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师能让一个差班转变成好班,却对自己的孩子没办法,怎么办?

乐乐诺诺妈


老师的孩子学习好,大家会认为是天经地义,因为孩子的家长是老师;相反,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大家又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呢?孩子的家长是老师呢!世界上很多事情没有理所应当,正如谁也不能说医生的家人就能够不生病。同理,老师能够教好差班却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是正常现象。

01

老师是相对于学生的称谓,家长是相对于孩子的称谓,两者并不相同。

这意味着管理自己的孩子和教育学生是两条路径。

老师教育学生主战场在学校,在课堂;家长教育孩子主战场在家庭。


最重要的一点,有些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在校管理学生的时候截然不同。一位同事对班级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却不那么上心。后来成绩不理想,虽然也偶有抱怨,但还是接受孩子懒散的习性。


02

身为教师职业的家长没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能是教育方法不合适。

学生和孩子本就不同,完全照搬管理班级学生的方法教育孩子并不科学。

这也是常说的教师职业病之一——在家没有实现角色的转换,对孩子而言,家长只有做教师的“严厉”而没有做家长的“温情”!

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拿自己优秀的学生和并不优秀的孩子做比较。班上优秀的学生那么多,孩子只有一个,比来比去满眼都是缺点。家长自己生气,孩子没有自信。


03

老师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靠的是自身的专业素质;家长教育孩子更需要教育的智慧。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要看考试成绩,更多的还有各种习惯的养成。自己孩子没有教育好,很大程度上说的是习惯养成没有培养好。

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和呵护,教师未必能够像优秀学生家长一样有时间、有耐心。


04

在家庭中对孩子实施教育的绝不是只有身为教师的父亲或母亲一人,整个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成长都有重大影响。

有位老师的孩子很不听话,究其原因就是家庭成员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经常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妈妈说不能吃冰糕,姥姥却偷偷领孩子下楼买冰糕。总之不论家里对一件事情出现几种声音,最终的做法都会按照孩子的意思进行。

做教师的如果对自己的孩子不尽心,没有给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孩子同样不会优秀,从这一点说教育是公平的。教师家长更应该理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这种理念,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尽自己最大努力教好学生育好孩子,不留遗憾!


春风绿梦田


我是一个从教19年的老师,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自认为我的班级教的很好,两个孩子也教得很好,下面来谈谈我的经验。

一:当老师要有耐心,当父母更要有耐心。

当老师只有耐心,才能够教好自己的学生。没有哪个急脾气的人和没有耐心的人能够教出好的班级和学生。但是往往在学校里面有耐心的老师回到家里之后就失去了耐心,遇到孩子吵闹或者是不听话就会火冒三丈,大发雷霆。这样是绝对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的。

二:要花时间教育学生,更要花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

你能够把学生教好,你肯定花了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在学生身上。一旦你花了大量的精力,回家之后,就已经精疲力尽,不会再有精力和力气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和管教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设想一下,下班回家之后你陪过孩子阅读吗,你指导过孩子做过家务吗,你陪孩子去接过接触过大自然吗,你陪孩子参加过户外活动吗,你跟孩子经常沟通和交流吗……

三:带好学生需要专业知识,带好自己的孩子更需要专业知识

你能够教好班级,肯定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从备课上课,教学技巧到你的专业知识都是非常厉害的。但是你要知道,做父母更需要专业知识。建议你去买一些家庭教育的书来看,推荐你去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如果你看了之后,你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风哥爱教育vlog


这个问题真的很普遍。我虽不是学校老师,但常年和学校及老师打交道,交流中发现真的不少老师都是骨干,但面对自己孩子却束手无策。

后来我慢慢明白了,根本原因就是在孩子眼中,只有自己的老师才是老师,自己的爸爸妈妈只是爸爸妈妈,哪怕你是大学教授。

经常在给孩子讲题时,孩子会不服气地说:“我们老师不是这样讲的”;经常要求孩子要怎么做作业才效率高时,孩子会一翻白眼:“你懂还是我们老师懂?”总之他不敬畏你。

你实在生气忍不住扔掉老师的优雅骂他几句,他也像没事人一样该怎样还怎样,但他的老师要是也说他这个地方不对,他却会像接到圣旨一样赶快改正。

所以有太多老师尽管自己是老师,也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去补课或提升。

可怜天下父母心!


lin0220


我是一名非常有耐心和爱心的老师,很多孩子经过我的引导转变很大!初为人母时我自认为自己有很多教学会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妈妈,但事与愿违,我在自家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存在很多问题!前面我十分懊恼!后面我渐渐的调整,知道了职业与母亲的区别!教师是自己的职业在职业中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再加之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能取得较优秀的教育教学效果!然而母亲这个这份工作我却没有任何经验,全凭摸索,加之孩子的教育并不仅仅是一位担任教师的母亲能够完成的!孩子是整个家庭的一面镜子,反映的是整个家庭的教育环境,因为我教师的职业特性,所以造成我的爱人很少真正参与孩子的教育,老人因溺爱孩子很多教育方式背道而驰,让我随时感觉力不从心!

随这孩子不断成长我也和整个家庭在不断的修正,也让我慢慢的悟出家庭教育和教师职业有关联但并不一定都是积极正面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教师职业病会在家庭中一言堂,容易将自己的孩子与班级优秀的孩子做比较,往往会打击自己和孩子的自信心!每天耐心的面对班级的孩子却因疲惫对自己的孩子失去耐心等!

以上是一些粗浅的见解,望能帮到大家


千寻


老师能够让一个差班转变成为一个好班,而无法让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尤其是教学上特别认真,特别优秀的老师身上更加会存在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师一天的平常工作实际情况,你就不难理解会发生这种无法想象的问题了!

1,老师正常工作的一天大致是这样的。排除上班距离因素,绝大多数老师大概5:30左右起床,经过一番梳洗,简单吃完早饭就得往学校赶,因为老师需要在6:30之前到岗,要比学生提前到校进行管理,早晨是语文,英语这两门学科老师辛苦,早读课学生主要是背诵语文和英语,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需要下班管理辅导,或者利用早读课做一些默写工作。中午是数理化老师比较辛苦,午饭以后数理化老师需要下班为学生答疑解惑。其他老师到校后开始备课,批改学生的家庭作业。办公室基本处于一个非常忙碌而安静的环境,各自忙碌,互不打扰。上午4节课 ,不包含早读课,中间还需要加一个课间操,课间操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做。由于现在为了便于管理学生,学生都统一安排在学校吃午饭。所以老师中午吃完饭后,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要轮流下班管理学生。

2,下午还要上课,备课,批改作业,为学生准备家庭作业等。直至5:30才可以下班,班主任还需要留下来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晚点才能够下班。有些特别认真负责的老师还会留些背诵默写不过关的学生,让他们背诵默写,帮助他们过关。可能有些人要说了,老师不需要每节课都要上,的确不需要上那么多课,不做老师的人你很难想象每天备课,作业批改,准备适合学生的练习,课间为学生答疑解惑,找学生谈话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每天都会疲惫不堪,加之每周都有固定的教研活动 ,每学期需要听多少课都是有任务的。每隔几周查老师的备课笔记,查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想要晋升职称还要写论文,上优质公开课。真是压力山大啊!每个人就像踩着风火轮一样不停地转动着。试想一下回到家还有多少精力去管教自己的孩子!

正如比喻的一样,老师像蜡烛,默默地为学生奉献,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学生,却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教育。所以请家长对老师多一份理解。遇到问题时多沟通,多交流,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


江苏雷老师


一个老师能让一个差班变成好班,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

我认为做老师你是合格优秀的,但是作为家长还是需要再进一步学习。我也是一位教师,家里有一个正上五年级的女儿,还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儿子。对于女儿的教育我始终秉承着尊重、不苛责、不放纵的理念,要求她最基本的原则和底线是善良和做事认真。

每一个不能被管教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忽视他的父母。这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作为一名教师,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到班级孩子身上,我非常理解。正因为这样,你的孩子的内在需求可能被你无意间忽视了;你的孩子的情感变化可能被你在繁忙的工作中无视了;本应该属于你孩子的亲子时间可能被你的学生占用;本需要你指导学习的你的孩子,可能因为你在校的不良情绪,缺乏耐心而无疾而终……很多诸如此类的忽视,可能都是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因素。

一、孩子的情感要尊重

记得有段时间,我忙于班级元旦汇演的节目编排,又是给学生借服装,又是协同家长一起做道具,还早出晚归带着孩子排节目。前前后后女儿都看在眼里,不快乐憋在心里。时而言语中透漏出不满。我并没有用训斥的口吻教导她,反而心平气和的给她摆事实、讲道理。

让她明白:妈妈对你的爱和关怀,才是最深的,最长久的,任何人也比不了。这是妈妈的工作,既然已经承诺了要搞元旦汇演,就要认真执行,力求最好。希望你能理解和支持。

当然如果你们班有节目,你要演出,我也一样会支持你。依照承诺,她和闺蜜表演古装舞蹈,我大力支持,帮她出谋划策,制作舞台背景,服装道具可以说是一应俱全。就这样她还是心里多少有点阴影,我都是一笑而过,请求她谅解。往往不过多的强调不快乐的因素,用幽默的态度转化,也是让她用乐观阳光的处世之道应对世间的一切。

二、回到家里,你就是孩子的父亲或母亲。

你需要转换角色,卸下老师的包袱,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我本人喜爱书画,教授孩子还是胜任的。但是我不教,反而把女儿送到我的老师那去学习。我就怕自己教授她,容易太过严厉和苛责,反而破坏了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让她多接触除了我和学校老师以外的社会上优秀的人,对于她的人格塑造,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都是有利的。所以任何时候,我都是本着做一个家长的角色陪伴她、成就她。

跟她一起玩乐(制作手工)、交谈(谈论生活,了解她的思想动态)、探讨(名著、问题、学习)……只有相处的多了,才能关注的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引导。否则,留于片面的认识和说教,都只会让你们的亲子关系雪上加霜。

三、从不拿她跟任何人比较。

我们当教师的看过太多优秀的孩子,班里的,同事的。但是你的孩子都不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你的孩子他是独特的,是你的孩子。

我女儿跟我在同一所学校,孩子的班里有两个孩子是同事家的。我很少跟他们一起谈论女儿,也不会主动打听他们孩子的学习情况。我认为这没有可比性,我时常告诉女儿,你只要每门功课达到90分就可以,这是你伸手就能够到的。妈妈没有过多的要求,在我看来90分已经很优秀了。尽管这在他们班仅仅算是中上等的成绩,但是我很满足。

除了学习,她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参加各种活动上,学校的纸飞机训练队,她早晚坚持。每年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课余时间,汉服形象大赛她参加。全国的书画比赛,去杭州参赛,我们也支持她去。大小奖状也不少,但从不炫耀,内在的自信一点点建立起来了。

我觉得女孩子的自信需要持续培养。

在男权社会中,女人容易在自己的定位上,处于自卑的劣势。所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尤为重要。而才艺和活动,是她拓宽视野,建立自信的一个渠道,需要家长要重视起来。不怕一个人没有才艺,就怕一个人没有自信。自信是助推她成功的一个法宝。没有自信的孩子,很难走向成功。

说到自信,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不要过分苛责孩子。如果父母都不能做到接受和喜爱她,又指望谁能爱她和帮助她呢?

四、身教重于言传。

当老师的人,在校言传惯了,因为我们没有身教的环境。我们的做事方法,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学生看到的非常片面,所以我们多半靠言传。容易养成一种在校说了算,在家指手画脚的毛病。

这点需要改正。正相反,我在校跟学生滔滔不绝。在家反而话很少,只要做给孩子看就是了。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参加学校活动积极主动,兴趣爱好广泛,学习主动追求上进,这是我,是女儿眼中的我。当然我也很多缺点,需要改正。

孩子的眼睛是最雪亮的,我也在尽量完善着自己,向女儿学习。有时候真的发现自己在学习的毅力上比不上女儿,在做事的拖延上没有女儿那么迅速,但是我很少夸赞她。这一点我需要纠正。

五、善良和做事认真是底线

我从不拒绝让孩子表达她真实的情感,尽管有时候你会看到女儿的狭隘,听到女儿的抱怨,甚至看到一些她嫉妒的心理。你当时会有些难以接受,但是这是你最好的教育和引导她的契机。如果没有发生这类事,如果她拒绝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你又怎么能清楚的知道她的想法呢?

对于她的内心表达,我从来不拒绝,不忽视。

我会告诉她要正视自己内心的情感,要记住别人对你的好,学会感恩。看到别人成功或者生活的幸福,要学会衷心祝福。我们的原则是要善待自己和他人。妈妈希望你做一个善良的女孩。哪怕我又生育了一个男孩,我也从不忽视她的感受,也从没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照顾弟弟上。反而力求平衡,有专门与女儿相处的空间,寻找专门适合女孩子做的手工,趁老二睡着的时候,和她一起完成。

做事认真也是一个原则的底线。家务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必须要履行的职责。我们家的家务分工非常明确。我负责做饭,女儿负责刷碗,丈夫负责整理内务。如果女儿没刷碗,结果就是没有饭吃。我不会为此生气,只会告诉她,责任不履行的后果。至于碗什么时候刷,没有苛责。只要她能在我做饭前主动刷就可以了。

有时候女儿刷碗敷衍了事,刷不干净。我也会及时纠正,告诉她正确的做事方法和态度。

原则上的事我从不妥协。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要有自己的底线。至于非原则问题,女儿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从不干涉和指摘。

比如涉及善良和认真的事就是原则上的事,为人处事、克己复礼、善待他人、学习专注,书写认真……这些都是原则上的事情。比如今天周末穿什么衣服,看什么书,玩什么游戏……这些都是非原则上的事。她有自己独立自主的选择空间。

总之,教育孩子跟教育学生是两种境界。我们都知道“严师出高徒”的道理,却不适用于家庭教育。如果当你觉得教育孩子让你鸡飞狗跳的时候,一定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因为教育孩子的同时,自我也在成长,这是一件非常轻松和愉快的事情。

我相信从今天开始,转变你自己,像栽培一棵幼苗一样悉心呵护,为他浇水、、除草、修剪、施肥……孩子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改变。当然前提是你要反思错误,主动跟孩子道歉。他接受你,才是一个好的开始。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我是高小阳,专注语文教学,期待你的关注。


高小阳与语文那点事儿


一个老师能让一个差班转变成好班,却对自己的孩子没办法,怎么办?

作为一名老师,也是孩子的父亲,我认为上述情况确实客观存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也是部分教师的困惑,但是就本人所知,这样的情况只是个例。相对来说,教师子女教育成功者居多,或者准确的说,教师子女教育真正很失败的非常少。

任何问题的出现都会有其主客观综合原因,教师在孩子的教育上也不例外。既可能是观念、认识上的偏差,也可能有角色定位、方法上的不当,还可能有期望值、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问题。

班级教育是规模教育,家庭教育针对的仅仅是个体,都有一个概率的问题。

虽然我们都会说,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但作为一个班级,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五六十人甚至更多。让每个学生成才是老师的心愿,确实也有很多厉害的教师,带出了无数优秀的班级,但客观的说,谁也无法保证每个孩子都优秀,也会有个别一般甚至“存在一定问题”的孩子。只要大多数孩子优秀,个别的“问题”孩子并不会影响人们对班级的整体评价,但老师自己孩子则不一样,只要存在问题,那就是全部。

对子女教育困惑,是每个父母都可能面临的问题。

自己带的班级优秀,却对自己的孩子没办法,这种感觉很常见,我相信很多父母都经历过,老师做为父母,同样没有免疫力。不过,这对于从事教育的父母来说更多是一种“感觉”,或者是有那么一小段时间,又或者是在某方面、某个问题上,而不是真正的没办法,导致出现教育失败的后果。

觉得对自己的孩子没办法这种无力感还往往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相关。因为职业的原因,老师看到过很多优秀的孩子,有时就会在无意识中将这些孩子综合起来的优点作为对自己子女的要求,设定过高的期望值,孩子达不到要求,就在恍恍惚惚中产生挫败感。

作为教师,当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现挫败、无力,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我想,你需要做的就是两个字“调整”。

调整自己的心态,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我们在家校沟通中总是会向家长们说这样一句话,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长终生的事业。可是,我们教师自己呢?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可能把班上的孩子照顾得很好而冷落了自己的子女,把工作做得细致入微,却挤占了家庭生活的时间。

好好工作,是为了好好生活,这是最朴素的道理。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这句话同样应该送给作为教师的自己。

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好父母。

在班级孩子的眼里,你可以是如父如兄、如母似姐的老师,但在子女的眼里,你只是父母。他们并不刻意需要你授业解惑,尽管你可能比他们现在的老师做得更好,但他们更需要你的引导、关怀和爱,别人无可替代。

观察我们身边的情况,角色的混乱往往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子女的教育上没有作为老师的清醒,没有做父母的温情,自己迷失了自己,让孩子也无所适从,这种状况下能不出问题吗?

还是把为“师”的职责交给别人,做一个好父母吧,这才是我们本来该做的事情。

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和方法,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发展。

关于优秀和成功,从来就没有固定的标准和定义,能成为社会的精英固然可喜,做一个平凡的人也未尝不可。对于部分本身是老师的家长(当然也包括其他家长)来说,对孩子的失望不是孩子不优秀,而是自己的要求太高。设定一个恰当的期望值,有压力,但不能压垮孩子,压抑自己。

帮助孩子实现好自己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实现好孩子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的方法也需要围绕孩子的成长不断修正、改进和调整。

结束语:教育是培养人的艺术,学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如是。教师更应该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别把对子女教育的遗憾留给自己。

【我是育渔寡欢,持续分享有价值的教育理念,有共鸣就点个赞喔!】


育渔寡欢


角色不一样呀

就像我们自己独处,跟家人在一起,和朋友聚会,跟陌生人聊天……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身份,状态啊处事方式就不同。

孩子在学校时,很明白父母不在身边,会比较独立,较听从指挥配合。一到家面对的是最亲近的家人,知道无论做什么都会被包容被接受,就会比较爱撒娇,比较叛逆了。

都说“老师把所有的爱和耐心都给了学生”,辛苦一天回家后会比较疲惫了。

所以很多老师在学校都是很棒的能力者,但较难教好自己的小孩。


薄荷味的孩子


我是一名中等职业教师,但同时也是一个四岁宝宝的妈妈。

总会听闻一些家长羡慕的声音:“怎么老师的孩子都个个聪明,不用大人操心,长大了都那么有出息啊?”也会有鄙夷的声音出现:“她还是老师呢,自己家孩子都教育不好!”

其实教师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待孩子的严肃认真,尤其是严肃问题,在家也会不经意地表现出来,忘记自己是慈祥的母亲或是仁爱的父亲。 如何让孩子安全而幸福地居住在他的大地上,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是我们作为一个家长一生的功课。既然我们将孩子带来,就应该有责任指引他们往哪里去。

我不想过多分析老师教不好自己孩子的问题,毕竟这并不具备代表性。我也是第一次妈妈,只想分享我的一些育儿经验,和大家一起共勉!

1.每天接孩子放学时,都和孩子有说有笑。

我们了解孩子,用爱和包容去接受孩子。分享他所有的欢乐和悲伤,让她知道,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是他的亲人、同伴、朋友,并且我要告诉他,我和爸爸的关系很融洽。

2.把自己定位成孩子的同伴、朋友。

有好玩的玩具、游戏我们全家一起玩,好看的书、电影、音乐我们全家一起欣赏,比如她喜欢下雨踩水坑,喜欢玩雨伞。可是为了避免伤到同学,我不让她单独打伞。可是晚饭后,我们会一人一把伞在雨中散步,任由她踩水坑,不管雨有多大,她就在雨中疯疯癫癫的跑啊唱啊。简简单单的一场雨,让孩子各方面得到释放,让孩子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快乐,其作用绝不亚于去游乐场玩。她喜欢做的事,只要是有益的,我们都鼓励她去尝试,常常专心聆听她的每一句话,认真问答她的每个提问,如果有她不会的,我们一起去弄明白。她的任何想法、做法都能在我这里得到重视。

3.在学习上,做他的同伴和朋友。

我推祟知识,嗜书如命,所以我就像对待朋友一样跟孩子讨论学习的问题,把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孩子,我不会觉得她听不懂,不能理解,跟他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鼓励他多学多练习,多讲给我听她能理解的故事。时间一长,我看书,她也看书,学习就变成很自然的事儿。

4.做饭不是妈妈的工作。小小的她会和我一起和面(玩面),一起烘焙,挤奶油,家里人过生日,我们就一起准备食材,做一个小蛋糕。哪怕厨房被弄得一团糟,身上被弄上面粉奶油……她会说:“做这个真不容易啊!妈妈,你想吃什么,我都给你做。妈妈你来切这个,我来准备那个,我去洗黄瓜……”

有一天,孩子会长大,1+1,ABC都会变得很容易,但错过的爱确不会变得容易得到,错失的陪伴不再会有机会弥补。

有一天,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力量会颠覆,我们不再会成为孩子的一切,我们的思想也不会成为主导。

父母和孩子一起长大,本身就让父母感受和体会到教育的成就感,也找回了童年的乐趣!同时让孩子永远感觉被爱,比什么都重要。


我的姥姥蔬菜英


学校里所谓的差班与好班,我们更多的理解是以学习成绩水平为标准来划分。单从学习成绩上来说,其实除了老师的教授和引导带领以外,也与家庭教育有着分不开的联系,因为学习需要动力,需要目标,需要自信,需要希望,不仅仅是有了学习方法并为之勤奋。

教师是一个职业,老师自己也是家长,也有正在上学的孩子,而往往“教师+父母”的双重身份会让这位既是学校的老师又是家庭的家长混淆自己的位置,看不清自己的身份,不能及时的变换角色。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时,无法用一个单纯的角色去对待孩子,也容易让孩子产生角色混乱,产生逆反情绪。在家庭的教育里,其实往往要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别人的孩子”来教育,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效果!换一个身份,换一个立场,才能看清家庭教育的本质,把握教育的尺度,控制好一个作为父母身份的情绪。

作为孩子的家长,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教养时,往往容易当局者迷,更容易夹杂着父母为尊至上的强势心理。再加上自己是教师职业,有着学校及课堂里的优越感,一直享有着其他家长和学生们对他的崇敬与遵从。无论家长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其实在自己的孩子面前,首先孩子会把他当作父母,有着从小到大的依恋和阶段性的对抗,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和青春期时期更加明显;父母则是习惯性的会用自己的成人经验和教师经历去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所想象的样子成长和学习,父母与孩子两个方向的思想久而久之的对立就会产生极大的反差与偏离,为家庭亲子关系打上难以解开的结。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大学教授在大学里和社会上很有威望,但自己的孩子却不如人意的原因所在。

那老师面对自己的孩子不好管教时,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有一种把自己孩子当作“别人孩子”来养的心态。这样就会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多一些细微的观察和耐心,不会轻易地发脾气和随意批评,因为他会觉得要给这个孩子的监护人一个交代,不能过分,不能愧对他人。而往往有了更多这样的立场变换,你会发现孩子变得更容易相处,也渐渐拉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距离,消除了隔阂,孩子成为了愿意与你吐露心扉的“朋友”。家长可以更加容易了解到孩子的内心需求和动机,便于调整方式方法,动态地来教育孩子,达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身为一位教师职业的家长,平时在家庭里要注意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当好孩子的榜样,最好能让孩子以你为偶像,那就再好不过了。孩子对于自己的偶像,自然也就会言听计从,因为喜欢,所以照办。我们所说的偶像行为,一定要是积极向上的,例如爱学习,爱阅读,爱挑战,勤思考,不怕困难等等,切不可说一套做一套。例如:有的家长在单位里很优秀,但上班回来后,觉得累了,就想放松自在,不再顾及言行举止,玩手机、说抱怨的话等等。当面对孩子在家庭里的生活和学习表现时,又想要求孩子好好学习、集中注意力,总会拿自己在单位的表现以及自己小时候的事迹来对比孩子。而这些言语和表现都将会严重损坏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让孩子对于你所说的不屑一顾。经过几番理论和“教育”,孩子也许“听话”了,可是看似的听从,也只是因为他目前的能力还不能自由地与你对抗,等到他成年后,家长就会尝到苦果,因为孩子那时会加倍奉还。我们要知道,家长在孩子面前,孩子更多看到的是当下作为父母的表现,不是他看不见的过去和摸不到的异地他方。我们要时时刻刻呈现在孩子面前的是此时你的情绪、你的语言、你的行为、你的努力、你的胸怀。

最后,家长要引导和启发孩子树立目标。这是人生的愿景目标,未来的职业目标,理想的目标,虽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目标会不同,但目标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树立目标的这个意识和行为。只有树立了目标,孩子才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努力,因为他有了自己奋斗的方向,才会给他不断的努力和遇到的困难提供动力和勇气。当孩子处于中学阶段,再进行生涯规划的设计与梳理,效果也就会更好。

具备以上几点基础之后,作为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父母就可以把自己擅长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了,把学习方面高效实用的好方法教授给孩子,此时孩子就会内心更有力量,学习更有希望,收获大,见效快。最重要此时的亲子关系也会更加和谐与稳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