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说,能成为他的病人是福气

​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楼道里,有八个鲜红的大字“生死相托,永不言弃”

。这不仅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郑重承诺,也是一位老人恪守一生的座右铭。这位老人用一把手术刀,奠定了新中国的肝胆外科事业,从死神手中抢回了无数条生命。

他就是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肝胆外科奠基人之一,解放军总医院原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志强


患者说,能成为他的病人是福气

拓荒祖国肝胆外科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平均重量可达1.5千克,胆管位于肝脏的下部并向内延伸,周围血管分布非常密集,犹如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手术刀下稍有不慎就可能给患者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但是无论多么复杂的手术,到了黄志强手下总是那么游刃有余。这一切自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从16岁开始就在医学院学习,每天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废寝忘食的学习,复杂的肝胆结构在他眼里如同透明的一般。在手术台上,他总可以在错综复杂的人体组织之间精确的找到病灶,如深入敌军的将军一举夺旗,解决患者的痛苦。

患者说,能成为他的病人是福气

从16岁从医到93岁辞世,黄志强在中国肝胆事业的道路上走了77年,用自己的手术刀为后人开辟了一条道路。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的胆道外科手术还是一片空白,无人知晓中国人的胆道病究竟有什么特点。

肝内胆管疾病在当时一度被视为“不治之症”。黄志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根据资料发现西南地区的患者较多,于是多次前去实地调研,为了观察患者情况,他常常几天几夜的守在病床边。

患者说,能成为他的病人是福气

1956年,黄志强(右1)所在的重庆西南医院集体入伍。图为参加军事射击训练

1957年,他首创应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胆管结石病,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轰动。

1973年在第23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上,黄志强提出肝胆管结石病是可治之病,指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可呈肝内局限性分布”以及“高位肝胆管狭窄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病因和手术治疗上的主要难点”的著名论断,让中国肝胆医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患者说,能成为他的病人是福气

1978年,普通外科学专家黄志强(前排右5)在西南医院举办了全国和全军肝胆外科高级研修班四期,推广胆道外


同时,黄志强还编撰了《外科手术学》《胆道外科》《肝脏外科学》等24部学术专著,填补了我国医学教材的空缺。

84岁高龄时,他还主持翻译了《希夫肝脏病学》。去世前几年,他仍然强支病体完成了最后的书稿《黄志强肝胆外科讲义》。

患者说,能成为他的病人是福气

《黄志强肝胆外科讲义》(来源:亚马逊)

请珍惜神圣的手术刀

在肝胆病的患者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能成为黄院士的病人,是谁的福气。”虽然在学术上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黄志强永远记得自己救死扶伤的天职。

他认为,手术刀是神圣的,可以论断生死,隔离阴阳,所以他多次和自己的学生和同事说:“请珍惜神圣的手术刀。因为病人把生命托付给你,这是多大的信任啊!我们当医生的,可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

患者说,能成为他的病人是福气

1966年,黄志强下放医疗队时,在当地为百姓检查身体

只要可以救治患者,他敢为天下先,敢做别人不敢做的手术,敢去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风险。针对部分患者动脉血管较细的情况,黄志强大胆提出了肝门部胆管瘤扩大根治术,将门静脉与动脉血管进行接合,使门静脉动脉化。因为操作起来风险太大,这种方法在以前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但黄志强不仅成功完成操作,还把这种技术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为许多患者解决了困扰。

在医院迎接三甲评比前夕,转来了一位器官衰竭的重症病人,如果病人在此时出现意外很可能会影响医院评比结果,面对众人的的劝阻,黄志强依然坚持接收病患。

他掷地有声的说:“我们决不能为了评等级而失去军人和医生的本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最大的努力。”

最终,他用自己的手术刀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患者说,能成为他的病人是福气

黄志强下放医疗队时,在当地为百姓检查身体

在黄志强的履历表上他的出生日期是1月1号,这只是黄志强一个随手填上的日子,因为他一直记不清自己的生日,就索性选了一个最方便的日子。

可是,这样一个记不住生日的人,却能脱口说出二三十年前诊治过的病人病情特征和手术方式。他将病人的病历记录牢记心中,这一切只源于因为他珍惜自己的手术刀,视生命高于一切。

桃李满园,为祖国育英才

黄志强的一生致力于两件事:当一名好医生、做一名好老师。

前者自不必说,而在做一名老师这一点上,黄志强也是硕果累累,行医70余年,他一共培养了100多名拔尖人才,亲自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及高级研修人员300多名,为我国肝胆外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患者说,能成为他的病人是福气

他的为师之道是“松而严”。

“松”体现在他鼓励学生按照兴趣做事,不必一味拘泥于书本权威,因为外科手术需要创新,没有创新的外科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一样。

而“严”则体现在他对待学术和患者必须要事无巨细,精益求精。他会逐字逐句修改学生论文,也会在80高龄仍然在手术室查看学生手术情况。

在家里的书柜上,黄志强贴了这样一句话:“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看过3D《阿凡达》后,他撰写了一篇名为《从阿凡达电影看微创外科3D时代的到来》的论文,预测了外科发展的微创趋势。此时他已90高龄。

黄志强的治学之风深刻的影响了他的弟子们,黄志强去世后,博士生王鹏飞含泪写道:“敬爱的老师,我会时刻牢记您的教诲,用自己的所学造福苍生,帮助更多的危重患者,跨越重生之门,走出人生绝境……”


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黄志强:从医70余载 大仁大德守望至精至爱》,解放军报

2.《追记黄志强院士:大医大魂诠释允忠允诚》,中国军网

3. 本文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新华网、光明日报

患者说,能成为他的病人是福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