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名将匡章四战四胜,改变战国格局,为何名声不及战国四大名将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这是《千字文》中宣扬战国四大名将功绩的经典语录,他们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

他们都生活在秦强而六国皆弱的时代,已处于战国末期。但战国初期的名将未必比他们差,齐国名将匡章更是四战四胜,且每战都改变了战国格局,未能在史书上获得浓墨重笔实在可惜。


齐国名将匡章四战四胜,改变战国格局,为何名声不及战国四大名将

他指挥的每场战争皆可载入史册,历史却遗忘了他,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四战四胜,改变战国格局

要想找寻原因,我们先看看他参与指挥的四场经典战役。

1.桑丘之战

此役是秦国商鞅变法以来首次与齐国正面交锋。

公元前323年,秦国挟胜魏国之余威,假道韩、魏进犯齐国。齐威王任命匡章为将,率领齐军迎战秦国。

秦军孤军深入,顾虑后方韩、魏二国,所以秦军只是虚张声势,实际上却犹疑不定不敢进攻。

匡章充分利用秦军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理,开战前夕命部分齐军更换旗帜混入秦军当中,配合齐军主力里应外合,击溃秦军。

秦惠文王得知败讯后,被迫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向齐威王谢罪,就此拉开了此后四十余年间”合纵连横”运动的高潮。


齐国名将匡章四战四胜,改变战国格局,为何名声不及战国四大名将

2.灭燕之战

公元前316年,燕易王哙在苏代、鹿毛寿的鼓动下,废太子姬平,禅位于国相子之。国人不服,发生内乱,史称“子之之乱”。

这次燕国内乱达数月之久,《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因搆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

齐宣王听闻燕国大乱,便以讨伐子之匡扶正义的旗号发兵攻燕。匡章利用燕国人心离散的机会,北上仅五十天灭掉燕国。

3.​垂沙之战

战国中期,楚怀王受秦国蒙蔽,与秦国联合对抗齐国。齐以楚负约为由,于公元前303年联合韩、魏共同攻楚。​


齐国名将匡章四战四胜,改变战国格局,为何名声不及战国四大名将

双方夹泚水列阵,相持长达六个月。匡章亲自勘查地形,发现了楚军兵力部署,选派精兵乘夜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军发起突然袭击,在沘水旁的垂沙大破楚军,斩杀楚国大将唐昧。

垂沙之役后,楚国国内暴动,政治动乱,最终导致楚国四分五裂,​从此由盛而衰,直至灭亡。​

4.函谷关之战

秦国的东向扩张,严重威胁到东方各国。

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田文回齐做相,由匡章统帅联合魏、韩攻打秦国,联军势如破竹攻至函谷关,历时三年,最终攻入关内。秦昭襄王急忙派使臣割地求和,联军才退去。匡章也成为战国时期唯一攻进函谷关的将领。


齐国名将匡章四战四胜,改变战国格局,为何名声不及战国四大名将

如此辉煌的战绩,匡章绝对可以跻身世界名将之列,为何却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呢?

名声不好,委屈却不解释

匡章在齐国的名声不好,通国皆称其不孝。

恩师孟子了解匡章的情况,曾为其进行解释:

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

原来,匡章的母亲得罪了丈夫,匡章的父亲就把妻子杀了,埋在马厩下面。匡章不满父亲的作为,和父亲搞僵了关系,所以齐国人认为匡章不孝。

孟子认为匡章之所以离开家,没有尽孝,是因为他和父亲意见不同,父亲不容于他。匡章不是不想在家尽孝,而是因为厌恶父亲的恶行,不得不离家出走。他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


齐国名将匡章四战四胜,改变战国格局,为何名声不及战国四大名将

匡章不能向国人解释,这种夫杀妻的罪行十恶不赦,他如果过多解释势必会将自己的父亲推向万丈深渊,这又让他于心不忍,所以他只能默默地背负着委屈。

儒家思想,忠君而忘我

匡章是孟子的爱徒。孟子落魄至齐国时,“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

匡章也秉持了恩师的天命思想,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而匡章的天就是齐国国君。

匡章作为齐国大将,历仕齐威王至齐闵王三世,是齐国霸业的奠基者。他终身侍奉齐君,深受齐国三代君王的信任。

桑丘之战时,匡章使用间谍战,前线的探子不明白匡章的用意,悄悄向齐威王回报说:“章子让齐军加入秦军。”齐威王听了置之不理,一如既往信任匡章,坚持让匡章指挥作战​,大败秦军。


齐国名将匡章四战四胜,改变战国格局,为何名声不及战国四大名将

匡章心目中,永远君王在前,自己恪尽职守,最后卒于任上。

史料被毁,史家无证可查

秦灭六国后,毁书坑儒。匡章作为唯一攻破函谷关的战国名将,更是记载了秦国的耻辱。

秦人将关于匡章的记载销毁、抹杀,导致人们对匡章的历史无证可查、模糊不清。而古代的史学家非常重视史料的真实性,不敢妄自揣测。


齐国名将匡章四战四胜,改变战国格局,为何名声不及战国四大名将

司马迁由于无法搜集到充分的资料,遗憾地选择对其搁笔惜墨。《史记》终究缺失了这位足以比肩战国四大名将的传记,实在可惜可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