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是簡單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還是有更深刻的價值意義

今年3月4日,國家召開會議,再次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一時間,對於“新基建”的各方解讀鋪天蓋地而來。當然,最火的應該還是各大財經媒體分析“新基建”帶來的投資機會,尤其是對各個龍頭股的分析。很多評論把“新基建”簡單認定為經濟下行壓力大、要靠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這麼想就非常膚淺了,僅僅只是投一點錢、增加相關行業訂單、穩一下相關行業的就業,就太不理解“新基建”更深刻的價值意義了。這不是簡單的幾個行業的投資機會,而是關係到全社會每一個人未來的經濟發展和生活體驗。

“新基建”是簡單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還是有更深刻的價值意義

雖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早已被無數人說爛了,不過我們這裡還是要嘗試一下如何透過事物的表象來分析背後的運行原理,因為一旦掌握了原理,我們就能夠合乎邏輯地推導事物發展的進程,從而為自己的行動提供指引。這比單純地看別人推薦幾隻股票可有意義得多了。

首先還是要科普一下“新基建”的概念。根據無數媒體提供的信息,早在2018年底的經濟會議上,國家就將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明確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今年2月和3月的幾次會議,國家再次強調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官方定義的新基建一共包含7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按照我們國家的體量,每一個領域都是成千上萬億人民幣的投資額度,都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好東西。但這並不是“新基建”的核心價值。真正的核心價值是兩個字:連通。

“新基建”是簡單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還是有更深刻的價值意義

官方定義的7大領域中,5G是信息的連通;特高壓是能源的連通;高鐵和軌道交通是人員與物資的連通;充電樁本質上也是人員與物資的連通;大數據中心是信息的連通;人工智能是信息的連通;工業互聯網也是信息的連通。

一定有人會問,那麼連通的價值是什麼?連通的價值,就是整個現代經濟社會的價值!根據定義,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我們每個人都想掙錢,想擁有很多錢,但錢本身並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我們想要擁有錢的最終目的是希望通過錢買到我們想要得到的產品和服務。那麼,創造我們需要的這些產品和服務的基本前提,就是人類社會相互之間及其與物質世界的連通。人與土地、農作物、淡水資源的連通,使得人類可以種植農作物來養活自己。人與各類礦產資源的連通,可以提煉出各種原材料來製造生產和生活所需的各類產品。人與人之間的連通,可以創造和提供各種服務。

“新基建”是簡單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還是有更深刻的價值意義

我們都知道一個基本公式:收益等於總投入減總成本。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商業活動,我們都明白成本越高越不划算。相反,成本越低我們的收益就越大。歸根結底地想一想,我們整個社會運行最大的成本,就是“連通”!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古時候從北方到南方旅遊一趟,可能路上要走一整年,平民百姓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出遠門長途旅遊,這就是交通“連通”的成本造成的障礙。再舉一個例子,沒有電腦和網絡的時候,學生寫一份作業交給老師、下屬寫一份報告交給領導,都要用筆寫在紙上,紙和筆的消耗加上中間路途上物理運輸過程,是完成一份作業、一份報告的整個成本。紙和筆加上物理空間的路程,是學生和老師、下屬和領導之間的關於這份作業、這份報告的“連通”。有了電腦和網絡,完成一份作業以及一份報告,只要在電腦上寫完併發送郵件即可,減少了紙和筆的消耗,消滅了物理空間的運輸過程,節約了金錢開支和時間消耗,使得完成同樣一件事的成本極大地降低了。

因此,“新基建”的價值,不僅僅只是建設過程中創造的經濟增長和就業穩定,更重要的是它們建成之後對整個社會經濟活動帶來的指數級的促進效應。對於更加廣大的、不能直接參與到基建本身過程中從而直接分享經濟利益的人們,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它們建成之後的機會。

“新基建”是簡單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還是有更深刻的價值意義

5G的建設,核心是解決信息更多、更快、更穩定的連通。由於種種原因,2019年最火的科技話題就是5G了,因此無數的人和文章都不同角度地描述了5G在方方面面的應用。我們每一個人要思考的是,當更多的信息可以更快、更穩定、更低成本地流到自己這裡,它能給我帶來什麼樣的價值,除了生活上的便利以外,能不能讓我通過它來賺到錢?智能手機加上4G網絡的出現引爆了移動互聯網產業的革命,誕生了很多很多以前我們不能想象的新事物,與之對應就是新的產業和賺錢機會。當年的某些傳統手機廠商認為,智能手機的觸摸屏沒有實體鍵盤那樣方便打字、編寫郵件,所以商務人士一定不會願意使用觸屏手機。後來手機產業的發展出乎絕大多數人的預料,比如諾基亞和黑莓兩個曾經的領導品牌就此沒落了。

這個案例真正告訴我們的啟示是,一個新生事物在初期,由於使用經驗較少,很少有人能夠想象出更多的應用場景和價值創造點。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以及越來越多的使用經驗的產生,新的意想不到的應用場景和價值點會被發現,如果價值足夠大的話,甚至能夠產生一個全新的產業,比如直播產業。因此,今天的5G對於我們來說,也許就是速度快一點、網絡延遲低一點,但是當一千萬人、一億人都用上5G網絡之後,誰又能想到那時候會不會產生新的價值點呢!那就是賺錢的機會呀。

“新基建”是簡單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還是有更深刻的價值意義

更深入地思考,這本質上還是“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的體現。近兩年有個很火的詞彙,叫做“閾值”,其實就是臨界點的意思。比如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水要燒到100攝氏度才能開(沸騰),那麼翻譯成流行的話來說,就是水沸騰的閾值是100攝氏度。達到這個臨界點,水就開始沸騰,並且要變成水蒸氣了;達不到這個臨界點,水還是水,燒到99度都是白費。

燒開水這個例子是把閾值往高處想,那麼假如把閾值這個概念往低處想,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呢?那不就是說,一樣東西要低到什麼程度,才能量變引發質變,導致一個新的結果嘛。

“新基建”是簡單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還是有更深刻的價值意義

輸電線路的功率損耗與輸電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與線路電阻成正比。看不懂這句話沒關係,我們只要知道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功率損耗,是50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的十六分之一。輸電損耗越小,說明電力輸送的成本越低,那麼社會總的用電成本就越低。有些西部省份各類電力資源豐富,自身也不能全部消耗,那麼當輸電成本足夠低的時候,西電東送就成為了可能。如果輸電成本再低一點,低到某個閾值,也許經濟發達地區就可以不用建設電廠,騰出寶貴的土地資源做更有價值的事情,還能提高空氣質量。

城際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是用來連通人員和物資的,當然,主要作用可能是運送人員的價值更大。那麼,它們的建設的核心價值就是降低了人員流動的時間成本,當然也可以包括少數時間敏感性高的物資運輸。大城市比如北京和上海,很多人的上班單程通勤時間都在一小時以上,而城際高鐵能夠將一個都市圈內的不同城市之間的通勤時間壓縮在一小時甚至半小時左右。這對很多很多人的影響就極其巨大了:這不僅僅是有些人想的“可以去周邊衛星城買房”的事情了,而且對城市內部的產業都能起到積極的促進。

“新基建”是簡單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還是有更深刻的價值意義

比如,在交通不便利的時代,去隔壁城市旅遊花費在路上的行程時間太長,去一次要花費幾天時間,所以可能幾年難得去一次。當城際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完成之後,去鄰近城市的時間會和到本城市中心逛個街的時間花費差不多,那麼與其到天天看膩了的市中心,不如去逛逛隔壁城市的夜市。這樣,一方面城市群內部的各個城市的功能區將圍繞高鐵站重新排布,另一方面,每一個城市內部的零售、餐飲、娛樂等行業會一下子翻倍地擴大市場規模。這對於一個城市群內部的每一個人和每一個商戶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直白的說就是賺更多錢的機會和更多的活動體驗。綜合交通成本(時間加金錢)這個閾值如果一再地被突破,那麼生活方式和商業機會的改變,一定是指數級的。

“新基建”是簡單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還是有更深刻的價值意義

因此,這裡說“新基建”的核心價值是連通,連通的本質是降低現代社會經濟活動的成本環節,而對於某一特定領域(比如輸電、通信、交通等)的連通成本降低到突破某個閾值,將為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的應用場景、價值創造點等等打開全新的可能性。這才是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也是我們應該有的分析問題的方法。這種方法和思路,應該像公式一樣幫助每個人去分析自己的發展方向和生活方式,以使自己的人生體驗得到最優化。如果我們繼續分析下去,比如人工智能建設,本質上還是信息的連通,但卻是通過更加高效的信息處理來降低全社會獲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成本。當這個成本低到突破某個閾值的時候,會產生什麼樣的價值機會?當工業互聯網的建設,讓工業生產過程中的信息處理和信息傳遞的成本低到突破某個閾值的時候,又會引爆什麼樣的價值點?把這些問題背後的邏輯想透,然後去指導自己的個人發展,順便看看有沒有哪個合適的投資機會讓自己賺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