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婚姻真相:犹豫的人不再犹豫,坚定的人更加坚定


疫情下的婚姻真相:犹豫的人不再犹豫,坚定的人更加坚定

前几天,#某婚姻登记处复工近百对预约离婚# 登上了热搜,一时间离婚率激增,每天都有人排着队着急要跟另一半解除婚姻关系。


有朋友跟我讨论说,这趋势跟自己想象中的截然相反。因为前段时间最流行的段子,便是本来要打离婚官司的男方,给自己律师去电话,说二胎怀上了,婚不离了,问律师费能不能还回来。


现实却成了,一场疫情,让本身有问题的婚姻加速了分崩离析的速度,让本身没问题的婚姻变得岌岌可危。


这其中的疑问,就直指向了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便是——当夫妻二人在一个固定空间里24小时彼此面对时,你们的感情是否还能经得起考验?


疫情下的婚姻真相:犹豫的人不再犹豫,坚定的人更加坚定


01 没毛病的完美婚姻,

却经不起复杂家庭关系的毒打


用王姐自己的话来说,我本来以为自己的日子过得还可以。


而这种还可以的日子,没毛病的婚姻,却在经历了长达两个月的朝夕相处后,出现了第一道裂痕。


这道裂痕,不是王姐老公给的,而是婆婆给的,更确切的说,是婆婆和老公一起给的。


腊月里,疫情还没在大范围燃起来,那时很多人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王姐跟老公带着3岁的孩子,按照原计划,回到老公的老家看孩子的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一看到孩子,两个人乐得抢着抱娃。


王姐当时只觉得这一幕温馨,因为这不是第一年带孩子回老家过年了,但每次都是掐头去尾算上在路上飞的时间,一共算下来也就是跟公婆相处不到10天的时间。


一年见上这么一两回,每次不超过10天,婆婆媳妇之间客客气气,除了塞塞红包,做些老家的吃的,几乎也做不了什么别的。


可这次,他们在年三十晚上一起看春晚的时候,看到了临时加的疫情主题诗朗诵的节目,王姐赶紧查看了微博热搜,脸上的肌肉僵住了,太阳穴处嗡嗡直响——她意识到一个问题,这次可能不能按照原计划的大年初七走了——至于要滞留在婆婆家多久,她心里也没底。


当全家人相处的时间超过了半个月之后,家里温馨的相处模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因为过年期间大家都被村委会要求不得串门,所以婆婆家的果盘里积攒了大量没被消耗掉的糖块。


孩子在家时候,吃糖是被王姐严格限制的,因为孩子一刷牙就大哭,所以,每天只能给他漱漱口,但只漱口并不能彻底解决牙齿清洁的问题,屁大点的小孩,牙齿早早地就开始发黄了,所以,她只能在吃甜食上严格地限制孩子的日常摄入。


但到了爷爷奶奶家,奶奶便要一大把一大包地往孩子手里塞。


头几天的时候,王姐不好意思说什么,只是从孩子手里抓出来几块,告诉他,妈妈帮你存起来,一次只能吃一颗,剩下的明天再吃。


时间久了,王姐发现了一个病态趋势——因为一年当中见到爷爷奶奶的次数并不多,所以小家伙跟爷爷奶奶并不亲,老人为了讨好孩子愿意让自己抱,就不惜疯狂地给他塞各种糖果来换取孩子的亲昵。


她眉头一皱,把老公叫回房间,跟对方严肃讨论这件事,她觉得应该是老公出头跟孩子奶奶说说孩子牙齿问题的严重性,不要再大把大把地给孩子糖吃了。


老公看到她“小题大做”的样子却很诧异:“多给孩子漱漱口就好了,也不是什么大事。如果跟爷爷奶奶直接说了,老人一定会多想的。”


她望着老公的背影,第一次觉得这个人对自己来说如此陌生。


她自认为老公外企上班工作不错,家务活也会积极主动地帮着自己一起做,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从无怨言,赶上大小节日都会给自己准备一些花了心思的礼物。


她一直认为,自己的老公没有任何问题,自己的婚姻没有任何毛病,她周围的同事朋友一抱怨婆媳关系不和,她都会嘿嘿一笑,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婆婆开明,对自己,对孩子,都没二话。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孩子嘴边挂着一丝黑乎乎黏糊糊的东西,然后从孩子嘴里问出来了真相:奶奶带孩子去小卖店买了巧克力,带回去怕被王姐说,就让孩子在小卖店里吃完了再回家。


她震惊极了,她知道小卖店就离着婆婆家两步远,但疫情期间明事理的家长,要么带孩子安安全全躲家里,要么出门必然是戴着口罩不随意摘,而婆婆,只是因为害怕孩子带着巧克力回家会被媳妇指摘,就让孩子在公共场合摘下口罩来吃完再回家。


不光是气愤,她心里更多的是后怕。


她思忖了一会儿,决定还是要跟老公说一下这个事情——老公一向是一个可以沟通的人,所以她觉得还是要再重申一下。


结果,老公听完后却淡淡地说:“没那么恐怖,咱们老家这边没那么严重,老人不让带回来吃就是怕你生气,本来也是出于照顾你的感受,我要是去戳破他们,他们不一定心里该有多难过了。”


她懵掉了,她知道她老公不是一个无知的人,但他此刻却打着为老人感受考虑的大旗,说出了如此无知的话。


如果不是突然被迫跟公婆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长达2个多月的时间,她永远都不知道,婆婆与老公,原来都还有这样匪夷所思的一面。


一年见不了几次的婆媳,当然就不存在婆媳关系的处理。


时间与精力不花在对方身上,就能避免发现对方的问题。


而疫情的可怕之处恰恰在于,它让原本可以躲着双方家庭关系的表面和睦,强行被推入了一个狭窄的空间里,强行在每天的24小时放大彼此的生活习惯、教育习惯与人性里的微妙。


你在婚前,有过很多自己用理性的坚持为自己的婚姻搭建起来的堡垒——婚后绝不跟公婆同住,孩子吃饭时绝对不能开着电视……


堡垒在,婚姻便过得去。


堡垒被强拆了,婚姻的裂痕就开始一道又一道地出现了。


不是疫情制造出了新的问题,而是暴露了你之前遮掩好的问题。


02 比孤独终老更可怕的,

是无话可说的零沟通婚姻


娇妹说,经历了这场疫情,她倒没有对自己的婚姻感到诧异,她只是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婚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了。


有鸡汤说,等疫情结束了,一定要去见自己想见的人,去爱自己想爱的人。


娇妹说,她应该是做到了。


她跟这个男人是定了亲的,双方商量好的,原定于2020年2月2日这个难得的“对称日”上去领证,数字日期是“2020.0202”,前后念起来一样,这个日子的谐音含有“爱你爱你双倍”的意思,娇妹觉得,这一天结为连理,大概一辈子都会幸福的吧。


可这一天,刚好是疫情严重的时候,为了避免人群聚集,民政局取消了这一天的结婚登记。


娇妹觉得遗憾,但安全起见,她跟这个男孩子还是达成了新的一致:婚期往后延吧,具体延到哪一天,等疫情明朗了之后再看日子。


这个男孩子是她自己相中的,娇妹的父母不太满意,说男孩子有些浮躁,不一定能靠得住,谈恋爱可以,结婚的话还是要再处处看才能决定。


可娇妹偏不听,她觉得家里人对这个男孩子的文凭和家境有偏见,娇妹是研究生毕业,但男孩子上完高中就出来打工了。娇妹家里有三处房子,男孩子从没带她回老家见过父母,只说家里条件不好。


“都什么年代了?还拿文凭说事儿?还拿出身说事儿?”


男孩子很会哄娇妹开心,会在早餐的吐司上挖一个心形装一个荷包蛋,会在端午节的时候从路边老太太摊位上花3块钱给娇妹买一根代表吉祥如意的红绳。


娇妹觉得,前20几年里,她从不知道爱情的甜蜜是怎么回事。


他让她领略到了爱情的真谛,所以她觉得自己只能是非他不嫁,谁反对也不好使。


直到一场疫情把他们关在了一起,他们无法用旅游去对冲一方灵魂上的空虚,他们无法用精品店里的小玩意去给对方带来出其不意的惊喜。


他们享受过恩恩爱爱一起下厨做黑料理的美好时光后,终于迎来了彼此日常生活的对视。


娇妹饭后收拾好家里的卫生,会听会儿古典乐看看书,而这个男孩子,只会往她额头上亲一下,快快乐乐地跑进屋子里在网游世界里杀个昏天暗地。


她无聊的时候会叫一下他。


他多数时候直接听不见不回应,少数时候会不耐烦地敷衍一句“干嘛”。


等他从游戏里眼神迷离地厮杀出来,他又能焕发昔日的光彩,撒娇一样告诉她,肚子饿了,想吃她做的东西。


起初,她觉得他爱吃她做的菜,他能把她切的果盘都吃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


但几个月的光阴把他们日复一日的枯燥连在了一起,她好像意识到了什么问题在悄无声息的放大,她不确定那是什么东西,只是心会在太阳下山的那一刻一下跟着沉了下去。


终于有一天,她擦完桌子,听到他在屋里骂着脏话跟队友厮杀,她突然明白了,这就是婚后的日子——而且,很有可能是,每一天都是如此。


如果没有旅行,没有逛街,没有兜风,没有礼物,就只有两个人,24小时相处在一起,面对吃喝,面对有限空间的共处,她还会坚定这就是自己非嫁不可的人吗?


当然不。


她不想一辈子一个人独自面对厨房里的这摊子事儿,她不想自己在读到“你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儿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同时,用另一只手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这样的句子的时候,耳中听到的却是一句因为队友操作失误而传来的脏话。


她不想让自己陷入一场毫无灵魂对话的孤独婚姻中去。


她从没有像这一刻如此确定,三观在人类的爱情需求里竟如此重要。


一场疫情带来的狭小空间的高密度相处,让那些对婚姻盲目的姑娘,看清了生活的本质,看清了自己的需求。


03 婚姻只是个人选择问题,

结不结婚谈不上谁比谁高尚


崇尚单身主义的阿雅说,她应该是婚姻观被这场疫情彻底改头换面的少数人。


阿雅今年33岁,她跟我说,自己早就做好了这辈子都不结婚的准备了。


她倒是不仇恨婚姻,也对男人没什么偏见。


她只是觉得,自己能很好的应付这个世界的多数场面。


恋爱谈过,总感觉,麻烦大于欢喜。


“如果我自己就能照料好自己当下的一切,也有足够的钱给自己花,我为什么还要邀请一个人男人进入我的生活?为此,我就要变得小心翼翼地推测我某个行为会不会引起他的不适,我还要努力平衡回谁家过年双方老人才会都满意,我不觉得婚姻对我来说是刚需。”阿雅说。


这场疫情到来时,阿雅像往常一样,一个人独居在家,从网上买了很多很多的零食,在家里吃吃喝喝做做瑜伽,只等着这场疫情过去。


只是,有一天早上醒来,阿雅感觉嗓子眼有点干痛,太阳穴处的脉搏像是被人埋下了已经拉动倒计时的炸弹,她起来自己倒水喝,结果一脚踩空摔了个大马叉,整个世界天旋地转。


有那么几分钟,她感觉自己好像再也站不起来了。


大脑像鹅毛一样雪白。


过了一会儿,她好歹是把着床沿站了起来,摩挲到体温计一量,发烧了。


她第一个念头就是,完了。


她摩挲出手机,想给爸妈打电话,但爸妈跟自己不在同一个城市,知道了只会徒增担心,不行。


想给朋友打电话,但这种非常时期,都不确定自己是普通感冒还是中招了,跟朋友说了,朋友也不敢过来,说不定人家会更加小心地离自己远点儿,也不行。


她望着窗户的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起身又去饮水机接了一大杯水,找出感冒药和退烧贴,喝完后就钻进被窝,把所有被子都盖在身上,昏天暗地地睡去。


整整睡了一天一夜,睡到整个人都散了架子,也不敢对这个世界声张。


第二天中午,烧退了,嗓子眼也没有那么疼了,她特想跟谁说说自己应该没感染,自己能健健康康活下去了。可想了想,她还是没有这样一个合适的人选。


她待在家里,因为一场疫情期间的感冒,自行隔离了2个多月,发现自己很健康。


也发现自己很遗憾。


30几年来,她从未有过像此刻这样,渴望过跟一个心动的男人走进婚姻。


疫情结束后,她说她最想干的事儿,就是摆正心态握住此生辽阔,赠一人满天星火。


婚姻只是个人选择,想不想要,都无所谓对错。


但因为有些人把一个人喝一杯全糖奶茶,一个人去汗蒸桑拿,一个人去健身房撸铁蹦迪,一个人周游世界,刻意美化成了一种高人一等的生活方式,所以才陷入了对婚姻的对立。


也许有些人从未正视过自己对婚姻的需求。


而一场疫情,一个切断酒肉朋友全真空的自我空间里,让你内心的孤独脱下了华丽生活的外衣。


你与真实狭路相逢,你与感受退无可退。


有人在这条单行道上,最终看清了自己明明渴望却假装不想要的东西。


疫情下的婚姻真相:犹豫的人不再犹豫,坚定的人更加坚定

04 每个人都会死,

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


这世间川流不息。


人这一辈子很魔幻,如果没有极端考验,有时候我们会一直稀里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么快活地活下去。


但当我们被推入极端考验的洪流中,很多人的人生赛道就会发生不经意地改变。


即便如此,你也不必对人间绝望。


没有人会被无故推入另一条赛道。


一切的一切,不过是犹豫的人不再犹豫,坚定的人更加坚定。


电影《勇敢的心》里说:


每个人都会死,但并非每个人都曾真正活过。


而我们,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考中走出来,身后是爆破后的滚滚硝烟,不过是看清真相后,用更真实的方式好好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