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开始冲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历史文化彰显了一座城市的底蕴与内涵,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城市的软实力。


滁州开始冲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滁州古清流关,位于滁州市西郊12.5公里处的关山中,为古代重要的关隘。巨砖块石垒砌,气势宏伟。


继滁城遵阳街、北大街、金刚巷被列为安徽历史文化街区之后,滁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再传佳音。安徽省政府网站2月21日公布同意将滁州列为安徽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这意味着滁州正式跻身安徽历史文化名城。这也意味着,滁州申报名城工作将全面开始向国家级冲刺。


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52项


滁州历史悠久,自隋开皇三年设立建制以来,已有1400余年历史。


滁州位于淮江捷径,历来是军事战略要塞,“金陵锁钥”。滁州人文底蕴深厚,因《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文风昌盛,地以文传,是名人荟萃的江淮文化名邑。全市文物遗存丰富,达1300多处,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来安半塔保卫战旧址、凤阳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7处。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25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2项,市级44项,县级184项。其中,凤阳县、全椒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琅琊山庙会、滁菊、全椒走太平等,是皖东地区历史久远、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民间祭祀信仰和民俗文化活动。


滁州开始冲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凤阳明皇陵。宫阙殿宇,壮丽森严,皇陵碑文为朱元璋亲自撰写,石象生数量之多、刻工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之冠

这些历史文化的金字招牌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如何将软实力变成城市发展的加速器?滁州人开启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征程。


开始冲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滁州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以“四个全面”为统领,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指导我市文物保护工作。


滁州开始冲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醉翁亭,亭内有欧阳修亲自栽种的腊梅,俗称“欧梅”。手书《醉翁亭记》碑堪称稀世珍宝

省政府公布的批复表示,滁州市历史悠久,古城形制独特,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存较好,文化遗存丰富多样,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数量众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对于下一步如何保护,省政府提出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规范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科学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保护措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编制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在规划和建设中,重视保护城市格局,注重城区环境整治和历史建筑修缮,不得进行任何与历史文化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活动。


滁州开始冲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太仆寺

跻身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名城吹响了冲锋号。按照要求,到2020年底,我市将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及文物保护水平,提升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氛围,争取主要指标达到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