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 的悲慘一生

1960年,剛剛結束了15年勞教的溥儀來到故宮門前,排隊買了一張票,然後蹣跚走進昔日的紫禁城。

他穿過午門,跨過漢白玉橋,最終走向太和殿,這一路對他來說,既熟悉,又陌生。

他在這個地方生活過16年,他曾擁有這裡的一切,而如今,他要買票才得以入內。

他指著一個地方平靜的對妻子李淑賢說到:當年啊,我就是在這,被馮玉祥轟了出去,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目光所致,彷彿看見那個18歲的少年,重新出現在了夕陽照耀下的紫禁城中。

這一別,就是36年。

回首溥儀的一生,其實,他一生都在告別。

末代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 的悲慘一生


1909年,3歲的溥儀被召入宮中,與母親告別,漆黑的夜裡,他的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望著載他遠去的馬車目眥欲裂,這一別就是數載。

接著他又與慈禧告別,慈禧與他只見了一面便撒手人寰,將風雨飄搖的清王朝交付與未知人事的他。

1912年,隆裕太后代替溥儀頒佈《退位詔書》,6歲的溥儀僅僅在位三年便與江山告別,偌大的紫禁城不再是權力的象徵,而是殘存滿清王室的巨大囚籠,紫禁城外的天下早已歸民國政府所有,只有這裡還把他當做主子矇騙著,他甚至失去了出入紫禁城的自由,和數千名太監,嬪妃,宮女,老大臣依靠民國政府每年四百萬的撥款生存。

紫禁城已經無力維持修繕與維護,就連曾經輝煌的乾清宮前也逐漸雜草叢生 。

年幼的溥儀也能從這鉅變中體會到什麼,然而還沒等他從亡國之痛中走出來,他又經歷了一次撕心裂肺的告別——他長大了,必須和待自己視如己出的乳母分開了。他在偌大的,荒草叢生的紫禁城內拼命奔跑,卻始終追不上被秘密支走的“阿嬤”……以及一去不復返的童年……夕陽下,他幼小的身影在宮殿投下的巨大陰影中煢煢孑立。

1923年 ,紫禁城內一次離奇的大火,使他與建福宮告別了,建福宮是清王室存放珍寶最多的地方,在這場大火中被毀的古玩字畫不計其數,溥儀聞之勃然大怒,他知道這是宮中的太監為毀滅證據而為之,因為他前腳剛說要徹查太監的貪腐事件,後腳建福宮便化為焦土。他拿著手槍,將千餘名太監逐出皇宮,幾千年的太監製度從此消失。那天,北京城大雨傾盆,紫禁城在雨中顯得更加寂寥。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用軍隊將溥儀趕出了皇宮,溥儀被迫與生活了16年的“家 ”告別,紫禁城從此改名為“故宮”。這一刻,他明白了什麼叫“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1932年,在日本人的挾持下,溥儀來到了新京(今長春),建立了偽滿洲國,成了傀儡皇帝。此間,他又與他生命中兩個重要的女人告別——額爾德特·文秀和郭布羅·婉蓉。文秀激烈反對溥儀投靠日本人,最終登報公開與溥儀離婚,婉蓉也日漸消沉,逐步墜入煙樓,終日神志不清。青白蛇與紅白玫瑰俱凋零,徒留末代皇帝像失魂的十二少一般老去。

末代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 的悲慘一生


末代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 的悲慘一生


1945年,日本投降,溥儀被蘇聯紅軍逮捕,關押在莫斯科,1950年引渡回中國,繼續關押在撫順。他彷徨,他反抗,他掙扎,他失敗,他被捕,他從一棟高牆到另一棟高牆,他一次次與自由告別。

1960年,他結束了15年的勞教,這便有了文章開頭的一段,時光交錯,一切都進入了新的軌道。

他痛哭流涕追阿嬤,失魂落魄追婉容,但始終追不回那昔日輝煌的時代。他反抗太監偷竊文物、反抗日本傀儡操控,但終究反抗不了自己跌宕唏噓的命運。他做了大半輩子囚徒,在紫禁城在滿洲國在莫斯科在撫順管教所,最終也重獲了自由,終於買了張觀光票,在一片赤色餘暉中緩緩步入太和殿。民間傳說,他從太和殿的龍椅下面找到了幼時藏匿其中的蛐蛐盒子,須臾一世,也許只有那皇座下藏著的蟋蟀,還認得他是帝王。

末代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 的悲慘一生


末代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 的悲慘一生


末代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 的悲慘一生


1967年10月17日,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一個人經歷了近乎半部近現代史,一個在時代洪流裡苟且活命的悲劇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