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疑释惑」金花清感,在抗击甲型H1N1流感治疗中诞生的中药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来势迅猛、传播迅速快,病机特点寒热错杂、虚实并见、邪盛正衰,病势缠绵,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在单独阐述的“中医治疗”内容中,列举推荐了相关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位列其中。其实自其诞生起,金花清感就已经成为历次抗击呼吸道传染病的主力。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研究发现中药金花清感治疗轻度和普通型的新冠肺炎患者,疗效确切。患者的退热时间以及轻症的转重比例等都有所下降,对症状的改善以及炎症的吸收也有明显作用。

据张院士介绍,已经开展的两项目研究均发现金花清感效果不错。

二月初,经过对武汉102例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发现,病人的转重率明显下降,仅为11.8%。病人的退热时间仅为1.5天。此外白细胞、复常率、淋巴细胞的复常指数等等也都明显提高。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李学秀教授在北京佑安医院开展的一项80例对照研究也发现,给予金花清感的患者,核酸转阴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了两天半,同时肺部炎症好转的时间平均为8天,而对照组是10.3天。

2009年全世界的神经都为源于北美的甲型H1N1流感而紧张。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和李连达领衔,组织120多位专家,经过六个多月的努力,参考《伤寒论》《瘟疫论》《温病条辨》等中医典籍的百余古方,借鉴临床专家成果,经过反复筛选,优选出有效治疗方剂“金花清感方”。因此金花清感方不是“天外来客”,而是以祖国传统医药为基础,将具有2000多年治疗发热性传染病历史经验的 杏石甘汤和具有200多年治疗温热疫病历史经验的银翘散方重组而成。

主要成分包括玉叶金花、金银花、石膏、麻黄(蜜炙)、苦杏仁、黄芩、连翘、浙贝母、知母、牛蒡子、青蒿、薄荷、甘草、 苦桔梗等。其中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来自麻杏石甘汤,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功效。

现代临床研究证实麻杏石甘汤可治疗如下疾病:

1.肺炎;

2.肺心病:具有改善呼吸功能、调节酸碱平衡和缓解心脏病变等作用;

3.风热感冒:如治疗小儿风热型、痰热型咳嗽和肺炎喘嗽病;还有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荨麻疹、百日咳、咽喉炎、小儿痉挛性喉炎、扁桃体炎、鼻窦炎等。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等来自银翘散,用于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现代药理作用证实银翘散具有解热、抗炎、抗过敏和促进免疫功能等作用,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效。常用于温病范围的各种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流感、百日咳、腮腺炎、麻疹、水痘、急性喉头炎等。配方用量保密。

配方成分大都比较熟悉,只有玉叶金花比较生僻。玉叶金花不是金银花,别名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茎、叶入药, 全年可采收。性味甘、淡, 凉。能清热解表,消暑。主治流感、感冒、中暑;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肠炎泻肚、毒蛇咬伤等。传说歌仙刘三姐由于种种变故,嗓音变沙哑再也唱不出昔日美妙的歌声。于是丈夫便上山采来这种花用水煎好,三姐服用后竟奇迹般又能唱出优美动人的歌声了。这事传到天上王母娘娘那里,便将这仙茶花命名为“玉叶金花”。这味药在当地常作凉茶配料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称,研究结果表明:金花清感方在体外与甲型H1N1病毒膜蛋白结合,提示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在动物体内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株和鼠肺适应株致小鼠肺炎均具有减轻病变的作用,且可延长动物存活时间;对家兔发热具有解热作用,提示可减轻发热症状。基础研究结束后,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地坛医院等全国4个省市的11家医疗单位、60余名中西医专家通力合作,采用严格的循证医学方法来评估中医药对甲型流感的临床治疗效果。最后明确其功能主治为疏风宣肺,清热解毒,用于外感时邪引起的发热,恶寒轻或不恶寒,咽红咽痛,鼻塞流涕,口渴,咳嗽或咳而有痰等,舌质红,苔薄黄。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由王辰教授领衔、由国内11家医院组成的课题组完成的关于奥司他韦和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研究,称金花清感临床治疗甲型H1N1流感与奥司他韦效果相当。

然而中医治病必须明确病机 准确辨证,而准确施治的关键是要用对方药。金花清感是寒性药物,适用于各类流感包括甲型H1N1流感所引起的出现舌质红,苔薄黄等热症患者。虽然说明书不良反应项下注明尚不明确,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⑴ 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

⑵内含麻黄,麻黄碱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因此运动员 高血压、心功能不全、青光眼、免疫缺陷者慎用。

⑶ 过敏体质者慎用。

⑷ 目前尚无小儿、妊娠妇女、老年人临床应用资料。说明书明确指出妊娠妇女禁用。

⑸ 服药期间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虽然金花清感是在古方的基础上,经过有效中药筛选和国际公认通用评价指标评价研究而成,它仍然是一个中药,只有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才能够准确施治。切记勿盲目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