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镜变“花镜”!一副近视镜见证医护的艰辛战疫历程

近视镜变“花镜”!一副近视镜见证医护的艰辛战疫历程

吴强的眼镜已经磨花

近视镜变“花镜”!一副近视镜见证医护的艰辛战疫历程

长时间戴护目镜,吴强面部出现压痕脱皮


  在湖北战疫时,佩戴护目镜容易雾化增加工作难度,但再戴上眼镜呢?眼镜又花了呢?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ICU重症医学科“90后”护士吴强深刻感受了32天。吴强说,每天最紧张的时刻就是给病患抽血,因为怕不能一针见血,给患者增加痛苦,好在她每一次都做得很好,没有辜负自己的专业。


  特殊战友

  “90后”戴600度近视镜奔赴前线

  对双眼高度近视600度左右的吴强来说,这副近视镜是她特殊的“战友”。

  疫情暴发后,作为医护人员,一名向党靠拢的积极分子,吴强时刻关注前线疫情发展的情况。在医院征集支援湖北的意愿时,吴强第一时间报名。

  她注意到前三批先期抵达湖北的同行反馈的一个工作细节:护目镜雾化严重,工作不便。“要是再戴上近视镜,工作难度更大。我想配个隐形眼镜,但我很快接到立即出发的通知,没来得及配隐形眼镜。”吴强说,刚到武汉,她担心的眼镜问题出现。

  2月4日,吴强作为海口四院首批支援湖北新冠肺炎护理专业医疗队队员之一,随队飞赴武汉。进江汉方舱医院工作第一天,在6小时的工作中,吴强尝试了佩戴眼镜再戴护目镜的“后果”。

  强忍疼痛

  垫纸、用创可贴也搞不定面部压痕

  “佩戴眼镜再戴护目镜,感觉多了一层压迫,一个班次值班下来,眼镜腿压得耳鬓附近和鼻梁两侧疼痛难耐,但是不戴近视镜的话,眼前一片模糊,根本干不了活。”吴强说,护目镜和近视镜都出现雾化,工作难度增加了不少。后来,她在网上找妙招,每次上班前,用洗手液或沐浴露擦几遍镜片,镜片起雾少了。

  别人只有护目镜的压痕,她因为还要戴近视镜,耳鬓和鼻梁上压痕也重,“后来出现了头晕恶心的情况。”吴强说,每天忍到下班,卸掉防护装备时最开心。

  后来,工作单位给他们寄去了压疮贴,而吴强则自创妙招缓解疼痛。她在鼻梁和耳鬓处垫纸,但转头频率高导致垫纸无数次滑掉,她改用创可贴黏住。可是,没舒服两天,每天反复贴,贴的时间也长,导致皮肤出现脱皮,洗脸成为了痛苦的事。

  人“镜”情深

  镜片花了镜腿裂了“坚守”岗位

  “撕掉创可贴时,要先用酒精慢慢润湿再撕下来,几天之后我的脸上脱皮严重了,大家看到后都很担心我。”提到护目镜和眼镜带来的疼痛,吴强这么形容:“像有人在你的伤口按压着,火辣辣的”。

  起初武汉消毒物资紧缺,有人建议,消毒洗手液洗后,再用开水消毒应该就安全了。

  回到宿舍,吴强把开水倒在眼镜上时,却发现镜片材料不经烫,有些花了。

  物资补给充足后,吴强会在医院里先用酒精喷一遍眼镜,回酒店后再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有时候人睡着了,眼镜就在里头泡一夜。”吴强说,她每天处理镜片防止雾化,这副半年前刚配的眼镜每天饱受“折磨”,最终镜片越来越花,鼻托脱落,镜腿裂了,可不管怎样,她不肯丢弃眼镜。

  依依不舍

  近视镜被省博物馆纳为战“疫”征集品

  记得在方舱下班的第一次,吴强用消毒洗手液清洗了眼镜,放在衣服兜里。她看不清路,同伴当她的引路人,牵着她的手出医院,上下车。

  吴强说,每天最紧张的时刻,是给病患抽血。“眼镜花了,护目镜又有水珠,我每次都是在一片模糊中寻找血管,这样就很容易扎不准,心里也很紧张。”每到这一刻,吴强必须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集中注意力。吴强说,她在湖北一线支援期间,所幸一直未出现失误。

  如今,这副近视镜被海南省博物馆纳为战疫征集品,“放手”这位特殊战友,吴强有些依依不舍。正如征集人员动员她所说的那样:这副眼镜是见证物,它见证的是当代年轻的白衣战士们,在国家有难时积极勇敢冲向前线,敢吃苦,不怕累,为争当一名合格中华儿女而付出行动。

来源:南国都市报、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