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确实如此,被逼出内伤。

我的发小,裸婚,年少无知,以为嫁给爱情就是幸福,可殊不知爱情经不起柴米油盐,一个婚姻让她尝尽人情冷暖。

发小和他老公是同学,校园爱情,被人羡慕的一对,同学都觉得校园纯纯,能修成正果多么美满,可后来我跟她再相见,她给我讲了她的故事。

毕业一年结婚,婆家没钱,房子是农村的,跟公婆同住,不过他们在外打工,所以基本不回去,结婚婆家没花啥钱,婆家陆续盖了十来年房子,盖了四间,婚前两三年,盖好搁那儿就等儿子结婚买家具呢,所以是趁着他们结婚买了点家具花了点钱,办酒席花了点钱,其他都是他老公自己弄的,买了个戒指,照了个结婚照,买点结婚衣服就算把婚结了,我发小觉得这些倒没啥,反正两个人一起努力一切总会有的,结婚前婆家说以后给看孩子,发小也觉得婆婆是农村的,也没啥事儿,农村人朴实,给她看看孩子肯定没问题,公公打个工,他们两个好好奋斗肯定没问题。

可他们的矛盾把婚一结就开始了,婆婆觉得把儿子拉扯大了,结婚了,她跟公公就该坐家享清福了,各种跟他们要钱,家具钱什么的都要回去了,不算,各种准备让养老,50多岁没有社保,儿子刚工作,无房无车,他们坐家里面等养活,这啥时候是个头,各种闹腾,新婚的甜蜜一天没有。

一年后孩子来了,他父母不要钱了,媳妇怀孕连问一声都没有,等了一个月终于给儿媳打一电话,就是你不喜欢吃这个吧?不喜欢吃那个吧?我怕坐车,晕车,话里话外,就是你少吃点,我出不了村,别等我伺候,我发小一结婚就已经各种领教了,所以有心理准备,自己伺候自己也挺好,不过孩子是回老家出生的,工作不稳定嘛,娘家婆家又都是一个地方的,所以孩子是回去生的。

发小准备回去的时候,大姑姐就打电话了,说回去让她回她妈家,回去一进婆家门,没等坐稳,婆婆就说你们去买点凉粉,一种做好的能直接吃的特产,儿子媳妇算是凑合把这顿饭吃了,吃饭的功夫,婆婆问孕吐厉害吗,我发小说还好,然后她婆婆说,那还行,我们村儿有人怀九个月吐九个月,然后村里无聊孩子都笑话她吐的六味地黄丸,你说这当着怀孕的儿媳妇说的是人话吗?回去没饭就算了,还笑话人,我发小气啊,但觉得是老人,没有发火,从结婚到这会儿,她看不下去的,都是跟老公发火,从来没跟她公婆闹过,可能这也是让她婆婆越来越嚣张的原因吧,这次也是以发小跟老公出门后大吵一架结束,然后老公出去打工,我发小的父母做点生意,很少回家住,所以我发小看这情况也就回她妈家住了,自己照顾自己待产。

等孩子出生,才是发小尝尽人情冷暖的开始,根据老家习俗,回婆家做的月子,月子里的是太多我听不过来,也说不过来,所以婆家到此。

而娘家呢,发小是奶奶带大的,娘家妈是一个不喜欢孩子的人,人生宗旨也是不给孩子添负担,我不用你们,你们也不要用我。

发小婆家太差劲,出了月子,发小就回娘家了,自己照顾自己,因为娘家做生意,也顾不上,等于发小自己住在娘家的房子里,自己照顾孩子,可孩子出生后娘家也变了,觉得是负担,发小吃喝,孩子用度都是自己发小自己出,可这也不行,娘家妈也是各种说,费电了,费卫生纸了,这是娘家妈以前买好的,所以发小就用着,以后就自己买了,发小想给墙上给孩子贴个发声图做早教,不行,各种在我家怎么怎么了……至于孩子更是,娘家妈愿意了玩一下可以,要是不愿意了,跟娘家妈半毛钱的关系没有,哎,不想说了,现实版的,结了婚,在娘家是客人,在婆家是外人。

所以人老了,千万别跟子女住一起,能跑能跳时做出的人生选择,就要坚持到底,否则,父母反悔了,孩子不一定能高高兴兴接的住啊。

可话说回来,生了你的,那是一个人的人生出处啊,心灵的港湾,接不住,你想咋?这样的人生最纠结,亲情的不和,最终父母子女都如孤帆,都会有内伤,谁又是赢家呢?只能说,千万别住一起!



邓小漫出山记


一个发小,刚结婚的时候,和父母同住,就是农村的那种平房,老人住三间,自己住两间。后来自己又盖了一座房子,类似于别墅吧,功能当然也就很全了。出于孝心,非让父母一块搬过去,父母不同意,老婆心里也不舒服。可他就是觉得不在一块就显得自己不孝顺,让外人笑话。经不住劝,父母就跟着搬过去了,可坚持了不到半年,母亲一再央求,他也妥协了,父母又搬回去了!

关键不自由啊!尤其父亲,夏天穿的少,大家都在一个空间活动,实在尴尬的很。以至于到最后父亲跟个客人差不多了,只有吃饭的时候能见着他,平时就在外面瞎逛、串门。

所以说,年轻人认为的孝顺,未必就是父母想要的,到了一定年龄,物质是其次的,主要是舒心。

有条件的,和儿女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彼此自由空间,相信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一孟之言


有人说“人老了,千万不要和子女住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这句话有一定道理,说说我亲外婆吧,她一生为大儿子一家,如今都七十岁了,她小儿子每个月都给她很多钱,还有两个女,可以说她余生不愁吃喝,但是她不过闲日子,非常勤劳,家里没种田地,她就住乡下,暑假挖半夏,春天冬天卖酸辣椒,夏天和秋天卖野生黄鳝,而且村里比较偏她挑扁担挑到镇上,然后才能转车去县里,一路上真的很辛苦,对于一个七十岁老人,她很能吃苦,女儿和小儿子叫她不要做这些,她不听,我妈也气的没办法,每次她来城里我妈还有小姨一起帮她卖,就在过年这段时间她发烧,还担心给我妈卖的酸辣椒,天天电话问要么自己拖着病来我家看,担心辣椒没卖出去,我妈那两个星期每天早上五点多起来帮着卖,中午十一点回来,冬天卖菜又冷的那种,手都冻了,没办法,我妈说不卖出去我外婆生病都要惦记,老人家念心也重,自己的妈自己得宠着。

但是我外婆自己不舍得,勤俭大半辈子,她将儿子女儿给的孝敬钱都给了大儿子一家,因为孙子也是她带大的,感情很重,现在要娶老婆买房买车老人家把自己的钱都给了出来,我们身为子女外孙的没啥意见,毕竟儿子亲,但是我外婆这么勤劳的一个人可谓付出了自己全部吧,大舅舅是个医生,外婆最近病了住在她家,连个像样的床都不给,那种病人的床,住在厅堂,说房间两个儿子一人一间,病人住了不好,也是因为疫情检查很严,我妈他们没办法,只能天天过去看他们,我舅母她开始照顾两天,然后打电话说老人家好烦人,又脏,吃饭又吃不了,要几兄妹轮流去照顾,不想照顾她,要么接回乡下去,接到我舅母电话说的我小舅舅都哭了听到自己的娘吃不下饭,然后我妈小舅舅小姨又是买养胃的奶粉,买营养品过去喂她吃,给她洗头,洗澡换衣服,泡脚,揉身体,我也去看了,真的老人一生病消瘦了很多,只能尽尽自己微薄力量照顾她。

想想我舅母即没有给老人很好的照顾,连起码的洗脸都是自己的女儿去负责,我舅舅吧自身也是子女,但是他们只会在老人有钱就接,病了就不想照顾,老人和儿子媳妇住一起惹人嫌弃,不被待见,作为大儿子没有去调解,对于外婆病了来说可谓尝尽了冷暖,尽管是自己儿子家但是感觉还不如自己乡下家里舒坦。



其实吧现代社会都很少有老人愿意和自己子女住一起,但凡自己有劳动力可以照顾自己的都不会和子女住一起,一则容易婆媳矛盾,二则老人作息和年轻人不同,家里要是还有个小的,不仅子女会觉得小孩教育受到影响还会觉得父母影响孩子的作息,毕竟老人都是早起的。三则生活习惯,思想也不同,日常也会有矛盾,还是分开住好,距离产生美!


ai分享小Jely


这话确实有道理,我跟老的一起住,过了几年深感同受,确实了解到了住在一起的不方便和矛盾,严重的时候,老人竟然要同我们断绝关系。

我的父亲是离休老干部,工作待遇比较高,母亲在农村劳动了一辈子。我们兄弟姊妹四个,因为妻子善良,老人决定跟着我们一起住。

我们夫妻两人收入也比较高,原以为住在一起有话好好说,我们尽孝,老人享天伦之乐,一家和和睦睦多好啊,可是情况根本不是这样。

1.两代人观念不一样。妻子年轻爱时尚,喜欢穿新衣,但是她并不多花钱,可是老人认为妻子衣服太多了的有点浪费。

2.老人宠爱孩子,娇惯孩子,女儿身上痒痒,拿着老人的手挠,自己不神手,养成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妻和老人争辩,老人不乐意。

3.生活饮食习惯不同。老人爱吃大肉大鱼,妻子爱吃清淡,有一点腥味,就想呕吐,天天因为吃饭而产生矛盾,很难协调。

4.各种关系不好协调,我们年轻人喜欢热闹,老人喜欢清静,结果老人不喜欢我们的朋友来。

5.涉及利益分配不均,容易引起矛盾。俗话说养着老人的身养不住他的心,妻回娘家他们都要过问买的什么东西,埋怨不给他们买。

老人的钱根本花不了,但是他们重男轻女,主要留给他孙子了,我女儿没份或者很少,这让妻很不满意。

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日积月累成了大事,每次吵架都是为了利益,老人委屈的哭,我们也很难受,日子真没法过。

最后决定分开,等老人实在需要人照顾了的时候,我们再住在一起。分开的时候,尽管老人不太乐意但实际上我们都得到了解脱。

妻跟我说,等我们老的时候,千万不要和子女一块住,我深表赞同。距离产生美,远路亲戚香,为了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还是分开住吧!


日得人生


人老了,千万不要和子女在一起,相信绝大多数老年人是认同的,这是因为婆媳关系不易相处,二者没有血缘关系,会产生代沟。如果长期生活在一起,吃喝拉撒,平时言谈话语,难免出现言差语错,电视连续剧《都挺好》中的退休教师苏大强长期住在次子苏明成家,总感觉多有不便,一心买处房子独住,此剧很有代表性。说真的,我也不愿与子女住在一起,现独自住在开发区。俗语云:远了香,近了臭。我老家不少年老邻居都不愿与子女住在一起,生怕惹麻烦,生闲气。


岳陽樓記


我和爸妈一起,家里六口人,我,媳妇,爸妈,两孩子。我觉得我爸妈真是世上难得的好父母,我们工作忙,家里的家务活从来都是我们愿意去做,他们就让我们做,我们要是不去做,爸妈从来都不要求我们做,也从来没有任何抱怨。平常也帮着我们带孩子。爸妈退休工资不高,加起来差不多四千块,我每年拿两万块给爸妈。但我妈用这点钱把家里安排的井井有条的,伙食简直不要太好,基本上都要想吃啥都买。

前几年每年都带爸妈出去旅行,最近两年有二宝,二宝太小,没机会去旅行咯。计划等后年大宝初中毕业,假期里带全家,自驾去新疆。

希望父母慢点老去,我还有很多地方想带他们去。


舒舒服服


有人说“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我认为这句话,不同的家庭不一样的年纪,有不一样的体会。而且,你这个“人老了”,怎么个定义法?照题目意思,是退休后算老吗?

我的表弟结婚以后,因为都是独生子女,结婚前女方要求出嫁不离家,双方父母都同意,所以一直和岳父母住在一起。直到5年前一家三口搬离了岳父母那边,和我姨妈姨夫一起住了。到目前为止,一家子住着感觉还蛮好的,婆媳关系也很融洽,没有别人家那种紧张不和谐的问题。

有次我和表弟聊天的时候,问起为什么搬离岳父母家的事。他说, 原本岳父母都在上班,平时大家都工作忙。也就晚上碰碰面,周末么忙着照顾孩子。一家子热热闹闹,关系很好。但他们一退休,孩子也大了,就空下来了,然后家庭之中各种不和谐情况出现了。

他们夫妻上班晚,起的也晚,都是扣着时间点急急忙忙吃饭上班的。以前等他们起来,老两口早就上班了。现在,他们调的闹钟还没到,岳母就在那叫了,谁谁,还睡啊?一次两次这样,就不开心了,甚至有次母女俩吵嘴了。周末想睡个懒觉也是这样。

岳父母的生活习惯,饭菜的口味等都和退休前有了很大改变。包括孩子的学习也要插手,而且有点爱管头管脚了,甚至为了节约用电,平时烧水洗漱洗衣都在要求在闲时(2200——0600)使用。我的天,叫夫妻俩受不了了。得,跟我姨妈姨夫一商量,搬家了。

我姨妈后来也说起这事。她说,我和你姨夫只管给他们做饭做菜,尽量和他们的口味,其他的一概不管。包括他们的衣服,房间,都自己收拾。早上只要你们不怕上班迟到,爱睡到几点就几点。水费电费这用不了多少钱,自己喜欢就好。至于孩子的学习,我们也不懂,也帮不上。都隔代了,不操那个心。这样,就皆大欢喜。

由此可见,人老了以后,和子女住在一起,许多方面会和年轻人产生矛盾,相处起来比较难,容易产生矛盾。但是,如果双方或某一方谦让一下,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照理应该是小辈让让,但现在看来长辈让的居多。若要好,老做小。

人到中年的子女其实也有很大的负担,只是不想说而已。有时候只是希望父母能够理解,能够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或者不添乱就行。像我姨妈姨夫就很聪明,虽然住在一起,但不插手小辈的事,最多搭把手。

当然,如果老人一开始就不和子女住在一起的,那就趁着身体好有条件就别和孩子们住一起了。该干嘛就干嘛,最多平时去看看子女小辈,周末聚聚,忙时帮帮忙,暇时自得其乐,相看两不厌。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就由子女安排或早早找家养老院养老吧。

谢谢你的阅览!我是 ,欢迎大家关注和点赞,有什么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正,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探讨,谢谢!


海中的浪子


我觉得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人这一辈子,作为父母,和子女相处的时间非常有限。中国传统家庭的长辈们非常享受儿孙满堂,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所以当他们退休后,他们更倾向于去帮自家儿女照顾孙子,而非享受晚年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自然就和子女住到了一起,但这时,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年龄状态,不同的思想观念会让父母和子女产生很多矛盾。随着日积月累,矛盾越来越多,双方自然都不开心。

两年前,我和老婆正式买房结婚了。我们俩都是小城市出来的平民子弟,是在同事的介绍下认识的,因为彼此家庭环境相当,各方面条件也差不多,所以交往半年后就决定结婚。婚后半年,老婆便怀了孕,得知老婆怀孕后,我妈非常开心。退休在家的她也完全闲不住,非说要来照顾我们小两口。而我爸离开我妈后也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所以,之后我们小两口便和爸妈住在了一起。

最开始,一家四口也相安无事,我老婆虽然脾气不太好,但在长辈面前一直乖巧懂事,再加上我妈也并不是什么胡搅蛮缠的坏婆婆,所以两人相处也算融洽。但到了孕后期,老婆的脾气越来越大,她和我妈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两人虽然不会在台面上争吵,但彼此都看不惯对方。而我俨然就是双面胶,两边都难以调和,只好两边都哄着。

后来,我妈和老婆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到了临盆之际,老婆还赌气说要回娘家。无奈下,我只好让我爸劝着妈回老家,而我也暂时请假在家照顾老婆。虽然老婆生产后,她和我妈的关系有所缓解,但两人还是不能长时间待在一块,要不然很容易出现矛盾。

虽然我很想和父母在一起,也想多抽时间陪陪父母,但我知道:勉强住在一起,只会让彼此都不开心。我妈最开始和老婆闹矛盾的时候,心里也愤愤不平,但回家不久,她也跟我说:觉得自己管的事儿太多。现在,我们已经达成共识,我和老婆会尽量抽时间回老家照顾探望父母,但如果真要住在一起,那也的确不合适!

作为子女,和父母相聚的欢乐时光的确非常珍贵。但为了避免两代人因为各种客观因素产生矛盾,能不住在一起还是尽量不住在一起!

各位看官,觉得小师妹说得在理的话,请您随手点个赞加个关注吧!


小师妹聊情


我还是比较认同这句话的。为什么认同呢?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年轻人与老年人的认知不同

我的小女儿十八岁,我很少与女儿交流。但我发现我老婆在与女儿的交流过程中经常出现互相争吵的现象。譬如,对某个社会问题的看法,女儿有女儿的观点,老婆有老婆的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再譬如,对未来择业的看法,女儿总认为我老婆的观念落后,不合时宜等等。其实,这就是年轻人与老年人在认知上的差别。我与老婆还不是太老,我们两代人在认知上已经出现了这么多的偏差,等我们老的时候,偏差会更大。倘若住在一起的话,是不是会有诸多争执的现象出现?是不是双方都不开心?因此,老年人最好别与子女住在一起。

二、年轻人与老年人的节俭程度不同

年轻人都出生在新时代,没有吃过苦,受过委屈,因此,不太懂得节俭。而老年人都是经过苦难生活磨砺过的人,吃过苦,也受过罪,因此,懂得节俭。这就会在长期的生活中造成摩擦,进而使双方都难受。因此,老年人最好别与子女住在一起。

三、生活习惯不同

许多小吃,我与老婆都不知道名字,但女儿都知道,而且,都吃过。女儿爱吃的东西,我与老婆都不喜欢吃;而我们爱吃的东西,女儿却不一定喜欢吃。有时候我们出去吃饭,就各点各的菜。试想,在女儿还小的时候尚且如此,当她渐渐长大、我们渐渐老去的时候更是如此。如果在我们年老的时候仍然与女儿住在一起的话,会不会因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发生争执啊?倘若发生了争执,我和老婆会不会很生气?恐怕没有人愿意去生这份气吧?因此,我们不打算将来与女儿住在一起。

当然,老年人不宜与子女住在一起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会有其他诸多原因。所以,我们夫妻将来是没有打算与子女住在一起的。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老年人与年轻人是存在“代沟”的,并且,这个“代沟”还无法逾越。倘若老年人与年轻人住在一起的话难免会产生各种矛盾,从而影响了亲情。因此,做为我们夫妻来说,在我们年老的时候,是不会与子女住在一起的。


老胡说三农


这个说法看似无情,其实是很理性的选择。除非,老了,一个人不能照顾自己的生活,个人非常赞成不和年轻人一起住。

下面,我只表达我个人的观点。

我的儿子今年才四岁,二十年后,他要成家,组建自己的小家庭。我会这样做:

首先,婚房我们付首付,贷款儿子自己还。只付首付。既然已经成家,该孩子自己承担的压力,还是得自己承担。个人,不建议父母包干型。

第二,媳妇结婚进门,彩礼,三金,买衣服,拍婚纱照。这些作为父母,我们会准备,人家父母辛苦养大的孩子,进门叫我们一声爸,妈。这是我们应当应份做的。

第三,儿子结婚之后,儿媳妇怀孕之前。我不会主动去儿子家,买菜,做饭,做家务。这些需要他们自己去磨合,当然,如果小夫妻二人想要过来我们这边吃饭,提前打招呼,我们也欢迎! 儿媳妇怀孕之后,作为婆婆,我会放下手边的事情,全力帮忙。到时,看小夫妻的选择,如果他们让我去新房一起住,就近照顾也可。我白天去帮忙,晚上回自己的家也可,看孩子们的选择。在儿媳妇怀孕到孩子三岁上幼儿园这四年里,我们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这也是跟儿媳妇建立感情最关键的几年,不是说一定能做好,但是尽力!小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以后,我们会慢慢退出他们的生活,小孩子的生活教育以父母为主,父母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们作为爷爷奶奶,再来帮忙,只做暂时的援军。

第四, 到了做爷爷奶奶的年纪,锻炼好自己的身体,经济上能自给自足,不依赖孩子们,逢年过节,我们能张罗一桌子菜,一大家人热热闹闹,和和睦睦的吃顿饭,就是最好了!

综上,就是我老了之后理想的生活。不是说不依赖儿子,媳妇。就是自己能动一天,就希望自己生活。保持这种既亲近,又有界限感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