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战胜疫情需国家间通力合作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17日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表示,新冠疫情凸显全球面临共同治理问题,要战胜病毒的扩散,需国家间通力合作。文章摘编如下:

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中国上上下下把病毒视为“敌人”,进行了一场“举国体制式”的抗疫运动,隔离、封路、网格状管理,在短短数天之内建立了两山医院,举措前所未有。

现在,中国“举国体制式”的抗疫终于见到了阶段性的成效。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中国新冠疫情基本被控制,各级政府在继续关切病毒扩散的同时,把恢复经济活动提到了最高的议程。

现在轮到那些受疫情影响的其他国家的政府和社会疲于应付。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凡是被疫情威胁到的社会,民众不无抱怨政府,甚至产生相当规模的社会恐惧。

全球面临共同治理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有哪些?

是否存在着一个有效政府和强有力的领导集团?在危急时刻,社会的信心变得极其重要。就这次新冠病毒来说,在很大程度上,由疫情所导致的社会恐慌要比疫情本身给社会秩序造成的压力更大。社会恐慌不可避免,所有受疫情影响的国家都出现了抢购潮,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一个有效政府和强有力领导层的存在,对减少甚至遏制社会恐慌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社会对政府的信任,也关乎政府是否有能力动员资源来有效抗疫。

无论是日本、意大利,还是美国,社会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很多年来,二战以来建立的西方民主制度和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受到质疑和挑战,民粹主义崛起,内部政治纷争不断,已经大大弱化政府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有一个有效政府和强有力的领导集团来应付疫情,是各国精英和民众最为担心的。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制度矛盾如何解决。在意大利,中央政府先是突然宣布封锁部分地区,后又宣布全国封锁,但地方并没有准备好,显得手脚忙乱,不知道如何执行中央的政策。日本安倍政府修法,赋予首相颁布国家紧急状态的权力,一旦首相具有这种权力,日本地方自治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首相扩权的举动因此引出了地方和社会的质疑。所有这一切使得所有这些国家的中央和地方关系出现了乱象。

专业人员应受尊重信任

专业机构是否有足够的权威和权力?在疫情方面,这里的专业机构主要指疫控专家和医生等。在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知识的权力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对病毒本身和传染性的判断,还是如何有效地遏制病毒,几乎所有环节都涉及非常专门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其他群体(包括政治人物)所不具备的。正因如此,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拥有很高的社会信任度,社会对他们的信任要远远高于对政治人物的信任。新冠疫情发生和传播以来,这个群体在各方面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然而,专业人员和政治人物之间对事物的考量往往不相同。

当英国当局宣布不是每天更新疫情数据,而是一周更新一次的时候,社会就哗然了。尽管专业机构和政治机构都可以找到有利于自己的理由,但这无疑损害了专业机构和人员的权威和权力。

全社会抗“疫”方能成功

社会力量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疫情的扩散使得病毒获得了“全社会性”,全政府的抗疫已经远远不够,只有全社会的抗疫才会取得成功。

一个社会所持有的价值观,影响社会是否配合。在亚洲,社会成员往往抱着现实主义的态度,他们很容易在安全和自由之间作一选择,即选择安全而非自由。对他们来说,道理很简单,没有安全,哪来的自由?但在西方民主国家,要人们在自由和安全之间作出选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人们既要安全,也要保持自由。现实情况是,这两者并不总是可以同时获得的。

一些社会文化因素也妨碍一些国家的有效抗疫。例如不同文化对戴口罩就有不同的理解。在亚洲(尤其在日本),戴口罩往往是表示对人家的尊敬,让人家放心;但在西方,戴口罩的人往往被视为病人,所以经常受到人们歧视。

社会积极的参与方面在中国已经表达出来。而西方到现在为止,还没看到社会如何组织起来对抗疫情。这或许和西方人把疾病视为私人事务有关。在很多国家,人们所看到的大多是社会的恐慌状态。

冠病疫情已经迅速扩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尽管各国都面临所有这些问题,但因为各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等的不同,人们并没有一个统一有效的抗疫模式可以模仿和参照。如果用眼下流行的网络用语来说,就是人家的作业自己没办法抄。因此,尽管中国的方法在中国有效,新加坡的方法在新加坡有效,但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照抄照搬中国的模式,照抄照搬新加坡的模式。最终,各国都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社会的有效模式。

不管人们喜欢与否,疫情是人类全球化的一部分。这也决定了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可以独善其身;要战胜病毒的扩散,就需要国家间的通力合作,而非互相嘲笑,妖魔化对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