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消費崛起背後:一邊焦慮,一邊養生


睡眠消費崛起背後:一邊焦慮,一邊養生

【品牌觀點/文】


我們好像的確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地睡一覺,沒有在晚上12點前放下手機,還能擁有一夜好夢了。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人睡眠白皮書》調查顯示,全民宅家期間,睡眠是“保量不保質”,人們睡得更多反而睡眠質量下降,並且熬夜更為普遍。宅家前90%的人集中在20— 24 點就寢,全民宅家期間凌晨後就寢人數超過50%。


在當代年輕人們爭先恐後爭奪熬夜冠軍的時候,高質量的睡眠已經和茂盛的頭髮一同成為“休閒黨”們新的奢侈品。


當然,也催生了睡眠經濟,這一“新藍海”。畢竟,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


據麥肯錫2017的一份報告,「睡眠健康」行業的價值估計在300億至400億美元之間,歷史平均增速8%。


該行業可分為三類,環境改造(床墊、枕頭、照明);日常改造(睡眠監控器、冥想、智能鬧鐘等)和治療手段(手術、褪黑素等)。


這裡每類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來分析整個市場。

環境改造:做一款好床墊


床單、枕頭、家紡構成了“基礎睡眠”領域。


過去睡眠的消費場景是比較單一的,“寢具”就能滿足基本的需求,所以在改善睡眠環境的努力中,好的床品成為了消費者的重要選擇。


Casper是睡眠經濟中誕生的第一家獨角獸,是美國一家互聯網床墊品牌。


而隨著Casper最近IPO,床墊成為了新的關注焦點。事實上床墊市場競爭者眾多,穗寶、席夢思、喜臨門。但目前來說,無論是產品還是營銷方式,都是大同小異,缺少新意。

2014年,當Casper準備打入市場時,經過市場調查,認為當用戶面臨諸多選擇的時候,只給一個選擇或許是最好的答案,於是決定只推出一款產品(現有三款)


Casper經過調查和實驗,將泡沫和乳膠結合,生產出了一款結實並且舒適的床墊,有良好的支撐性,柔軟且不易變形,採用額四層海綿疊加的設計,其頂層為透氣海棉層、第二層為記憶棉、第三層為過渡棉、第四層為支撐棉。


一款「好產品」是產品走紅的第一步。

其成為“網紅”,是推出了“Bed-in-a-Box”概念之後,迅速在社交網站上走紅,特色在於將一個30公斤床墊包裝在一個迷你冰箱大小的長方體箱子中,再讓一個小哥騎著自行車載著它送貨。


酷炫的送貨方式,和床墊60秒恢復原狀的奇妙感引起了消費者的興趣,紛紛下單,並且分享。


「分享」往往是產品走紅的第二步。


所以Casper很快就引爆社交網絡,消費者紛紛分享自己開箱視頻,最火的一條開箱視頻在YouTube上的點擊率已經突破2000萬。


網絡的走紅帶來大量的熱度,並轉化為利潤。


但是,Casper並沒有放棄實體零售店。其CEO Phil Krim 曾回憶道,2014年剛開業的時候,一名女士走進最初的總部,要求試用在網上出售的一款床墊,於是臨時將一個會議場地轉變為測試臥室,人們不斷走進來躺下。


睡眠消費崛起背後:一邊焦慮,一邊養生


2018年,Casper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市中心開設了一家線下睡眠體驗店,有9間獨立的睡眠艙,用戶只需花費25美元,便可進行45分鐘休息時間,這再一次提升了知名度。


同時,《華爾街日報》曾報道稱卡斯伯希望在未來三年內開設200家門店。


實體店可以給讓用戶直接體驗床墊的舒適度,並且擁有一個物理位置可以幫助建立品牌信譽,Phil Krim稱其店面通常與特斯拉等品牌相鄰,作為一種營銷策略來吸引那些年輕群體,比如說「千禧一代」,畢竟他們更有可能對特斯拉感興趣,而不是一家床墊門店。但當他們走進特斯拉,體驗科技快感時,說不定也會注意到旁邊一家有特色的床墊門店。

當然,一切面臨著挑戰。比如當真的擴展到200家門店時,Casper或許要與自己做競爭,而且目前「睡眠業務」利潤不高。在Casper的報告中,其2018年淨虧超過9200萬美元,並且很多顧客利用其優惠的「退貨退款」政策,在2019年前個月,Casper損失了6700萬美元。


這也許並不重要。


Casper更強調自己的“象徵價值”,認為自己是「睡眠經濟的的先驅」,其使命是“喚醒一個休息良好世界的潛力”。


但,我們睡不好是因為我們沒有一款舒適的床墊嗎?


日常改造:一款記錄你夢話的APP


2015年12月,蝸牛睡眠2.0上線後,僅花費4個月的時間,用戶量突破5萬,並登上了中國App Store健康健美類榜首。


其整合了用戶的需求,設計了不同板塊。首先是睡前助眠,其實也就是聲音助眠,如自然音、助眠曲、故事等多種形式。甚至針對“飯圈女孩”,聯合了不同的明星,推出了「枕邊的愛豆」板塊,明星錄製了不同的語音,可為其“點亮”,並根據人氣打造了“風雲榜”,挪用了飯圈的規則和機制。


其次是睡眠監測,用戶點擊「開始睡眠」的按鈕後,其便進入了監測模式,超過30分鐘才會認定是有效睡眠,並進行檢測。


最後是睡眠報告,詳細記錄了入睡和醒來的時間,入睡的時長,睡眠的時長,翻身的次數,以及對睡眠年齡進行判定和對睡眠質量進行評分。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夢話鼾聲錄音”,不僅可以聽自己的,還可以聽別人的夢話,這裡其實又扣回了“社交”,但是不同有趣的夢話,滿足了用戶“窺私慾”和“分享欲”。


但只做一款APP不是當初的設想,背後的操盤手「高嵩」和「竹東翔」從來沒有放棄過做硬件產品。從2016年第一款沒有收穫多少好評的智能枕頭到如今系統完善的商城。如今蝸牛睡眠已經是一款百萬級日活體量的APP,並不好走的硬件變現之路依然有一定的成果。目前蝸牛睡眠的廣告收入佔30%多,電商變現佔50%,會員收入佔10%。


蝸牛睡眠更深遠的意義或在於這樣一款工具型的APP是數據鏈的起點。


睡眠消費崛起背後:一邊焦慮,一邊養生


但目前睡眠App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


蝸牛APP會員套餐費用過高,連續包月為28/月,連續包季58一月,連續包年為198一年。除此之外,作為一款工具型的APP,還開通了借貸等功能,顯得功能過於冗餘。在社會板塊,還出現了打擦邊球的現象,但沒有相應的機制對其進行過濾和管理。


同時,更大的困擾或是在於與相關醫學理論的相悖,比如在判定深淺睡眠上,醫學上判斷睡眠深淺程度是靠人的腦波表現出來的頻率來判斷,而蝸牛睡眠官方客服的解答,APP主要是靠手機加速計感應器來檢測用戶睡眠中的活動。



3月18日,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發佈《2019-2020線上睡眠消費報告》,報告中顯示,80、90後對於褪黑素等保健品的接受度很高。


「褪黑素」又被稱為褪黑激素、美拉酮寧、抑黑素、松果腺素,是哺乳動物松果腺分泌的一種激素,具有一定的改善睡眠的作用。

褪黑素因其助眠功能受到了當下的年輕人的追捧。據天貓數據10月21日至31日預售期間,天貓國際上的褪黑素軟糖賣出超75000瓶。市場上的產品也是紛繁雜亂,其中善存、Swisse、湯臣倍健等品牌成為了人們的首選。

事實上,褪黑素仍然存在著風險,部分國家對其進行了管制。在我國,褪黑素被允許作為保健品原料使用,每日推薦用量為1-3mg。筆者按照不同產品的推薦用量,計算了每日社區的褪黑素的量,其中善存、湯臣倍健為2.8mg;美國Vitafusion品牌推薦量則在3-9mg之間;Swisse則沒有表明所含褪黑素的量。而每個產品宣傳頁面都聲稱每日1-2片,有助於改善睡眠,但都沒有提醒褪黑素長期服用的負面作用,以及超量服用的潛在危險,比如降低大腦功能、形成藥物依賴性。2016年美國睡眠醫學學會在成人慢性失眠藥物指南中,曾建議不要使用褪黑素治療失眠。


褪黑素裹著保健品的外套,打著少量無害的旗號,降低了用戶的警惕心,成為睡眠經濟的新寵兒。

總結


睡眠消費崛起背後:一邊焦慮,一邊養生


1. 充滿機遇


如今的睡眠經濟依然是一片藍海,其市場也不僅僅指的是睡著的那幾個小時,從睡前到睡中、到睡後,從助眠到失眠後的修復,都充滿著商機。更重要的是,如今在哪個領域都沒有出現壟斷,這就有著無限的可能性,對於創業者來說更是大有可為。

2. 不夠權威


助眠實質上已經涉及到了保健的區域,而保健一直都是收“智商稅”的重災區。在今天方興未艾的睡眠市場也是如此。無論是器械用品、藥物保健、床品等等,事實上都缺少權威性,並沒有令人信服的專家背書和實際的數據證明。

3. 為何失眠


其實,我們更應該思考為何失眠,往往不是因為缺少一塊好的床墊,一個睡眠故事,一些褪黑素,更是這個加速前進的社會必然產物。失眠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來自工作壓力、人際交往、抑鬱情緒等多種原因。也許,作為消費者在尋求外部幫助的同時,也應該向內探尋。

如今的“睡眠”已經完全貨幣化了。而資本,卻永不停歇。


“睡眠”之後,下一個關鍵詞會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