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股份:营业收入依赖"贴牌代工" 行业前景不容乐观


大叶股份:营业收入依赖

浙江园林机械企业宁波大叶园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叶股份”)IPO有了最新的进展。近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了大叶股份的首发申请反馈意见。


大叶股份主要从事割草机、打草机/割灌机、其他动力机械及配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是国内可以称得上是割草机“龙头”,然而大叶股份缺乏自主品牌,营业收入依赖贴牌代工,赚钱能力很差,且利润受出口政策的影响很大。另外传统割草机多年来增长缓慢,且存在被机器人割草机替代的风险,大叶股份面临的行业前景不容乐观。


赚钱能力不足,利润受出口政策影响大


大叶股份的主要产品是割草机,由于中国城市的住宅以公寓为主,家庭私有绿地面积很小,居民对割草机的需求很小,而欧美地区人均占地面积较大,花园及别墅的普及率较高,居民家庭倾向于自己打理花园,对园林机械的需求旺盛,因此大叶股份生产的割草机主要销往欧美地区。


大叶股份不拥有自主品牌,采用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的销售方式,这相当于代工生产。ODM的销售方式决定了大叶股份的毛利率较低,代工生产的商业模式特点是对委托商缺乏定价权,进入门槛低,赚钱能力差。大叶股份的原始设计制造商提供设计方案、核心技术和品牌,因此在产业链是强势的一方,而大叶股份却只负责采购、组装、测试。些环节创造出的附加值少,因此大叶股份所获的毛利也少。2016年到2018年,大叶股份的毛利率分别为21.81%、21.85%和18.86%,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大叶股份:营业收入依赖


上表显示,近三年大叶股份的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很低,2018年的净利率只有7.98%,报告期的经营性净现金流也比净利润少很多,说明大叶股份的净利润的“含金量”不高,净现金流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则更低,这说明大叶股份的利润如“刀片”一样薄,一旦外部环境出现不利的变动,很可能造成大叶股份经营亏损。


最有可能的外部冲击是出口退税率的变化,目前大叶股份的出口退税率为13%,2016 年、2017年和2018年出口退税额分别为2655.26万元、4771.42万元和7534.44万元,2016年和2017年出口退税分别占利润总额的74.85%和78.69%,而2018年出口退税更是超过利润总额806.76万元,若出口退税率一旦下降,大叶股份的利润也将大幅下降。


第一大供应商与客户重叠,行业前景不容乐观


招股书显示,公司2016-2018年第一大供应商均为百力通,大叶股份向百力通采购的物资种类均为发动机。数据显示,大叶股份向百力通的采购金额呈现逐年增长的状态。2016-2018年大叶股份向百力通的采购金额分别为12957.47万元、16577.17万元以及17049.17万元,采购额占同期采购总额的比例为34.12%、30.13%、25.98%。


百力通系大叶股份供应商的同时,还是大叶股份的客户。2016-2018年,大叶股份向百力通销售额分别为1034.62万元、3402.04万元、2846.7万元。在2017年,百力通晋升为大叶股份前五大客户之一。


百力通系美股上市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户外动力设备用汽油发动机制造商,同时也设计、制造和销售割草机和草坪车等草坪护理产品。百力通向大叶股份出售发动机,并委托大叶股份代工生产(产品品牌属于百力通),大叶股份再将产成品出售给百力通,也就是说百力通将附加价值最低的一段生产环节外包给大叶股份。这令人怀疑大叶股份的发动机的采购成本和产品的销售价格是否有失公允?这需要大叶股份给出详细的解释说明。


根据立木信息咨询发布的最新消息,2002年至2016年期间,全球割草机市场需求从57.00亿美元增长至72.9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8%,增长速度已经比较缓慢。另外,传统上欧洲人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来创建和维护草坪,负责这些工作的人通常年纪都比较大,而随着年轻人对于这些单调的工作失去兴趣,机器人割草机的需求预计将进一步增加。


与传统割草机相比,机器人割草机具有强大的能力,可以自动完成割草任务,不需要人去操作。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安全问题和无噪音运行的需求,机器人割草机将是最好的选择。预计随着机器人产业的逐渐完善,机器人割草机的大规模商业化运用将在不久之后实现。根据最新新闻报道,美国iRobot公司耗时数十年,成功研发一款机器人割草机Terra,预计将在2020年上市。而一旦机器人割草机开始大规模替代传统割草机,那么整个传统割草机行业都会受到很大的冲击,而作为传统割草机产业链中最容易替代的一环的大叶股份,受到的冲击将尤为明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