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留守兒童問題?

用戶1450961839855933


留守兒童問題歷史久遠啊,我自己小時候就屬於留守兒童。雖然父母不是去了其他城市,但他們很忙,童年裡對父母的印象並不深。我的童年不是和奶奶在一起,就是外婆帶著我,再不然哪個姨媽還是姑姑家住住也是常有的事。

就我自己而言,這樣的經歷讓我和我父母的感情會疏離,小的時候會很渴望跟他們在一起,而隨著年齡慢慢增長,會有很長一段期間我會覺得其實除了他們給我一些物質條件以外,貌似我和他們沒什麼關係了。我心裡有什麼事情,一般也都不會和他們去說。直到這些年他們年齡慢慢大了,我才又會開始害怕有朝一日我終究還是會失去他們。

還有就是性格上,我會很被動,會不自信,因為童年缺失的東西終歸是補不回來的了。

我的侄女,現在也差不多屬於留守兒童,我在她身上看到很多我當年的模樣,有時感性起來,著實是心疼她的,就如心疼當年的自己。

所以我現在有了孩子以後,我幾乎全身心投入在她身上。其實不是她多離不開我,倒真的是我離不開她。我會希望她每時每刻都被父母包圍著,無論走多遠,回頭看的時候,父母都在不遠處。

真心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麥兜的菠蘿油麵包


在中國,留守兒童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對於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父母要出去打工賺錢,孩子一般都留給爺爺奶奶帶,現在每個家庭還在都不多,也就一到兩個,爺爺奶奶都寵得不行。

往往就導致孩子脾氣大、嬌慣、任性、自私、自律性差、動手能力差!

我同學的小孩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我同學夫妻倆每年正月初八前後就出門了,臘月二十五左右才到家,每年在家也就十幾天的時間。由於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心懷愧疚,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平常在家爺爺奶奶也是寵得不行。為了方便平常聯繫,孩子上小學後就給小孩買了一部智能手機。自從我同學小孩有了手機之後就迷上了玩遊戲,發展到最後學也不去上了,他爺爺奶奶氣得沒收了他的手機,小朋友在家是又哭又鬧還絕食,老人最後沒有辦法就又把手機還給了他。現在老師建議小孩再留級一年,說如果繼續上,怕小孩學習跟不上。

所以小孩儘量自己帶,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習慣,性格,動手能力都會好很多



米粒媽的Vlog


無奈之舉。

我家裡現在還有兩個留守的侄子侄女,原來大哥家兩個也留守,現在大哥回家發展了。二哥二嫂還在外地工作。家裡的工資太低,一個人掙的錢可能剛夠兩個孩子上私立學校的花銷,生活費,學費。這才是初中,以後高中,大學花的更多。二個他們肯定要多掙錢為以後準備。

所以,留守,就是無奈之舉。


年輕媽媽愛上課


留守兒童是指那些父母不在身邊,長期因被寄養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親屬家而極少能夠享受父母親情關愛的兒童。在不少報告和資料,都有把留守兒童與‘貧困’、‘自閉’、‘孤僻’等詞語掛上關係。但是經過深入接觸後我們發現,其實他們並不是那樣,相反他們樂觀、堅強、自立,只不過他們對親情更加渴望,也希望父母能多陪在自己身邊。所以社會對留守孩子的關愛,應該多注意對家庭親情和安全健康成長的正面引導,也不要給孩子們貼上自閉、脆弱、孤獨、自卑等等的標籤。

我們很希望公眾能真正瞭解他們,而不是帶著我們的想象和高高在上的同情心去看他們。我想,我們公司所組織的手拉手·三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的意義,除了為孩子帶來更多歡樂,也在於讓更多人通過參與志願者活動走近這些孩子的生活。


小王推劇


童年時我就是一留守兒童,6歲開始跟5歲的弟弟相依為命,被人欺負他哭我也跟著哭,家裡沒有電話,爸爸媽媽一週一個電話打到鄰居那裡。每一次分別都哭得不像人,追著爸媽出去。現在長大了,到爸媽身邊了,生活也慢慢好起來了。我想我以後肯定不會讓自己跟孩子分開了,太可憐了,以前爸媽是因為生活所迫,現在自己努力點,以後孩子少受點苦,多點幸福感安全感。


董小寶呀


留守兒童年齡幼小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儘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與父母親疏不同,一遇到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性格內向。

  自卑心理障礙

  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不求上進。

  孤獨無靠心理

  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裡感到空落感到孤獨,近而產生心裡騷動和抑鬱等問題。

  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數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為家裡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說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


阿牛哥影視521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很多家長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會造成不良影響。 首先,中小學生更需要父母的關愛、指導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如果這個時期,父母一方甚至雙方“缺席”,就會使孩子與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孩子沒有機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沒有機會傳達自己對子女的愛。長此以往,將會使父母與子女產生心理上的隔閡,使兒童喪失基本的心理歸屬和心理依戀。因此,親子關係作為一種教育因素直接影響著教育的質量和孩子的發展水平。 其次,一部分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的管教,而任性妄為,在家中不聽從爺爺奶奶、親戚的話,在學校經常不遵守校紀班規,甚至與社會上的一些人員混跡在一起,不但學習成績差,還存在比較嚴重的性格缺陷與行為偏差。 最後,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況下,學校就成為留守兒童社會化過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場所,學校應千方百計加強對留守兒童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通過加強日常管理、對留守兒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途徑,同時建立與留守兒童家庭的聯繫,調動父母參與對他們的教育。 總之,留守的經歷對正處在成長階段的青少年來說影響重大,作為老師,我們應當看到這些影響,並且積極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調動各方面的力量,保障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上癮的小倪


一個留守兒童的自白,自我認識一下留守兒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05048bc6796641438c22cec82b1a51af\

愛健身的龍同學


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佔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陰影,很大一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鬥毆。

總之,留守的經歷對正處在成長階段的青少年來說影響重大,作為老師,我們應當看到這些影響,並且積極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調動各方面的力量,保障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琳琳love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很多家長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會造成不良影響。 首先,中小學生更需要父母的關愛、指導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如果這個時期,父母一方甚至雙方“缺席”,就會使孩子與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孩子沒有機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沒有機會傳達自己對子女的愛。長此以往,將會使父母與子女產生心理上的隔閡,使兒童喪失基本的心理歸屬和心理依戀。因此,親子關係作為一種教育因素直接影響著教育的質量和孩子的發展水平。 其次,一部分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的管教,而任性妄為,在家中不聽從爺爺奶奶、親戚的話,在學校經常不遵守校紀班規,甚至與社會上的一些人員混跡在一起,不但學習成績差,還存在比較嚴重的性格缺陷與行為偏差。 最後,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況下,學校就成為留守兒童社會化過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場所,學校應千方百計加強對留守兒童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通過加強日常管理、對留守兒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途徑,同時建立與留守兒童家庭的聯繫,調動父母參與對他們的教育。 總之,留守的經歷對正處在成長階段的青少年來說影響重大,作為老師,我們應當看到這些影響,並且積極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調動各方面的力量,保障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