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斷!熔斷!再熔斷!為何美股如此動盪?


熔斷!熔斷!再熔斷!為何美股如此動盪?


作者曹澤熙

導讀:一隻翩然起舞的黑天鵝,引出了所有的灰犀牛。

3月以來,美股一次次熔斷、一次次創下歷史紀錄,已經讓投資者見怪不怪。

可是,美國股市前所未見的動盪,疫情是背後唯一的因素嗎?

恐怕未必。

新冠疫情無疑帶給美國和全球市場不少恐慌,但如今美股乃至全球市場的劇烈震盪,反映出的可能還有流動性短缺、量化交易策略火上澆油等問題。

01

沒錢了! 全球再次陷入美元荒

首先,市場的流動性不足,全球再次遭遇“美元荒”。

華創證券牛播坤團隊認為,上週全球金融市場陷入股債匯齊跌狀態,大類資產相關性罕見的趨於1,顯示美元流動性從局部收縮變成系統性短缺。

當VIX指數不斷飆升之際,不只是美國境內投資者拋售風險資產,還因為推高互換基差急劇抬高了離岸非美銀行的融資成本,這些銀行也被迫減持在岸美元資產,VIX指數會被推的更高,催生不斷加強的反饋機制。如果考慮到非美銀行的美元負債是作為跨境信貸投向全球範圍的,上述反饋機制就直接引起全球性的美元短缺。

但是,此次美元荒和2008年危機時仍有不少差別。

2008年美元流動性短缺的主因是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和貨幣市場基金擠兌疊加在一起,股票經紀商暴力去槓桿引發美股拋售,遭遇擠兌的優先型市場基金削減離岸美元供應;現在的美元流動性短缺主要是回購,並不涉及金融中介機構的去槓桿問題,而且美國銀行機構資產負債表上有1.5萬億超額準備金,整個體系的穩健性比2008年要高。

不過金融市場的脆弱性很明顯,主要是面對波動率上升與流動性收縮的反饋機制毫無招架之力,換句話說

不是此次美元流動性危機堪比2008年,而是波動率、高頻算法以及被動投資主宰的金融市場喪失了應有的彈性。

此外,高盛數據顯示,美國股市流動性處於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也解釋為什麼最近市場的上竄下跳。

02

量化交易恐怕也要背鍋

金融危機以來,量化交易逐漸成為市場主流。

所謂量化交易,是指以先進的數學模型替代人為的主觀判斷,利用計算機技術從龐大的歷史數據中海選能帶來超額收益的多種“大概率”事件以制定策略。

當時人們選擇量化交易的原因,不過是認為電腦能比人腦更冷靜,電腦交易能夠極大地減少投資者情緒波動的影響,避免在市場極度狂熱或悲觀的情況下作出非理性的投資決策。

但最近的情況可能和當時人們的初衷相反。

在交易時,採取量化交易方法的投資者依靠預先設定的算法進行電腦交易。

這些交易由一系列輸入參數(input)決定,其中最重要的輸入參數之一就是市場本身的波動性。

這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當市場變得瘋狂下跌時,電腦開始賣出——進而讓市場變得更加瘋狂。

03

疫情引發全球紊亂?

華泰固收張繼強團隊則指出,這次疫情正在挑戰全球結構弱點並引發蝴蝶效應,且與原油價格戰、股市暴跌疊加,誘發海外市場流動性衝擊:

全球原本就面臨政治上特朗普現象(美國優先)、經濟上“三低一高”(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高負債)、地緣政治上處於重構期、金融上流動性驅動等多方面問題。疫情衝擊最需要的是全球協作,但在目前格局下難實現,全球結構弱點受到挑戰。

多因素共振下,金融體系出現紊亂,歐美流動性危機已經出現。而原油價格戰看似“突然襲擊”,實則是疫情衝擊下供需失衡問題的極端爆發,且正在通過石油美元、頁岩油企業等衝擊全球金融體系,特別是美國備受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