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我們輝煌的中華文化會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


林語堂:我們輝煌的中華文化會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

1938年,林語堂用英文寫的、向西方介紹中國文化的《生活的藝術》一書出版,引起轟動,成為美國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且持續時間長達52個星期。後來,此書在美國重印了四十餘次,並被譯成十多種不同的語言,包括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丹麥、瑞典、西班牙、荷蘭等,直到今天它的影響力仍然不衰。林語堂1935年寫的《吾國與吾民》也深受美國讀者喜愛。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賽珍珠說:“長期以來,我就希望他們中的某個人可以為我們所有的人寫一本有關他們自己的中國的書,一本真正的書,滲透著中國人基本精神的書。”而《吾國與吾民》正是她所期待的那一本。她評價說:“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最真實、最深刻、最完備、最重要的一部關於中國的著作。更值得稱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國人寫的,一位現代的中國人,他的根基深深地紮在過去,他豐碩的果實卻結在今天。

林語堂:我們輝煌的中華文化會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

  七十餘年過去了。中國的經濟地位、文化實力無疑大大超過了30年代,但是,為什麼直到今天還不曾出現一本和林語堂以上兩本書在國外的影響可以媲美的中國人自己寫的書呢?我想這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林語堂對中國文化有深刻廣泛的瞭解和熱愛,能夠捕捉到中國文化的神髓,並以簡約的形式傳達給西方讀者。林語堂雖然沒有陳寅恪、錢鍾書那樣的家學淵源,文化根底(他出生於一個基督教牧師家庭,後來進入上海著名的教會大學聖約翰大學),但他勤於學習,努力實踐。他不僅用英文寫了《中國的智慧》、《孔子的智慧》和《老子的智慧》等綜合性介紹,而且直接將中國文化名著譯成英文,如陶淵明的《古文小品》、蘇東坡的《東坡詩文選》、沈復的《浮生六記》、鄭板橋的《板橋家書》、劉鶚的《老殘遊記》等。

林語堂:我們輝煌的中華文化會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

  其次,他的家庭背景和經歷使他比較容易理解西方讀者的文化趣味和內在需求,因此有可能針對他們的興趣愛好,對中國文化給予準確、到位和貼切的解釋。他總是把外國讀者置於朋友的地位,“將心比心”,尊重不同文化的差異,而不是向他們“灌輸”、“宣傳”,更不是向他們炫耀什麼“軟實力”!

  再次,林語堂以平和的心態、自由的精神、傑出的文學才能,從容自若,娓娓道來;而且選題寬泛,不拘題材,大至宇宙,小至蒼蠅都可以成為其描寫對象,做到了“有容乃大”,易於接受;創造了一種“娓語文體”,與啟蒙文體的高調、傲慢、急躁形成尖銳的對立。

林語堂:我們輝煌的中華文化會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

  更重要的是他的一切出發點都是基於堅定的跨文化思想的基礎。這也許與他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比較文學的經歷有關。1919年,他曾獲得“半額獎學金”,離開清華大學去哈佛比較文學系學習,與他同學的有吳宓和梅光迪等。林語堂深受他們的影響。他始終認為理想的生活應該是中西互補的,既要“努力工作”,又要“盡情享受”,而且這二者相互交融,不可分離。

林語堂說:“人生永遠有兩方面,工作與消遣,事業與遊戲,應酬與燕居,守禮與陶情,拘泥與放逸,謹慎與瀟灑。其原因在於人之心靈總是一張一弛,若海之有潮汐,音之有節奏,天之有晴雨,時之有寒暑,日之有晦明。宇宙之生律無不基於此循環起伏之理,所以生活是富有曲線的”,也就是多樣的。上世紀30年代,著名的文化人往往會在自己40歲生日時,對自己過往的人生作一些回顧和小結,寫下一段人生感言。1934年林語堂40歲,他也寫了《我的話·雜說》五則聯語,既總結過去,也樹立了今後的人生準則。

林語堂:我們輝煌的中華文化會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

其內容如下:

  道理參透是幽默,

  性靈解脫有文章。

  兩腳踏東西文化,

  一心評宇宙文章。

  對面只有知心友,

  兩旁俱無礙目人。

  胸中自有青山在,

  何必隨人看桃花?

  領現在可行之樂,

  補平生未讀之書。

  這說明他寬容通達的人生觀和獨立思考以及匯通東西文化的寬闊視野。

林語堂的一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創造了至今無人企及的中西跨文化流通的實績。

林語堂:我們輝煌的中華文化會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