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术室外等亲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瓣瓣瓣玛玛


对这个问题,我颇有感触!

我自己既是外科医生,又曾经作为患者家属,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过字,后来又在手术室外,不停的踱步,等待亲人手术后平安返回病房。

手术室内的状况

就我自己而言,病人的手术涉及多个环节。首先是完善入院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其次是科主任大查房,大家讨论并制定手术方案后,拟定手术日期,并通报麻醉科,麻醉科会派麻醉医生与病人沟通麻醉方式,评估是否存在麻醉的禁忌。最后在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打了术前针,病人就可以上手术台了。



在手术的时候,医生往往是闲庭信步,每一刀切,烧,缝合,都是有100%的把握才敢做,只要稍微有一点疑问,我们都会暂停下来,搞清楚问题再做下一步,因为所有人都出不起医疗事故。

手术室外的焦急等待

有一次因为意外情况,我作为患者家属,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由于自己是外科医生,非常熟知手术的流程,但是那一家医院,我以前没有去过,也不了解手术医生的状况。所以在门口也是非常担心,坐立不安!

心里盼望着下一秒,亲人就能够平安推出手术室,脑袋里盘旋着自己在做手术时候遇到的的一些意外情况,希望不要发生在自己的亲人身上。但是每个人有个体差异,情况不同,谁也不想出现意外,但是意外,有些时候是无法避免的。

我在那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一会儿刷一下微信,一会儿喝一口水。时而接个电话告诉爸妈手术还没有完成。

终于盼星星盼月亮的,亲人平安的被推出了手术室,手术进行的还是顺利的。



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像是被洗礼了一遍,刷新了我对手术的认识,我签下手术知情同意书的时候,我亲人的性命就交给医生了,可我自己作为医生的时候,自己在做手术的时候,病人家属心里的那份,焦虑,恐惧,不安,又心怀希望的那份忐忑从来体会不到。



这个难忘的经历,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对生命充满敬畏之心,什么叫医者仁心?当患者平安推出手术室,告诉病人家属手术很顺利,就是对他们最大的仁心仁术!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金色柳叶刀


我在手术室外等过我老婆,我也见了不少在手术室外等病人的家属。

我老婆有次做手术,手术不大,虽然是全麻手术,但是正常情况下这种手术一般就一个小时完成,加上准备和麻醉复苏也就两个小时。而且又是在自己医院做手术,所以从主刀到麻醉都认识,因此并不担心。老婆上手术后我就坐在她病床上抠手机,答悟空。

等了两个多小时了,发现老婆手术还没有完。这个时候有点紧张了,怎么还没有回来呢?跑到手术室门口去瞅瞅,正好透过大门看见老婆被推进复苏室。知道老婆已经顺利完成了手术,悬着的一颗心也就放下来了。

这是我目前唯一一次在手术室外等亲人的经过,没什么大的心情起伏,毕竟对手术室和手术太熟悉了。

另外由于我从事的这个科室是神经外科,所以经常会有车祸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这样的急危重症病人。

这些病人的家属基本上都是非常焦虑和担忧的,甚至还有些绝望。

病人送来的时候要不是血肉模糊,要不就是昏迷神志不清,送进手术室之后,都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下手术台。所以,这些家人是非常焦虑和担忧的,往往都是几个人,十几个人一家老小围在手术室们外等待。

有的已经乱了阵脚,不知道干什么,只知道哭。

有的在打电话借钱,考虑后续治疗的费用问题。

有的在和长辈商量怎么办后事,做好最坏的打算。

有的在安慰亲人

有的已经开始在考虑如何分财产的问题

很现实的,尤其是那些老年病人的家属,因为死亡已经在预料当中,老人去世后的问题才更为重要和复杂。


人体探索者


但是自己亲人在手术室里躺着的时候才真真体会到了什么是度日如年。几个月前我的母亲做手术,胆囊结石伴发慢性胆囊炎,疼痛也不明显,有的医生也建议还可以观察。作为医生的我还是做母亲工作把手术做了,怕年龄大了再做,身体承受不了。

择期手术,准备也还是比较充分,找了主任主刀,可是当母亲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心里还是不由自主的忐忑起来,作为医生,之前很少会留意手术室外面的人,当我也站在他们中间时,看着这些老老少少焦急烦躁的面孔,所有人都关切的留意着每次手术室广播的内容和每次手术室门的打开。突然广播里传来我母亲的名字,我赶紧跑过去,原来是医生让家属看手术切下来的胆囊和取出来的结石。听到手术很成功,我悬着的心才算落地了。

现在我对患者和患者家属又多了一些理解,愿所有人所有家庭都远离疾病,愿有一天我们这个行业集体失业。


医学扫地僧


说说我的真实经历,15年我母亲住院,当时怀疑是肺癌,就要穿刺做活检才能确诊,记得我把我母亲送进专门做活检的手术室,我在外面等,心情非常的忐忑,就是希望最后的结果是好消息,非常烦躁,当然那一段时间都烦躁,后来做完了,我母亲因为麻醉还没有醒,我就推着床把她送回病房,当时看着母亲沉睡的样子,心里不由得的堵得慌,眼泪悄悄的留,一个四十多的男人,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痛彻心扉

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里面一个角色曾经说过,生和死只是一个房间的前门和后面而已,轻松面对,当时觉得很有道理,现在知道,这个前门和后门,开启也许轻松,要关闭,也许会沉重无比


微笑盛满大海星空


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要先做准备工作,麻醉,术前核对,消毒等手术才正式开始,术后需要在复苏室苏醒(全麻手术)后才能出手术室,所以患者进入手术室的时间通常比手术时间长很多,患者家属需要在手术室外耐心等待,不用着急,外科医生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会尽力确保病人的安全。


脊柱外科童杰医生


好几年前,有一天半夜,突然电话声响,肯定是不好的事情,果然老爸突然胸闷,走都不能走了,我和老公马上送他到医院。到医院做了俩天检查也没查出是什么病?我觉得不能拖,于是来到上海,医生果断让住院,做个小手术,心血管病!

这是个微创手术,医生让放心,可我还是担心,毕竟家人第一次要做手术。清晰地记得安排手术那天,我想送个红包,安心点,可老爸被送进手术室我也没有见到医生!

于是开始漫长的等待,这是个小手术,没有生命危险,刚开始还行,时间越久,开始越担心,进手术室俩个多小时,没一点动静,心开始冬冬冬跳个不停,但还是假装正定,因为老妈在!三个小时还没有出来,我有点坐不住了,虽然是小手术,但万一呢?有股哭出来的冲动,老妈也开始絮絮叨叨了!紧接着,我开始猜想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也许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越想越怕,越怕越担心!过了三个半小时,终于老爸出来了,我一颗心也放下了!这种轻松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老爸手术很快,是前一台手术遇到了问题,老爸在手术室里还睡了一觉!平安就好😄


kitty1380


这个我还真有一点体会,不光因为我是医生,而且我也曾经是患者的家属。

我的母亲去年的四月份,因为感冒,肺炎查出来有先天性心脏病,然后就住进北京阜外医院要做手术,手术安排的不慢,大概我还记得那天中午12点左右接去手术室的。阜外医院跟其他医院不一样,手术室的楼层你是进不去的,你只能将患者送到病区的电梯口,你只能去病区外面或者自己找地方等消息,虽然我是个医生,但是等待家的时候还是有些担心,虽然我知道手术成功率很高,毕竟是中国的心脏外科权威医院,但是心里仍有些忐忑不安,因为我的母亲年龄不大,才50多岁,如果她要发生什么事,我肯定是接受不了。

2个半小时,主刀的主任给我打电话,说手术做完了,很成功,那个时候我的心才放得下来,但是开胸的手术一般都会在手术室那边的ICU呆上一天,所以是见不到我母亲的,第二天下午的时候,我的母亲才被推回病房。看到我的母亲身上有好多管子,也说不出话,很无力,而且又下着尿管,看她的样子很不舒服因,因为不让陪护,所以只是拉着母亲的手抚摸着她的头待了一会儿,她也没有跟我说话。

出了病房门口,坐在坐在椅子上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了,坐在那里放声哭泣,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那个时候特别想哭,停不下来,好多家属都过来安慰两句,有的说:手术已经做完了,也没事了,别哭了。但是就是想哭。

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了,母亲恢复的很好。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一医以义


作为一名医生我来回答一个问题!

有的人认为医生在手术室等亲属手术会很淡定?是的,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会特别淡定,我一直也以为自己会很淡定,但是直到上次父亲做胆囊切除术我才有那种患者家属的体验感。上次,父亲因为胆囊结石胆囊炎需要切除胆囊,顺利入住我院普外科。话说普外科那些兄弟,真是不能再熟悉了!实习的时候一起干活,轮转的时候还一起吃过火锅,唱过歌。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几乎天天见面啊!都要在一个手术室做手术,抬头不见低头见!

话说回来,我爸手术那天我拜托了号称"普外一把刀"的某医生当主刀,他也很不屑的告诉我,放心好了,这个手术简单啦,天天做!于是,父亲进去手术室后我就回病房查房,换药,写病历!等着些搞完以后我意识到父亲应该手术结束了!于是,我飞奔去手术室,首先去的复苏室,结果没找到人!这意味着手术还没结束!2个多小时了呀,不该啊!我又不敢直接去父亲手术的房间看,我害怕,害怕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

于是,我走了出来,在手术室门口坐着,体验一个家属等待亲人的感觉!真是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母亲也在旁边坐着,还有几个亲戚,大家默不作声,又十分焦急。"要不你还是进去看看吧,你是本院医生",一个叔叔说道。不,不要急,手术室有规定,家属不能进去!我现在是家属!我故作淡定。终于,大概半小时后,"普外一把刀"把迷迷糊糊的父亲推出来。我一边抱怨他动作慢,一边心理暗自高兴父亲终于平安结束手术。



通过这次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手术室外患者家属焦急等待的心情。我这个还是好的,要是碰到那些医生出来告诉不好意思,要求签同意书的,那心情可想而知。另外,通过这次我也明白一个道理,作为医生,即使每天面对再多的生死别离,而当亲属患病的时候,我们同样焦急,同样担心害怕。


骨科木匠刘医生


心被掏空整个人焦虑而麻木,时间似磁石般粘着不动,让人有度时如日的感觉。

5年半前夏季的一天,上海晨间就倾盆大雨,天黑如同夜晚,雨下了近1小时后停,天放晴。

那天,是我亲人手术日,手术历时十小时,我在手术室门口坐立不安心绪不宁,时间那么漫长、那么让人难熬……心沉重而焦虑、心煎熬而无助……我如同热锅上蚂蚁来回无目的走动,整个人麻木而朦胧,消化道也停止工作,喝水都无法下咽……

通过这一次生死的煎熬,深深体会到生命的可贵,身体健康才是硬道理。

过往的生活中不珍惜,透支健康多么愚蠢。人一生过百岁不过3万多天,每一天都是珍贵的。

健康!健康!身体健康才能过上有质量的幸福生活。


陈一222


有一种等待叫做你在里面,我在外面,家属每时每刻都想知道哪怕一丝关于亲人的讯息。

手术室的大门总是显得那么冷漠,亲人一进入手术室后,大门就绝情地关闭了,不给你任何多看一眼家人的机会。这也许是很多大众对手术室的感觉,其实手术室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很多时候还会有春风化雨的感受。家属在外焦急等待的感觉我们能理解,但是家属要明白对患者来说医院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手术室,一个患者如果在手术室会出事,基本上没有地方可以救他。

先进的手术室

手术室内医护人员紧张的工作,手术室外常常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场景,有撕心裂肺,有黯然神伤,有兴高采烈,有坐立不安,当然也有漠不关心。有几个场景让我记忆深刻,让我与大家说吧。

撕心裂肺

一对夫妻假期带着自己可爱乖巧的女儿出去旅游,父亲在高速上疲劳驾驶导致车祸,夫妻幸运的没有受伤,但是他们10岁女儿的右手臂损毁导致只能截肢。小姑娘进入手术室第一句就是跟我说:“医生叔叔,告诉我爸爸别难过,我没事。”我到手术室门口去找夫妻签字时看到,孩子的父亲泪流满面,不停的用头撞墙自责,小姑娘的妈妈瘫坐在地上哭。我把他们叫过来签字并对他们说孩子说过的话,并告诉他们孩子没有生命危险但是手臂是保不住了。女孩的父亲一听到手臂保不住,顿时瘫坐到地上,扇自己耳光,不停的自责,女孩妈妈嚎啕大哭几乎要晕过去。我们只能安排工作人员安抚夫妻俩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就只能好好的把手术做好,有好的手术进展就尽早告诉家属。


期待

兴高采烈

手术室外最开心的往往是做剖宫产手术的家属。有个产妇生了一个儿子,我们把小宝宝抱给家属看的时候,小宝宝的爷爷高兴的突然蹦起来,在手术室门外欢呼雀跃,就差跟手术室外的每个人拥抱握手了。我把这个情形告诉产妇,产妇笑着说:“这个小祖宗以后没法管了,有个太宠溺的爷爷。”医护人员喜欢把好消息告诉给手术室内外的人听,既可以安抚家属又可以减轻手术患者的紧张情绪。

漠不关心

一个80多岁的老人家做结肠癌手术,医生打开腹腔一看整个腹腔已经广泛转移,而且肿瘤和周围组织黏连很紧密。做肿瘤切除手术非常困难,做姑息的改道手术也有危险,最后一个办法就是什么也不做直接关起来。老人家的4个儿子意见不统一,说要考虑考虑。四个儿子在手术室门外考虑了近一个小时。有人考虑继续手术,其他人怕下不了手术台;有人觉得做个简单的改道手术,有人觉得都机会了还让老人挨刀受苦没必要;有人认为直接开关就好了,但是又怕别人的闲言碎语。最后老人家做了开关手术,过了几天就出院回家了。

一个笑话说生儿子有什么用,就是生了一个敢拍板拔掉老父亲氧气的做主的人,想想也有道理。

手术室内如沫春风

绝大多数家属在手术室门外是焦急的,不管亲人的手术是大还是小。每次我打开手术室大门时,总有一群家属围过来,焦急的询问自己亲人的情况。可是20个手术间,几十个病人,我们根本不可能了解其他患者的手术进展除了自己医治的患者。大多时候我会安慰家属说手术进展很顺利。

如果某天有一台超长时间的手术,患者的家属真的非常焦急,几乎每一次打开手术室大门时他们都会凑过去看看,然后失望地走开。这种时候我还是希望了解手术进展的医护人员可以多透入一些积极的讯息给家属,让家属安心。

心态各异的家属

最后要说我期待我们国内的手术室家属等待区能够更加人性化,增加一些手术信息通报系统,增加家属放松的环境等待。

你对医院手术室外等待区有什么意见,有什么想吐槽的,说出来,我们一起改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