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能進文學史嗎?

史國宏


村上的文字是清新的,同時也是慾望的,是孤獨的,同時也是豐富的。

他有自己的風格,有自己特定的元素,枯井、黑暗、尋找甚至誘惑讀者的畫面描寫,幾乎是他的作品的標配。他是極其聰明的,是毛姆式的懂得排兵佈陣,滿足讀者胃口的同時,保留自己對文學的堅持與追求,所以既能賺錢又能追夢。其作品的節奏把握恰到好處,該緊張的時候緊張,該放鬆的時候放鬆,可讀性極強。往往很疲憊時,想讀書而無法靜心去讀時,會在村上的文字中再次找到驚喜與喜悅。

但村上的意義絕不僅僅是消遣,可讀性只是其作品作為暢銷書優越之處,與此同時,作品自然也包含了村上對人生的深刻思索,且這思索逐漸在靠近哲學,從而使得作品更加厚重。村上似乎在反覆探尋“時間”“人生”,所以他的作品中往往有另外一個“存在”,不是簡單的玄幻與幻想,而是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畢飛宇說,作家分為兩種,一種是經歷成就的作家,一種是閱讀成就的作家。我想村上應偏重於第二種。今天,沒有人再會有海明威與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樣豐富奇幻的經歷來作為寫作的源泉,時代本身決定了人的深度,尤其是“沉澱”變成了普遍的罕見,村上能達到這樣的深度,自然已是難能可貴。

我們不知道文學將走向那裡,但好的文學作品與大山一樣,始終就在那裡,你有幸讀到,那是你的幸運,是文學豐盈了你的一段生命,甚至滋潤了你遇見它以後的所有生命。從這一點看,不是要代替村上故作清高說什麼文學史之類的,無所謂。而是,寫,本身就是一切。一個人的名字被寫入某個偉大行列中,是真沒有意義。他活過,寫過,才是最真實的存在。


奚江月


進不了中國文學史


看山館


我覺得是可以的,2006年,村上春樹憑藉著《海邊的卡夫卡》獲得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卡夫卡獎。之後的10年,每年他都成為諾貝爾獎的熱門候選人,但年年與諾獎無緣,堪稱最悲壯的入圍者。不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寫的小說《騎士團長殺人事件》。在這部小說裡,他認真描寫了日本軍隊在南京的大屠殺。因此,我認為他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暢銷書作家,他在挑戰日本右翼勢力,他在用他的方式面對敏感的歷史真相!憑這一點他還是能在文學歷史長河留下一筆的。


未能與時間和解


村上春樹每年都是諾貝爾獎熱門提名候選人,但每一次失之交臂。但他在日本文學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