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拿别人东西怎么办?可别当作"偷窃",3种方法教你以绝后患

孩子拿别人东西怎么办?可别当作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家长的我们来说,可能遇到这些突发问题时,总会用成年人的头脑,去思考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事实上,可能孩子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

比如说如果孩子把别人家的东西,放在自己的书包里,并且拿回了自己的家,你会如何去看待这件事情呢?

孩子拿别人东西怎么办?可别当作

案例:

前不久,我的一位闺蜜跟我聊天,说几天前带着3岁的女儿菲菲,去邻居家玩,等到回到家的时候,闺蜜发现,在菲菲的书包里,竟然放着一些漂亮的玩具,而这些玩具,并不是自己家里的。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闺蜜就问菲菲东西哪里来的,菲菲回答说:"这是小文(邻居家孩子)的,我很喜欢,就拿回来玩了……"

听到这里,闺蜜就怒不可遏,家里不算是缺吃少吃,对孩子也没有穷养苛刻,想要什么都可以满足,但是孩子为什么要"偷"呢?

孩子拿别人东西怎么办?可别当作

越想越不痛苦,没动过手的闺蜜,结果生气之下,打了孩子,可是菲菲,却从始至终,没有道歉,也不承认错误。

所以后来,闺蜜就问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给孩子讲了道理,也打了骂了,但是孩子依旧没有什么概念。

事实上,在很多家长的眼里,如果孩子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回家,这种行为,就是"偷窃"。

但是,这只是家长自己的思维逻辑方式,从而得出的结论,而在孩子心里,可能这并不是真正的"偷窃"。

孩子拿别人东西怎么办?可别当作

孩子的"偷窃",并不是真正的偷窃

严格意义上来说,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在孩子3岁前,这种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并不属于真正的偷窃,而真正的偷窃行为,一般会发生在孩子6岁到青春期的这段时间。

而为什么孩子会拿别人家的东西呢,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因为孩子的"占有欲"在作祟,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之所以家长会动怒生气,只不过是自己想得太过于复杂了而已。

虽然,孩子可能模糊的知道,这件事情是错的,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就像无法控制大小便一样,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喜好,也就是说孩子一旦喜欢,就想得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慢慢的减少,直到慢慢消失。

孩子拿别人东西怎么办?可别当作

那么面对这种问题,不要打骂,3种方法,帮你以绝后患

1、鼓励孩子说出真相

当家长发现,这件东西并不属于自己家孩子的时候,就应该有了某种意义上,对这件事情的认知,但是不要发怒,也不要生气,首先鼓励孩子,把事情的经过和真相,说出来。

这样做呢,其实是避免因为给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从而让孩子出现撒谎行为,当孩子说出来问题之后,我们才可以根据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对症下药。

孩子拿别人东西怎么办?可别当作

2、简单直接地告诉孩子

其实,根据心理学研究,孩子对于一些委婉的话,是很难去理解的,语气委婉的提醒孩子,不如直接地告诉孩子,比如说问孩子东西是谁的,然后再问孩子,有没有经过同意,如果没有,就需要告诉孩子,没经过同意,就不能拿别人家的东西。

这种直线思维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快地理解,心理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3、鼓励孩子归还东西

当孩子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愿意陪你一起,把这个东西还给小朋友,因为她的东西弄丢了,肯定会哭鼻子的,通过诱发孩子的内疚感,从而让孩子对于"受害者"产生同情。

这样呢,孩子会意识到自己可能做得不对,在情感的催动下,孩子就更愿意主动地去承担责任,归还别人的东西。

孩子拿别人东西怎么办?可别当作

忒咪妈寄语: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可以说很多,很多家长,可能会采取打骂的方式进行教育,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更大一些,所以,比起大妈来说,这样的教育方法,更值得去推崇。

我是忒咪妈,育儿路上一直有我,如果是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