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如果只看到她的“情史”,看不到她的贡献,那你还太肤浅

每当说起林徽因这位民国女神,就不得不提她的“情史”。


林徽因,如果只看到她的“情史”,看不到她的贡献,那你还太肤浅

林徽因


第一段,和徐志摩的情史,因徐的一厢情愿,让林被“绿茶”。


徐志摩爱她一生,还曾为她和原配张幼仪离婚,当时张幼仪已经怀了二胎。此事还给林徽因贴上了“绿茶”的标签。

但是,这些不一定是林徽因想要的。林徽因认识徐志摩时他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而林当时只是一个16岁的女子,情感上非常稚嫩、不谙世事。徐爱林是毫无疑义的事,可林是否爱徐就未可知了。


林徽因,如果只看到她的“情史”,看不到她的贡献,那你还太肤浅

林徽因和徐志摩


林徽因曾通过父亲出面写信婉拒他的追求。在林长民写给徐志摩的一封信中,他亲自替女儿解围:“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想足下误解耳。”

林徽因后期也分析过徐志摩对她的爱:“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用他的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徐志摩就是这样一个活在自己理想浪漫主义里的诗人,他只愿意做自己的梦,不愿清醒。


林徽因,如果只看到她的“情史”,看不到她的贡献,那你还太肤浅

徐志摩


后来即便徐志摩与林徽因各自成家,他还不死心。很多人说他的死也是因为要赶着去听林徽因的一场演讲,才遇到的空难。而另一种说法是,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陆小曼吸鸦片成瘾,徐志摩经济拮据,所以拼命挣钱养老婆,当时只是为了赶飞机到北大讲课。

无论真相如何,都给后世多了一个编排林徽因“情史”的桥段。

第二段,和金岳霖的情史,一生挚友,被后人误解为玛丽苏。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是林徽因夫妇一生的挚友。因他终生未娶,又和林毗邻而居,就有了说金岳霖一生未娶之为守候林徽因的版本。

其实,金岳霖为人一向特立独行,他终身不娶,是因为对爱情有更高的追求,他谈了不少女朋友,是想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最早在北平茶会时,他就有一个同居的美国女友丽琳·泰勒。后来,他还和彭德怀的小姨子著名记者浦熙修谈了一场轰轰烈烈、举国皆知的恋爱。


林徽因,如果只看到她的“情史”,看不到她的贡献,那你还太肤浅

金岳霖 右边第二个大人


金岳霖和林徽因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他们相交更多的是相互倾佩,相互欣赏,也许有爱,但也是发乎情止于理,不像传言那样玛丽苏。

金岳霖晚年因没有子嗣就和林徽因一家住在一起,孩子们尊称他是“金爸”,给他养老送终。

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为她写下“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挽联来追忆他们一生的友谊。

第三段,和梁思成的情史,一生恩爱,共同追梦,神仙眷侣,羡煞旁人。


林徽因和梁思成是父母之命、门当户对,再加上他们有事业上的追求,成了建筑业的神仙眷侣。

他们的结婚日期都是《营造法式》作者李诫立碑刻的日期,后来他们还为儿子取名为“梁从诫”。

当时林徽因有很多的追求者,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如果只看到她的“情史”,看不到她的贡献,那你还太肤浅

林徽因和梁思成


林徽因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林徽因做到了用一生来回答梁思成的问题,他们一生恩爱,共同努力完成建筑的梦想,享受着神仙般的爱情,羡煞旁人。


而如果你只关心那些情史,说明你还太年轻,看人太肤浅。林徽因真正让人倾佩的,是她对建筑的执着和造诣。她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实力在业界打出了一片天,给当时的女性自强做出了表率。


林徽因,如果只看到她的“情史”,看不到她的贡献,那你还太肤浅

林徽因工作


林徽因一生的挚友、汉学家费慰梅说:“她有学习建筑的梦想,想带一些西方的古典建筑思想回国的欲望。她认为中国需要一种能使建筑数百年不朽的好建筑理论。”


翻译家卞之琳曾说:“表面上林徽因不过主要是梁思成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林徽因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天赋被宾夕法尼亚的建筑系破格招入,当时宾大建筑学不收女学员。从宾大顺利毕业后,林徽因又进耶鲁大学戏剧专业学习半年舞台美术设计,成为中国向西方学习舞台美术的第一位留学生。

  1. 1930年,朱启钤、梁思成、林徽因主持创建了中国营造学社,打败了日本对中国古建筑学的挑衅。此后的十几年间,梁思成、林徽因,以及营造学社的考察队从华北地区辐射开去,走遍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两千七百多处中国古建筑。
  2. 20世纪20年代末期,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拿下了东北大学校徽设计的最高奖金。
  3. 1945年二战行将结束时,林徽因在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迹位置,保护奈良古建筑以免被炸毁。
  4. 1949年11月,林徽因设计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吊唁那些于民族于国家立下大功的英魂,犹如在和历史对话,感叹沧海桑田,体会人间正道。
  5. 林徽因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还与梁思成合作写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学术论文。为《新观察》等刊物撰写了10几篇介绍中国古建筑的通俗读物。
  6. 她发表有关建筑的论文主要有《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与梁思成合著)、《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署名林徽因、梁思成)、《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署名林徽因、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辽、宋部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梁思成、莫宗江合著)。


林徽因,如果只看到她的“情史”,看不到她的贡献,那你还太肤浅

不同时期的林徽因


1950年,病中的林徽因还在和梁思成商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图案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绘制设计图纸,她还用最后的生命为古建筑呐喊:“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就只能是假古董了!”


林徽因,如果只看到她的“情史”,看不到她的贡献,那你还太肤浅

林徽因卧病在床


林徽因为革命战争中的文物保护事项乃至新中国的城市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日本人打来的时候,她一句 “门外就是扬子江”,妥妥的体现了一名爱国新女性的节操。

难道这样的贡献还比不过那些无足轻重且真假难辨的绯闻吗?我倾佩林徽因这样的女子,她应该得到后世的尊重。

参考资料:林徽因百度百科、费慰梅《梁思成与林徽因》、张清平《林徽因传》、郭丽芬《林徽因的建筑追求缘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