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二年:天威、立嗣、休战、失友,曹操记忆里的四件大事。

当历史的指针在建安二十二年定格时,有些人会注意到三个大事件:这一年,曹操开始使用天子仪仗;这一年,曹操立曹丕为魏太子;这一年,刘备开始进攻汉中。这是建安二十二年发生在政坛的三件大事,除此之外由于这一年瘟疫肆虐,给建安文坛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天威:从汉献帝让曹操使用天子仪仗起,曹操距离登顶只差一步之遥。

在当了多年的傀儡之后,汉献帝终于感到厌倦了,自己这个有名无实的皇帝,在曹操的庇护下已经安稳的生活了这么多年,君臣之间除了早期的摩擦外一直相安无事,尽管野心勃勃的外戚势力,一直企图以我为由来制造事端夺取权力,但都被忠心耿耿的曹丞相所消灭,不过手里实在没有什么东西能再用来封赏了。

建安二十二年:天威、立嗣、休战、失友,曹操记忆里的四件大事。

冬,十月,命魏王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资治通鉴》

曹操并没有推辞,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距离帝位只差一步,但在自己这个年纪,他却不想做这件事。

建安二十二年:天威、立嗣、休战、失友,曹操记忆里的四件大事。

南征归来之后,曹操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年龄已经大了,自己已经不是那个意气风发,在战场上可以纵横驰骋的壮年人,而是一个日暮西山的老年人了,任何人都不能避免老去,秦始皇、汉武帝不能,曹操自然也不能。这个时候,曹操考虑的是该确定继承人的问题了。

立嗣:本来的板上钉钉,却变成了让曹丞相困惑了几十年的选择题。

曾经在曹丕和曹植之间,曹操是很难作出选择的,这本不该成为问题,曾经的最佳人选是长子曹昂。可是在宛城之战中,曹昂死于乱军之中,对于曹昂的死,曹操是心存内疚的,因为那个时候,曹操的马不能骑,自己又受了伤,情况万分危急。

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魏书》

建安二十二年:天威、立嗣、休战、失友,曹操记忆里的四件大事。

曹昂把马让给了父亲,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昂这么做就意味着他把生的机会留给了父亲,而自己只能独自去面对未知的命运。乱军之中,没有人会认识长公子,他的生存能力还不如一个杂兵。

昂不能骑,进马于公,公故免,而昂遇害。——《世说新语》

建安二十二年:天威、立嗣、休战、失友,曹操记忆里的四件大事。

这一切都拜张绣和贾诩所赐,但在张绣又投降之后,曹操还是善待了张绣,并且将贾诩留在了自己身边,作为自己的谋划之臣。这不仅是曹操的胸襟问题,还是当时时局的需要,曹操除了父亲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是政治家。

太祖拒袁绍於官渡,绣从贾诩计,复以众降。语在诩传。绣至,太祖执其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官渡之役,绣力战有功,迁破羌将军。——《三国志》

张绣投靠的时候,正是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的关键时刻,这是一场谁都输不起的战斗,面对张绣率众而降,如果单从情感角度来讲,曹操是想把张绣杀了为儿子曹昂报仇,为自己雪耻的,就像自己曾经在徐州所做的事情一样。

建安二十二年:天威、立嗣、休战、失友,曹操记忆里的四件大事。

但这次曹操没有那么做,他选择了宽恕,容不下一个张绣,还谈什么纳天下之人,容天下之事,张绣因而成为了曹操手下的一员悍将。

五官将数因请会,发怒曰:“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绣心不自安,乃自杀。——《魏略》

相比较而言,曹丕的心胸就无法和父亲曹操相比,张绣杀死了自己的兄长,这件事一直记在曹丕的心头。也因为这个原因,张绣心中不安,最后选择了自杀身亡。

魏以五官中郎将丕为太子。——《资治通鉴》

建安二十二年:天威、立嗣、休战、失友,曹操记忆里的四件大事。

曹操选择了曹丕,是当时最佳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宗室衰微的情况下,面对世家大族们的权力又一步步的逼迫,曹操不想低头和妥协,他把希望寄托到了继续提拔寒门,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的办法上来。

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三国志·魏武帝纪》

曹操的意思很明确,不管什么出身,不管什么品行,只要有治国用兵能力的人,大家都要推荐给国家,不要让这些人才因为自身的缺点和问题而被埋没了。

休战:为了解决内部的一些问题,曹操对于刘备的挑衅不得不采取守势。

在这一年,刘备开始进攻汉中,曹操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亲征,在我看来不是曹操对这件事不够重视,而是曹操的身体和魏国内部的政治局面让他不得不放慢了自己的步伐。

法正说刘备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三国志·法正传》

建安二十二年:天威、立嗣、休战、失友,曹操记忆里的四件大事。

正如刘备的智囊法正分析的一样,曹操没有在得到汉中之后,立刻进攻益州,不是因为他没有这个打算,而是因为后院起火,很多魏国内部的事情都需要他去处理,因此才放慢了伐蜀的步伐。

魏王操使丞相长史王必典兵督许中事。时关羽强盛,京兆金祎睹汉祚将移,乃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太医令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谋杀必,挟天子以攻魏,南引关羽为援。——《资治通鉴》

果然不久之后,因为荆州关羽的强势,许都一些对曹操心存不满的人就借着这个机会就发生了叛乱,想内挟天子以令群臣,外引关羽为外援,如果不是曹操应对妥当,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失友:曹操失去了信赖的朋友,建安七子永远离开了他,成为了回忆。

这一年他失去了太多的朋友,尤其是建安七子之中,除了早年去世的两位之外,其他的五位:陈琳、王粲、徐干、应玚、刘桢,都在这一年因病去世。这对于建安文学的打击是致命的,从这一年以后,建安文坛就只剩下了“三曹”,而七子则不复存在。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曹植《说疫气》

曹植在自己的《说疫气》一文中,对于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进行了形象的描述。几乎达到了家家户户皆有被瘟疫侵害之人的地步,每家每户都能够听到哭声,因此所谓的“群体免疫”这一说法,是要建立在大量病患死亡的基础上的。建安年间的瘟疫,就行了近百年,因此想在短期内达到群体免疫这种效果,还是不要太天真了。

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曹植《说疫气》

建安二十二年:天威、立嗣、休战、失友,曹操记忆里的四件大事。

对于建安年间的瘟疫,很多百姓认为是鬼神所为,对于这一看法,曹植继承了父亲曹操不迷信鬼神的风格,他认为拜神烧香画符驱鬼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瘟疫盛行的原因,主要是寒暑交替,季节变化的时候发生的。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七哀诗》

深受瘟疫折磨的建安七子之首王粲,也写下了著名的《七哀诗》,用来描写建安二十二年的这场瘟疫。

建安二十二年:天威、立嗣、休战、失友,曹操记忆里的四件大事。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已壮士暮年,但他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要去想了,但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曹操多么想平定两川擒刘备,攻灭东吴擒孙权,但是这一切都只能让后来人去做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