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问你某同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会怎么回答?

斯仪先生职场笔记


记得我有一个同事小黄,刚刚来的时候闷闷不出声,一直埋头苦干。另一个同事小飞却非常能说会道,而且待人接物考虑面面俱到。两个比较下各有各的优点,工作能力上都差不多。一天公司高层找了全部部门的人都去谈话,了解两个人。

1、你觉得小黄小飞工作能力如何

小飞本以为大家都会投票给他,因为他平时都会拿点东西给人吃,一起说笑等等的。结果出来小黄的票数比小飞高出不少。

所以人际关系不能代表工作能力。很多事情,领导问了如实回答就好,这样才显得客观,要不一旦你说了话和群众不一致,领导一定会怀疑你包庇。

2、平时小黄和小飞和同事关系如何

这个问题大家都一致给了小飞好评,小黄却没得什么票数。这个自然的,因为小飞非常会来事情,大家自然给他好评。

评审结果,两个同事都得到了提拔,去了不同的岗位,小黄去管技术,小飞去管生产协调。

总之,领导问同事如何就客观评价就好,不能随意说出口,这样有时会毁了一个同事的前途,因为他要了解了同事才能安排相应的工作,让每个人个尽其能。

▶️我是@匠心鑫先生 ,10多年的职场老司机。欢迎关注我,每天分享职场干货,让你一路逆袭,献给每一个不想混日子的人。


匠心鑫先生


在回答题主的问题之前,我想讲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案例:

事情发生在我的第一份工作时期,当时不经常露面的公司老总突然来到公司,与销售部的每个员工都进行了单独会面,问了同一个问题:你觉得销售部潘总怎么样?

当时,一直坐镇公司的张副总早就给每个员工打了招呼,让大家一直夸赞潘总,我不明所以,反正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结果,我差点因此被辞退。

原来,老总发现潘总有亏空公司资产的情况,他这次来,是想整治潘总的,因为担心潘总有小势力,所以想用一个问题来检测一下,而我因为一直在夸赞潘总,被他当成了潘总团伙的人。

幸亏,我的销售经理极力保我,我才“幸免于难”。

讲这个案例,是想说,当你没有弄清楚领导问这个问题的真实意图时,你所说的任何答案,都可能是错误的。

领导问这个问题的意图,大体上有以下三个意图:

一、领导要提拔这个同事,想最后从侧面再了解一下他

想要确定领导是否有这样的意图,可以通过公司日常传达出来的讯息,以及领导对待那位同事的态度来确定。

这种情况下,可以这样回答:

1.着重回答同事在本职工作上的表现。比如专业技术很精、专,在某一方面能力突出等。

2.避免回答有关同事为人处世的问题。这种比较主观的问题,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有问题,也要领导自己去觉察出来,最好不要从你的嘴里说出来,很容易给自己招黑。

二、领导想要整治这个同事,想确定你到底跟谁一伙的

这就是我所遇到的那种情况,稍不留神,也会中招。

想要确定领导是否有这样的意图,可以通过领导当时找你谈话时的气氛是否凝重,公司是否已经有了传言等情况,来做初步的判断。

这种情况下,可以这样回答:

1.我们平时接触不多,只知道他业绩还不错。

2.只在工作上有交集,客观地说,他个人能力很强,协调能力欠缺(客观评价视实际情况而定)。

三、领导有提拔人才的意向,在你和同事间徘徊,想要听听你们互相之间的评价

这种意图比较好确定,你一定能通过某些渠道获得要被提拔,以及与谁竞争的消息。

这种情况下,回答一定要客观,一定不要诋毁对方。建议从你的优势出发,找两条可以展示对方能力水平的点,来进行回答,最后再找一条对方拥有的、不会影响你竞选结果的优点,着重表扬一下对方。

其实你们到底怎么样,领导基本上都清楚,所以,他问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考察你有没有做领导的胸怀。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对题主有所帮助,谢谢!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焱公子


记得很早有一次出差,休息间隙领导问我:“你觉得逍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时我记得逍遥女朋友闹分手,状态不好,连着犯了几次错误。本着闲谈莫论他人非的原则,我整理思路回复:小姚九八五毕业的,智商高,处理问题有思路。

领导鼻音“嗯”了一声,转头一路哑口无言。

左思右想我觉得领导对我的回复不满意,可是错在哪里,怎么回复才能满意……当时的我确实没有想明白。

直到三年以后我担任管理岗位,有一天随意问别人,你觉得张杰怎么样?福至心灵明白了这个问题。

一方面领导者身居高位,慢慢远离基层,很多时候不了解真实的情况需要借助几个人了解;另一方面呢,大部分人在领导面前也是无意识地隐藏自己,刻意表现。如此想来当时领导觉得我的回答不诚恳,故而没有进一步聊一聊的意愿。

很多年以后我意识到这件事背后的逻辑,但如果这会你问我,如果就在现在重新问你,我可以告诉你,我的答案不变。

第一、职场竞争力的核心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你讨好上司的表现。

在领导面前,做事情永远比表现重要,毕竟一时的好感无法决定拟长久的职场。 负能量本身也好,传递负能量也罢,都是职场大忌。就算当下领导希望你能如实评价,聊一下你发现的问题……一段时间过后,这段经历除了给领导留下嚼舌根的印象不会有任何好处。

第二、团队协作越发成为职场管理者必修课,一个眼里时刻能看到同事优点的人,更合适做管理者。

当今社会,专业细分,一份成本几块钱的快递都要经历捡件、上网、储存、运输……各项环节,由不同的人完成。类似流水线,所有的企业、事业单位、到一个部门工作,再也没有一个人一条龙完成全套流程的工作。 作为管理者,我看重个人能力,但更看重带领管理、能够融洽团队的人。

第三、闲谈莫论他人非,这句老话值得敬畏。

说出去的话没有不透风的墙,你无法保证听到的人如何解读,或许被说的人耿耿于怀哪天故意为难你;风云莫测,你永远想不到三年、十年以后跟你做临近工位的人可能会成为你的领导;给未来留些余地。

跳槽的时候如何评价前东家、前上司,号称竞聘送命题;身处职场也会经常遇到评价同事的问题。

斯仪认为: 一方面反躬自省作为领导要尽量免俗不要问容易置别人尴尬局面的问题;如果确实遇到,如实评价,尽量正面;确实无法回答,不了解不评价也是一种态度。

这里是斯仪先生职场笔记,终生学习拥趸者;喜欢分享、总结,更多职场问题欢迎探讨交流。


斯仪先生职场笔记


你得看领导是什么人,我和我领导去新项目,就我们两个人,过了几个月陆陆续续来了一些人,他就问我他们怎么样,我也小啊,刚毕业,也爱玩,我就说都挺好的啊,爱学习,什么的,有时候他看到他们玩,他就会问我他是不是经常玩啊,我就说没有,偶尔玩一下,后来他就问别人,别人就说对啊,他们都玩,怎么怎么样,领导就喜欢那个人


化蛹为碟320


前些天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然后唠了一会嗑,

最后问我:“你平时和小李坐一块儿,

觉得他平时工作,咋样啊”。这么突然一问,把我都吓了一跳。

心里虽然很慌,但是还是好好的回答了一下。

一般领导会通过这样的形式去了解手下的员工,

毕竟只通过他平日的观察还是很局限。

所以从员工口中来了解其他人,是一种比较有效高明的手法,

如果领导问你这个问题,学会这样回答,领导信任你,还不得罪人!

1.先想好领导的意图

一般领导会漫不经心的问你一下另一个同事的一些事情,

无非就是为了两件事:要么打算提拔重用这个人,

所以就想知道在同事心里这个人的人品如何;

要么就是觉得这个员工最近频频出错,领导打算了解情况针对他。

虽然我们无法立刻就判断领导是想提拔还是想批评,

但我们可以断定的是领导对他了解肯定不够,

所以他也不会因为你的一些主观评价就影响到他的判断,

就算你再讨厌这个人,也可以表现很中肯的评价。

有些人趁着这个机会把别人给吐槽一顿,

结果领导找人家谈话一反映,回来就能猜到你头上,

所以最不得罪人的方法就是从领导意图出发表达中肯的评价。

2.排除掉自己的风险

领导最近发现办公室里小豪做事挺靠谱的,

然后就想着给他安排些其他工作,

但是又不知道小豪平时口碑怎么样,

于是就找一些小豪的同事问问大致了解一下。

小魏一直就和小豪关系很一般,

所以领导问他的时候他就说了几句坏话。

其实领导当时就能察觉到小魏和小豪关系不好,

于是后来导致领导对小魏的看法也就不好了。

背地里说同事的坏话,领导不会重用这样的害群之马。

但是如果领导想处罚这个员工的话,

你一味地说好话领导也会觉得你俩就是一伙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领导询问的时候,你给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先说他做的那些事比较认真,看领导的表情,

如果他表示怀疑,你就说他某次做了一件小错事。

这样领导觉得你不偏不倚,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里面。

3.如何正确的回答

既然说好话不行说坏话也不行,

那我们就得掌握一定的话术去应对领导的提问。

别不明不白的就破坏了自己与同事的关系。

不要把答案局限在好和不好上,咱不做选择题。

(1)“我对他平时了解不多,除了工作其他没接触”:

办公室里大家平时只通过工作来交流也很正常不过,

所以表现出来你们没有什么交情,

领导也就不会想从你这里再得到什么答案。

既然没有什么往来,你的评价也就不会有什么代表价值了。

(2)不说这个人怎么样,只说他做的事怎么样。

如果你真的和他关系很好,那就说件你觉得他做的比较好的事情,

然后让领导自己去决断;如果你和他关系不好,

那也别在背地里踩别人,持中立的态度再说件他的措施,

领导心里就都会明白了。

不要在职场中打同事的小报告这一点很重要,

领导问你这类问题不要直接表态下结论,

看他的脸色行事,不要因为说了哪些不该说的话

平白就伤了和气。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陕北老四哥


请你记住:不管说同事好或者不好,总有一天会传到他(她)的耳朵里。讲几点供你参考。

一,搞清目的意图。领导问这样的话,无非两个意图:一是要提拔此人,二是要调整此人。如果要提拔,尽量说好话(尽管你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如果要调整,也尽量多说长处少说短处。

二,搞清自己身份。你不过是个下属,并无生杀大权,你的意见有多大程度左右领导想法,自己要想清楚,千万莫逞口舌之快。

三,接受考核检验。还有一种情况,是领导把你和同事都列入了考验对象,可能也向同事问你的情况,一言不慎,可能全盘皆输。我曾经从AB两人中挑选一人,A总是踩B,把B说得一无是处,而B没说A半点不好,只是表达个人意愿,我毫不犹豫选择了B。

四,反映品德修为。一个人不论在哪里,做事是一时,做人是一辈子。你评论和看待別人,反映的是你的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品行修养。任何人都有长短,多看长处,少讲问题,是一种境界和修为。古人讲,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带刀秀才


李大头先生:

看到这个问题突然想到了康熙皇帝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面对这种质问,沉默是金或者慷慨直言,究竟怎么说,才能做到明哲保身。

领导问你这个问题,其实是牵扯到了三个人的利益体— 你, 领导,同事。

所以想要得到一个既能满足领导要求,又能不得罪同事的回答,我们首先就要从这三个点分析:

1.领导为什么会问你这个问题?

2.你的回答好与坏会对你或者同事来说有什么影响吗?

3.你的回答会不会被同事知道呢?


首先来分析第一点,领导为什么会问你这个问题

多数领导想要了解员工的心理动态,就会采取这种培养“奸细”的方式。

由于阶级的不同,下属自然不会傻到把所有的真心话都说给领导听,但是呢,作为领导,想要管理好一个团队,就要了解每一个人的思想动态,所以当领导问你这个人怎么样的时候,无非就是想知道,他与团队的契合度如何,或者服不服从自己的领导。

打个比方,比如你说:

这个人不错,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那么领导就会想这人平时工作不错,和你没有什么过节。

但是如果一味地表扬,领导就会觉得你太见外,并没有实话实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哪有完美的人,所以在回答的时候,尽量挑一些不涉及原则,无关痛痒的小缺点,以此来蒙住领导,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度,太多贬,就会让领导觉得你是个爱打小报告的人,太多褒,则有些不真实。


第二点,会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影响

我们单位以前就有一个领导,没事就喜欢找人谈心,但实则是在培养自己的小喇叭,也就是小间谍,将同事间发生的一些琐碎事情都巨细无遗的跟领导说,这样的人虽然很糟同事烦,但对于领导来说,则是一个不错的工具,如果你想要和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劝你就不要做这种人,只要记住一点:

让同事们觉得你永远和他们站在统一战线,对领导忽远忽近即可。


第三点你的同事会不会知道

有些领导的确闲的无聊,就喜欢调拔离间,问完你之后,转身就跟你的同事说:那谁谁说你怎么样怎么样的。

如果是好话,那你和同事的关系仍旧如初,但凡说了点坏话,你俩脆弱的关系就此破灭呢,并且你的口碑以后也别想好起来了。

所以在领导问完你话之后,你最好去找同事说一些,最好做到自然,有意无意的聊起这个话题。

”刚才领导找我呢,问你人怎么样,我可是给你一顿表扬,你这是不是要升职呢。

这时候同事就心里有数,不管领导找没找他,他都会感谢你告诉他这件事情。


职场就是社会,社会就是人情世故,人情练达即文章,对于这种事情处理好本身就不容易,所以还请做事三思,面面俱到的多想想最好。


我是李大头先生,专注分享生活感悟,职场干货,帮助你遇到更好的自己,欢迎关注。

李大头先生


一般来说领导问你身边某同事是什么样的人?是个典型充满陷阱的开放式问题。如何回答取决于判断领导发问之真实目的。

这里面分为两大类情况。一是领导确实不太了解该同事,入职不久。或刚从其他部门调过来。一般来说有水平的领导不会问其身边同事这个问题,这样显得领导自己水平低。有能力领导自己观察判断。不过如果真问了,一般建议回答说自己也不太清楚,对方也是刚来的。说一些无可争辩的事实,比如某同事上班都是提早到,很积极之类的。不发表过多判断性结论。

第二大类情况就比较微妙了。领导和某同事共事过很长时间,其实是完全了解,有自己结论判断,故意来问的。这里面几种可能:

1,某同事要被提拔了。领导也想旁敲侧击下,看看周围同事服不服气?一般来说都是基本内定的事,除非某同事有严重违纪,重大过错。这种情况下,跟着领导判断说说某同事好话、优点,无疑比较明智。

2,某同事犯错犯事了。领导想来了解下,你有没有参与,是不是和他走得过近。这类情况下,赶紧撇清和某同事的私交是较为妥当。可以只谈具体的工作合作案例,已经发生的事实,你认为莫同事不太妥当的处理方式。不用过于发表判断性结论,等待领导先说,跟着附和就可以。毕竟落井下石也不是君子所为。

3,某同事可能得罪领导了,领导心理不爽。也想了解下他是不是也得罪其他同事。准备想找点证据把某同事干掉。这个场合比较尴尬。取决于个人价值观、人品。建议实话实说,如果某同事人品、能力服不错,只是与领导合不来,也可以帮忙说几句好话。如果情况反过来,添把火,也是帮自己净化下周边工作环境。

4,一些大公司有360度考评体系。在年度考评时,会让领导、下级、同部门同事、非部门同事一起考评。这时的考评需要公正客观,是对每个人职业素养、能力的全方位审视。这种场合下,你对某同事的评论,一定要按公司的岗位要求、能力模型来谈,尽量不要带任何私人感情色彩。可以说发生的客户事实、业绩结果。或者换句话说,你可以把领导问你某同事是个啥样的人,当成你自己显示职业能力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回答这种开放性问题,某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时。还是需要注意尽量不要卷入个人情绪、恩怨,用事实说话。


浅野拓哥


职场上,一些领导要想印证自己对某个下属的印象,往往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向另外一个下属询问有什么评价。这种询问,看似简单,也很随意,但是,有时候却会涉及到领导对某个下属的提拔重用。当然,有时候也会涉及到对某个下属的错误行为印证。不管怎样,都会影响领导对某个下属的印象。当然,在你回答问题过程中,也会影响到领导对你的印象。所以,一定要谨慎认真的对待。下面,仅以本人几十年领导工作体会,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1,要认真热情、友好友善、客观准确地说出自己对某个人的正面评价。

在职场上,当领导向你询问对某个同事有什么评价时,领导愿意听到的情况,首先是对对这个人的正面评价。你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客观准确地说出这个人的主要优点。而这种评价,确实是发自内心、友好友善、热情认真、客观准确的正面评价。由此,才能让领导看到你的评价没有偏见,没有水分,没有恶意。同时,也会从侧面检验出你这个人是否公正,对同事是否和谐友善,关键是对同事是否热情帮助,毫不夸张地说,还会让领导看到你这个人思想品质是否高尚。

2,要重点突出、条理分明、简明扼要地说出自己掌握的某个人工作事例。

一般情况下,领导咨询你对某个同事的评价,除了听到简单的正面评价之外,最希望听到的,还是要有具体的工作实例,从而印证领导自己的印象。这样,你最好要重点突出、条理分明、简明扼要地说出自己掌握的某个人的工作事例。这样做,一方面,让领导感到你的评价客观真实,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让领导感到你这个人工作很细心,观察人很细致,同样是个可用之才。

3,要点到为止、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地说出自己了解的某个人工作缺点。

当然,某些领导询问你对同事的看法时,还希望得到你客观全面的评价,尤其是对某个同事工作缺点、性格弱点、工作缺陷等方面有什么评价。这样,会加深领导对某个下属的全面印象。这个时候,你也不必要刻意回避,也没必要故意装好人,这样做,往往会让领导认为你这个人很有心计,或者是很滑头,反而会弄巧成拙。所以,你应该正面回答领导的咨询,把自己了解到某个同事的工作缺点、性格缺陷、以及工作失误等情况,简明扼要地向领导进行介绍。这个时候,最好还是一带而过、点到为止,千万不要带有任何加重的语气,更不要带有任何过分的评价。因为,领导心里自然有数,而你的任何过度评价,都会画蛇添足,反而会伤害到自己的人品。

4,要实事求是、详细准确、证据确凿地说出自己掌握的某个人错误实例。

如果说,遇到领导深入咨询你对同事工作错误、性格缺陷等相关问题时,这说明领导是在印证自己对某些人相关问题的印象。或者说是领导在刻意调查某个下属存在的问题,这已经不是向你简单咨询了。对待这种情况,你应该更加认真对待,千万不要退避三舍,千万不要左躲右闪,千万不要故意装糊涂,特别是千万不要故意隐瞒真相,那样,会彻底毁了你在领导心中的印象。这个时候,你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准确、证据确凿地讲清自己了解到的某个同事错误事实,当然,你也不必添加任何评价。可以明确地说,在这种情况下,回答领导询问问题,绝不涉及不到你在告黑状,而是领导已经有目的、有目标地找你调查某些事情。由此,你若是故意回避、甚至故意隐瞒、模棱两可,不敢回答,绝对会让领导失望。另外,也会严重损害你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

总的说,在领导向你询问对某个同事有什么评价时,你一定要认真对待。要本着友好友善、客观实际、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回答。这样,既满足了领导的咨询需要,同时,也能保住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职场导航仪


确实,我们在职场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情况,不仅会面对领导问我们同事的情况,很多时候也会遇到同事问我们其他同事的情况,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我觉得面对这种情况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看待别人的询问。

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如果我们过分解读或者完全不思不想都容易造成误解,如果因为过分解读领导的询问造成自身心态上的紧张,没有给出最合适的答案都是小事,甚至可能会因此“引火烧身”,让领导产生“我们不成大器”的想法。所以,保持平常心看待别人的询问很重要。

2.判断领导询问的意图。

这点有助于我们给出合适的答案。打个比方,如果领导想要了解这位同事的正面情况,我们却给出一大堆反面典型,当领导想看看这位同事的反面情况时,我们又给出一堆正面的事迹,总会使我们的答案文不对题。所以,只有了解了领导询问的意图,我们才能给出正确合适的答案。

3.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

这点非常考验我们的临场应变能力。我们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有时候,我们的一个答案很可能会因为蝴蝶效应,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未来。所以,我们的表达方式一定要注意。哪怕是反面的事例,通过合适的表述也能变得令人可以接受。所以,语言的选择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