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有哪些症狀?

謝欣桐


人體的內臟健康十分重要,如果內臟出現某一類疾病,那麼人體相應的部分功能就會受到影響,而且內臟疾病的種類十分多。氣虛也是屬於內臟疾病的一種,但是氣虛並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而是和西醫上所說的亞健康比較相似。氣虛可以分為肺氣虛、心氣虛、腎氣虛、脾氣虛等等,那麼氣虛的症狀有哪些呢?



1、肺氣虛

肺氣虛患者常見的症狀有胸悶、容易感冒、咳嗽、氣喘、聲音低怯、氣短、盜汗、水腫、小便不利等等,主要是肺部功能不足而出現的這些症狀。

2、脾氣虛

脾臟健康從人的氣色上面也可以看得出來,如果出現了脾氣虛的話患者最明顯的症狀是形體消瘦、面色萎黃。其他的症狀包括飲食減少、消化不來那個、大便乾結、舌苔淡薄、脈象虛弱等等。

3、心氣虛

患有心氣虛的患者常見的症狀有疲勞、脈象虛弱、無力、氣短、多汗等,當經過體力勞動後這些症狀會更加明顯。

4、腎氣虛

腎氣虛患者常見的症狀有尿頻、腰其痠軟無力、健忘、頭暈、呼吸急促等等,這都是腎虛較為明顯的症狀。


靠譜大叔8860


氣虛證是中醫臨床常見的證候,是指原氣不足,氣的推動、溫煦、固攝、防禦、氣化等功能減退或臟腑組織的機能活動減退所表現的虛弱證候。氣虛證的形成,常由久病、重病或勞累過度而使元氣耗損,或因先天不足後天飲食失調而使元氣生成匱乏,或因年老體弱,臟腑機能衰退而元氣自衰等導致。

總體來說,氣虛證的臨床表現有:少氣懶言,聲音低微,呼吸氣短,神疲乏力,或頭暈目眩,自汗,活動後諸症加重,舌質淡嫩,脈虛無力等。細化又分為心氣虛、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

1.肺氣虛

是以肺的功能減退為主的全身性病變, 表現為咳喘無力、氣少不足以息、動則益甚、痰液清稀、聲音低怯、面色淡白、神疲體倦, 並有自汗、畏風、易於感冒、舌淡苔白、脈虛等證候。

2.脾氣虛

脾氣虛往往表現為脾主運化功能減退的一系列表現,可見食少,腹脹,食後脹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大便稀溏,或肢體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清稀量多,舌質淡胖或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遲無力等症。

3.

心氣虛

主要是由於心臟及全身機能活動衰弱引起的,心悸、心慌、氣短乏力、舌質淡胖嫩或有齒印, 脈濡或沉細結代、心悸、心慌

4.腎氣虛

可見神疲乏力,腰膝痠軟,畏寒肢冷,小便頻數而清,性慾減退,或男子陽痿早洩,或女子宮寒不孕,或水腫雙下肢尤甚,舌質淡或淡胖,苔白,脈沉而無力等症。



男科醫生談健康


經常覺得疲憊乏力,說會兒話就很累,這個到底是不是氣虛呢?


一、氣血的充盈很重要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氣和血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們人體生命的物質基礎。如果人體沒有氣血充盈以及正常運行,那麼外面的皮毛、肌肉、骨骼,內部的臟腑都會出現營養供應阻礙,所以氣血的充盈與運行正常是非常重要的。

二、什麼是氣虛呢,氣虛哪些症狀呢?


1 、肺氣虛


第一步,氣虛以後仍覺得疲倦乏力,不想說話,說話的聲音也比較低,呼吸覺得氣短。嚴重的時候會覺得頭暈乏力,稍微活動,還會出汗,中醫稱之為自汗。


以上主要是肺氣虛的表現。


肺氣虛是往往因為久病、重病或者工作太過於勞累或者太過貪玩、熬夜導致的氣損耗過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黃芪泡水或煲湯,但是如果有痰溼比較重的話,要先除溼,然後補氣,否則可能會出現所謂的上火症狀,口乾舌燥長痘等情況。



2 、脾氣虛


第二步可以出現

氣的下陷,主要表現為明顯疲倦、氣短、頭昏、眼花、耳鳴、自覺氣往下墜、或腹脹明顯、或大便費力、大便變細。這是因為氣沒有往上走,反而下降,所導致頭昏、乏力、耳鳴。氣的下降而出現腹脹,內臟下垂,比如胃下垂、子宮脫垂、肛門脫垂等情況,因為內臟的位置固定需要氣的固攝作用。這種一般是脾氣虛的表現。這種情況可以選用補中益氣丸。


或者出現氣不固的表現,氣不固也是屬於氣虛範疇。氣虛不能控攝血液沿脈道運行,可導致各種出血。這也是脾氣虛表現,也叫脾不統血證。歸脾丸可以考慮選用。


脾氣虛可以見於長期的慢性胃病久治不愈、或者飲食不慎、飲食過多損傷脾胃功能。

3 、

腎氣虛


氣不固還可致二便失禁、遺精、滑胎等,稱為腎氣不固,是腎氣虧虛所致。金匱腎氣丸可以考慮使用。


腎氣虛,可以見於先天體質弱,或者慢性疾病的消耗損傷,或者生活作息不規律,長期熬夜玩耍或者工作。


4 、嚴重疾病階段


第三步,嚴重的時候可以出現氣脫的表現。呼吸微弱或者處於昏迷狀態,或者全身大汗不止、面色蒼白或者大便小便失禁。這種情況多見於嚴重疾病階段,甚至是臨終階段。


一般到了這個階段,不僅有氣虛同時還有有陽虛。因為中醫認為,陽氣也會隨著大量津液的喪失而損耗,即所謂的氣隨津脫。這種時候往往會用上獨參湯或者參附湯。


所以我們要學會觀察身體發出的各種信號,學會防微杜漸,而不是等到疾病到了嚴重的程度,再來找醫生治療或調理。


更多中醫養生的知識,請關注頭條號:中醫杜川


中醫杜川


氣虛,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由於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所謂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

1、肺氣虛

肺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調水道。肺氣虛,則其主宣降、司呼吸、調節水液代謝、抵禦外邪的作用就會減弱,出現短氣自汗、聲音低怯、咳嗽氣喘、胸悶,易於感冒,甚至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2、腎氣虛

腎居腰府,藏精氣,司二陰開合。精氣充五臟而上榮於腦髓。腎氣虧虛,失於榮養,見神疲乏力,眩暈健忘,腰膝痠軟乏力,小便頻數而清,白帶清稀,舌質淡,脈弱。腎不納氣,則呼吸淺促,呼多吸少。

3、脾氣虛

脾居中焦,主運化、司升清、統血行。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氣血生化乏源,症見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體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弱。

4、心氣虛

心主血脈,藏神明。心氣虧虛,不能鼓動血脈,亦不能養神,故見心悸、氣短、多汗,勞則加重,神疲體倦,舌淡,脈虛無力。

5、陽(氣)虛

氣虛可見面色晄白,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神疲乏力,甚則暈厥。陽虛除氣虛症狀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脈沉緩或遲而無力,舌質胖淡舌苔白。

對號入座,希望對你有幫助,對於補氣養虛最好的當然是首先人參,人參作為中國傳統的中藥,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而它神奇的補氣功效也是被人們所認知。所以一般人氣血不足,首先想到的就是人參補氣,在很多補氣中藥藥方中,都少不了人參的影子。而人參有如此神奇效果主要歸功於人參皂苷成分,其中以人參皂苷RH2活性最強,效果最好,也是最接近人體吸收的分子成分。


美麗杭州今幸


氣虛症狀:其一,工作時感覺特別累,走上坡路或爬樓梯時有上氣不接下氣之感,而且腳上無力。其二:嚴重氣虛患者手與手腕之間,膝蓋與腳之間會有明顯浮腫。這裡有個小誤區必須要認真辨別,浮腫有兩種:分別是氣腫和水腫。氣腫的辨別是:用食指頭按之腫處然後輕輕地鬆開,這時皮膚隨著手指的鬆開也會漫漫地回覆原狀。而水腫按下去鬆開時有凹狀,要一至二分鐘以後才能回覆原狀。比如跟腎炎水腫症狀差不多。這是我個人的辨證,可供參考。


溫暖人間55


氣虛體質的一般表現:有疲倦感,全身乏力,很容易疲勞,無精打采,精神不振,說話的時候沒有力氣,不想運動,舌質淡。而山藥、薏仁、淮山、香菇等食物適合氣虛體質的人。大家平時可喝一下山藥薏仁茶。這款茶能補中氣,提神,使臉色更加紅潤。氣虛體質的表現(肺氣虛):時有咳嗽、咯痰等症狀、說話無力、不想說話、少氣懶言、呼吸短促等,肺氣虛的人可多吃紅棗、雞蛋、豬肺等,大家平時可試試紅棗糯米粥,這款粥很適合肺氣虛的人。

肺氣虛主要是指肺氣衰弱,臨床表現為:自汗、咳嗽、咯痰、咳嗽、氣喘。氣虛體質的表現(心氣虛):心氣虛很多時候表現為精神不振、萎頓,容易心悸、心慌,氣短,虛弱無力、心神不寧等症狀。

心氣虛的人吃什麼好呢?心氣虛的人可服用人參、黃芪、肉桂。人參補脾益氣,生津止渴,安神醒腦、補氣養生。

氣虛體質的表現(脾胃氣虛):脾胃氣虛者,臉色萎黃,四肢乏力、疲倦,食慾不振、精神萎頓等,並伴有脘腹脹悶、多尿、消化不良等情況;另外一種氣虛體質表現是腎氣虛,表現為面色暗沉無光澤,容易頭暈,時有耳鳴耳聾的情況,性衰弱、膝軟無力等症狀。

脾胃氣虛者平時可多吃茯苓、紅參、薏仁等藥材,以此熬藥服用;腎氣虛者可多多吃蘿蔔、蓮藕、梨等食物,還可多吃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木耳等),另外,有些保健藥酒也能很好地改善腎氣虛,如枸杞酒、地黃酒、延壽酒。



健康分鐘談天


氣虛中醫說法,為因元氣缺少造成的病理變化以及證候。

氣虛體質會出現以下症狀:少氣不愛說話,疲倦無力,說話聲低沉,一動便會氣短、愛出汗,心悸,臉色萎黃,沒有食慾,虛熱,頭暈,子宮下垂,舌邊出現齒痕,脈弱等表現。

氣虛分多種,對應表現症狀不同,下面我們來詳細瞭解一下。

肺氣虛

表現有自汗,說話聲低怯,咳嗽,胸發悶,愛感冒,氣喘,水腫等病症。

腎氣虛

會出現精神疲憊,乏力,眩暈,腰痠軟,雙膝發酸無力,小便頻,舌淡,脈弱,腎不納氣,呼多吸少等症狀。

脾氣虛

症狀表現為食慾降低,吃東西后胃脘不適倦怠,人變消瘦,大便溏,臉萎黃,舌淡,脈弱,無力等。

心氣虛

表現出心悸,精神疲倦,多汗,身體乏力,氣短,勞作後加重,舌淡,脈虛等症狀。

陽(氣)虛

症狀為臉色晄白,頭暈,少氣不愛說話,精神疲憊,乏力,嚴重暈厥等。

氣虛人群,要進行補氣,藥物可使用人參,黃芪,黨參等;食品物宜食用牛、雞、豬肉,豆類,紅棗、鯽、鯉魚、黃鱔等。


養娃視頻


我們人體九種體質之一,有一個非常常見的是氣虛體質,這個體質比較普遍,有時候也夾雜其他的體質,比如陽氣虧虛、氣陰虧虛等,所以我們對氣虛體質的瞭解和掌握,有助於全面的深入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態,幫助我們辨別疾病和養生。

這對大部分的老百姓來講,看過一些養生文章都知道,身體出現的一些疲勞乏力、沒精神、氣短懶言、抵抗力差、面色蒼白,這些是屬於氣虛體質的表現。

但其實人體不同的臟腑,也會出現不同的氣虛的狀態,會有不同的表現和症狀。

脾氣虧虛最為常見,因為脾是中焦、中氣的主體,統管人體的胃腸道,幫助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消化,所以脾氣虧虛就會出現一些脾胃虛弱的表現,包括食慾不振、容易腹脹腹瀉、大便稀溏、氣短懶言、面色黃、消瘦等等。

而腎氣虧虛也是比較多見,腎主生殖,主先天的精氣和陰陽,如果先天不足,陰陽不能化氣,就會導致腎氣不足,腎氣不固就容易出現神疲乏力、精神不濟、頭暈、性功能下降、生殖機能下降、容易遺精早洩、呼吸淺短的問題。

肺主宣發和肅降,與皮毛相表裡,肺衛能夠保護肌表不受邪氣的侵襲,所以肺氣虧虛就容易出現抵抗力下降,容易發鼻炎哮喘,抵抗力下降,容易引發感冒咳嗽,氣短懶言等表現。

以上的幾個臟腑都是比較容易出現氣虛的現象,各位可以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態,進行簡單的判斷,症狀複雜,可以找中醫生看病就診,以改變氣虛的狀態。

點我頭像,可以關注我,諮詢獲取更多養生治病方法。


中醫心得雜談


1.肺氣虛出現短氣自汗、聲音低怯、咳嗽氣喘、胸悶,易於感冒,甚至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2.腎氣虛見神疲乏力,眩暈健忘,腰膝痠軟乏力,小便頻數而清,白帶清稀,舌質淡,脈弱。腎不納氣,則呼吸淺促,呼多吸少。

3.脾氣虛脾症見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體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弱。

4.心氣虛症見心悸、氣短、多汗,勞則加重,神疲體倦,舌淡,脈虛無力。

5.陽(氣)虛可見面色晄白,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神疲乏力,甚則暈厥。陽虛除氣虛症狀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脈沉緩或遲而無力,舌質胖淡舌苔白。


知名優質搞笑集合吧


典型症狀:

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語聲低微等.

常見症狀:

1.肺氣虛出現短氣自汗、聲音低怯、咳嗽氣喘、胸悶,易於感冒,甚至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2.腎氣虛見神疲乏力,眩暈健忘,腰膝痠軟乏力,小便頻數而清,白帶清稀,舌質淡,脈弱.腎不納氣,則呼吸淺促,呼多吸少.3.脾氣虛脾症見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體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弱.4.心氣虛症見心悸、氣短、多汗,勞則加重,神疲體倦,舌淡,脈虛無力.5.陽(氣)虛可見面色晄白,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神疲乏力,甚則暈厥.陽虛除氣虛症狀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脈沉緩或遲而無力,舌質胖淡舌苔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