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这几年各地祭祖续家谱现象?该怎么做最好?

高山流水140865829


我这个人呀,讲话比较直接讲。现在的人去祭祖,修普等等民间事务,只是改革开放以后才盛行起来的,修普还是比较普遍的。如果不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老百姓手里有钱了,才可以去行孝,对吧?原先生产队的时候,为了十个工分,分个两三毛钱,出去一天得请假,自己的肚皮都吃不饱,鬼才会去什么河南南阳,广东的惠州祭祖啊?弄不好还会弄个反革命分子。人呀,不是不想行孝道,主要就是你的手里看钱才行。当然,也有些人有钱不孝顺父母的。我认为,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教育好自己的儿女怎么样做人、行事。对上做好孝顺父母,不让他们受气,快乐生活便可。不知道这么说话对不对?


邓光辉817


怎么看待这几年各地祭祖续家谱现象?该怎么做最好?

依我看,各地掀起祭祖热潮、续家谱热潮,这是好事情,是国家兴旺,民族复兴的征兆。

印象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也掀起过祭祖续家谱热潮。那时候我有十多岁了,上中学、大学。记得有一年的寒假放假回家,就听父亲说分布在贵州毕节、四川泸州一带的我们王姓家族当年要办清明会祭祖,也要组织续修族谱,已经有人来家里登记过了,要求每个男丁交10块钱。我们家共5个男丁,所以父亲已交了50块钱。

那时农村土地刚下放没几年,土地下放大大释放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调动了大家的生产积极性,这一改革举措,大大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短短三五年时间,中国不少农村面貌就有所改观,越来越多的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除了依靠科技对分包到户的土地进行精耕细作以提高产量外,有了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干别的事情,有的大胆做起了销售,有的走出家乡到外地去寻找新的赚钱门路,不少人家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正所谓盛世修谱,一个家族通过修谱,对同一个分支所属各小分支的族人进行登记造册,理清根脉,让每个成年人都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分支,属于哪一辈,排行是什么,做到上下有别,长幼分明。续谱或重新修谱,族人代表聚会联谊或祭祀祖先,都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每个族人都出一份力或出一点资,大家的事情大家办,这样也体现了公平合理,大家都有这个承受能力,可以集中力量办事情。

再通过办清明会或家族代表聚会,把分散在各地的族人聚到一起,以传统的仪式对去世的祖先进行祭拜,慎终追远,缅怀先辈,可以激励后人,团结族人。大家一起开个会,聚个餐,联络下感情,并且对家族过去的族规进行讨论修改,使其更加符合国家当下的法律法规,更便于族人共同遵守执行。这样做,也有利于族人和睦相处,做到长晚有序,奉礼敬德,可以互帮互助,共荣共进。

近30多年来,也经常听同事说他们家族重修族谱,逢清明节举办祭祖仪式,近几年也多次从新闻媒体上看到过一些相关报道。改革开放已40年,我们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国民普遍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各姓氏家族举办祭祖大典、联谊聚会、续谱修谱活动,无可厚非,很大程度上说来还是好事。

各地家族聚会联谊的规模有大有小,比如我们王姓,就有世界王氏宗亲会或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等组织和聚会活动。还办了世界王氏网或中华王氏网、王氏家谱网等网站,通过互联网实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可以说,数以百计的姓氏都成立过类似的民间组织,举办过类似的联谊活动。

这些民间组织及举办活动、开办网站,一般都对当地民政部门或新闻媒体管理部门进行了报备,只要程序和内容合法,对当地不造成负面影响,政府相关部门也不会干涉。一些有远见的政府倒是借助类似的恳亲大会、祭祖大典甚至同乡会等搭台,进行招商引资,新闻媒体也做了相应报道,叫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家族增强了凝聚力,当地也引进了资金或项目,一举两利,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问到怎么做最好,这倒没有统一标准,各个姓氏家族的精英们可自行研究决定。我个人觉得,从形式到内容只要不违法不违规不乱纪,不搞封建迷信,不铺张浪费,不劳民伤财,族人自愿参与,不产生不良后果,这样就不错。甚至当地政府借助于这些家族的盛大活动唱唱经济方面的戏,这种做法倒是可以推广推广。











阿山的诗和远方


可以从几方面来看。

一、古老相传

华夏有根,知根方知底,乃知我何来。虽然最开始那个“我”到底从何而来还是个难解的谜,但我堂堂华人以百家姓为传承,儒道理念为文化,继往开来,团结一致,让后人不受欺负,繁衍得以延续。

有时候,从何而来不明白真的让人很伤悲、很彷徨的。势单力孤,做什么都难以得心应手啊。

所以,人情社会的存在和保持,那是必然的。虽然我们许多人讨厌它,或者又恨又爱。

二、人多力量大

当下祭祖,都是以姓为凝聚力、向心力(请原谅我听多了会议😂),比如张三李四,他俩是绝对不会搞在一起的,最多也就是好酒友,张三要和许多姓张的宗亲一齐去祭祖祭庙,李四亦然。

依我个人看,其实这不是搞宗派,不然国家早就禁止了。人生在世,很多时候只能靠自己,别人是不会随便帮你的,而同姓同宗这个凭藉确实多少能帮你,你说,谁不乐意搞一起祭祖呢?

三、缅怀先人

缅怀先人,没毛病,绝对没毛病!人不可忘本,不然与畜生何异?

往大了说,没有国家的先烈们,怕是还活在外敌异种的铁蹄之下,做牛做马吧?

我不喜欢拍当官的马屁,但无法否认国家的功劳。

好了闲话不多说了,至于该怎么做最好?尽人事,顺天意,薪火相传,即可也。





琴诗煮肉


近些年国学大热,这是国人在生活小康后开始追求精神文明的表现,加之国家大力提倡树立文化自信。作为历史绵长的儒家传统文化,讲究慎终追远,尊古敬贤,实际上中国人不像西方的宗教信仰那样崇拜偶像,而是将祖先奉为神明。所以越来越多的祭祖和修谱现象是国人在现当代史上长期批判儒家传统后的一种文化反省,要接续优秀传统的一种文化自觉。

当然,在具体做法上要避免形式主义、好大喜功和铺张浪费,深入研究信史、地方志和流传有序的宗谱家谱,用科学方法梳理史料,不可一味贪多求全。更应该秉持科学态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全面客观,避免所谓“为尊者讳,为亡者讳”而歪曲隐瞒事实真相,更不可擅自修改夸大某些先祖的功绩以彰显个人乃至整个家族的伟大、光荣、正确。

总之,不管用什么方式怀念祭奠先贤祖辈都是为了给今人和后人树立榜样,吸取经验教训,继往开来,要比前人做得更好才对,总是夸耀以前的辉煌反而是不自信的表现。


鹓雏先生如是说


这是一种历史感的反映,正常现象。

就像盛世修典。

这样做,有助于历史的传承,也有助于感恩心的修炼。

当然,规模方面,适可而止,尽量少浪费,不要过度的劳民伤财。


非常锐角



覌注


祭祖中国传统美德,人不能数典忘祖。

绩家谱能增强观念,姓氏文化也是根。

多民族团结是一家,张王李赵百家姓。

你好我好和睦相处,咱从哪来要明白。


老宋163765534


传统文化,东方文化


天上云彩38


这是非得往大清身上靠啊😄


海上日出542


主要是人家有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