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在黄河北岸的一次病急乱投医的行动—封建九公

金贞佑二年(1214年),在蒙古军的持续打击下,金宣宗由中都(今北京市)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金宣宗的这一举动,极大动摇了人心。朝中投降派将领和受金压迫的契丹、汉族官吏、将士和地主土豪,如:严实、张荣和张柔等人纷纷叛金降蒙。。金朝在黄河以北诸城邑都不能固守,一片残破的景象。而在山东,又兴起了李全的红袄军,举起了反金的大旗,而在背后支持他的,就是金朝的世仇南宋。在这种情况下,金朝在河北、山东等地的统治面临崩溃的危险。

兴定二年(1218年)﹐蒙古军更是南下攻占山西太原,威胁平阳等地,形势对金朝极为不利。

兴定三年正月,金宣宗以太原不守,河北州县不能自立,诏百官商议如何应对眼前的危局。金朝大臣们意识到,随着金朝军事力量的不断衰弱,北方一些地主土豪和金朝遗民纷纷结堡自保,,金朝自身兵力不足,既无力抗御蒙古,又不能制驭这些武装,于是想出了仿效东汉末年的州牧和唐朝中期的藩镇,封爵位以羁糜之,让他们作为朝廷藩篱,抵御蒙古的进攻。宣徽使移剌光祖等人策:“当募土人威望服众者﹐假以方面重权。能克复一道,即以本道总管授之。能捍州郡,即以长佐授之。御史中丞完颜伯嘉进言:“宋人以虚名致红袄军之李全,遂有山东实地。苟能统众守土,虽三公亦何惜焉。”金宣宗遂决心实行笼络政策,将恢复河北、河东、山东失地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些地方武装身上。

宣宗于兴定四年二月,分封河北、山东、河东的地方官吏与地方武装首领王福等九人为公,以抵抗蒙古军,收复失地。九公皆兼宣抚使,阶银青荣禄大夫,赐号宣力功臣,总率本路兵马。设置公府,任命官吏,征敛赋税,赏罚号令,皆由九公自便。

金朝在黄河北岸的一次病急乱投医的行动—封建九公

沧海公,沧州经略使王福,管辖清、沧、观州,盐山、无棣、乐陵、东光、宁津、吴桥、将陵、阜城、县等地。

河间公,河间招抚使移剌众家奴,管辖献、蠡、安、深州,肃宁、安平、武强、饶阳、六家庄、郎山寨等地。

恒山公,真定经略使武仙,管辖中山、真定府,沃、冀、威、镇宁、平定州,抱犊寨、栾城、南宫县。

高阳公,中都东路经略使张甫,管辖雄、莫、霸州,高阳、信安、文安、大城、保定、静海、宝坻、武清、安次县等地。

易水公,中都西路经略使靖安民,管辖涿、易、安肃、保州、君氏川、季鹿、三保河、北江、矾山寨、青白口、朝天寨、水谷、东安寨等地。

晋阳公,辽州知州、行元帅府事郭文振,管辖河东北路。

平阳公,平阳招抚使胡天作,管辖平阳、晋安府,隰、吉州等地。

上党公,昭义军节度使张开,管辖泽、潞、沁州等地。

东莒公,山东安抚司副使燕宁,管辖有益都府路。


金朝在黄河北岸的一次病急乱投医的行动—封建九公


封建九公的行动,虽然在河北、河东、山东地区形成了一道半圆形的弧形地区,成为了蒙古与金朝之间的隔离带,但同时也暴露了金朝在河北、河东、山东地区统治的虚弱性,而且还造成了金末地方封建割据局面的正式形成。

金朝封建九公是为了有效的利用汉人地主武装势力,至少延缓了金朝亡国的步伐。但最终的目的却未能达到,就不说这封建的九公良莠不齐,兵力、战力根本不足以抗衡蒙古。而且还都各怀鬼胎,在抗击蒙古的战争中不但不能齐心合力,而且还常常拆台。还有人有奶就是娘,在蒙古给了更大的甜头后,就背金降蒙了。就算他们当中真有人抵抗蒙古成功成了气候,金朝能控制的了他们吗?所以说,封建九公,就是金朝一次病急乱投医的行动。

封建九公的大结局:

沧海公王福,在一次军阀间的冲突后不知所踪。

河间公移剌众家奴,1222年移屯张甫信安县境后不知所踪。

恒山公武仙,威州井陉人,1234年,蔡州城破,金亡,其军瓦解,逃亡中被杀。

高阳公张甫,景州人,正定年间潞州失守,部众溃散。被杀。

靖安民,德兴府永兴县 人,蒙古兵围所居山寨,不肯降,遂遇害。

晋阳公郭文振,辽州不能守,率军退孟州,复徙卫州,军溃,寓于卫。

平阳公胡天作,字景山,管州人,1231年降蒙古,复欲脱走,被杀。

上党公张开,景州人,哀宗走归德。追随不果,遂西走,为民家所杀。

东莒公燕宁,1221年2月,燕宁解围东平,引兵还天胜寨。4月战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