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戰爭的序幕之戰,鳥羽伏見之戰的爆發,對於倒幕運動有何影響

隨著黑船事件的爆發,日本這個封鎖多年的島國,終於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敲開了國門。而腐朽落後的幕府政權也無力應對困局,只能讓日本淪為西方列強的玩物。在這種局面下日本的仁人志士們決心對日本作出改革,而改革的首要問題就是推翻腐朽的幕府政權。儘管他們希望以“大政奉還”的方式,讓幕府退出歷史舞臺。可是權利的鬥爭從來都不是無血的鬥爭,隨著討幕派和佐幕派的鬥爭日益加劇,慘烈的戰爭最終也無法避免,鳥羽伏見之戰則成為了戊辰戰爭的序幕之戰。

一、前途未明的王政復古令

在1866年6月,幕府決定對素來不聽號令,執意攘夷和反對幕府的長州藩發動第二次長州征討。但這一次的結果卻與上一次的結果大相徑庭——幕府軍雖然也有裝備近代化的火槍,可是整體素質卻不如已經學習了西方軍制的長州藩的對手,很快在交戰中落入下風。雪上加霜的是幕府將軍德川家茂也在1866年7月病逝,這對於幕府勢力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不得已只能請求朝廷下令停戰。新的幕府將軍德川慶喜於12月5日在江戶繼任(今日的東京),可僅僅過去二十天之後,支持幕府的孝明天皇就在京都駕崩。

戊辰戰爭的序幕之戰,鳥羽伏見之戰的爆發,對於倒幕運動有何影響


此時局勢對於幕府空前不利,在1867年3月末,西鄉隆盛率領700名士兵保護薩摩藩藩主島津久光進入京都。此後在5月份,薩摩藩與土佐藩締結了以“武裝推翻幕府”為核心的“薩土密約”,這標誌著倒幕運動將進入武力推翻幕府的階段。同年10月14日,朝廷也下達了“殄戮賊臣慶喜”的“討幕密詔”,密詔先後得到了西南諸藩的支持,薩摩藩和長州藩則最先派兵抵達京都。12月9日,朝廷頒佈了“王政復古大號令”,宣佈將重建國家政權,並勒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

戊辰戰爭的序幕之戰,鳥羽伏見之戰的爆發,對於倒幕運動有何影響


可是德川慶喜能甘心交出自己的權利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故此德川慶喜採取了十分激烈的對抗措施,通過與西方國家的使節交涉,德川慶喜將外交權保留在了幕府一方。如此一來幕府勢力就等於得到了國外的支持,膽子也就壯了起來,甚至於公然的向朝廷叫囂,要求朝廷收回“王政復古大號令”。這個時候朝廷內部反而出現了分析,比如說諸多藩國對於薩摩藩和長州藩的強硬舉動,而土佐藩和朝廷更是一度動搖,乃至出現了朝廷一度下詔承認德川慶喜的權利。如果任由情況繼續發展下去,那麼倒幕運動就可能功虧一簣。

戊辰戰爭的序幕之戰,鳥羽伏見之戰的爆發,對於倒幕運動有何影響


在這種危機關頭,西鄉隆盛想出了一個說不上高明,卻異常好用的主意來——他命令隱蔽在江戶的相樂總三率領潛伏在江戶的“赤報隊”伺機起事,迫使幕府先一步採取過激行動。相樂總三遂帶人在江戶城裡到處搶劫縱火,不停的對幕府勢力進行挑釁。無法忍受挑釁的莊內藩遂對江戶城裡的薩摩藩宅邸展開報復,幕府的強硬派也藉此機會主張採取強硬措施。最終德川慶喜決心採取強硬手段逼迫朝廷就範,遂率兵從大阪15000人向京都進發。與此同時,京都城內薩摩軍和長州軍組成的政府軍約5000人也在京都佈防,一場大戰似乎在所難免。

二、朝敵?賊軍?

此時幕府軍兵力約有15000人,在兵力上佔據主動權,但是德川慶喜本人似乎並不希望採取過於強硬的手段打擊政府軍,從而贏得這場戰爭。

因為相比於幕府軍,政府軍畢竟有剛剛繼位的明治天皇支持,等於握有“大義”,如果貿然對京都採取打擊,無疑是一種叛逆之舉,很容易被汙衊為朝敵。(在日本文化裡,握有大義代表行動的正當性。而如果被汙衊為朝賊,那差不多就快被殺頭了)而此前朝廷的動搖也給了德川慶喜一種希望,認為雙方最終不會爆發大戰,僅僅會以一種戰場議和的方式結束紛爭。

戊辰戰爭的序幕之戰,鳥羽伏見之戰的爆發,對於倒幕運動有何影響


所以佔據兵力優勢的幕府軍並沒有採取過分激烈的行動,部隊以長隊列開進的同時,炮兵被佈設在了隊伍的最前方。士兵雖然有裝備法制米尼斯步槍,但是所攜帶的彈藥數量十分有限,且步槍中沒有裝填子彈。其將領也大多身穿禮儀用途的甲冑,而非具備實戰用途的甲冑。整個部隊的行軍速度十分有限,近乎是龜速行動。可以看出,德川慶喜本人是希望採取武裝談判,而非直接對抗。希望通過展示軍容形成威懾力,從而和平進入京都,拜見從未謀面的明治天皇,並解決自小御所會議之後的種種誤會與衝突。

戊辰戰爭的序幕之戰,鳥羽伏見之戰的爆發,對於倒幕運動有何影響


然而相比於幕府軍並非為了戰鬥而來,政府軍則是一門心思要和幕府兵戎相見。此前他們最為擔心的就是幕府軍兵分多路,讓兵力處於劣勢的政府軍疲於應付。但是德川慶喜的做法避免了他們所預料的最壞情況,那麼此時他們需要做的就是設法給幕府軍扣上一頂“朝敵”的帽子

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順利的打壓幕府軍的士氣,並且將幕府軍變為“賊軍”。為此大久保利通還特意準備了偽造的“錦旗”——因為按照日本的水戶學說,如果和持有“錦旗”的一方作戰,則註定成為賊軍。這對於身為水戶學說支持者,將“尊王觀念”視為行為準則的德川慶喜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心理打擊。

戊辰戰爭的序幕之戰,鳥羽伏見之戰的爆發,對於倒幕運動有何影響


然而德川慶喜的自我剋制與不惜代價都要避免開戰這一點,著實讓薩摩藩和長州藩倍感棘手。因為如果幕府軍毫無開戰的意圖,僅僅是進行一場武裝遊行,那麼他們也沒有理由對幕府軍開戰。所以為了給幕府軍扣上一個“賊軍”的帽子,政府軍也是多出奇招。其中薩摩藩士兵攔截了前來交涉的幕府軍人員,同時命令預設的炮兵陣地向幕府軍開火。此時被打的措手不及的幕府軍已經來不及做出調整,只能倉促的和政府軍展開戰鬥,鳥羽伏見之戰就此爆發。

三、鳥羽伏見之戰

此時政府軍在京都西南方的鳥羽町和東南方的伏見町構築了防禦工事,其中鳥羽有2000名士兵防守,伏見則有2100名防守。另外政府軍還在地勢較高的東北方向構築了三處可以俯瞰戰場的炮兵陣地,分別是:御香宮、桃山、龍雲寺。

政府軍的這種防禦部署明顯是為了避免己方的人數劣勢,希望依託狹窄的街道和街壘工事來限制對方的兵力投入,並將其置於自己的火力之下。在這種地形的限制下,幕府軍很難發揮自己的人數優勢,且會將自己完全暴露於政府軍的射界中,進攻註定會遭到萬彈攢射。

戊辰戰爭的序幕之戰,鳥羽伏見之戰的爆發,對於倒幕運動有何影響


1月27日,鳥羽伏見之戰打響,幕府軍因為是在行軍中突然遭到攻擊,所以陷入了慌亂之中。被安置在隊列最前方的炮兵也成為了戰爭最初的受害者,而鳥羽和伏見兩處的與政府軍交涉的幕府軍代表也先後遭到了攻擊。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已經沒有任何好說的了,雙方驟然間就陷入了焦灼血戰之中,幕府軍被迫頂著政府軍的炮火展開衝鋒。可是鳥羽和伏見的兩處街道軍備構築了防禦工事,幕府軍的衝鋒遭到了遲滯,而狹窄的街巷也限制了他們的發揮,衝鋒部隊徹底變成了活靶子,幾乎是每次衝鋒都以失敗告終。

戊辰戰爭的序幕之戰,鳥羽伏見之戰的爆發,對於倒幕運動有何影響


眼看戰局逐漸不利於幕府軍,駐紮於伏見奉行所的新選組決心從側翼發起突擊,突擊方向則是御香宮的政府軍炮兵陣地。這個判斷可以說十分準確,如果能夠拿下直接為伏見町的政府軍提供火力支持的御香宮炮兵陣地,則伏見町的政府軍陣地將喪失一半的火力支持。這樣的話幕府軍就有希望突破政府軍的防禦,從而逆轉不利的戰局。新選組和幕府軍武士組成的敢死隊越過胸牆發起突擊,但是卻被政府軍的步槍火力阻攔。縱然新選組的武士各個武藝高強,卻也逃不過被步槍放倒的命運。

戊辰戰爭的序幕之戰,鳥羽伏見之戰的爆發,對於倒幕運動有何影響


新選組可以說是幕府軍的一個精神支柱,如果他們都衝鋒失敗的話,那麼幕府軍的士氣自然大幅度下降。更為致命的是,大久保利通此時已經把討幕一事放到了朝議之中,並即刻任命仁和寺宮嘉彰親王為征討大將軍。如此一來他們就真正意義上的把幕府軍變成了“賊軍”,而偽造的錦旗也被政府軍拿了出來,政府軍官兵高呼“我は官軍わが敵は!”(我乃官軍敵為賊!)。聞聽自己成為賊軍的幕府軍士氣大幅度下降,久攻不克的戰局也讓幕府軍軍心渙散。迫於局勢,德川慶喜只能在1月29日下令撤軍,鳥羽伏見之戰基本以政府軍的勝利告終

結語

此後政府軍趁勢展開追擊,幕府軍則先後遭到了兩次友軍反水,最終艱苦的返回了大阪。面對政府軍的窮追猛打,德川慶喜知道已經不可能守住大阪,遂在30日趁著夜色乘船逃回了江戶。而政府軍則順利攻下了大阪,取得了西南諸藩的支持。鳥羽伏見之戰可以說是政府軍武裝倒幕的開始,也是戊辰戰爭勝利的開端。這場戰爭最終將對日本的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變革的齒輪也就此開始轉動。

參考文獻:《戊辰戰爭全史》

《日本近代史》

《日本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