谈及此,我们似乎忽视了一个人,曹丕!未来的魏文帝!

才华惊为天人的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曹丕画像

可眼下曹丕的处境实在是说不出的尴尬与难堪!

因为卞氏扶正后,他才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曹家真正的接班人!况且曹丕本身也十分优秀,文武兼备,他的《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然而此时的他却硬生生的被曹植的文学光环与曹冲这个少年神童给压了下来。

能不尴尬?能不难堪?


其实按理说,曹家的第一继承人应该是曹昂,他能文能武,又是正妻丁夫人的唯一的养子,只可惜在曹操征战张秀的战役中,为救曹操英勇牺牲了。曹昂死后,丁夫人痛骂曹操好色(毕竟确实是曹操贪恋美色,导致张秀反叛),于是悲痛下离开了曹操,曹操无法,便将卞氏扶正。

才华惊为天人的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曹昂

倘若曹昂还在世,以他的长子身份和优秀程度,大概也不会有后面夺嫡那么多事了。

无奈天意如此。曾今的曹丕又何尝不是一个潇洒快意爱贪玩的贵公子?只是曹昂死后,他成了嫡长子,于是一切都变了,那个年少畅意的曹丕与他的大哥曹昂一同死在了战场上,而后变成了一个“矫情自饰,御之以术”夺嫡者。

<code> 三 、夺嫡之战/<code>

曹昂、曹冲早逝,储嗣的有力候选人只剩下:曹丕,曹彰,曹植。曹彰生性尚武,能征善战,但是不喜读书,曹操不作考虑。

眼下,也就是曹丕与曹植的战争了!

才华惊为天人的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曹丕与曹植

那么,惊为天人的曹植在这场真刀实枪的夺嫡之战中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是的,他输惨了!


先来看看他们各自的智囊团。

曹植一方:杨修、丁仪、丁廙、邯郸淳等人。这些人文人气太重,丁仪兄弟还是由于曹丕因丁仪形貌有损而反对将清河公主嫁给他,心中不忿,支持曹植。只有一个杨修还算有号召力,但是太会玩小聪明,缺乏政治经验。


反观曹丕一方:司马懿,吴质,陈群,贾诩等人,一个个是何等的老谋深算!精明的司马懿当时只给曹丕指了一个人,贾诩!而这个贾诩就是曹操在立太子时的决定性人物!

而且曹丕的智囊团不仅仅有男人,背后更有一个女人在全力支持他——郭女王。

《魏志·皇后传》曰:“后(即郭氏)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

才华惊为天人的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郭女王

在曹丕争太子位的过程中,郭氏屡出奇谋。可以说曹丕前朝有吴质、司马懿等人出谋划策,而郭氏则摆平了曹操的后宫。

单看智囊团,曹丕足以秒杀曹植。


再来看看夺嫡期间发生的几件事。

  • 有一次曹操出征,百官与诸子送行,曹植声情并茂的朗诵了一首《出征赋》,曹操很是满意。而曹丕在一旁急的直跺脚,这时吴质对其耳语道:“王当行,流涕可也。”于是曹丕当场痛哭流涕,此时年迈的曹操看见儿子动情的哭泣,满含不舍之情,内心不由得一酸,亦是涕泪两行。于是众人都认为曹植华而不实,而曹丕更有孝心。


  • 杨修为了让曹植在曹操面前留下一个才思敏捷的好印象,便预先把曹操可能会问的问题提前写好答案交给曹植。曹植每每在曹操面前对答如流,但是回答的速度太快了,没把握好度,引发了曹操的怀疑,派人查明后发现其因,于是对杨修和曹植产生了不好的看法。


  • 曹丕在积极夺嫡的过程中常与吴质私通,还派人把吴质藏在竹箱中拉进宫内。此事被杨修获知,便向曹操报告,曹操不悦,命杨修当场抓人。曹丕耳目众多得知此事,便找吴质商量,吴质道:“怕什么!明天再来拉一车竹箱进宫,杨修肯定会前去查验。查无证据,那杨修就得背上个诬陷的罪名。” 曹丕依计行事,杨修果然前去查验,谁知查无此人,曹操遂大怒,认为杨修蓄意诬陷。


  • 还有一次曹操为考验他们兄弟二人的能力,便让他们出城办事,但是命令守门卫不许放他们二人出城,以此看看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曹丕见守门卫不放,只好回去。曹植得杨修建议“斩”,于是杀了守门卫出城把事情办好归来,曹操很满意,但是心中却留下疑虑:曹植平日斯文,为何这次下手这么狠,反观曹丕,倒显得更加仁厚。

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斗法中,曹丕逐渐占了上风。


再观曹植这边,他对谋算人心,朝堂权谋这方面,心性确实要单纯许多。曹植不仅在夺嫡中连连败阵,而且此时的他正经历着人生中一场又一场的生离死别。

当时,一场严重的疫情弥漫黄河两岸,夺去了许多百姓的生命,也让建安诸子相继撒手人寰,王粲也因此而逝,昔日挚友纷纷离世,这让曹植极为心痛。他的两个女儿,都还不足一岁便接连夭折,这对身为父亲的曹植来说是是何等沉痛的打击,而他的妻子崔氏,因穿着华丽,竟直接被曹操赐死。

这一个个接踵而来的噩耗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匕首不断刺向曹植的内心,此时的他正在忍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

才华惊为天人的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曹植

面对如此哀痛,又能与何人说?曹植只能借酒消愁,于是乎,大醉之后的他闯下了震惊朝野的司马门之祸。

这场祸事是饮酒不节?是任性而为?是肆无忌惮?还是另有其因?我们不知道,这段历史离我们太遥远,仅从故纸堆里的寥寥数语中,我们无法知晓。

总之,曹植闯下了大祸,曹操大怒,从此异目此儿。

司马门一事,几乎断送了曹植的太子之位。


夺嫡之战接近尾声,曹操终于来找贾诩了,询问他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袁绍和刘表皆因偏爱幼子而导致内乱被灭)

这场夺嫡战终是曹丕打赢了,内心抑制不住狂喜的他,搂着辛毗的脖子道:“辛先生,你知道吗?我多么高兴啊!”

辛毗对曹丕此举一时愕然,回去便将此事告诉了女儿宪英,宪英叹气道:“太子是要接替君主宗庙和社稷的,君主死了才可以继承,所以对继承这件事不可以不悲伤,而管理国家,也不可以不忧惧。当上太子本应忧戚和惶惧,却反倒高兴得不能自已,这怎么能够维持长久呢?看来曹魏不能够昌盛啊!”

不得不感叹这位女子的眼光实在深远!


无论如何,曹丕太子之位已定。

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又给了曹植一次机会,当时曹仁为关羽所围,曹操命曹植为征虏将军,前去营救。

谁也猜不透曹操到底是怎么想的?是他心里仍然放不下这个优秀的儿子吗?

总之曹植为此很是高兴,终于能实现一回理想了,但是临行前,曹植却烂醉如泥,不能受命。

《三国志》裴注引里有一句话:植将行,太子饮焉,逼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

倘若这个“逼而醉之”是真的,那不得不感叹曹丕心机之深。但是亦有人说当时曹丕正忙于魏讽之乱,根本无暇顾及此事。

可若曹丕没有用计灌醉曹植,难道是曹植太高兴了,自己把自己灌醉了?他很清楚这次宝贵的机会对他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储位之争,更是人生理想的实现,所以若说自己喝个烂醉如泥,似乎也说不过去。

历史总是扑朔迷离的,谁也无法穿越时空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为这场大醉,曹植错过了此生唯一可以让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曹丕继承王位,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十月,登基为帝,是为魏文帝。

<code>四、余生不得志/<code>

曹丕掌权之后,便开始清除政敌,瓦解曹植的势力,首先就是诛杀丁氏一族,杨修已经被曹操清除,杨俊因在曹操面前多说了几句曹植的好话,也被逼自杀。

曹植等诸侯亦被大规模驱逐至封地,曹丕命“监国谒者”严加管制,密切监视各诸侯的言行,及时禀报朝廷。可以说,曹植的后半生如同活在监牢一般,其自由程度还不如一个普通百姓。

因为夺嫡矛盾,曹丕对曹植更加严格防范,又将曹植数次迁徙,爵位越削越低,封地越迁越贫瘠。

当时曹丕对待藩国的法制极为严苛,所给诸侯的属下全是鄙俗不堪之辈,士兵也给的都是老弱病残,加起来也不过二百人。然而曹植因为有错,所以不断减半,最后曹植身边几乎没剩下几个人了。后来曹植给曹丕能拿得出手的礼物也只有一头黄牛。

才华惊为天人的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曹植

争储失败者的下场,不用想象也可知有多凄凉。

在曹丕执政的这几年里,他不断打压曹植,使得曹植如同惊弓之鸟一般,曾经那个写下“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任性骄傲又英姿勃发的贵公子,如今已变成了“臣植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只剩卑躬屈膝的“笼中囚”。


黄初六年冬,曹丕东征回朝,途径雍丘,来到了曹植的封地。这一年,曹丕39岁,已经快要走到人生的尽头了。

他看到了被几经折磨的瘦弱胞弟,也许心中是疼痛的吧。曾经的曹植也是他疼爱的弟弟,而他也是曹植敬重的哥哥,在那些鲜衣怒马的少年时光里,他们也曾手足情深。

才华惊为天人的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手足情深


可是在命运的手掌下,在权利的刀锋下,让彼此渐行渐远,至于为何走到今日这般境地,大抵是因为那皇宫里的龙椅容不下第二把,那至高无上的皇权容不下第二人,那再广袤无垠的苍穹也容不下第二个太阳。

才华惊为天人的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曹丕看见自己的胞弟处境窘迫,衣衫单薄,便为他增户五百。这一举动让曹植倍觉温暖,以为兄弟间的关系可以由此改善,他仍可以被任用,去施展他心中的抱负。

可惜,他却等来了曹丕驾崩的消息,这让曹植大为惊痛。

他在《文帝诔》写道:承问荒忽,惽懵哽咽。袖锋抽刃,叹自僵毙。追慕三良,甘心同穴。

可见曹植对曹丕的兄弟之情还是很深的。


曹丕驾崩后,曹睿继位,曹植便将自己实现理想抱负的心愿全部寄托在他这个皇侄儿身上,他心想只要皇侄儿肯任用他,他一定会施展所有的才能,来报效国家,造福百姓。

才华惊为天人的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曹睿

于是他开始不辞辛苦的写下一篇又一篇针砭时弊的时政论文和自荐表。

《辅臣论》《诰咎文》《当事君行》《仁孝论》《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陈审举表》《谏取诸国士息表》……..

不知写了多少文,不知用尽了多少情,只求曹睿能够在政治上任用自己,到最后他表示哪怕当一个小小的侍卫随员都行,在无尽的等待中曹植已经卑微到尘埃里了,一切都只为了那个“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人生理想。所以,什么才华盖世,夺嫡之争,在曹植面前都太浅薄了,他只想为国家为苍生献一份力。

可惜如此拳拳之心也未能打动心如枯井的曹睿,而曹睿也仅是口头嘉许,将文章扔在一旁,依旧防范和限制。曹植的处境依旧没有改善。


太和六年秋,曹睿决定远征辽东,讨伐公孙渊。曹植得知后上奏《谏伐辽东表》指出此次远征的弊端,曹睿不为所动。又闻伐辽东败北,于是再次上奏《请招降江东表》。

这是曹植人生中最后一次上奏了,他用尽生命里最后的力气去呼喊,但是最后等待他的依旧是杳无音讯。

太和六年十一月曹植在绝望中溘然长逝,时年41岁。

才华惊为天人的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曹植

他这一生,都没有触碰到他的理想。

然他曾经斥为“小道”的文章,却流传千年经久不衰,也算慰他平生吧。

<code>五、结语/<code>

其实纵观曹植这一生,他并非没有政治头脑,最后的人生里,他在《与司马仲达书》中,直指司马懿拥兵自重作战不力,在《陈审举表》指出异性权臣会给曹魏政权带来危机,点名道姓指出要提防司马懿一族,可见曹植极有军事才能与政治觉察力。

他真正输的是不会谋算人心!夺嫡之战本就是一场激烈的宫廷斗争,极其需要揣度人心的能力,比如雍正,康熙那么多优秀的儿子,最后雍正能上位,就与他心思缜密,冷静沉着有着很大的关系。然而曹植就输在了这里,换言之,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吧!

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人既旷达坦率又工于心计,这对矛盾的性格特征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的。

再次,他不是嫡长子!

要知道古代封建社会里,嫡长子继承制根深蒂固,曹丕也是拥有了这个天然优势而得到众多大臣的支持从而顺利登上王位。

才华惊为天人的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关于曹植这位绝无仅有的全才,后人也只能唏嘘一句“叹仙才”!

然而他这种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一生的精神,我想叫他一声——“英雄”!


参考文献:

《三国志》

《棠棣之殇:曹植传》

若有错处,承蒙指正,还望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