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不明白,那检测盒究竟有多高端啊?各个国家都很缺?

小七佛爷


谢谢,世界上能够做出病毒RNA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国家不会超出10个,能够一个月内量产几百万个盒子的公司,不会超出3个。

这是一个集:生物科技、医药科技、病毒研究、基因测序、病理研究、临床医学等诸多学科综合的科技产品,如果是非专业人员,拿到这个盒子,光培训使用,都要学三天,检测是需要特殊仪器的,不是什么目测,更不可能品尝。


基本原理

就是从病人的咽部用棉签擦拭一下,口腔上皮细胞或者鼻黏膜等被吸附在棉签上,投入到一个培养瓶子(A)里面,瓶子里面有营养液,过一段时间,等病毒繁殖出来几百倍,然后将液体倒入另一个筛选的瓶子(B),里面有很多抑制剂,把那些杂七杂八的病毒、病菌杀死,只剩下目标病毒(比如新冠病毒),然后加入测试液(C),让目标病毒显影,能够被仪器读取,如果能够测出,则为positive,即为阳性,记录上用“+”表示,测不出则为negative, 阴性,记录上用“-”表示。

不要小看这三个小瓶子(也可能是多个),冠状病毒来势凶猛,短时间内搞不定,可是要死成千上万人的,这里面是数千病毒学家不眠不休的多种研究成果:


提取病毒

这个不用说,从最初几个病患体内采样,取得样本,拿到实验室,用已知的方法杀死已知病毒等,留下N个较为纯净的未知病毒。这个需要冷藏和快速运输,还得确保自身安全。有一套严格的取样程序和自我保护流程。


培养病毒

将提纯的毒株投入培养液,经过几天时间,培养出一大把,分派给多个实验小组。病毒培养十分危险,要确保实验员本身的安全,还要保证环境的纯净,不能混入其它病毒,要求非常高,P4级别的实验室才可以。反正就是级别死高,费用巨贵的那一种。不是博士生,只能够委屈你扫地的那一种单位。


基因测序

然后用一些酶将病毒的外壳融掉,将RNA链条析出来,让转录酶去读取它,得到密码条。然后与数据库中的大量基因进行比对,最终确认究竟是不是全新品种。因为不同的病毒,密码条是不一样的,是他们唯一的身份证明,不但可以辨识,还可以追根溯源,找到最原始的出发点,这也是美国比较担心的地方,如果最终源头是美国,那就会背负道德风险。因为他们口口声声污蔑该病毒来自中国。确认之后,给它起个名字,比如COVID-19前面的英文是冠状病毒,后面的19代表2019年。


这个比对可不是拿个色卡,东看看,西瞅瞅,而是要放到计算机里面进行,依靠巨型计算机的强大比对能力,新基因序列的数千个基因代码可以编成一个图形文件,大概30kb左右,与电脑中几百万份文件比对,几天内出来结果,这是巨型计算机的功能,靠人工需要几千年……


[看官们看到这里,这就明白为什么国家之间每年都要搞什么超级计算机排行了吧,不是拿来玩斗地主的,是用来计算病毒学、地震学、航天科学的。]

测试剂鉴定

得到了基因序列,大家分头忙开了,赶紧找可以测试并显影的试剂,这也是一些生物酶,有机显影溶液等,只要每读到了特殊代码,就会改变自身颜色,是不是很神奇?这是要在几千种实际中挑选比对的。找到合适的试剂,开始疯狂生产。


上面提到的生物酶、有机显试剂等都是生物公司出品的,不是地里长的,也不是石油化工提纯的,简单地说,是从营养液里面生长并提纯的东西。这就将国内外绝大多数的药厂、化工厂都拒之门外了。


工厂化生产

光有实验室培养手段还不够啊,还得组织工厂化生产,包括小瓶子的封装、包装纸盒、使用说明书、检测仪器等,这可不是几十个人的小作坊可以搞定的,这样的生物技术公司,有几千人,自动化生产提纯程序,还要冷链包装和运输,这些酶娇嫩得很,温度范围只有几度,超过了就死了,失效了,明白么?

(护士姐姐的笑容,背后是科技的强大)


培训使用

这就要编织标准化的操作手册,让医务人员、采样人员能够方便使用,不至于测试的时候发生疏忽,难保这些测试剂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毕竟都是生物活性东东,更主要的是要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巨型计算机和数以万计的科研生产工作者共同劳动的成果,这个世界上能够有巨型计算机的国家就屈指可数,更别提数万科学家。


总结

这就决定了核算测试盒子的精妙程度,美国很牛X,他们的试剂盒子测试时间要6小时,我国的只要过20分钟,且精确度达到98%,这是什么概念?你让印度、新加坡、挪威等来生产一下?可能连包装纸盒都搞不定。


不要看不起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病毒科学家,他们是救命的神。外面医护人员与病毒打得难解难分,节节胜利,背后是庞大的国家实验室和生物工厂的强力支援。没有这些,我们根本就看不到美丽的护士姐姐能够凯旋!



诸葛小村姑


很多东西,看似简单,但制造却很难,以圆珠笔头前面的圆珠,多少年了,我们都没有真正掌握其技术,看着很简单的一个圆珠,却难倒了多少人…

同理,感觉检测盒没有高科技成分,但里面含有的科技,怎么可能三言两语讲清楚呢。

右上角关注帮忙点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核酸检测盒科技含量很高



新冠肺炎初期,导致控制疫情扩散的瓶颈就出现在了试剂盒上。试剂盒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出结果的准确率以及时间上。研发简单低廉的试剂盒其实很简单,像泰国就通过自主开发了可以在45分钟之内知道结果的试剂盒,而我国的试剂盒,通常都是15分钟之内,最快的仅仅2分钟。

不要小看这差距,对于传染性极强的新冠病毒,越早能够确诊,对于患者的治疗就越提前,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小小的试剂盒,包含着多道工序,对于制造业并不发达的国家来说,确实很难制作。

口罩的工艺更简单,手工都能制作,但截止目前还是很紧缺


疫情初期,我国口罩日产量为2500万个,但面对整个国家十几亿人口来说,显得杯水车薪。

时至今日,我国每天口罩的产量已经上亿,虽然不是很紧张了,但口罩还是要以预定和抢购为主,还是很紧俏的物质。

其实口罩工艺很简单,自己都可以缝制,很多工厂转型生产口罩,还是供不应求,这是因为需求量太大超过负荷导致的。

面对疫情,确诊一个患者就需要最少两个试剂盒,而疫情已经是全球范围的了,面对100多个国家地区都急需试剂盒来使用,依然是非常紧缺。

另外,有些国家,经济不依赖于传统的制造业,制造业不发达,零时需要的试剂盒数量就很多,自然供小于求咯。


我国也是最近试剂盒的存货量才开始上升的,之前也是没有货,也就最近10多天里,才小有富余,才能够支援国外。

喜欢的话帮忙点一下关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养拉布拉多的老中医


首先我要纠正一下某个回答者的回答……因为不完全准确。

他说这个试剂盒可制造的公司不超过三个,这个具体怎样我不知道,但是这个试剂盒却是完全的傻瓜用法。

和检测怀没怀孕的那种试剂盒大同小异,就是把手指尖扎一下,挤点血到试剂盒里,然后把药水滴进去就大概可以判断出来。

当然了,这种是简易的,如果都用那种从鼻子擦一下来检测的话,意大利一天增长5000例病例,我估计大夫不用干别的,就光给人拿棉签擦鼻子了。


我是玩具多


那你猜检测盒高端还是口罩高端?

现在口罩都没法满足需求

中国是全球制造中心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效率,我在英国读大学的时候,装宽带用了2个半月,中间有个大哥来墙上打个洞,插了根网线收了我1600人民币。

别说2个半月,中国48小时不能上网你就问候电信全家了吧?


红绿鲤鱼驴


根本就是不想检测,例如美国,那些政客都不愿意开罪保险公司,起初是没保险不给检测,后来迫于压力同意有无保险都检测了,紧接着在来个没试剂盒,没试剂盒就无法检测 不检测就无法入院享受保险。我感觉发达国家就是保险公司的国家[捂脸][捂脸][捂脸]


叶落芳知秋


感觉并不是高端的问题,而是产业化的问题,他们可能没有这么强大的生产能力,欧盟很多国家都是互补性,依托的进口,欧盟之间共同获取,但是灾难面前大家各自为政了,导致一些缺少相关产业的国家完全无法供应试剂盒。(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帕苏尔阿苏勒吕归尘


首先外国开始没有冠状病毒感染,也就是说没有毒株,那怎么去研究出测试病毒的试剂呢,没有病人,即使研究出来了也因为没病人无法验证有效性和准确性。


鸬鹚2818


这是一个新型的病毒,所以要研发新型的检测试剂盒,研发出来后才能开始量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