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拿別人東西怎麼辦?可別當作"偷竊",3種方法教你以絕後患

孩子拿別人東西怎麼辦?可別當作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於家長的我們來說,可能遇到這些突發問題時,總會用成年人的頭腦,去思考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事實上,可能孩子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複雜。

比如說如果孩子把別人家的東西,放在自己的書包裡,並且拿回了自己的家,你會如何去看待這件事情呢?

孩子拿別人東西怎麼辦?可別當作

案例:

前不久,我的一位閨蜜跟我聊天,說幾天前帶著3歲的女兒菲菲,去鄰居家玩,等到回到家的時候,閨蜜發現,在菲菲的書包裡,竟然放著一些漂亮的玩具,而這些玩具,並不是自己家裡的。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閨蜜就問菲菲東西哪裡來的,菲菲回答說:"這是小文(鄰居家孩子)的,我很喜歡,就拿回來玩了……"

聽到這裡,閨蜜就怒不可遏,家裡不算是缺吃少吃,對孩子也沒有窮養苛刻,想要什麼都可以滿足,但是孩子為什麼要"偷"呢?

孩子拿別人東西怎麼辦?可別當作

越想越不痛苦,沒動過手的閨蜜,結果生氣之下,打了孩子,可是菲菲,卻從始至終,沒有道歉,也不承認錯誤。

所以後來,閨蜜就問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給孩子講了道理,也打了罵了,但是孩子依舊沒有什麼概念。

事實上,在很多家長的眼裡,如果孩子拿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回家,這種行為,就是"偷竊"。

但是,這只是家長自己的思維邏輯方式,從而得出的結論,而在孩子心裡,可能這並不是真正的"偷竊"。

孩子拿別人東西怎麼辦?可別當作

孩子的"偷竊",並不是真正的偷竊

嚴格意義上來說,根據兒童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在孩子3歲前,這種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並不屬於真正的偷竊,而真正的偷竊行為,一般會發生在孩子6歲到青春期的這段時間。

而為什麼孩子會拿別人家的東西呢,從心理學上來說,這是因為孩子的"佔有慾"在作祟,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現象,之所以家長會動怒生氣,只不過是自己想得太過於複雜了而已。

雖然,孩子可能模糊的知道,這件事情是錯的,但是這個時候的孩子,就像無法控制大小便一樣,也無法控制自己的喜好,也就是說孩子一旦喜歡,就想得到,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情況,會慢慢的減少,直到慢慢消失。

孩子拿別人東西怎麼辦?可別當作

那麼面對這種問題,不要打罵,3種方法,幫你以絕後患

1、鼓勵孩子說出真相

當家長髮現,這件東西並不屬於自己家孩子的時候,就應該有了某種意義上,對這件事情的認知,但是不要發怒,也不要生氣,首先鼓勵孩子,把事情的經過和真相,說出來。

這樣做呢,其實是避免因為給孩子太大的心理壓力,從而讓孩子出現撒謊行為,當孩子說出來問題之後,我們才可以根據問題,尋找解決辦法,對症下藥。

孩子拿別人東西怎麼辦?可別當作

2、簡單直接地告訴孩子

其實,根據心理學研究,孩子對於一些委婉的話,是很難去理解的,語氣委婉的提醒孩子,不如直接地告訴孩子,比如說問孩子東西是誰的,然後再問孩子,有沒有經過同意,如果沒有,就需要告訴孩子,沒經過同意,就不能拿別人家的東西。

這種直線思維方式,可以讓孩子更快地理解,心理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3、鼓勵孩子歸還東西

當孩子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願意陪你一起,把這個東西還給小朋友,因為她的東西弄丟了,肯定會哭鼻子的,通過誘發孩子的內疚感,從而讓孩子對於"受害者"產生同情。

這樣呢,孩子會意識到自己可能做得不對,在情感的催動下,孩子就更願意主動地去承擔責任,歸還別人的東西。

孩子拿別人東西怎麼辦?可別當作

忒咪媽寄語: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可以說很多,很多家長,可能會採取打罵的方式進行教育,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對於孩子的心理影響更大一些,所以,比起大媽來說,這樣的教育方法,更值得去推崇。

我是忒咪媽,育兒路上一直有我,如果是你遇到了這種情況,會怎麼辦呢?歡迎留言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