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是什么意思呢?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是什么意思呢?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脚站着不能久立,大步前进不能久行,自我炫耀的人不明真理,自以为是的人得不到赞扬,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人不能获得成功,自负自傲的人不可能长久保持其地位。

这些行为表现从道的角度来看,都是剩饭和赘肉,大家总是厌恶这些不良行为,所以,有道的人是绝不会那样做的。

感悟:

我理解到老子在本章中仍是在教导我们的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

1、健健经营,守正出奇。企业经营首先要站稳脚跟,稳打稳扎,步步为营,量力而行,慢即快,快即慢,不能心存侥幸投机,绝不能贪大冒进,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甚至可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只有待合适的关键时机,守正出奇,才能让企业稳健地向前发展,事业才能长治久为!

2、遵循规律,依道而行。在处理与客户关系上,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用心去感知和链接顾客,成为值得客户信赖和托付的企业,至诚如神,自然会达成所愿。在对待客户的态度上,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尊重客户,匍匐在地,利益客户,为客户效犬马之劳。那些自大、自满自溢、自彰的企业行为和态度都是无益的、令人讨厌的、应抛弃的,反而与商道背道而驰,阻碍企业的发展,让企业陷入困境和瓶颈。

3、去除小我,成就大我。在生活工作中,偶尔踮起脚尖向远处看,是可以的,但是长期踮脚向远处看是不可能的;偶尔跨一大步,是可行的,但想长期跨大步而行,是不可能长久的。固执己见的人不会明白事情的真相,自以为是的人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将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的身上,不信任别人,会成为天花板;自我满足,不学习就不会成长。这些都是自私自利的妄为,都小我的体现。从道的视角看,无私才能成其私(第七章),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六十六章)。老子在本章中警醒世人,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守正出奇,厚积薄发,稳中求发展,要有大爱之心,去除小我才能成就大我。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是什么意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