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投瑞銀持續“滑坡”:迷你基金不迷人

本報記者 任威 夏欣 上海報道

國投瑞銀基金產品清盤潮還在蔓延,近日,國投瑞銀又有兩隻產品發佈清算報告。另據Wind數據統計,2019年全年共計清算產品129只(份額合併計算),其中,國投瑞銀基金清算數量達10只(份額合併計算),居全行業第一。

旗下產品頻頻清盤,或許是總經理王彥傑上任之後的變革之一,旨在自然實施“新陳代謝”,其後,再完善產品線,對現有產品的進一步整合和優化。業界預計,其投研體系的改革將會有更多動作出臺。

國投瑞銀基金成立近15年,一直在走“下坡路”。自2015年牛市管理規模破千億元后,便開始下滑,至今仍在800億元左右徘徊,權益類產品規模已不足200億元。

後續仍有清盤壓力

3月5日,國投瑞銀基金旗下產品國投瑞銀行業先鋒、國投瑞銀歲增利發佈清算報告。

《中國經營報》記者查閱相關產品資料發現,上述兩隻基金均由於連續60個工作日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觸發清盤條件。清算報告顯示,截至最後一個運作日,國投瑞銀行業先鋒資產總計為1507萬元。國投瑞銀歲增利資產總計為1680萬元。

格上財富研究員張婷對記者表示,“從2019年以來兩隻基金業績表現較弱,基金贖回嚴重,導致基金淨值規模不斷下行”,從而觸發清盤條件。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6日(基金最後運作日),國投瑞銀行業先鋒近一年收益為19.92%。截至1月14日(基金最後運作日),國投瑞銀歲增利近一年收益為3.45%(以A份額為準)。

記者梳理國投瑞銀基金旗下產品規模情況發現,公司旗下準“迷你”基金還有:國投瑞銀歲贏利、國投瑞銀瑞澤中證創業成長和國投瑞銀中證下游消費與服務產業指數。上述基金規模截至2019年末,分別為0.14億元、0.23億元、0.4億元,均低於清盤紅線5000萬元。

關於上述三隻基金“迷你”的原因以及未來可能存在的清盤風險,公司又將採取什麼措施補救?

國投瑞銀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市場環境變化等原因,出現規模低於5000萬元的迷你基金不是什麼特別現象。公司會在政策框架下,秉持“持有人利益優先”原則,對相關基金採取處理措施,對產品線進行持續的優化。目前國投瑞銀基金已建立覆蓋高、中、低風險等級的較為完整的產品線,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選擇,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需求。

對基金公司而言,“如果基金快要觸發清盤,一般情況會評估該基金是否有繼續維持的必要,如果需要則會用資金進行補救,如果已經沒有繼續的必要,則會按照基金清盤程序進行操作。”張婷分析表示。

天相投顧高級基金研究員楊佳星判斷,上述產品未來較大可能出現清盤的情況。具體到補救措施,楊佳星表示可以採取兩種形式,一方面可以引入機構投資者,以工具化的形式吸引機構投資者配置;另一方面可以對該基金進行轉型,以期達到“保殼”的目的。

就國投瑞銀歲贏利而言,楊佳星分析,其作為二級債基的過往波動率較大,同時受2017年3月的鉅額贖回以及2018年度業績不佳影響,導致規模從最初的8億元下滑到不足5000萬元,最終規模越來越小。

對於國投瑞銀瑞澤中證創業成長規模下滑的主要原因,楊佳星分析,一方面是該基金機構參與較多,造成規模的變化較為頻繁;另一方面是該基金在2016年及2018年由於市場風格的轉移,基金業績表現不佳,造成了作為工具性質的指數基金遭遇集中贖回的情況,久而久之規模就不斷下滑至5000萬元以下。

Wind數據顯示,國投瑞銀歲贏利、國投瑞銀瑞澤中證創業成長2018年收益分別為-0.29%、-45.64%;同類排名分別為235/435、465/465。

國投瑞銀中證下游消費與服務產業指數近幾年規模一直在1億元以下,並且呈現緩慢下滑的趨勢。“市場上消費類指數基金比較多,規模越大優勢越突出。”張婷指出,規模越小越難受到投資者青睞,因此,長時間低規模以及收益相比其他消費類基金並未見到明顯優勢,這些都是基金規模低於5000萬元的原因。

國投瑞銀基金相關人士表示,從投資者角度來看,由於產品規模持續較小,及時清盤能更好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創造更良好的投資環境;而從管理人的角度看,清盤提高了運營及綜合管理的效率,最後落實到整體產品運營上,對於投資者也是件好事。

“如果將基金市場比作一個有機體,基金清盤是這個有機體‘新陳代謝’的過程。事實上,在成熟的國外市場,基金的清算退出是很普遍的,而在國內市場,在近幾年有許多新產品的發行,清算漸漸常態化,是正常的產品更替,也是行業良性發展的一個信號。”國投瑞銀基金上述人士補充。

權益基金規模縮水

在2015年牛市中受益於權益類產品規模大幅增長,國投瑞銀基金管理總規模曾突破過千億元。天天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末,國投瑞銀股票型基金高達136.15億元,混合型基金763.21億元。

梳理公司近年來規模變化發現,除債券型基金規模呈上升趨勢外,混合型、股票型基金管理規模都下滑明顯。

公司股票型基金從2019年3季度末至今一直在20億元左右規模徘徊,截至2019年末,也僅有一隻主動股票型基金國投瑞銀研究精選股票;混合型基金也只有149億元。

張婷表示,該公司的股票型基金多數是指數型基金,其中還有分級基金,目前指數型基金呈現強者恆強的態勢,很多小的指數型基金,除非費率或者募資渠道有很大優勢,否則很難突圍。另外分級基金近幾年監管越來越嚴,很多已經清盤或者轉型,規模也是急劇下行。

在楊佳星看來,一方面受市場整體的環境影響,加之權益類基金的近年業績並不是非常突出,所以權益類規模相較於固收類有比較明顯的下滑趨勢。但同時這也與公司的策略有關,可以看到公司整體的規模是保持在一個較為平穩的水平上,可見公司近年對於固收類產品的倚重。

對於公司管理規模的變化,國投瑞銀相關人士表示,近年來,公司在發展過程中結合市場變化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截至2019年底,公募基金產品類型涵括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QDII、商品基金以及FOF型基金,公司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下不同類型基金的規模佔比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他強調,“近些年來權益基金規模佔總規模的比例未見明顯增長,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和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和成熟,公募權益基金髮展空間巨大,我們也同樣重視該類基金的佈局與發展,未來公司將朝產品、投資更加風格化的方向發展去佈局產品。”

混合型基金業績不佳

究其上述國投瑞銀基金產品清盤和規模下滑的原委,都與旗下基金業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在混合型基金業績方面,截至3月18日,國投瑞銀旗下38只(份額分開計算)基金中,今年以來有13只(份額分開計算)基金虧損。

上述13只基金中,國投瑞銀國家安全基金、國投瑞銀融華債券(偏債混合),近一年(2019年3月18日~2020年3月18日)、近二年(2018年3月18日~2020年3月18日)收益均不理想,同類排名較為靠後。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國投瑞銀國家安全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為-4.64%,同類排名為1426/1899。拉長時間來看,該只基金業績表現亦是不佳,近一年、近兩年,收益分別為-8.1%、-8.48%,同類排名分別為1780/1825、1483/1633。國投瑞銀融華債券在上述3個區間收益也均虧損,同類排名也較為靠後。

對於上述產品業績表現,國投瑞銀相關人士表示,國投瑞銀國家安全基金近年的前十大重倉股主要為國防軍工標的,中信國防軍工指數大起大落,但國投瑞銀國家安全基金的投資風格穩定未出現漂移,同時基金規模也在增長,為看好國家安全主題前景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提供了配置工具。

對於國投瑞銀融華債券,上述公司人士表示,股票投資上,截至2019年4季度末,該基金近期的股票十大重倉股主要為低估值高分紅的標的。 而從市場情況來看,自去年以來A股高股息的股票走勢普遍弱,今年以來紅利指數的跌幅超過了滬深300,更遠遠落後於創業板。基金的策略是基於中長期的判斷,不追逐市場熱點,相信長期而言,高分紅的股票能夠給投資者帶來較高的風險調整後收益。

具體分析國投瑞銀國家安全基金業績不佳原因,張婷認為,源於基金經理以國家安全主題的相關上市公司為主,但過去幾年軍工主題表現較弱。還有,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也相對較弱。

楊佳星則表示,國投瑞銀國家安全基金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在於其持倉過於集中,集中於同一板塊的個股,因而其受板塊影響較大,且大多屬於中小創的個股,受板塊輪動影響,過去兩年其持倉的個股表現不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基金的業績。

對於國投瑞銀融華債券,楊佳星認為,近期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在於其2018年業績不佳,尤其是其2018年上半年,由於股票倉位重倉於中小創,受市場行情影響較大,至下半年換倉藍籌後有所好轉,但藍籌股至2018年末也已漸現頹勢,所以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

2019 年10 月28 日,公司公告顯示,王彥傑即日起任職總經理職務,此前任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如今王彥傑上任不到半年時間,未來對於公司產品線的佈局和權益類產品的發展將會做出哪些發展舉措,仍值得業界期待。

國投瑞銀基金表示,對於公司產品,國投瑞銀基金已建立覆蓋不同風險等級的較為完整的產品線,未來公司將結合市場的發展不斷完善產品線,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優質產品。總經理王彥傑對此也高度重視,加強了對公司產品的進一步整合和優化,權益產品的發展也是公司未來的重要方向之一。

楊佳星表示,王彥傑在2015年接手泰達宏利投資總監後,對公司的投研體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和升級,所以可以預見的是他將很快對國投瑞銀現有的投研體系進行重新的梳理,加強整體的投研實力,這對於過去人員流失較為嚴重的國投瑞銀而言可以說是雪中送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