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中的“战战兢兢”

曾国藩家训中有两句对于战战兢兢的表述如下:

1、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2、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一、初看战战兢兢,感受文字之冲击

重叠的词汇读起来总能给人一种强调感和节奏感,看起来又有一种视觉冲击。当我们书写"战战兢兢"时,见字知意,看到了恐惧、克制、谨慎,重要的事情(克字)要连写四遍。此外,还有一个"兢兢业业"的兢兢也是类似含义。

二、又看战战兢兢,体会谨小慎微之意

我们经常看到的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源自《诗经》,两个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战战兢兢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靠近万丈深渊,在冬天的冰河上走路,一着不慎,就会遇险丧命,即曾国藩所述的"生时不忘地狱"。

老子在告诉我们如何修道时提倡我们要向动物们学习,"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像"豫"一样不敢妄动,小心翼翼,像"犹"一样先谨慎观察,再敢出动。(豫和犹都是谨慎的怪兽,现代汉语犹豫的原出处)。

曾国藩一生受儒家文化熏陶,为人谨小慎微,身为一名汉族高官,懂得功高不盖主,懂得明哲保身,并在与其弟曾国荃的书信中告诫其弟,从历史规律来看,凡是功成名就之后,紧随而来的都是大的风波。"愿与弟兢兢业业,各怀临深履薄之惧,以冀"免于大戾"。

三、再看战战兢兢,应保有敬畏之心

如果说谨小慎微是人们为人处事的应倡导的原则,那么敬畏之心应该是现代社会里的人们应该保有的人生态度。"敬畏"的敬和畏和谐统一,缺一不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味的低头谨小慎微可能沦为畏首畏尾、犹豫不决,而缺乏了畏的敬又可能变为华而不实、浮于表面。因此,我们应该因敬而畏,有了畏才能做到真正的敬。曾国藩说"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他亦曾说"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常怀敬畏之心,胆大且心细,战场(商场)上敬畏你的对手,有战略、有战术;职场上敬畏规则,有态度,有专业。


曾国藩家训中的“战战兢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