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将军有兵权就可以造反,士兵不是直接效忠天子吗?

玉兰风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古时候,皇帝高高在上,权力二字已达巅峰,世间之人无不仰望,其中自然不乏有人生出觊觎之心,所以纵观历史,多有后宫乱政、藩王叛乱、将军造反、农民起义之事,我们今日便来说说,为何古代将军造反之时,手下的士兵大多选择追随将军,而不是想着效忠皇帝呢?

在古代,将军手握兵权,乃是世间权力中最为锋利的一种,尤其是当其执掌重兵又对皇帝并无忠心之时,自然会权衡自己是否也捞个皇帝位子坐坐?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权力对有野心的将军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首先,能够手握重兵的将军,大多是极具军事才能的人,必定是身经百战,在军中威势极重,而敢动起兵造反念头的将军,对手下的军队自然是极有把控能力。将军造反一事自然不是脑门一热就决定造反的,必定是经过了长期的深思熟虑,并且与手下心腹有缜密的谋划,对于军队中的士兵是否会追随肯定是已经心中了然,否则登高一呼决意造反时却发现无人追随,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其次,古时候士兵往往只知将军,而不知皇上。古代,通讯并不发达,正所谓是“山高皇帝远”,军伍中的士卒基本上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见着皇帝,自然谈不上什么亲近,而在古代行伍制度下,士卒所遵从的命令、所领的军饷都是来自将军,朝夕相处的也是将军,说白了,身家性命也和将军的决策息息相关,对将军的情感自然比对高高在上的皇帝所要亲近得多。

最后,自然是免不了有士兵抱着“富贵险中求”的念头了。跟随将军起兵造反自然是个杀头的罪名,可说到底,他们行军打仗也是个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计,说不定昨天里还一起喝酒吹嘘的袍泽兄弟,今日里脑袋就给敌人割了去,所以他们是见惯了生死的,行军打仗是卖命,起兵造反好像差别也不大,说不得若是成功了,自己便是从龙功臣了,将来荣华富贵什么没有?

另一种情况,那便是将军带领军队打了败仗,或是被人诬陷要谋反,被逼的不得不反的情况,这时手下士兵的命运往往与将军息息相关。皇帝出于愤怒与猜忌,或许会解散军队,这些兵痞子又只会行军打仗,除了手中刀剑外身无长物,若是军队解散没了活计,将来恐怕免不了落草为寇,最后还得被官兵围剿,与其如此倒不如跟随将军。是了,那就反了吧!正所谓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反正左右是个死,倒不如去搏一搏,说不定侥幸成功了,还能捞个荣华富贵傍身。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便是昏君当道,民不聊生。在古代,有明君自然也有昏君,昏君当道,或残酷暴虐,或荒淫无度,常使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此时将军登高一呼,起兵造反,自然是顺应民心,符合士卒之意,甚至还有些将军本无意造反,还是在手底下士兵的怂恿下,这才起兵造反的。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分析了在古时候为何将军起兵造反,手下士兵大多选择追随将军而不是效忠皇帝了。最后在这里额外提一点,那便是现代所谓的“黑暗森林体系”,在古代将军造反,反对的呼声没有成大势的话,谁又敢公开反对呢?即便反对的士卒想找人谋划,谁又敢保证身边的人没有倒向将军呢?若是身边人倒向了将军,自己将想法一说,说不得第二天就身首异处了。当然,此为一家之言,各位读者有何看法,欢迎评论交流。


邓海春


将军怎么如臂使指般的指挥作战?

无非就是靠号令旗鼓罢了。

所谓军令如山,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更是赋予了出征领兵打仗的将军拥有绝对的统帅权。

军队是有组织的武装力量,不是所谓的一盘散沙。

故此只要指挥系统下达的命令,各层级的单位都得遵照执行,违抗的下场是很简单处置,那即是直接扑杀。

而拥有兵权的将军便是最高的指挥终端。

士兵的编制分为什伍百千万等等,一级管一级,更是依照金鼓旗帜的号令为行动的信号。

所以想要谋反的将军一般是理清各级领兵的军官,要是有二心的便干掉,附从的就派些心腹看官,死忠的就提拔,待控制住各级单位之后就展开行动。

士兵们是听从将令行动,加上已经效忠将军的军官,更是没法子辨明状况。

也就是说呗一小股军官的刻意引导下,滚滚洪流杀向了自家君王都不晓得。

直至发现真相,为时已晚,大伙都成了谋反的胁从。

两个下场:要么将错就错,要么因犯下大罪被追究。

很多都是选择前者,虽然士气会影响,可大局已定,故此往往君王都叫人在阵前传话:只诛杀首恶,胁从不论。

希望以此来唤醒士兵们的忠君之心。

非常遗憾,这样的手段除非是叛军们处于劣势,否则叛军中的各级军官还是会把那些头脑动摇的士兵们一一震慑、蛊惑与胁迫。

叛军中的军官虽少,奈何权威早已竖立,士兵们的串联又无法即刻达成,很难立即做到倒戈一击。

大多情况是君王侥幸逃亡,或者被杀。


鸿哥iouyh福小铺


我们可以用资源分配权的角度来看待这项问题。

首先,在古代一个国家的资源比如:农业资源、商业资源、土地资源等,都是由皇帝一人来统一支配的,无论大国还是小国,他们的统治者都会想方设法的壮大自身的资源储备,同时保护自身的资源不被别国掠夺,基于此国家的“战争机器”军队就应运而生。

其次,强大的军队保卫着国家的和平与安定,同样军队也享有分享相关资源的权利,两者互强互生。但是,一切资源都是人创造的,如果这个国家的体制没有足够的健全来制约军队,那么,在国家安享太平的过程中军队也可以自成体系。在我国汉代、明代、清代等都出现了藩王,这种类似裂土封王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就考验了中央集权的掌控能力,也增添了几分不稳定因素。

一是此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对士兵的领导,一方面地方兵马钱粮可以自筹自建,没有皇城脚下那么强的约束力;另一方面,由国家拨付的物资钱款也是由地方以专项资金为名统一发放,这进一步减轻了士兵对国家的概念,如清日甲午海战,现在还有不少学者评论为是北洋集团与日本国的战争。

二是古代士兵是以“国家兵器”形态存在的,纪律规定的制定和日常操练都是由所在地方统一负责,这也很容易造成士兵只服从于上级部门,而分不清造反与平乱的区别。

三是古代都讲究师出有名,当地方武装决定揭竿而起对抗朝廷,往往都会用民众利益受到损害作为理由,士兵是兵,但同时也是民,也会有父母和子女,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为造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黑龙江上行歌


军队的权力来源于三个地方:军法、信息、领袖个人魅力。一个士兵如果不听从将军的号令,立即就有杀身之祸;军队所有行动都是保密的,士兵没有任何信息来源,打谁不打谁,都是将军说了算;如果将军个人很有魅力,在士兵眼里就是神的存在。所以,山高皇帝远,将军才是士兵直接效忠的人。古代皇帝对将军的控制,通常有几种方法:1、控制将军的家属作为人质;2、派出监军;3、派出卧底;4、将将军和士兵分隔,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打仗时才两者结合;5、控制军队的给养、兵器、兵源;6、两支部队之间的互相监视;7、军队领导层互相验看兵符;8、将部队调来调去,令其与地方互不统属;9、皇帝及其亲信直接统军。所以兵权是皇帝的命根子,万万不可假手于人。


复照青苔1


一句话足以解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级别高的将军可以跟皇帝直接对话,就是说受皇帝直接命令,尚且可以根据军队形势作自己判断,更何况普通士兵。

古代因为经常发生战争,造就军队中号令传达迅速,等级森严,军纪严明的特点。将领犯错,主帅可以直接杀之。士兵立功,主帅直接赐予奖赏。所以一个军队的指挥者直接掌握着每个人的生杀大权。

信息不对称。古代军队的调动靠虎符,如果这个虎符落在他人之手,军队也会根据虎符持有者的命令而做。

将军跟士兵出去打仗也好,校场练兵也罢,与士兵接触时间长,与他们同吃同住,体恤士兵的将领可以去吸士兵的毒疮,领导魅力牌打的妥妥的,所以有杨家军、岳家军……

之于以上几点,士兵不会背叛反叛的将领。政治游戏也不是底层人玩的。要不怎么一将成名万骨枯呢。


麦子麦子在一号


士兵不会直接效忠天子,除了天子的个别近卫部队。古代都是有军制的,几个人或十几个人一般都有一个小首领,依次类推,将军的命令一层一层地下发开发布命令。在军队中,服从命令是第一天职。士兵在无特殊情况下一般都要服从直接长官的命令,不可能直接效忠天子。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有的士兵可能一辈子没有见过天子,指望他直接效忠天子不现实。


像一阵风吹


将军造反与士兵效忠,其实是很复杂的关系。这要看具体的情况。若天子英明,国泰民安,士兵效忠天子,将军造反,成功率很低。若昏君当道,民不聊生,将军造反,士兵拥护,成功率高。

士兵效忠,也分等级和具体对象。有些有阴谋的将军,往往向士兵灌输‘效忠自己’的观念,比如,军饷,待遇都是自己给士兵的,或者争取来,给士兵的,这样,士兵就更加效忠将军。例如,袁世凯和北洋军。

但,大多数情况下,将军向士兵灌输的思想还是效忠天子,如若不然,一旦被揭发,将军性命不保。

古代军队,往往相互制衡,例如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等。将领也会经常调动,以免造反。


历史江海


绝大多数的士兵只是为了吃饭,谁给他们吃的就效忠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