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艦員不小心從航母上掉下去,還能救得上來嗎?

DALONG1111


在經典電影《父輩的旗幟》中有一個片段,一名船員,還不是在航母上掉下去,只是在軍艦上掉到水裡,但是沒有一條軍艦停下來,救他。最終的結果就是被淹死。



雖然是電影,但是在側面也反應出,在戰爭時期一個人的生命太微不足道了,艦隊不會因為一個人的落水而停下腳步,耽誤行程。(但是我想問艦隊最後的船就不能放一艘小艇嗎,當然落水的人如果能堅持到最後,並且還能找到的情況下)。

在現代,一般來說航母上是不會掉下去人的,在航母上工作,還老掉下去,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並且現代航母都是有欄杆的,平常咱們看遼寧艦光禿禿的其實,那只是把欄杆放下去了而已。


我們可以看出遼寧艦真的有欄杆。

那萬一還是不小心掉下去怎麼辦。航母的甲板離水面大約16~20米的距離,這個距離說實話,如果入水姿勢不太對,掉到水中和掉在水米地面的效果真不太大,很可能受傷甚至死亡。假如沒死的話,落水的船員可以利用身上穿的衣服的求生設備求救,包括吹哨子(不一定能聽見),同時身上的染色劑也會發出熒光,以此來告訴救援人員。

救援人員一般會利用救生艇,或者利用艦載直升機進行救援。所以說那怕掉下去也不用太擔心的。


軍武小咖


艦員從航母上掉下去能不能被救上來?救當然能救上來,但是救上來的可能是一具屍體,也可能是一個活人。而且從航母上掉下去是一個高難度任務,一般人如果不是作死基本上不存在從航母上掉下去的幾率,下面聽吐槽君一步步分析。


世界上的主流軍艦特別是像航母這樣的大型水面艦艇,一般在甲板四周都會安裝可摺疊防護欄杆,需要時就豎起,閒置時就放倒,這是防止人員甲板墜落的第一道保險。

如果真有人手扶欄杆還往下掉,不要怕,在船舷外圍還有防墜落網,就算掉下去也會被網兜住。在美軍尼米茲航母上還配備的先進的紅外報警裝置,如果你離船舷太近,就會有滴滴滴的報警聲讓你趕快退回去。所以說,航母不是你想掉就能掉的,只有三道保險全部壞了,你才有掉下去的機會。

在標準排水量的情況下,尼米茲級航母從水面到甲板的舷高大概為18.6米,遼寧號和庫茲涅佐夫號則大約為15米左右,直觀點說就是最低都在5層樓的高度。這個高度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掉下去會有一段不小的加速距離,重力加速度疊加在一起,最後入水速度可能超過50千米/小時,即使是砸在水面,最後對身體造成的衝擊力也可能超過1噸,這麼大的力量疊加在一起,如果不是專業跳水運動員,很可能非死即傷。

那什麼情況容易受傷甚至致死呢?這跟入水姿勢密不可分,如果你是頭部入水,頸椎脆弱,很容易折斷,然後人瞬間暈厥甚至直接死亡,即使救活,最後也可能成為植物人。如果是四肢張開,以軀幹平躺姿勢砸向水面,由於水體張力的反作用,你的肋骨很容易折斷,如果刺傷了內臟,也可能會GG。

所以目前在高臺跳水運動中,嚴格禁止頭部和腹部入水,都是採用的雙腳並排合攏,以這一部位破開水面張力,將水面反作用力化解為對身體的摩擦力和阻力,減少對身體的傷害,所以即使掉下水了,如果掌握好姿勢,還是有很大幾率活下來的,你身上的救生背心遇水構造的會馬上充氣將你浮上水面,你只要等救援就行了。


那麼掉下去會有人救嗎?當然了,航母上有專門的高臺觀察員,一旦發現有人落水,馬上就會發出緊急求助信號,如果沒有人發現,你也可以利用自己身上的無線通信設施對航母發出求救信號。接下來就會放下救生艇去把你拉上來,如果漂的太遠了,還會出動直升機進行搜救,別怕他們找不到,你身上的背心是萬能的,安裝了GPS定位系統,分分鐘把你撈上來!


軍武吐槽君


首先來看一個新聞,今年7月份,就在美國和伊朗關係持續緊張之際,美國把“林肯”號航母戰鬥群派往了波斯灣附近的阿拉伯海,主要執行威懾伊朗的任務。不過“林肯”號航母在執行威懾任務時,一名航母船員不慎落水,並且經過多方尋找,好像至今都沒有找到遺體。

美國作為世界上航母擁有數量最多的國家,所以航母的使用經驗是非常豐富的,應該各種突發情況都有考慮到,至少航母船員的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但是即使這樣,“林肯”號航母還是發生了船員落水事故,並且沒能救上來,徹底消失在大海里。



所以美國“林肯”號航母這次船員落水事故,就證明了一旦船員不小心從航母掉下去,可能再也救不回來了。但是這就是一個可能性,更多的時候,航母船員意外落水,基本上都會被救上來。

比如2015年,同樣是美國航母,不過這一次主角是“羅斯福”號航母,同樣也是在阿拉伯海巡邏,一名船員疑似落水,並且發生在晚上。好在航母上軍官發現的早,並且上報指揮官,指揮官立刻下令搜救,直升機和巡邏艇等搜救設備紛紛出動,航母戰鬥群的其它艦隻,比如導彈驅逐艦也加入了搜救隊伍。



不過這一次落水船員是幸運的,在落水後不到半小時,就被艦載直升機發現並且救上航母,這次事件也說明了航母船員落水,有被營救的可能性,而且概率是很大的。


美國針對船員意外落水情況,制定很多的預防措施和應對機制,比如在航母甲板的邊緣加裝防護欄、船員時刻穿戴救生背心和時刻上報點名制度等,儘量確保發生船員落水事故,或者一旦發生船員落水,可以迅速啟動應對機制,確保在黃金時間段,及時發現和救起落水船員。

所以航母船員意外落水,並不能絕對的說可以救起和不可以救起,只能說被救起的概率大一些。


資訊所長


大家好,我是軍武視界。艦員從航母上掉下去?這種事發生的概率幾乎為零,就算有人不慎落水,他本人被營救成功的幾率也比較高,為什麼這樣說呢?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

防護設施全面,人員很難落水

事實上,航母的防護設施非常全面,儘管歷史上發生了一些戰機、人員落水的事件,但如果不是極端惡劣條件,只是依靠航母自身的防護體系,艦員也斷然不可能落水。要知道,航母的艦艏及周邊都有專門的可拆卸護欄和防墜網,雙層保護下,除非艦員自己想不開,否則不可能輕易落水。

人員從航母上落水可能發生的兩種情況

那麼,如果艦員真的不慎落水,被救上來的機會大嗎?這要分兩種情況來看:第一,艦員發生意外情況,不幸罹難。要知道,像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那樣的大傢伙,其幹舷高度(甲板到水面或者吃水線的距離)達18至20米,就連普通的常規動力航母,甲板到水面的垂直距離也能達到16米,這種情況下,如果是專業的跳水運動員的話還好,普通人入水姿勢不妥當很有可能直接釀成慘劇。

前段時間的一條新聞大家一定還有印象,一名外國少女被朋友從18米高的瀑布上推下,前者當即摔斷5根肋骨,就連肺部也被斷裂的肋骨戳傷,因此,從高達18米的距離上隨意入水,無疑相當於直接砸在水泥板上,這種情況下,連生命都無法保證,此時談救援問題頗顯多餘。

第二,如果艦員落水後並非受重傷,那麼,他被成功救援的幾率很大,要知道,美軍給艦員配備的求生裝備非常齊全,其中,艦員最為依賴的當屬救生衣,救生衣遇水迅速膨脹,這種情況下,艦員最起碼不至於溺水而亡。

為了讓航母上的人員及時發現落水艦員,救生衣一般會攜帶大量信號裝置,例如,染色劑、信號燈以及口哨等, 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求生工具,茫茫大海突然在航母周邊發現五顏六色的東西,是人都得去看一下發生了什麼,而在夜晚隨便點亮信號燈也會有人過去幫助你,至於口哨,那使勁吹就行了, 有總比沒有強吧。

除了救生衣及信號裝置,航母上通常都有專門的安全觀察員,如果真有人落水,他們會第一時間向上級做彙報,並積極聯繫救援人員展開營救。

結論

雖然航母上的救援手段不少,但必須保證幾個前提條件,救援小隊才能順利實施營救:第一,艦員第一時間內沒有罹難;第二,氣象條件必須較為合適,如果遇上臺風、海嘯的話,救援小隊隨便出海只會徒增傷亡;第三,救援小隊需及時發現救援人員,尤其是寒冬晚上,只是寒冷的海水都會迅速危及人的生命。如果沒有及時發現落水艦員的話,講救援其實是在空談。------歡迎點贊、關注、評論!

軍武視界原創,嚴禁搬運或抄襲,違者必究!


軍武視界


航母是海上霸主,很多國家都是通過航母來彰顯自己的實力,而有的國家,就算有航母也養不起它,因為航母的維修護理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很多的國家都沒有這個能力去維護,就像一個男人買了一輛車,後面因為自己的工資不高,加不起油和交不起維修費,這讓我們想起印度,美國送一艘航母給印度,印度再也不敢要了,雖然聽起來是一個好東西,但是維修費就把印度嚇得腿軟了,東西是好東西,但是無福消受呀!


如果有人從航母掉下來,還能救嗎?這個問題我們要一步一步來分析,首先先從落海人的一個體重,如果說是一個胖子,那麼他下落的加速度會比瘦的人快的,而且在什麼情況下落下,在風力特別大的情況下落下來,那麼人落下的時間就會加長,而風力比較小的時候掉下來,可以計算為一個直線落體,而在風力大的時候,就是一個拋弧線的落下,那麼時間就會長,時間越長,在加速度的作用下,最後到水面的速度就會比較大,人受到的反作用也會越大。

在人體落水的時候,姿勢很重要,如果是像中國跳水運動員那樣的方式入水,那麼人受到的力就會比較小,而如果像菲利賓跳水運動員的跳水,估計是肚子都拍壞吧!至少肋骨會斷好多根吧!這個和力的受力面積有關係,如果面積比較大,那麼受到的力自然比較大,跳水運動員是手然後到頭,身體繃直,而我們一般人的跳水,很多都是肚子先落到水面,所以受力不同。

像菲利賓運動員那樣落水方式的,幾乎不用救了,因為收上來的是屍體了,在人體被拍打的情況下,可能沒有立刻死,但是在大海的水溫下,人的血液循環就會快速降低,人體溫度就是快速降低,在航母的躁聲下,如果沒有被發現和做出求救信號,只能死亡了。

我們看電影和記錄片,會看到美國大兵都喜歡從航母掉板上飛下來游泳,放鬆自己,因為長年在航母上,娛樂方面和陸地上差距特別大,而且年輕姑娘也不多,所以就只能通過一下刺激一點的運動來讓自己放鬆一下,但是這些飛下去,為什麼很多美國兵是沒事的呢!第一很多都是美國兵都是訓練過的,而且航母的高度一般都是15米左右,而且是航母靜止的情況下,那麼人下落速度也會不一樣,如果航母運動的情況下飛下來就會不像,以前新聞就經常報道,在高速路上扔下一個麵包,橋下路人不幸身亡,所以說航母靜止人的下降速度不同的。



只要人掉下水裡還沒有死,那麼救上來的概率是十分大的,因為如果在適應任務或者站崗的情況下掉下去,只要在水打開求助信號,那麼船上的人會馬上營救的,而且一般還有染色劑,可以根據顏色很快找到人,飛機馬上到位,所以說從航母掉下來,只要還是活著,那麼救上來概率特別大,但是因為航母的螺旋槳在開動的情況,在強大的吸力下,會經常有魚死,而可能會有很多的魚在尾隨航母,如果掉下來就進入魚的嘴裡,那隻能說天命。


遠程角度


美國海軍每年不小心從航母上掉海里的水兵有十幾個人,大部分都能獲救。艦員落水對於海軍來說並不少見,甚至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如果無法救起,那麼每年和平時期各國海軍都要損失不少艦員,這自然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承受的。

一名水兵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不慎落入大洋。當你無助地看著你的戰艦消失在地平線上,你一邊踩著水,一邊祈禱有人能看到你落水。人命關天以,各國海軍都很重視水兵落水的救助,美海軍為例,有資料顯示,在過去12年的時間裡,美海軍一共發生過120多起人員落水事件,其中8人喪生,搜救成功率超過93%,即使是有艦員從高達二三十米的航母航空甲板上掉入海中,生還率仍然是比較高的。這主要是美海軍已經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人員落水救援體系。


首先,美海軍規定,所有在航母、兩棲攻擊艦等軍艦的航空甲板上進行活動的人員都必須穿著浮力救生馬甲。

一旦有人不幸落水,浮力救生馬甲能夠為他們提供浮力,而且馬甲還配備有哨子、發煙劑、染色劑、GPS定位器等設備,可供落水人員進行求救。如今美海軍最新裝備的浮力馬甲還裝備有自動求救系統,一旦浮力馬甲掉入海水中,就會自動發出多種信號進行報警。

艦上人員一旦發現有人員落水,就會馬上進行減速,並立即向落水者的落水位置扔下定位浮標、信標或者發煙罐等能夠用於定位的設備,用於引導後續搜救兵力快速發現落水者的位置。一般來說,航母的速度往往在20多節以上,等到航母減速甚至是停航時,早已經遠離落水者所在區域,所以航母會派出速度更快的直升機或者是非常機動靈活的快艇進行救援。

按照美海軍的規定,一旦發現人員落水,那麼航母上的快艇必須要在4分鐘內下水展開行動,並要在12分鐘內找到落水者。儘管落水者往往穿著救生衣或者是救生馬甲,看似在短時間內沒有性命之憂,但考慮到落水者可能會受傷失去救生能力,或者落入的是非常寒冷的海水中,所以儘快救起落水者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的標準都是在完全確定有人員落水時確定的,更具挑戰性的是不知道有沒有人落水。一旦航母發現落水徵兆,例如有人聽到落水聲,航母上會立即啟動人員落水警報,此時航母上第一時間內不是立即派出救生人員進行搜救,而是立即進行各部門全體集合點名,一旦發現有人員失蹤,才會進行搜救。有時航母有可能是在進行例行點名時,才會發生有艦員失蹤,而此時距離艦員落水已經過去很長時間,救回的概率就會相應的減少。


科羅廖夫


其實這是偽命題,從航空母艦上掉到海里的幾率遠不到萬分之一,甚至從二戰以後根本就沒有過從航空母艦上掉海里過人,網上說美國有個人從航空母艦上掉海里又被救上來了,查了很多資料確認是個事實,關鍵問題是航母正在靠岸,而士兵正站邊執語,而且航母護攔是在豎起的時候,這個士兵掉進海里,他被救上來被詢問為什麼自殺?而且救他的是艦長親自開著救援直升機,從這個事件中透露出一個信息,你要不想自殺為什麼能掉海里,也就是說,航母根本就不可能掉海里人。當然,我說的是二戰以後的現代航母。比如遼寧艦,除艦首外,都有起降式防墜護攔,再大的風也不會把你吹到海里去。



當然,有極其特殊的情況,人真的掉海里了,救是不救?對不起,不管在什麼情況下,航母從來就沒有救人措施或預案。因為航母是戰爭工具,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可怕的殺人武器,救人不在它的使命範疇,包括自己人,和整個航母戰鬥群比較,一個人的生命可以忽略不計,根本不是有些善良的網友所說的身上有什麼呼救定位設備,甚至自救呼救設備。
遼寧艦航母甲板離海平面的平均高度是18.9米,無風情況下二十節排水浪高是6一9米,一個人從盡二十米的高度掉進8米高的浪裡,怎麼救怎麼定位?


二戰時的航母沒有護攔和防墜落設置,但有嚴格的操作規程,從航母甲板掉進海里的記錄罕見,除非有意外發生。有的網友說從航母掉進海里,跟隨的艦隻能救上來,做夢吧,除非艦長喝高了才會幹那傻事!原因很簡單,艦隊永遠不會因為一個人落水而停下來!
絕大部分人認為如果一個人從航母上掉海了,就應該不惜一切代價救上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航母不是慈善機構,不但是中國航母,包括所有世界上的大型永面艦船,遇到有人落水,原則是:能不救,堅決不救!


家香水餃


這個問題可以分解為,航母如何防止人員墜海與墜海人員搜救兩個部分。

首先航母如何防止人員墜海?

航母在靠港時會在飛行甲板的四周圍樹一圈欄杆,避免艦員失足,但是在執行任務期間,欄杆必須被撤掉

在這個時候,靠的是飛行甲板四周的防墜網,以及飛行甲板左右兩側的連廊(工作走廊)

實際上那個被黑成碳的,護衛艦發射反潛魚雷,結果被欄杆擋了個正著的倒黴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


不就是因為為了防止海兵墜海,除了必須取掉的那一塊以外,其他的欄杆都沒動嗎?

如果是戰爭狀態,軍艦上面所有的欄杆都會取下,(一來防止破片傷害,二來就是防止這些東西阻礙武器性能的發揮)

墜海人員搜救部分

墜海之後他們需要做的第1件事就是開始吹衣服。(衣服右側有一個管子,往裡頭吹氣能把衣服吹得鼓起來。)/等衣服炸了(但是有點問題,洗衣服的時候炸了咋整?)

這一步目的在於飄到水上,好找

然後,放小艇,直升機起飛撈人去。

但是有個問題,第一,啥時候才能反應過來丟了人了,要知道發現人的環節,就靠瞭望員,要是眼神差點就發現不了。

如果沒發現,只能等換班的到時候 數人頭髮現數量不對,少了一個人,然後再拉警報,在這個時候,那絕對是涼的,樂觀估計能把屍體拉回來,不樂觀估計?

日本掉的那架f35到現在還沒找到在哪兒呢?

就這還是在和平年代,每年下單美國的失蹤那麼幾個人。

如果是戰爭年代的話?

1942年的3月27日,威爾考克斯少將,在華盛頓號戰列艦船頭思考人生再然後?沒啥就是點了兩回名,發現全在結果請示的時候,發現將軍失蹤了而已


嘯鷹評


看到這個問題,我笑了。因為我昨天剛看完《我在美軍航母上的8年》這本書,書裡就有關於有人從航母上掉下去以後,美軍實施救援的描寫。

上圖為該書第234頁截圖

在回答本問題之前,我也把之前別人的回答粗略地看了一下,竟然有人說這是一個偽命題,不存在掉下去的問題。

所以我必須“正兒八經”地回答該問題,以免“吃瓜群眾”被誤導,以正視聽。

因為該書是作者——一鳴——在美國海軍服役8年的真實記錄,他一共在兩艘航母上工作過,一艘為卡爾·文森號,一艘為斯坦尼斯號。文章所記錄的正是作者所在的斯坦尼斯號航母在波斯灣打仗時的真實事件。

上圖為美軍斯坦尼斯號航母

文章把掉到海里的兩種可能性都介紹了。一是故意跳海;二是不慎墜海。


先看故意跳海。文中說,“每次出海,總有那麼一次或兩次是真的有人跳海了。就算他們想自殺,我們也不能讓他們去死。”

再看不慎墜海。文中說,“當時我們正在戰區裡面打仗,天氣不好,風比較大。有一個兵,正在站崗,不小心掉下去了。”

由此可見,航母上的船員從上面掉下去是非常常見的事情。正因為常見,所以美軍是做好經常性的準備工作。“船上有直升機一直在值班,飛行員也在準備室裡待著,24小時不間斷。只要有人掉下去,他們就立即出發,很快的,5分鐘之內就得起飛。”

上圖為美軍航母上擔負搜索和救援任務的SH-60 “海鷹” 艦載直升機

下面再看一下如何實施救援。分三種情況:

一是站崗時不慎墜海。航母艦員在甲板上站崗,是要穿救生衣的,而救生衣上有一個燈,上面有粘性物質,可以粘在頭上,掉到海里以後,能很方便地打開燈,燈會發出很亮的白光,一閃一閃的,從很遠就可以看到。直升機飛過去,非常容易把落水的艦員救上艦來。實施救援本身很簡單。

二是故意跳海。在航母上時間長了,由於空間狹小,任務繁重,艦員心情會很壓抑,特別是在戰區,壓力更大,有的人真的想死。跳海後不開燈,肯定找不到,即使直升機及時出動,也不一定能找得到。

三是艦載機飛行員墜海。由於每架艦載機飛機後面都裝有一個小盒子,這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發出信號,即使掉到水裡,也可以發出信號告訴自己的所在的位置;另外就是飛行員彈射出去以後,身上的發報機會自動發現信號,救援直升機根據信號去施救,就很容易了。


上圖為美軍直升機救援失事的艦載機飛行員

綜合所述,一是航母上的艦員掉下去是常有的事件; 二是掉下去以後,只要及時發出救援信號,施救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止戈軍是我


僅僅是救上來那麼辦法有很多,但關鍵不在於有沒有辦法救,而是能不能短時間內發現有人落水、落水姿態如何、落水時間長短、落水海況等等。最終能不能搜索到這個落水的人,搜索到是否還有生命跡象這就不能保證了。2017年3月14日在中國南海的美國海軍DDG-63“斯特塞姆”導彈驅逐艦就發生了船員失蹤(疑似落水)的情況,當時當地時間早晨9點報告失蹤,隨後開始搜索,中國海軍也進行了協助,但是最終可能沒有找到

先說下落水問題吧,其實航空母艦有完善的防止船員落水的一些措施,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危險區域都會有一圈防墜網或者增加一道擋板,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普通意外是不至於掉到海里的。航空母艦四周也會設置專門的崗哨,兩人一組監視海面情況。

平時航空母艦也會進行一些專業訓練,比如棄艦跳水等。但是這個時候都是在降下來的升降機或者一些其他高度較低的艙門進行的,而且船員會以專業的跳水姿態入水,也就是說這是保證安全的。“玩”夠了之後也會有專門的繩梯讓他們返回母艦,這些都沒有問題。

如果確實發現落水船員,艦上的艦載機聯隊值班的MH-60多用途直升機可以立即放飛進行海面救援,或者釋放快艇救援。而且甲板人員身上穿的浮力馬甲可以臨時充氣增加浮力,裡面還有專門的染色劑對海水進行染色,還有遇水就亮的ACR自動頻閃燈以增加醒目程度。所以僅僅是救援那麼是沒有問題的。

關鍵在於如何發現有人落水,如果剛好有人看到上報那麼還好說,可以立即採取措施,就怕落水的時候沒人看見,只能在定時清點人數時才能發現有人失蹤。就像我們上面提到的DDG-63“斯特塞姆”號,他是在早晨9點報告失蹤,但是具體失蹤時間並不知道,這就是個很大的麻煩,要知道軍艦即便以經濟航速每小時都可以前進35公里,要是落水3小時才發現那麼軍艦已經出去100多公里了。而且海上受到大風和洋流的影響落水船員會到處移動,需要計算海流和氣象帶來的影響劃定搜救範圍進行搜救,茫茫大海搜救一個人……


還要考慮落水情況和落水地區海況。我們看那個奧運會跳水都是手伸直向前入水,其實這是有道理的。雖然船員都是經過嚴格訓練,但是如果是意外失足那麼多沒有那麼多時間和意識去刻意調整姿態,要是背部或者腹部平著直接接觸海面那麼很大概率直接骨折甚至休克。而且要是落在熱帶地區那麼生存時間還能長一些,一般24小時以內生還概率很高,但如果是北冰洋地區那麼低溫海水會使人數小時內就喪失體溫死亡。泰坦尼克號大家都看過,落水後短短十幾分鍾就在頭髮上結冰,很多人是活活凍死的

所以救援方式不是問題,最麻煩的就是如何發現有人失蹤、發現後要去搜索、搜索到之後是否還是生還。有的時候明明知道有人落水但是壓根找不到人在哪,最後就成了“失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