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让位后大权旁落,为何武三思屹立不倒,还能扳倒神龙五王

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作为其母族的武家,在历史上也可以说是一个地位非常特殊的外戚了。尤其是在武则天临朝之后,更是显赫一时,其地位之尊崇,甚至可比肩当时的李唐皇室,甚至还要受恩宠些。

武则天让位后大权旁落,为何武三思屹立不倒,还能扳倒神龙五王

然而,毕竟是靠了武则天一人得来的荣华,在武则天退位之后,武家的地位就开始急转直下了。但是却有一个武家人,在中宗即位后,丝毫没受到则天退位的影响,依然大权在握,这个人就是武三思,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神龙政变

晚年的武则天耽于享乐,不理朝政,在宫内宠幸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由于长期厮守于宫内而跟外界的联系隔绝,导致对朝廷的掌握也快速下降。

同时由于两个面首的恃宠而骄,飞扬跋扈,大肆干预朝政,引起了武则天君臣、母子之间的关系紧张,朝廷人心不稳。于是,在李家人的合力之下,在公元705年,唐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就有了凤阁侍郎张柬之并鸾台侍郎崔玄暐(wěi)、左羽林将军敬晖等人率领禁军五百余人,趁着武则天不理朝政,以武则天的两位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为由诛杀两人的一幕,随后又包围集仙殿,逼迫武则天退位以拥立李显为君。

武则天让位后大权旁落,为何武三思屹立不倒,还能扳倒神龙五王

次日,太子李显监国。第三天,进行禅让大典,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为唐中宗。二月初四(3月3日),复国号为唐。李显,此时的唐中宗大力赏赐此次的五大拥立功臣,皆封他们为郡王,其中张柬之,封为汉阳郡王;敬晖,平阳郡王;崔玄暐,博陵郡王;袁恕己,南阳郡王;桓彦范,扶阳郡王。所以,神龙政变又称五王政变。

心思深沉的唐中宗李显

李显是个非常不容易的皇帝,前半生几乎是在武则天的恐怖阴影下过来的,武则天生的儿子里面成人的共有四位,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唐高宗即位后,立十岁的长子李忠为太子。但在武则天当上皇后以后,李忠被废,后来处死。

武则天让位后大权旁落,为何武三思屹立不倒,还能扳倒神龙五王

李弘、李贤先后被立为太子,但都因武则天的野心而被或废或杀。而李显,表面上那个唯唯诺诺,面对武家人都不敢放肆的人,因他不揽权、不越位,而被武则天放心,因此李显的太子之位便保住了。由此可见,李显的隐忍功夫确实一流,绝对不是蠢人。

在武则天上位后,李显更是被流放了十四年之久,所以也就是说,李显是个毫无势力的皇帝,他根本没办法在朝廷中培植势力,全赖忠于李唐的那些臣子们的拥护。

武则天让位后大权旁落,为何武三思屹立不倒,还能扳倒神龙五王

但是同时,他也很明白这些从龙之人,并不都是冲着李唐的面子而做这种掉脑袋的事,大部分人都是为了所谓的“从龙之功”,带着野心来的,所以他根本不能完全依赖这些从隆之臣,尤其是首功的那五位郡王,他们在朝中的影响力比他这个在外十多年的半路皇帝可深厚多了,而最为皇帝所忌惮的,就是再次出现 “二张”这样的权臣,所以需要平衡,这点可以从其后面的行为中看出来的。

帝王心术

很明显,当上了皇帝的李显需要自己的势力。而此时,很擅于揣摩迎合上意的武三思进入了李显的眼里。作为武周朝的权贵,武三思有自己的党羽,但是这一切在武则天退位后就成了无根浮萍,同时由于其特殊的身份,而被朝臣孤立,这些都很符合李显培养起来跟那些有大功的臣子之间搞平衡啊。于是,武三思又成为了李显手中的一个工具。

武则天让位后大权旁落,为何武三思屹立不倒,还能扳倒神龙五王


同时李显又开始大力提拔自己人,想提拔自己的妻兄为侍中,结果被朝臣反对,气得李显甚至说出了“我以天下给皇后都可以,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这样的话。

唐中宗在政变之后为了打击神龙政变的功臣,借封赏为由,削弱了他们的朝中权力,封五位为郡王,又坐视纵容武三思和韦后对五大功臣的陷害。

可怜五人尽心扶持李显登上帝位,换来的却是这位帝王的冷酷无情。而曾经的敌人武三思,却被李显当作平衡臣子的工具,而屹立不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