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劇裡的鬼子真有那麼弱嗎,歷史中日軍的炮樓有多難打?

在影視劇裡,我們經常能看到日軍的炮樓。日軍炮樓,是針對於抗日遊擊隊而修建的,所以中國的許多抗日劇,都會有炮樓的身影出現。但在這些抗日神劇裡,八路軍能用手榴彈炸飛機;一個人能赤手空拳屠了幾十個鬼子,而且刀槍不入;游擊隊員臂力驚人,可以手撕鬼子;隨便一個婦女,像玩一樣就可以殺掉3個日本正規軍。看起來,日本鬼子簡直是弱爆了!隨便殺,送人頭的。那問題來了,

如果日本鬼子真這麼弱的話,我們艱苦抗戰14年,到底在打什麼?


抗日神劇裡的鬼子真有那麼弱嗎,歷史中日軍的炮樓有多難打?

炮樓,是日軍為了中國抗日遊擊隊而量身定做的一種獨屬於中國戰場的軍事設施。炮樓裡面沒有炮,就十條步槍左右,外加一挺機槍,極少數炮樓會配一具擲彈筒。炮樓也不是用鋼筋混凝土修建而成,而是使用造價低廉的磚頭和木頭做成的。而歐洲戰場上,普遍使用的是碉堡和暗堡,全部鋼筋混凝土修建,只露出地面一小部分,一般都配備重機槍。設計原則是暴露面積越小越好,火力越強越好。必須要能抗住重炮的打擊,同時給予敵人強大的威脅。像日軍炮樓這種軍事設施,在歐洲戰場上的絕對不會使用的,因為炮樓又高又大,還脆,碰到大炮,一炮就上天了,簡直就是活靶子。那為啥日軍會為了中國游擊隊而修建這種看上去很low的炮樓呢?難道游擊隊不會用大炮嗎?你說對了,當時很多的游擊隊,還真連一個大炮都沒有。


抗日神劇裡的鬼子真有那麼弱嗎,歷史中日軍的炮樓有多難打?

又有人會提出來,炮樓就是一個光禿禿的樓,只要我在夜裡偷偷接近,一下子就能衝到炮樓下面的射擊死角,然後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如果你是日本人,你會修建這麼弱智的軍事設施麼?那個高高大大,類似於瞭望塔的炮樓,是一座炮樓的核心工事,但並不是全部工事。炮樓的周圍,會有一圈圍牆,形成一個院子,院子裡會有各種生活設施和倉庫等。在圍牆的院子外面,一定會挖有壕溝,如果附近水源充足,甚至會灌水,形成護城河。在壕溝的外面,還會有5至15米左右厚度的鐵絲網等障礙物,鐵絲網內佈置有絆發雷,觸碰鐵絲網會引發大爆炸。在鐵絲網的外圍,會清空一切障礙物,不允許有民房、樹林、草叢等一律燒燬,也不允許種莊稼。這片區域整整有200米寬,全部劃為軍事警戒區。而平時,駐守日軍會對周圍的地形做射距訓練,把周邊摸的一清二楚,夜裡只要聽到聲響,估個大概位置,抬手就是一槍,打的特別準。


抗日神劇裡的鬼子真有那麼弱嗎,歷史中日軍的炮樓有多難打?

日軍在炮樓裡,通常會配置13人及一挺機槍,對裝備簡陋的游擊隊而言,這已經屬於壓制性火力了。輕武器部隊白天攻擊這樣的炮樓,屬於送死,來多少死多少,你跨過200米的開闊地都能被機槍打死幾百個人,更別提拆除鐵絲網了。所以游擊隊打炮樓,都是晚上摸黑來,而且只打2個小時,到點就撤,不撤的話日軍增援部隊就來了,到時候想撤都撤不掉了。這樣的炮樓,屬於磚木混合結構,很脆,在大炮面前堪稱活靶子。但當時的游擊隊,別說大炮,連炸藥包都很少,只有“土豪”的游擊隊和八路正規軍,能湊出足夠當量的炸藥包。大炮肯定是沒有的,哪怕是八路正規軍,大部分也只有少量的擲彈筒,這種擲彈筒炸人還可以,如果打在炮樓身上,和撓癢癢差不多,無法構成任何威脅。在《亮劍》裡被李雲龍視若珍寶的那個意大利炮,對付簡易工事還可以,如果打在炮樓身上,頂多比撓癢癢強一點,純屬浪費炮彈。

李雲龍獨立團的現實原型,是八路軍里正兒八經的主力軍團,普通的八路軍別說大炮,連炸藥都不多,游擊隊就更可憐了。在1940年攻佔孟縣的過程中,八路軍曾繳獲了一門92式步兵炮,這不算什麼重炮,但是其威力已經足以對炮樓產生致命威脅。這門炮,只需要4至5發炮彈,就可以摧毀一座炮樓,八路軍利用這門炮,用300多發炮彈,一年不到就摧毀了80多座炮樓。這門炮最大的制約,就是炮彈的繳獲極其困難,而初期我軍無能力生產這種炮的合格炮彈,每一發炮彈的使用,都要層層請示,輕易不得動用。


抗日神劇裡的鬼子真有那麼弱嗎,歷史中日軍的炮樓有多難打?

但八路軍游擊隊有游擊戰,不斷的襲擾也讓日軍疲於應付。為了消滅八路軍和游擊隊,時任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的多田駿提出了“囚籠政策”。其核心理念可以概括為“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分割根據地,壓縮八路軍遊擊空間,封鎖區內,挨個進行地毯式掃蕩。多田駿根據當時華北八路軍和游擊隊的實際裝備情況,提出了炮樓的設計標準,壓縮建築成本,以最低的代價修建最多的炮樓。反正對於當時的八路軍來說,你炮樓修成這樣,已經足夠堅固了,再多也是浪費。如果炮樓內駐守日軍彈藥無限,十幾人駐守的炮樓,僅依靠步槍、機槍和手榴彈的話,別說來100人,就算來1000人,都打不下炮樓。沒有重武器,人多根本沒有用。根據史料記載,封鎖區最小的時候,中間的空隙小到“一支槍都能打穿”,可想而知當時的包圍圈已經縮小到了什麼程度。如果任由日軍這麼修建炮樓,那麼游擊隊很有可能被活活困死,如果沒有遊擊空間,憑八路的裝備和日軍硬碰硬,簡直是在送死。剛才說了,憑游擊隊的裝備打不下炮樓,如今打不下炮樓很有可能被日軍的戰術給活活困死,怎麼辦?

日軍司令官可以靈活多變的調整戰術,我們也可以啊,沒有裝備,我們可以用其他辦法來幹掉炮樓啊。當時游擊隊打炮樓的戰術,非常多,而且很有效:


抗日神劇裡的鬼子真有那麼弱嗎,歷史中日軍的炮樓有多難打?

1、水源戰。日軍龜縮炮樓,我們的確拿他無可奈何,但是他要吃飯喝水啊。炮樓裡可以囤積大量的糧食,但是沒辦法囤積大量的水,不是每一個炮樓,都能建在水源附近。對於遠離水源的炮樓,我軍就封鎖附近水源,在水源附近埋設地雷,讓河流改道,斷絕炮樓的飲水。十幾個日軍集體出動也不是普通游擊隊可以抗衡的,但是敢出來取水,就藏起來放冷槍,打死一個算一個,慢慢磨死這批日軍。最後,很多日軍被逼的沒辦法,只能請大部隊來接自己離開,這個炮樓就自動廢棄了。2、襲擾戰。八路組織個鑼鼓班子,在炮樓子彈打不到的地方,白天睡覺,晚上摸過來敲鑼打鼓,時不時的還在鐵桶裡點鞭炮,模擬開槍的聲音。誰都不敢保證這次是真打還是假打,戰爭時期本來精神就高度緊張,時間一長,守軍個個神經衰弱,疲憊不堪。10次假打裡藏一次真打,得手的幾率非常高。3、化學戰。選準風向,夜裡把半溼不幹的柴火稻草做底料,加上幹辣椒、硫磺或者其他刺鼻氣味的東西扔進去點燃,然後讓風吹向炮樓方向。打不死你,但是可以燻的你無處可躲。4、策反戰。還有一種戰術就是策反偽軍當內應,讓策反偽軍在輪值放哨時放下吊橋,游擊隊就可以越過壕溝,直衝炮樓內部,打鬼子一個措手不及。在完全沒辦法破壞炮樓結構的情況下,我軍曾利用這種“土辦法”打下多個炮樓,並利用炮樓內的武器彈藥,大大的武裝了自己,打下一座炮樓,游擊隊簡直就是大豐收,然後再組織人手將其拆毀。


抗日神劇裡的鬼子真有那麼弱嗎,歷史中日軍的炮樓有多難打?

河北省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內,陳列著一門游擊隊自制的“榆木大炮”,他採用榆樹樹幹製成,內部掏空嵌上鐵管,外面用鐵絲纏繞加固,極其簡陋,但是卻已經是當時游擊隊不可多得的重要火力,消滅了很多日軍。

抗日戰爭是艱苦的,而不是有些抗日神劇裡,動不動掏出個加特林屠殺日軍,現在有些抗日神劇,是典型的低級紅高級黑。要是日本鬼子這麼不禁打,還用14年的艱苦抗戰嗎?而在冉莊陳列的榆木大炮,才真正說明了抗日戰爭的艱苦,說明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堅持抗戰,說明是無數的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才換來勝利。只有正確認識歷史,才能還原歷史,在歷史中吸取經驗和教訓,發展壯大我們自己。你覺得呢?


抗日神劇裡的鬼子真有那麼弱嗎,歷史中日軍的炮樓有多難打?

河北省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內,陳列著一門游擊隊自制的“榆木大炮”,他採用榆樹樹幹製成,內部掏空嵌上鐵管,外面用鐵絲纏繞加固,極其簡陋,但是卻已經是當時游擊隊不可多得的重要火力,消滅了很多日軍。

抗日戰爭是艱苦的,而不是有些抗日神劇裡,動不動掏出個加特林屠殺日軍,現在有些抗日神劇,是典型的低級紅高級黑。要是日本鬼子這麼不禁打,還用14年的艱苦抗戰嗎?而在冉莊陳列的榆木大炮,才真正說明了抗日戰爭的艱苦,說明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堅持抗戰,說明是無數的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才換來勝利。只有正確認識歷史,才能還原歷史,在歷史中吸取經驗和教訓,發展壯大我們自己。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