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是中国人春天的一个念想

野菜,是中国人春天的一个念想

食材间的烟火气

古代中国,是数千年传统的农业社会。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饮食的原料来自自然,而万物的生长,随着季节变化有着自己的规律。孔子说,“不时不食”,提倡吃正当时令的菜,这在古代,是自然不过的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想吃到外地新鲜东西,即便帝王之家,也是不易,更何况寻常百姓。不过随着现代运输条件和农业技术的大大改善,“不时不食”的理念,已经成为饮食的美学理想,诗意追求。但对于讲究吃的中国人来说,时令下的菜蔬,仍是难得的美味,从“顺应自然”的养生角度讲,则更是如此。

那么,春天最让人喜欢的时令食材是什么呢?野菜一定榜上有名。

野菜,是中国人春天的一个念想

春天,万物生长

蛰伏了一个冬天,立春过后,天气变暖。如果再下点小雨,要不了多久,城里草地、河边堤岸、乡间田地、小路垄沟,约好了似的,各种野菜开始钻出刚刚从长冬里苏醒的土地,用你意想不到的速度发芽、展叶,迅速生长。

春天了,是吃野菜的好时候。

野菜,在古时灾荒之年,常常被贫苦百姓用来充饥,救了不少人性命。在物资丰富的现代,则成了人们追捧的别样风味。

“时绕麦田求野菜”,踏青挑菜,是古老的风俗。人在屋子里闷了一个冬季,这时趁着和风暖阳,到田野里走动走动,呼吸点新鲜空气,身心顿时舒展了。但人们不想空手而回,尤其女人,带了孩子,一起寻点野菜,是件快乐的事。

野菜,是中国人春天的一个念想

采野菜

北方的野菜,主要是苣荬菜,山东地区管它叫苦苣,洗净,去根,蘸甜面酱生吃。

东北还有种野菜,叫小根菜。但事实上根儿一点也不小,又白又胖又圆溜,所以有人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大脑瓜儿。小孩子喜欢挖这种野菜,不多时间就能挖上一小筐。回到家,姥姥把它们一个个洗得白净净的,码在盘子里直接蘸鸡蛋酱吃,或用来炒食,恰到好处的辣味和吃也吃不够的清鲜,是菜园里的葱蒜、辣椒之外的特别滋味。

南方潮湿多雨,天气和暖,野菜就更多了。荠菜、马兰头、马齿苋、蕨菜……用开水焯过,加酱油、醋、香油凉拌,吃起来清爽宜人。野菜多半带一点苦味,凡苦味菜,皆可清火,但更重要的是吃个新鲜。

春天也是吃韭菜的好时节,杜甫有诗云,“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民语也说“三月新韭胜似肉”。野韭菜煎蛋,是难得的美味,在离我不远的青城后山,泰安古镇的农家乐里,这是春季的招牌菜。

野菜,是中国人春天的一个念想

青城山腊肉

野芹菜,则是这座山中更常见的野味,每家饭店的门口,除了挂满著名的青城山腊肉,还码着鲜嫩的野菜。粮食喂养的猪,制作成腊肉,挂在柴灶上熏制,颜色越是熏得漆黑难看,味道越是可口。不管是直接上锅蒸制,还是炒成蒜苗回锅,吃起来都是浓香满口。吃完了肉,来一碗野菜汤,那清香,似乎将整座山的精华都含在其中了。

香椿,是另一种珍贵的美味食材,在我国南北方皆有种植。中国是唯一用香椿做蔬菜的国家,凉拌香椿,香椿蛋饼,香椿饭团,炸香椿鱼……它似乎什么食材都能搭配,而张小渔最爱的,是香椿拌豆腐。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香椿头只卖得数日,过此则叶绿梗硬,香气大减。这就是它难得的原因。

野菜,是中国人春天的一个念想

香椿拌豆腐

如果说这些野菜都不是普遍食用的,那有一种食物,绝对是人们共同的春日记忆。那就是春笋。

清明,在中国人的美食传统中,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惊蛰稍显过早,谷雨又有些晚了,许多时令的美食已经度过了最美的年华,因此,清明无疑是一个界限。

一阵春雨过后,“雨后春笋”就是最佳的美味,临时去竹林里挖了来,洗去泥土,剥开笋衣,便可见鲜嫩欲滴的笋肉。

对于春笋,江浙一带的阿婆,最拿手的就是和咸肉一起炖。咸肉是前一年冬天自家腌制的,咸淡、味道都恰好,和春笋一起放进锅里,不用加任何调味料,等到汤水微微开锅鼓起小泡时,香味就会自然地飘散出来,等到肉里的油脂和汤水完全融和成醇醇的白汤,轻轻地嘬一口,那滋味,怎一个“鲜”字了得。

野菜,是中国人春天的一个念想

笋子炖肉

春食鲜笋,炒、烧、煮、煨、炖均可,“荤素百搭”,但似乎还找不出一道以笋命名的叫得响名头的菜,这实在是委屈了它。

号称“天然之珍,味外之美”的野菜,对百姓而言,是每年春天的一个念想,是在春天的田野里和伙伴一起撒野的快乐;是和妈妈一起坐在院子里,一边挑根择叶,一边听她讲小时候发生在春天里的趣事;是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品味菜根香远的难忘片断。

可惜啊,现在住在城里,我已经好久没见过野菜,更没尝过那清香的味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