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爬山扭傷腰這些症狀連續痛了3個月,竟檢查出腎癌


以為爬山扭傷腰這些症狀連續痛了3個月,竟檢查出腎癌


53歲翁先生為晚期腎細胞癌患者,8年前出現便秘及腰椎疼痛等症狀,以為是爬山跌倒、扭到腰,但持續痛了3個月,連躺坐都出問題,就醫後才發現腎臟長出一顆7公分、大如壘球大的腫瘤,且已轉移至肺部及骨頭。


  當時醫師表示,已無法動手術及化學治療,只能選擇安寧緩和醫療。在得知有機會參加標靶新藥臨床試驗時,他抱著姑且一試的態度,所幸用藥2年,腎臟腫瘤從7公分縮至3.5公分,轉移至肺部及骨頭的癌細胞竟也消失。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標靶藥物的問世,讓癌症治療進入精準醫療新時代,希望健保署儘速納入病友團體意見,積極推動,並加速癌症新藥獲得健保給付。


  臺北榮總泌尿外科張延驊醫師表示,早期腎細胞癌症狀不明顯,僅一成出現腰痛、腹部腫塊、血尿等臨床症狀,門診近四成患者被確診時已到晚期,癌細胞轉移至肺、肝、骨頭及腦部,此時已無法手術治療。


  臨床顯示,腎癌患者化療效果不佳,平均存活期僅10個月,且副作用相當大,自從標靶藥物問世後,有效延長存活期,且副作用較低,改寫用藥準則,讓腎癌患者重燃一線生機。


  張延驊以臺北榮民總醫院6年標靶藥物治療腎細胞癌患者臨床結果為例,相較於化學治療,使用標靶的腎癌病友平均存活期可延長至2.5年,且生活質量明顯較好。


  從衛福部健保署103年健保醫療支出統計中,癌症的醫療費用居冠,佔647.1億,與位居第二的高血壓、糖尿病及冠狀動脈心臟病相較,其標準化死亡率卻比10年前降低,顯示癌症治療花費


雖高,但成效卓著。


  王正旭表示,健保署今年再放寬兩種腎細胞癌的後線標靶給付,有助於延長患者存活期、提升生活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