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書記王國生點贊洛陽溝域經濟,河南日報頭版報道

省委書記王國生點贊洛陽溝域經濟,河南日報頭版報道

洛陽“五山四嶺一分川”的地勢山貌,曾經被視為發展的短板和制約因素。

如何化劣勢為優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如何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近年來,洛陽市創新思路,堅持新理念引領、新模式突破、新動力匯聚以及新路子探索,如今,溝域經濟成為洛陽一大發展亮點。

省委書記王國生對此點贊:近年來洛陽積極發展溝域經濟,為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

今天河南日報用頭版及轉版的大篇幅,深度報道了洛陽溝域經濟,請看《洛陽:溝域經濟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洛陽:溝域經濟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文丨河南日報記者 田宜龍


  一道山谷河灣,昔日石頭縫裡種糧“望天收”,如今凝翠疊綠,鳥語花香,一座座豫西風格的青磚灰瓦民宿掩映在青山綠水間,村民們吃上“旅遊飯”,鼓了腰包;


  一條人跡罕至、塵土飛揚的郊野荒溝,如今成為累計接待遊客超千萬的民俗文化旅遊景區,古色古香的老建築、歲月塵封的老物件,讓濃濃鄉愁湧上心頭;


  當特色產業替代了傳統種植,當綠水青山替代了荒山荒灘,當條條綠谷替代了流域治理的貧瘠,當旅遊小鎮替代了貧困山村……新時代,洛陽市大力發展溝域經濟,給伏牛山區披上綠裝,讓黃河流域生機盎然。


省委書記王國生點贊洛陽溝域經濟,河南日報頭版報道

重渡溝風光 沈若宸 攝


  立足於“五山四嶺一分川”的地勢山貌,進入“十三五”以來,洛陽市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堅持“一溝一產業、一域一特色”,大力發展溝域經濟,統籌山、水、林、田、路、村和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相融,帶來了“溝流金、谷淌銀、灣聚財、川招寶”的可喜景象,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繪就了鄉村振興新畫卷。


省委書記王國生近日在洛陽調研時強調:近年來洛陽積極發展溝域經濟,為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要認真總結好的做法經驗,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探索走出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新理念引領:

運用辯證思維,化劣勢為優勢,科學規劃,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洛陽境內山川縱橫,溝谷交錯,大小溝岔不可勝數,僅長度在1公里以上的溝谷就有1.6萬多條。

  長期以來,洛陽獨特的地形地貌被人們普遍認為造成了交通運輸不便,基礎設施投入困難,農業耕作難度大、效益低下,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因此,如何有效開發利用溝域資源、帶動丘陵山區群眾致富,一直是洛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繞不過去的重大課題。

  “這山山水水是千百年來河洛兒女生生不息的所居之地,寄託著夢想和鄉愁,是河洛大地獨特的資源稟賦。”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說,洛陽地處黃河流域和伏牛山區,山川林立、河流縱橫,立體氣候獨特,生物品種多樣,文化內涵豐富,資源稟賦多元。洛陽市堅持新發展理念引領,運用辯證思維,統籌謀劃發展全局,因地制宜發展溝域經濟,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民穩定增收,確保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省委書記王國生點贊洛陽溝域經濟,河南日報頭版報道

洛寧碧水青山 李峰 攝


  2016年年底,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洛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發展山區特色產業,建設豫西溝域經濟示範區”重大專項,將其納入全市九大體系60個重大專項,出臺《洛陽市溝域經濟示範區建設考評辦法》,建立市級聯席會議,統籌推進溝域經濟規劃建設。

  按照“生態引領、產業基礎、農旅融合、產村融合”的思路,洛陽科學規劃溝域產業發展佈局,堅持一產起步打基礎、二三產業添活力,把經濟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同步規劃、同步落實。

  目前,全市先後建成溝域經濟示範區33個。


新模式突破:

“一溝一產業、一域一特色”,構建“溝谷文旅業、半坡林果業、坡頂生態林”的全景化立體式溝域經濟帶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

  驚蟄剛過,乍暖還寒。從西工區紅山鄉到新安縣五頭鎮、磁澗鎮、倉頭鎮,櫻桃谷綿延數十里,隨著一樹樹粉裡透白的櫻桃花次第開放,整個山谷變成花的海洋,讓遊客流連忘返。

  圍繞打造櫻桃谷溝域經濟示範區,新安、西工連年舉辦櫻桃文化節、騎行邀請賽、特色小吃展等活動,興起採摘遊、辦起農家樂、唱起“四季歌”,輻射帶動了千畝玫瑰園、千畝花椒基地、浦耕草莓園、卓成石榴園等特色產業發展,吸引了40餘名大學生和80餘名返鄉農民工創業發展,年接待遊客35萬人次以上,綜合經濟效益8億元以上。

  按照“縣級為主、市縣會商”原則,洛陽市結合每個溝域自然條件、產業基礎、歷史文化等稟賦要求,因地制宜,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遊則遊,做到“一溝一規劃、一域一特色”。


  同時,突出一二三產業融合,構建以溝谷文旅業、半坡林果業、坡頂生態林等為基本佈局的全景化立體式溝域經濟帶。

  “經過持續探索,洛陽各縣區結合實際、突出特色,孕育了特色農業主導模式、龍頭景區帶動模式、休閒康養度假模式、民俗文化融合模式等多種溝域經濟發展形態。”洛陽市市長劉宛康說。

  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在嵩縣明白河谷,以白雲山為核心,開啟“老屋改造計劃”,推動鄉村旅遊風生水起;在欒川王府竹海,盛夏時節城裡人紛至沓來,農家院一床難求;在孟津衛坡村,韻味悠長的民俗文化留住了濃濃鄉愁,市場火爆……形成了“溝域+鄉村旅遊”經濟帶模式。


省委書記王國生點贊洛陽溝域經濟,河南日報頭版報道

三彩陶藝小鎮的花海 李峰 攝

  洛陽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溝域經濟發展,碩果累累,不僅培育壯大了洛寧的上戈蘋果、新安的五頭櫻桃、偃師緱氏葡萄、伊川的嶺上硒薯等一批特色產業,也打造出了嵩縣手繪小鎮、洛寧三彩小鎮、欒川撥雲嶺村等美麗鄉村。

  截至2019年年底,洛陽33個市級溝域經濟示範帶實現年產值23.5億元,並帶動了鄉村旅遊快速發展。全市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園區達到32個,年接待遊客2000餘萬人次。


新動力匯聚:

溝域經濟成為投資拉動新引擎、就業強力“吸納器”、脫貧攻堅的主戰區


  在洛寧縣,建設豫西蘋果谷,吸引了海升、眾森等龍頭企業的加盟,蘋果基地已發展到28.5萬畝,年產值達25億元,從業人員已達10餘萬人,直接帶動1萬餘人實現產業脫貧。

目前,一個集鄉村觀光、農事體驗、休閒度假、運動健身、文化科普於一體的“金果小鎮”正在形成。


省委書記王國生點贊洛陽溝域經濟,河南日報頭版報道

富民產業水蜜桃種植 田義偉 攝


  如今,百花齊放、百業興旺的溝域經濟,成為投資興業者的逐夢場,成為農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的希望田野,匯聚起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加快鄉村振興的澎湃力量。

  洛陽市堅持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本為主體,3年來,全市溝域經濟示範區累計吸納各類社會資金100多億元,累計實現產值54.7億元,帶動貧困戶8399戶、貧困人口29016人。

  洛陽市副市長王軍介紹,洛陽市始終把農民參與、農民受益作為發展溝域經濟出發點,通過完善參與機制、利益聯結機制和就業創業支持機制,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實現了溝域繁榮、農民富裕的良性互動。全市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8.3萬人,帶動6500餘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溝域經濟建設,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注入了新鮮血液。


省委書記王國生點贊洛陽溝域經濟,河南日報頭版報道

抱犢寨風光 沈若宸 攝


新路子探索:

生態保護優先,留住鄉愁鄉韻,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講話時指出,沿黃河各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洛陽是黃河流域重要節點城市,伊河、洛河作為黃河重要支流,孕育了源遠流長而璀璨光輝的河洛文化。


省委書記王國生點贊洛陽溝域經濟,河南日報頭版報道

黃河流域石井段 沈若宸 攝


  “對洛陽來講,溝域支撐流域,把溝域生態保護好,就是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好。”李亞說。

  洛陽市認真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特色產業發展、溝域系統的綜合治理與留住鄉愁鄉韻,統一安排、統一謀劃,努力把黃河建成岸綠景美惠民的生態河、幸福河。

  在煙波浩渺的小浪底庫區上游新安縣石井鎮,黃河水在蜿蜒起伏的溝谷山嶺之間聚成了一道灣——神仙灣。但小浪底水庫建設移民搬遷之後,這裡便成了荒山土坡,嶺樹擦人臉,沙塵籠廢牆,鮮有人至。

  沿黃流域生態修復和治理保護,為溝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吸引了在外創業的成功人士孫江子。


省委書記王國生點贊洛陽溝域經濟,河南日報頭版報道

黃河神仙灣獨具特色 沈若宸 攝


  “溝域經濟,綠色是底色。”孫江子坦言,神仙灣最早起步的,並非河谷地帶旅遊設施建設,而是綠化荒山、治理生態。他投資1.5億元,“在石頭窩裡種樹”,讓4個山頭、4000畝荒山變梯田,鬱鬱蔥蔥長滿果樹,山下則建成了“大河風雲”文化與休閒農業、旅遊度假一體的黃河神仙灣溝域經濟示範區。

  匯千流,納百川,千古黃河奔流不息。守綠水,護青山,高質量發展沒有休止符。

  今年洛陽市將立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市41個溝域經濟示範帶計劃實施150個項目,完成投資4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綠色經濟,唱好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推動高質量發展,在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中奮勇爭先。


省委書記王國生點贊洛陽溝域經濟,河南日報頭版報道

省委書記王國生點贊洛陽溝域經濟,河南日報頭版報道

3月19日出版的河南日報(頭版轉第6版)




省委書記王國生點贊洛陽溝域經濟,河南日報頭版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