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指標判斷是否體寒, 別隻喝熱水, 4管齊下, 讓你陽氣足寒氣消!

人上40就注意保養了,看看身邊不少男士女士們已經開始用保溫杯泡枸杞水了,問他們為啥要用保溫杯,都是異口同聲:多喝熱水,能夠排寒!

寒氣在中醫裡被稱為寒邪,為什麼寒邪會致病呢?中醫認為當寒邪入侵身體,體內能量下降,腸胃蠕動功能趨緩,食物與水分的吸收速度也會因此變得緩慢,消化系統於是開始產生各種問題。而如果處於這個階段,那麼就屬於寒涼體質了。那麼寒涼體質是如何養成的呢?

吃冷食、喝冷飲,最容易導致寒邪上身

吃冷食、喝冷飲,容易形成寒涼體質,使腸胃消化功能受損。中醫認為,寒涼飲食、寒涼天氣,這些外部的寒涼因素,一旦侵入身體,時間久了,便逐漸使體質變寒。

除此之外,身體內部也有寒涼的因素。當體內臟腑功能失調或造血基因缺陷,導致造血功能下降,如地中海型貧血或缺鐵性貧血,會使身體血量不足而產生寒涼,中醫稱為血虛;另一種情況則是,因維持體內恆溫的腦垂體功能逐漸老化,也會產生寒涼,類似於中醫的陽虛。


2個指標判斷是否體寒, 別隻喝熱水, 4管齊下, 讓你陽氣足寒氣消!

血虛和陽虛都會造成寒涼體質,如果此時仍不改變喜歡吃冷食、喝冷飲的不良飲食習慣,那麼就會寒上加寒,傷及腸胃。

首先,負責將食物分解消化的胃與小腸,因蠕動趨緩,排空速度變慢,食物在此停留時間過久,便形成腹脹、脹氣或腹痛;接著,負責吸收水分排出廢物的大腸,也因蠕動速度變慢,水分滯留於腸道時間久數量多,使糞便無法成形,導致腹瀉產生,出現中醫認為的“完谷不化”情況,也就是吃進去的食物原樣排出,無法完全消化。

其實這樣的人我們很常見的,身邊有親友經常會抱怨吃東西口淡,沒味道,有時候腹瀉一天可能有4-5次之多,而且吃什麼可能就原樣拉什麼,也有頻尿現象,其實這就是很典型的寒涼入腸胃的例子。

怎麼去看寒邪上身?可以通過排便和舌苔來判斷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寒邪上身呢?可以通過兩個指標來看,第一個就是排便情形。中醫認為,寒性腹瀉的症狀是,糞便大都為稀溏、水狀且沒有臭味;而年紀大的老人也有可能出現排便困難的寒性便秘,感覺大便在肛門口但卻排不出來,這是因為大腸肌肉無力,無法推動腸道蠕動導致的,與熱性便秘,糞便粗大幹硬而臭的狀態不同。

第二個觀察指標是舌苔。當寒氣入侵,腸子蠕動速度趨緩,腸道內水分堆積過多,溼氣無法代謝排出,那麼反應在人體的舌苔上,就會是舌苔白、厚膩,這就是身體寒化的徵兆。

而且,跟重要的是寒涼入侵不止傷及腸胃,就連口腔、食道、肛門都可能受到影響。如果不改變不當的飲食習慣,任憑寒涼的體質持續惡化,那麼毒素長期累積,持續刺激腸胃就可能導致胃腸中出現疾病,甚至疾病惡化,比如痔瘡、息肉、腫瘤,甚至惡化癌變等問題,都可能隨後出現。

除了以上可能引起的疾病意外,寒邪還可能侵犯口腔,比如痰多、胃食道逆流、喉嚨不適等情況也可能跟寒涼體質有關,因為吃太多的寒涼食物,會使消化腺體緊縮,口腔內唾液分泌量減少,這會影響到食物的初步分解;這些未能初步分解的食物直接進入腸胃,便會家中胃腸的負擔,長久以往,胃腸超負荷運轉,最終可能罷工。

而腸胃受寒後蠕動減慢,食物過度停留髮酵,會產生較多的氣體,氣體上逆,帶動胃酸上溢,就形成了胃食道逆流,引起咽喉至食道部位慢性發炎。中醫病症裡有梅核氣,指的是咽喉至食道部位出現梗塞感,猶如梅子卡住,這可能就是胃食道逆流引起的。

而寒邪入侵呼吸系統,氣管也會因為寒涼入侵而影響排痰功能,導致痰多。


2個指標判斷是否體寒, 別隻喝熱水, 4管齊下, 讓你陽氣足寒氣消!


如何調理寒涼體質?抵抗寒邪入侵?

明白了寒邪如何致病,那麼治療就比較清楚了,但由於寒邪入侵導致的疾病較多,要做到排寒,可不是簡單的多喝熱水就能解決,必須多管齊下。

首先,應從調整和限制飲食著手,應該在疾病緩解治癒之前,禁食寒涼的食物和飲品。尤其是在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為了避暑喝冷飲,吃寒涼的水果,比如西瓜、哈密瓜、橘子,這些食物都應該禁止,此外,夏季聚餐也喜歡喝涼啤酒,這也必須禁止。

其次,可使用補血、溫陽的藥材進行食療,如加入當歸、川芎、生地、黃芪、乾薑等入湯、入粥來吃;或者通過中醫經典方劑,當歸四逆湯、歸脾湯、小建中湯、理中湯等藥方,來溫補,祛除寒邪,不過要注意的是中藥方劑不能自行服用,而是要通過中醫師對患者進行辯證論治,確定證型來開藥治療。

同時,如果搭配一些理療方法,去寒效果更為顯著。在家最簡便的理療方式就是泡腳,可通過加熱到攝氏40度左右的溫水中,加入些許生薑片或薑汁,泡腳約5分鐘左右;女性也可在肚臍下方的關元穴艾條灸或放一個暖暖包,幫助血液循環,讓溫暖的血液進入子宮、卵巢,以增加體溫、排除體內的寒涼。

有條件的患者,也可以在足三里、關元穴等處,燻燒艾條進行灸療,以便提升身體溫度、溫經通絡,但時間不宜過久,每次大約5分鐘分鐘即可。

就這樣,多管齊下,持之以恆,必然能夠祛除寒邪,改善寒涼體質,幫助胃腸找回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