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到底加什麼?

近一年來,“固收+”一躍成為理財圈的熱詞。“固收+”大約出現在2016年,在資管新規逐步實施的大背景下,傳統的理財需求亟需新型的投資工具來對接——

既是淨值型產品,又能較大可能的提供相對穩定的收益。天時、地利、人和,共同推動以二級債基為代表的“固收+”成為投資者熱議的話題。

天時,新冠疫情成為近十年來影響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全球降息潮開啟,風險資產劇烈震盪,當意外的負面衝擊來臨,債市的趨勢更加明顯,給投資繫上安全帶才是第一要務。同時,長期來看,國內股債兩市受到信用擴張和資金改善的雙重影響,為“固收+”提供了好的運作環境。

地利是,在資管新規和金融去槓桿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不得不壓降通道業務,同時也加大了產品的投研和創新力度,力求在儘量小的波動範圍內給投資者更高的收益水平,這將助力“固收+”出奇制勝。

而人和是,受到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信託產品發行降溫以及某寶貨幣基金收益率的不斷碾壓後,曾經的“躺贏”投資者對中低風險、中低收益產品的需求也明顯增強。

“固收+”到底加什麼?

投資者慢慢接受了,不想承擔任何波動,就只能買3.X%且還在往下掉的理財產品,而如果能稍微多一點耐心承受一點波動,就能夠獲取超過理財甚至令人驚喜的收益水平。


所以,“固收+”火了。“固收+”到底怎麼加?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固收+”中的固收,指的是確定性的,幾乎不承擔風險的債券資產。對於公募基金來說,應該包括利率債(主要指國債、地方政府債券、政策性金融債和央行票據)和中高等級信用債,按照目前的市場水平,這部分的年化收益大概在3%左右。

而“+”,既是+收益,也是+風險,根據風險度量的不同,可以有兩個層面:

首先是債券投資層面,固收策略三板斧,通過信用挖掘和適當下沉找到信用債中的寶藏;通過久期調節做做波段;通過槓桿

套一點票息利差。雖然這都屬於債券投資策略,但也都“+”了風險,所以也算“+”的部分。

跳出債券投資,可以增厚組合投資收益的風險資產或策略有,股票、股指期貨、國債期貨、打新、定增、可轉債等等。

除了傳統的“固收+”,還有一些泛絕對收益策略,比如大類資產配置策略、量化對沖及CTA等。

“固收+”到底加什麼?

總結下來,“固收+”的“固收”好比“安全盾”,為組合取得固定收益的“打底基本盤”,而“+”則更像“衝鋒刀”,用優質的風險資產及配置策略“提鮮加料”,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在保持流動性與穩定性的前提下,“+”到什麼程度,就完全看基金管理團隊的實力了。

好啦,瞭解了理論知識,我們再來選一隻二級債基嘉實穩固收益(A類:009089.OF,C類:070020.OF),看看TA是如何做“固收+”的。二級債基我們已經非常熟悉,80%債券資產做底倉實現相對穩定的收益,20%的權益類投資用於收益增強。

嘉實穩固收益成立於2010年9月1日,已經是一隻接受市場檢驗近10年的老基金了。截至2019年末,基金累計回報61.86%;2017—2019年,每年的收益分別為7.38%、1.32%和10.57%,最大回撤僅為3.35%。

分析嘉實穩固收益的“固收+”策略,我們同樣從“固收”和“+”兩個層面來看。

在債券投資層面,先看久期策略。增大久期簡單說就是買期限長的債券,長期債券波動大於中短期債券,在債券牛市時有放大收益的作用,但在債券震盪市承擔的風險也較大。

而槓桿就是借短買長,但當前長期限(10年期)債券與短期限(3個月)的收益率收窄,套利可持續性不足。

經歷了過去兩年債券價格上漲的牛市(債券價格上漲等同於債券收益率下行),債券投資收益率繼續持續下行空間有限,使得久期和槓桿在未來中短期內很難有效。

但長期來看,根據發達國家經驗來看,中長期名義利率中樞圍繞著名義GDP增速波動,未來國內名義增速仍將呈現下行態勢,對應名義利率中樞也將下行,這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債券資產將受益於低利率時代的大邏輯。

“固收+”到底加什麼?

美國名義GDP與名義利率走勢

在“固收”領域,追求當前環境下更高的收益,嘉實穩固收益更關注挖掘信用債機會,從行業利差看,挖掘重點在城投和房企。

從可跟蹤的大類行業類屬利差來看,2019以來除地產外各類屬利差均呈壓縮趨勢;其中城投行業利差壓縮最為明顯。

“固收+”到底加什麼?

行業利差走勢

未來5-10年隱性債務化解過程中,城投債系統性風險可控;部分風險會隨著經濟週期的波動,外部融資環境發生變化,城投債仍是較優的投資資產。

而地產行業已經度過2019年初政策限制最嚴厲的時候,行業底部確定,加之新冠疫情影響,多數市場觀點認為,當前的穩增長尚離不開房地產,今年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會邊際放鬆,當前融資環境已有所改善,地產債投資價值顯現。

“固收+”到底加什麼?

地產行業底部確定

在增厚收益的“+”部分,嘉實穩固收益配置了股票及可轉債。從過去三年情況來看,權益類資產倉位中樞在17%上下,即使在很看好後市之時,也未超過30%,這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基金的穩定性。

對於轉債資產,基金運用大金融板塊打底+尋找低估值窪地+高彈性思路。

大金融板塊打底- 大行轉債作為AAA可質押、流動性優質的品種,長期配置價值突出。

尋找低估值窪地- 關注環保、傳媒、汽車及科技行業,尋找基本面在築底階段、業績反轉有望的行業和標的,左側埋伏,做時間的朋友。

高彈性思路- 對於處於偏債型的核心標的,尤其是偏週期類、彈性高的標的,提升對其轉債的估值容忍度,以時間換空間;而對於處於股性區間、股債估值雙高的品種,需要降低對其的估值容忍度,耐心等待舒適的交易區間。

對於權益市場,則重點深度挖掘行業和結構機會,關注價值修復和科技景氣線索。

挖掘行業和結構性機會- 目前A股市場估值仍然較低且處於深度調整中,關注基本面優秀的醫藥、消費和養殖類個股以及部分估值到位同時資產質量優異的銀行、地產、科技個股。

關注從估值分化到價值修復- 2019年A股市場進行了充分的結構性估值擴張,目前估值分化程度處於歷史極高水平,歷史經驗顯示,在優質大盤龍頭股群體中,A股行業板塊間的極端估值分化一般不會持續太久。

科技製造仍為短期最強景氣線索- 2020年全球科技產業有望同步進入復甦期,國內政策抓手也將集中在5G創新週期和高端製造升級上,目前部分科技股已經偏貴,但仍然保持這條持續的景氣線索。

想要做好“固收+”,必須擁有匠心、耐心和恆心。因為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既保障獲得絕對收益,也不放過任何可能的增厚機會,這時團隊的投研實力支持和團隊協作能力顯得極為重要。

“固收+”到底加什麼?

回顧近三年,市場經歷了股牛債熊,股熊債牛;當前,A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債市在央行呵護下一路走強。未來,股債雙牛的局面或將持續,正是投資 “固收+”產品的較好時機。

選擇“固收+”,在獲得一部分穩健收益的同時適當放大自己的風險敞口,搏取一定的向上彈性。重點是,即便市場經歷兵荒馬亂,仍能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原文來自,投資奇葩說債的雪球原創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